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牌号码大全列表中的疑问词:车牌号码是否会影响车辆行驶范围?,

从盒马“借员工”,看马云和风清扬的“高维度思考法”

案头有一本书,日本人管理咨询界人士细谷功写的,超烧脑的那种,一直没敢正式啃。正好疫情期间有大把时间,就开始啃这本书,边啃边思考,作文以为记。


笑傲江湖


思考:从风清扬时代到岳不群时代,华山剑法丢了什么?

我一直觉得,中国武术在传承的过程中,一定是丢失了某些重要的东西,所以传承到现在,变成了堪比广播体操的养生保健项目。

到底丢失了什么?其实从《笑傲江湖》里,有那么一点启发。

令狐冲跟着岳不群学了十几年剑法,每个招式都练得十全十美,没半点错误,却只练成了三流水平,在田伯光手下三十招都走不过。

风清扬只是教了令狐冲几个小时,还是那套剑法,令狐冲就把田伯光治服了。

也许你要说,岳不群练气,风清扬练剑,不是同类项,没法比。

但是从兵器和武功上来说,岳不群也是用剑的,他领导下的华山派也是以剑法扬名的,连岳不群在江湖上的名号,也叫“君子剑”。

后华山时代的剑法,跟风清扬那个时代到底差在哪里?

最近看了一本烧脑神书,《高维度思考法》,里面介绍了一种通过“无知和未知”的维度,重新构建思考力的方法,和风清扬的剑法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什么是《高维度思考法》?

《高维度思考法》,是一种探寻“无知”、利用“无知”,进而提升思考格局的方法。要理解这个“无知”,先要理解这本书的基础认知模型,它把人的认知领域分为三个层次:

已知的已知:就是知道自己认知的边界在哪里,知道自己知道;

已知的未知:就是知道世界之大,能觉知到自己认知有限,知道自己不知道;

未知的未知: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作者认为,人类在几千年的成长中,已习惯于通过“已知”解决问题,这其实拼的是既有知识量。已知的知识量越大,解决问题的方法越多。

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如果只单纯的比拼知识量,人类连电脑也敌不过。

在当下这个时代,“靠知识量取胜”,和“解决既有问题”已经不是人类该努力的课题,人类应该着眼的是,发现没人意识到的新问题这一“上游部分”。

书中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不要在下游静待顺水而下的猎物落网,而要溯流而上,到上游去搜寻所有隐藏的猎物。

这就需要人转换价值观,跳出已知的知识领域,着眼于“无知”和“未知”的知识。

这也是这本书的主旨:跳出思考边框,活用“无知”,从“解决问题”思维,进化到“发现问题”思维。

举个例子,回到10几年前的智能手机领域,解决问题思维主导的企业,只能做出“内存更大、速度更快的”智能机,但是以“发现问题”思维主导的苹果公司,最终创造了iphone.


认知的三个层次


《高维度思考法》与风清扬剑法理论的巧合之处

前面提到,跳出“已知”,着眼于“无知和未知”,才能从“解决问题思维”,上升到“发现问题思维”,在这一思维进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点要突破:

1、已知的知识有时候可能是发现未知世界的障碍

知识和偏见是硬币的正反两面。人类太擅长以自我为中心去思考,日本研究者外山滋比古在《思考力》一书所说,

思考能力低下的最大原因,在于过于依赖知识。

在笑傲江湖里,岳不群的方法就是“被已知的知识所困”的思维方法。

书上说他御下极严,每天监督弟子学剑,每招每式都学到十全十美,不允许有丝毫不到之处。

剑法练得越严、越熟,越拘泥于剑法,每招每式都练得很标准,但战斗力却很渣。似乎练剑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剑法传下去”。

剑法到底是什么呢?

在武侠世界,把招式固化,再起个非常形象化的招式名称,有助于弟子理解习练。剑法就是招式,但是“模式有助于理解,模式化也导致死脑筋”。

一代一代的死脑筋传下去,传承下来的都是死招式,所谓的武功秘笈,也只是记录了死招式的图画书,后世弟子都一板一眼的练,只学会了招式,却不会活用。

华山剑法是这么没落的,武术有价值的部分也是这么没落的。而风清扬只活用了其中一点点,让剑法“浑成连绵”,就威力大增。

在商业世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为什么手机巨头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大潮中风头尽失?为什么索尼在影音游戏领域从先导者变成了落后者?

因为无法打破常识之墙,就无法拥抱行业的新变化。


同样的剑法,不一样的威力


2、无知有时候是一种优点

思维进化的第二个关键点是认识到无知的力量。这里的无知,不是指一个人未开化的状态,作者举了一个苏格拉底的故事:

苏格拉底听说德尔斐神庙传出神谕,称“苏格拉底是最有智慧的人”,可是他自己却认为:

如果我是最有智慧的人,说明我对于自己多么无知有所自觉。

苏格拉底的结论,是对“无知”的自我觉察,即“无知之知”。

“无知之知”,只是思维进化的第一步。活用无知,才真正能进化到“发现问题”的高维度模式 。

如何活用无知?这本书提到了一个概念:

Unlearning.

