北京奥迪A专车,驾驶舒适性如何?,奥迪a系行驶操作

如何看待专车服务的当下与未来?

  自从叫车软件进入中国人的视野之后,通过可定位的移动端叫出租车的业务在中国迅速开展开来,随着这一充满新奇的生活方式被人们发现以来,充满着极度商业敏感的互联网企业又在轿车软件的基础上开发或者添加专车服务。然而,专车带给人们舒适和便利的同时,也一直被“非法运营”以及“专车司机打人”等负面新闻所围绕。随着更多的人使用专车,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思考专车软件对于专车的管理是否合理?对于专车的招募和审核是否严格?专车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专车未来之路到底应该怎么走?

专车是什么?来自哪里?

“专车”其实是商务用车,虽然外表看起来和普通的私家车一样,但实际应属于汽车租赁公司,不在马路上巡游,只能通过电话或软件叫车,提供点对点服务。专车由企业自主运营,司机作为劳务公司员工,仅提供驾驶服务,交通部门负责发放营运证,并进行监管。

专车软件在英国和美国早有试水。英国的Hailo首先以提供出租车信息平台的模式获得3000万美元的风投; GetTaxi也融资数千万每年;美国的Uber而在2013年获得了亚马逊CEO贝索斯和高盛的投资,Uber的服务很简单,用户在手机上通过Uber客户端叫车,司机接到订单后提供服务,费用从关联信用卡中直接扣除。日本从2011年也推出了智能手机的便捷叫车服务,乘客下载叫车软件,可以在手机上设定乘车的起始地,对于语言不通的外国乘客、残疾人等不容易用语言沟通的乘客来也非常方便,但是这种服务有一些是需要另外付费的。

国外叫车服务与中国不同的一点是,其很大程度上利用了私家车或者租车公司的闲置车辆。比如Uber,它提供的车不是那种统一红的黄的Taxi,而是比一般出租车贵的私家车服务,通常提供的是豪华轿车。而现在,他们正在尝试加入一些不那么豪华的车以及类似 SUV、加长礼车、雪糕车等选项。在旧金山和纽约的Uber顾客在选车时,会多出一个混合动力汽车的选项,使打车服务变得更便宜。同时,他们的叫车服务很大程度上是拼车服务,而我国虽然长期缺乏拼车的概念和习惯,但这样的一种模式已经开始在中国慢慢流行起来。近年来,打车软件成为市民必不可少的出行利器。在经历了烧钱大战的“洗礼”后,中国一些打车软件又在“专车服务”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2014年7月开始,各类打车软件开始推出专车服务,主要面向高端商务出行人群提供优质服务。作为专车,车型规定为5年之内的中高档乘用车,宝马、奥迪等豪车也加入其行列,合格后才可为乘客进行服务。也就是说,私家车有机会大面积接入专车软件的网络获取订单,有别于传统出租车的服务让乘客大呼高大上,这样的专车服务也在短时间内覆盖全国市场。但是纵观整个专车市场,各种各样的问题依然层出不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各地交通管理部门要下大力气整治专车。

部分地方对专车的态度怎样?

2015年1月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队长、新闻发言人梁建伟表示,岁末年初,一些私家小轿车或社会车辆借助网络平台和手机软件预约租车从事非法运营现象非常突出,其中不乏伪装成出租车的私家车,对此遭到很多乘客投诉和举报。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0号)》第4条,这种行为属于未取得运营资格擅自从事非法运营,也严重影响了出租汽车的正常运营秩序。说时迟那时快!仅仅几天的功夫,全市就已经有200余量“专车”被相关部门扣留,行动之迅速堪比“深圳实施限购”要知道,北京去年全年一共才查处借助网络平台和手机软件从事非法运营的黑车47起!而时至今日 ,这种对非运营车辆提供专车服务依然保持着高压态势。

上海市交通执法总队19号表示:每查处一辆“专车”非法客运,除对当事人进行1万元行政罚款和暂扣驾驶证3-6个月的处罚外,专车司机还将面临记入信用平台以及通报单位或所属街道等处罚。同时将对网络平台进行10万元行政罚款的处罚,这其中对驾驶人的专车行为计入信用平台以及通报单位和所属街道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达到了以犯罪论处的程度,这对上海的专车运营无疑是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一南一北两大城市的政府部门对专车的态度,我们可以了解到,政府对于私人车辆参与专车运营是不认可的。不过前不久有媒体报道称《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即将公布,同时该办法将使得专车合法化。不过我们看到,在暂行办法中并未出现对私家车参与专车运营的相关说明,这也意味着未来私家车运营专车将可能依然违法。

现在专车到底有什么问题?

不知道朋友还有没有记得十几天前,神州专车那则一帮明星狙击uber的“beat u”广告?虽然很多人对神州专车在广告恶意攻击竞争对手表示不齿,但是从一个方面也在提醒我们消费者乃至监管层,在我们享受专车服务带来的高效性和便捷性时,必须关注使用专车服务的安全性。那么当前的专车到底有哪些问题招致消费者的疑虑、监管层的打击、同行的报复呢?

