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笨车动画是什么虚构的角色?,

印度电影中的我军形象:挎包水壶像模像样,还搞人海战术?

作者:风千里

声明:“兵说”原创稿件,抄袭必究

自《真相》上映以后,以中印边境冲突为题材的电影就从印度院线的银幕上消失了,随着中印边境问题的被搁置,印巴冲突再次成为印度边境的热点问题,而印度战争片的拍摄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围绕印巴战争这一主题展开。

直到进入21世纪,中国国力的强势崛起逐渐让印度人感受到了来自东方的威胁,印度人似乎再次回想起当年被中国人在边境吊着打的屈辱。同时经历了2013年到2017年多次边境对峙,中印边境争端再次成为地区热点,接着这股东风,以中印军事冲突为题材的印度电影重返大银幕。

最先登场的由宝莱坞三汗之一的萨尔曼·汗主演的剧情片《黎明前的拉达克》(Tubelight),2017年上映。提到萨尔曼·汗,很多中国观众应该对他在《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中的精彩表演印象深刻。而《黎明前的拉达克》严格来讲也并非战争题材电影,而是走了与《猴神》一样的套路。值得一提的是,该片的女一号,一名印度华裔由中国演员朱珠饰演。

故事的核心是围绕着兄弟情深展开的,在拉达克地区有一对兄弟,哥哥拉克什曼(萨尔曼·汗饰)天生有些痴呆,但心地善良,而弟弟帕拉特却聪慧绝伦,还时常护着因生活无法自理经常遭受欺负的哥哥,虽然二人的父母后来先后去世,只能靠叔叔的接济度日,但兄弟俩相依为命,在和平环境下倒也自得其乐。

但到了1962年,中印边境战云密布,弟弟志愿投军报国,却在战场上阵亡(实际只是失踪,最后平安归来),失去的弟弟的哥哥虽然悲痛万分,但依然与故乡的华裔家庭保持纯洁的友谊,甚至在华裔一家被爱国青年殴打时依然挺身打抱不平。

平心而论,这部战争电影虽然以中印军事冲突为背景,但并没有如几十年前的《血之印记》与《真相》有过多的倾向,对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军人,虽着墨不多(如除了群演外并没有中国军人的角色出场)但也没有刻意丑化。更为难得的是,片中对印军当年惨败时的狼狈并不避讳。

影片中弟弟帕拉特被解放军俘虏时的场景,可以看出片中表现的我军形象中规中矩,普通步枪手手持的56半也符合史实,军服略显粗糙但总体不算出格,尤其是弹药带,水壶等装具制作的还算可以,毕竟是印度的战争片,不能要求太高

当然,bug也是有的,就比如印军在前线遭遇我军时,我军居然形似克隆人一样漫山遍野,毫无队形的冲将过来,让人不由得想起《太极旗飘扬》中志愿军的冲锋。但考虑到电影效果,也多少可以忍耐。

该片的重点不是追溯当年中印冲突的旧帐,而是借此表现一种人间大爱的情感,片中的哥哥虽然头脑笨笨的,但内心真的纯良到了极致,尤其是面对在当地被孤立乃至被敌对的华裔家庭时依然能够主动示好,甚至在得知弟弟的死讯时依然能说出:

看到这里,确实能让人有一种被触动的感觉,毕竟这种超越国际的大爱在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显得弥足珍贵。遗憾的是,电影给人带来的这些许触动很快就被现实吹得烟消云散。现实中印度人的所作所为与银幕上的印度人差距实在太大。事实上,像片中朱珠饰演的印度华裔女子及其家庭,在中印爆发武装冲突后,无数当地华裔家庭和社区因怀疑通敌而被遭到政府的驱逐,华人的商铺被洗劫,很多华裔甚至被不明不白的关进了集中营(这一幕像极印度的前宗主国应该在南非粗暴对待布尔人),直到70年代后才开始被陆续释放。

被集中营释放后辗转移民至加拿大的印度华裔人群组成了印花集中营难友协会,并多次像印度政府讨说法,但至今没有得到印度政府哪怕只字篇语的回应。

而片中哥哥对华裔一家单纯真挚的友谊,反倒是像极了中国人对印度的情感:

当然从来只会佯装善良的印度人,似乎从来没有认真体会过中国人内心这种真挚情感。中国人也只能感慨:我拿你当朋友,你却惦记我家的财产。结合本片所传达的主题精神,回味起来倒颇有讽刺的意味。