即舍却所学,忘记曾经学到的东西,有意识的营造近于无知的状态。这并非自然的无知,而是有意识的“智慧型无知”。

无独有偶,风清扬的剑法理论中,也提到了几乎完全一样的概念。

风清扬微笑道:“……现下时刻不多了,你将这华山派的三四十招融合贯通,设想如何一气呵成,然后全部将它忘了,忘得干干净净,一招也不可留在心中。待会便以什么招数也没有的华山剑法,去跟田伯光打。

什么招数都没有的华山剑法,就是“有招如无招,但存招式之意,而无招式之形。”

为什么一“忘”,威力如此之大?

因为有招的打法,你眼里只有对手,两人见招拆招。而风清扬“无招”的打法,更像是“下棋”,风清扬的眼里没有对手,只有对战的全局。

觉察“无知之知”,你的思考维度会变成俯视全局的上帝视角,在这种视角下,你会拥有全局观,思考和行动也会更有广度和深度,更容易发现真正的跨认知“创新方法”。

就像交通阻塞时,行驶的车辆可能陷入迷途,但俯视全局的卫星导航却能为你规划出一条路。

在武侠世界,只对已知之知进行传承,结果就是,大家都拘泥于招式,而用法却失传了。那些招式,一代一代传下来,终于和广播体操差不多了。

在商业社会里,用已知之知解决既有问题的思路,只会让你成为亦步亦趋的跟随者,拥有无知之知,活用无知,才有可能让你成为引领者。


俯瞰视角


马云和风清扬异曲同工的思考维度:Why思维模式

我们都知道,马云一直以风清扬自喻,如果说武侠世界里的风清扬是把“无知”活用到极致的人,那么,现实世界里,马云的思维方法和风清扬有高度相似之处,都属于高维度的思考方法。

2020年开年,因为疫情缘故,很多企业都因为停工而陷入危机。这种情况下,大家能想到的常规办法莫过于向政府要政策、向银行求救,向员工求一个同理心,这些都是“有招”,而阿里抛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共享员工。

向无法开业而面临巨大人员开支的企业“借”员工”,此招一出,西贝、云海肴、新青年餐厅等三十多家餐企响应。

马先生此举,直叫人大呼妙绝,不仅解餐企之愁,也为政府分了扰,也解决了这些员工的收入问题,同时,有可能会重新解构未来的雇佣关系。


盒马“共享员工”

在《高维度思考法》这本书里,作者提出了三种提高思考维度(升维)的办法:

通过“抽象化、类推”升维;

通过“思考的轴”升维;

通过“Why(上位目的)升维”。

马云的“共享员工”方法,就是典型的通过“Why(上位目的)升维”的思考方法。

到底什么是Why(上位目的)升维呢?

我们日常解决问题常用到6个疑问模式:5W1H,分别是Why/What/Where/Who/When/How。

其中,只有Why是用于发现问题的疑问词,其他都是用于解决问题的疑问词。只有Why能向上游回溯到问题的本质,需求的真相。

在“共享员工”事件中,其实只要多问几个“Why”,就会发现问题的本质。

为什么企业会这么难?因为疫情期间既开不了工,又面临巨大的人员支出。

为什么企业不能解聘员工?除了赔付问题,更重要的是,现在裁员,疫情结束后就面临用工荒,再招聘、再培训更耗时。

企业真正的需求是,既不想裁员,又必须减省开支,保留一口真气。

通过“Why”思考升维,阿里把握了真正的需求,跨越“业界”这一障碍,找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竞争方法”,甚至是改变游戏规则的解决方法。

正如《高维度思考法》最后总结的那样,Why型思维是一种“目的”思维,这个思维模式的终极姿态是“不必执行该手段”也能达到目的的方法,它能消除分类,让行业界限消失不见。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风清扬。令狐冲在剑法中融入了风清扬的“智慧型无知”后,问:

太师叔,我这乱挥乱削的剑法,能挡得住田伯光的快刀吗?

风清扬摇头道:

不能。还差得远呢!

令狐冲惊道:挡不住?

风清扬道:

“要挡,自然挡不住,可是你何必要挡?”

为什么要死记剑招?为什么要挡?Why?

在没有风清扬的那几十年,华山派丢掉的,正是这种“Why”型思考维度。


马云


(我是本文作者,@三年二班学姐,不接受意念点赞,欢迎纯手工点赞。谢谢你来过。)

2024-09-16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