1、 安全性担忧

其实在很多消费者看来,对于专车这个新兴的运作方式,它的利大于弊,但同时并不意味着利可以遮盖弊,而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专车是否具有充足的安全性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问题,而不可否认的是,在专车市场大而庞杂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一个互联网企业和软件商可以保证使用者有绝对的安全性,更不必说那些相对准入较为宽松的专车软件,下载个司机端,上传驾驶证,行驶证就能上路运营,那么这对于那些图谋不轨、另有所图的人来说,进入这个行业浑水摸鱼、实施犯罪的门槛和成本就很低了,尤其是对夜间独自出行的女性消费者来说,隐患成倍增加。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用车安全,执法部门和交管部门进行查处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2、 专车中有“黑车”?

黑车一词,统称我们在叫车软件兴起之前,为了应付达不到出租车而临时搭乘的私家车,也就是没有任何运营资质的社会车辆,而时至当下,虽然打车软件和专车软件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掠夺了黑车的市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很多黑车摇身一变,与上文所述一样,加一个手机软件,便上路拉客了,这与当年的黑车基本上没有本质区别,而据我们了解,专车队伍中存在黑车的情况甚至普遍存在。

3、 专车软件鱼龙混杂

市面上比较流行的专车软件很多,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四家,滴滴、易到、神州以及uber,而除这四家之外,还有着很多其他专车软件,比如互联网旅游网站下辖的专车服务、很多的山寨专车软件等等,因为上述四家在曝光度、受关注度上相比于其他专车软件来讲,相对更加专业,虽然有一些弊病,但是从整体来说,运营还是相对比较规范的,但是处于边缘化的专车软件几乎没有受到多少关注,在不招致更多警察询问的同时,也少了很多监督和监管,所以在消费者面对浩如烟海的专车软件市场时,总有一些傻傻分不清楚的朋友着了道,因此引发上文中所述的一些损失和危险。

4、恶意竞争导致第三方躺枪

为什么那么多的专车司机一不小心就会遭到出租车钓鱼举报、打人、砸车的情况,说到底,还是利益问题,当初打车软件给出租车司机补贴时,出租车司机从来都是抢着接单,但当用户都用专车软件叫价格相近但服务享受更好的中级车或者豪华车,很多因此遭受损失的出租车司机们开始坐不住了。除此之外,各家专车软件和前两年补贴出租车司机一样,开始补贴专车,结果就是各家打的火热,出租车行业莫名其妙的被激怒了,但是反过来不得不说,只有竞争才能让消费者有更多更理性的选择。

未来应该怎么走?

1、专业化运作。对于专车这个新兴行业来说,其未来发展的潜力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道路依然艰辛,新事物的成长面临的阻挠和艰辛是难免的,对于诸多的专车软件而言,更加专业化的运作是最重要的,只有专业化做到极至,才能在整个汽车租赁和用车服务行业不断颠覆传统的运作。

2、信息透明化。对于当前专车暴露的一些问题,很大一部分还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一方面监管层对专车软件本身了解较少(这是中国相关单位的通病:外行管理内行),而消费者对专车司机的信息也缺乏了解,所以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所以专车服务在未来的发展中,保证信息的对称、透明化、更新及时方面需要做更多的优化,充分沟通才能取得信任,也才能使专车服务的用户以及监管层打消疑虑,保证专车服务的阳光化和常态化。

3、监管层勤于管理。无论是普通消费者还是专车软件商们都对监管层和交通管理部门一刀切的做法不甚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相关部门一看到有由于专车运营引发的一些问题时,不及时缓和矛盾和点对点治理,而是一股脑的将整个行业进行所谓治理,也就是打压,其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就是惰政的表现,那么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专车要想有长足的发展,除了要在自身实力上有质的飞跃外,监管层对这个行业中正规的、有利于消费者的那些专车软件积极支持,同时打击资质不足、山寨的专车软件商,而不是单纯的一刀切,对专车软件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4、大浪淘沙,进一步淘汰不合格产品。当前监管层对专车服务的封杀,除了一些不可说的原因(出租车行业,你懂的)之外,很多不合格、没有任何备案的专车软件也在整个市场中套取利益的同时在服务和用户安全方面却没有多少保障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专车服务如果要有一个长足的进步,淘汰害群之马,纯洁市场参与者是一个重要的举措,也是整个专车行业能够健康发展的保障。

专车是不是一个好东西,消费者已经给出了答案;专车之路是否平坦,监管层和同行也已经给出了答案。但是我想说的是,一个新型的行业,从起步到壮大,必然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专车服务的成长需要自身的努力,监管层的包容和有效管理,消费者的积极响应,这样它们才能不死在离成功只有一公里的地方,才能成为一个大家习以为常的商品和服务!


2024-06-19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