但不管怎么说,《黎明前的拉达克》还算是一部正常影片,而在今年,可能是受去年对峙的影响,印度一口气出品了两部以中印冲突为背景的电影,相比较《黎》片的不偏不倚,这两部影片光是预告片就能把观众雷得外焦里嫩,将它们称之为“抗中神剧”真是一点也不为过。

首先是2018年4月上映的《约金德·辛格上尉》,该剧就是一部战争片,剧情很简单。曾在英印军队服役的约金德·辛格上尉(锡克族)在缅甸战场屡立战功,后来在1962年中印武装冲突中一人击毙了数百名来犯的中国军队,最后壮烈牺牲。

《约金德·辛格上尉》霸气侧漏的宣传海报

单是看剧情简介是不是已经有点额头冒汗了?别急,看看该片中我军是个什么形象:

这简直是一群手持伽兰德半自动步枪的日本皇军

而片中主人公辛格上尉娴熟着运用各种印度风格的开挂模式,转着圈地疯狂射杀迎面而来的中国士兵,其威武程度直追《抗日奇侠》手撕鬼子的猛汉。

当然,现实总是残酷的,在印度人口中,辛格上尉被吹嘘成一人消灭300多名中国士兵的战斗英雄,然而历史上在中印东段战斗中,约金德•辛格任印军锡克联队第1营某连的排长,他在东段棒山口战斗中被击毙,而整个棒山口战斗仅持续了数个小时,根据中方的资料,在战斗中,印军几乎是一触即溃,而且也没有出现过任何一个印度士兵有过如印方宣传的那样开挂神勇的行为。至于印方口中他亲手击毙了300名中方士兵,参加棒山口战斗的中方人员加上后方指战员恐怕也没有300人。。。。可以想见,这出于怎样的自卑情绪才杜撰出如此荒谬的故事。

印度在战后为辛格上尉树立的纪念碑,至今仍不忘继续这种荒谬的宣传

其次是2018年9月7日上映的《帕尔坦》(Paltan,印地语中是“营”的意思),与《约金德·辛格上尉》一样,该片也是纯粹的战争片,不过故事背景被移到了1967年中印双方在中国-锡金边境的乃堆拉山口爆发的武装冲突。其实从宣传海报上来看,片中我军的形象倒是比《辛格上尉》要靠谱许多,尤其是中印双方持枪对峙时,我军士兵手持的配有折叠刺刀的56式冲锋枪,我方官兵的军服制作的也还说得过去

影片《帕尔坦》宣传海报


预告片中出现的中印双方士兵持枪对峙的场景


60年代我军与印军在边境地区持枪对峙的场景,平心而论,《帕尔坦》对这一幕复原的还是不错的

当然,该片靠谱的地方也就仅此而已。根据印度官方的宣传口径,1967年的边境冲突,印度取得了击毙340名中国官兵的“伟大胜利”,一雪1962年的国耻。但根据我方资料,和常识推断,印方极大高估了自己的战果,甚至存在高层直接采用基层官兵谎报的军情当作胜利依据的情况。实际上,1967年的冲突印方照样吃了大亏,我军以牺牲32人的代价,击毙印方101人,印方还高举白旗来我方领取己方尸体并灰溜溜的撤走,冲突后双方维持战前的态势。更为吊诡的是,冲突的所在地是在当时尚未丧失主权的锡金境内,这几十年里原本作为侵略方的印度却竭力把自己包装成保家卫国的一方,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而片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印度士兵英勇无畏的开挂场面

只身跃入中方阵地的锡克族士兵


扛着火箭筒,轻松越过铁丝网的印度士兵,话说有这么好的腿脚,咋不为去为祖国赢几枚奥运金牌呢?

以中印边境冲突为题材的印度电影本身就很小众。而且就已经上映的这几部来看,雷剧偏多,佳作极少,不知道在以后的岁月里,印度电影人又会以何种形式在银幕上表现他们当年的神勇,同时外加控诉自己当年所受的“委屈”。不过就目前印度国内扭曲到极致的民族自尊心来看,这类题材的电影在以后还是难免会坠入“抗中神剧”与“疯狂开挂”的老套路里。这也并不奇怪,正如笔者在上文提到的那样,印度人目前的心态就是:“战场上得不到的,只能从电影中意淫了。”

2024-09-11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