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利车计划中有哪些车型适合追求速度的赛车爱好者?,

福特vs法拉利 看《极速车王》里的赛车黄金时代

【太平洋汽车网 文化频道】《Fordv Ferrari》(极速车王)斩获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剪辑、最佳音效剪辑,提名最佳影片和最佳混音,这可能是继《Rush》之后最好的赛车电影。今年的奥斯卡也是一反常态的青睐了《寄生虫》《小丑》这样的影片,而《Fordv Ferrari》也是史上首个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赛车题材电影。《Fordv Ferrari》选择讲述在1970年石油危机爆发之前的那个赛车黄金时代中,发生的一个传奇故事,这个看似是福特与法拉利之间的争霸历史,然而不同的人能够从这部影片里解读到不同的东西。

首先就是让你体验最真实最纯粹的赛车运动,就像影片中肯·麦尔斯像他儿子描述驾驶赛车行驶在大直道上的美妙感觉。赛车是一种奇妙的运动,当速度快到一定程度,周围的景色变得像慢动作,周围的声音逐渐消失,仿佛时间也在慢慢凝固,就好似穿梭在空间与时间之中一样神奇。

突破自己,突破时空,这种奇妙的感觉是任何一个人类难以抗拒的。人类这种由螺旋基因缔造的生物,骨子里有着一种突破天际的动力,更快更高更强贯彻着人类文明发展史,赛车运动的DNA由最复杂的技术与最纯粹的精神缠绕而成,是对人类智慧、技术、协作、意志等综合能力的展现与竞争,是人类渴望突破极限最具体的表现形式。

与那个黄金时代的包容和开放相比,当今的赛车运动在各种看似公平的规则框定下慢慢演变成为汽车厂商展示技术实力和新技术研发的平台,实际上这绝非赛车运动出现的初衷和原因,而这部影片某种程度上就展现了站在这个十字路口上的赛车运动。最终是福特胜了,而恩佐·法拉利则为赛车运动倾尽家产。再经历了70年的石油能源危机,赛车运动直至今日可以说某种程度上只是保留了表面上的纯粹,实际上大多为商业利益所驱使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黄金岁月

《Fordv Ferrari》向我们展现了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的一角,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活跃使得社会的到大幅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类似福特这样的大型企业虽然后知后觉,但也开始由家族模式向着巨大的商业机器转型,和GM通用称霸美国。人们开始不再满足于普通的家用车,大马力的车型更受青睐,美国肌肉车的出现就是这个时代的代表,汽车业细分市场高速发展,赛车运动从而获得了足够的资金与关注度。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正处于大变革时代,新思想开始在年轻人中盛行,是披头士与摇滚乐的起点,肯尼迪在62年的演讲中说出那句“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美苏冷战因古巴导弹危机愈演愈烈达到巅峰。这一切,我们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此时此刻的我们正经历汽车市场整体萎缩、新能源革命、国家产业结构转型、中美贸易摩擦。时代也又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我们将是见证历史的一代人。

回到故事中,亨利·福特二世正式在六十年代再一次开始走上他祖父的老路,家族企业独断专权的恶疾又复发了。逗哏里奥·毕比完美展现了来自福特管理层的恶,将官僚主义展现的玲离尽致。李·艾柯卡作为金牌职业经理人展示了企业在这个时代获得成功的方法与途径。恩佐·法拉利则让我们看到了真正赛车人对赛车运动的热爱、自尊与倔强,展现了意大利人对追求浪漫的执着。

福特与法拉利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企业发展的教科书,从商业的角度来说,秉持纯真理想的法拉利配得上成功,无所不用其极的福特同样也配得上。影片在处理矛盾的方面非常熟练,官僚主义福特高层、商业为中心汽车厂商与理想主义的恩佐·法拉利、公平竞争的赛车运动,到最后谁都没有赢也谁都没有输,近年这种非皆大欢喜的处理越来越受到各种影片青睐,观众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思考,而非只是收获短暂的多巴胺分泌。

谈判中的恩佐·法拉利

福特收购法拉利的时间在1963年,福特副总裁Don Fryer亲自带队前往马拉内罗,影片中则是改为由李·艾柯卡前往。影片很大程度的还原了那次谈判,一开始的谈判还算顺利,恩佐·法拉利用他的紫色墨水钢笔在合同上划了两道,写下了带惊叹号的“不可接受”!合约中“每项超过 4.5 亿里拉(当时约合 25.7 万美元)的车队预算,恩佐都要向福特提交申请,才能获得批准”的条款让恩佐愤然离席。

最后恩佐与一旁的律师说:“走,咱们去吃饭。”撂下了所有福特高管的场景也得到了电影的还原。当然,恩佐对亨利福特二世的嘲讽也仅限于说他不如他爷爷,并无更多的F word。福特对法拉利车队条条框框的规定是收购案失败的主因,现实中,恩佐希望进军印地500赛事受到福特阻挠,同时恩佐也忌讳谢卡洛儿·谢尔比与福特的合作关系。

影片中对卡洛尔·谢尔比与肯·迈尔斯双雄角色的处理十分到位,其中蕴含的价值观人生观值得推崇,年轻的观众朋友们值得借鉴。处在这个欣欣向荣繁花似锦的时代,让更多年轻人开始思考人生的方向与目标。在大公司里衣着光鲜还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坚持理想能够收获什么?这部影片用传奇人物传奇故事给出了一个答案。

左:肯·迈尔斯,右:卡洛儿·谢尔比

美国英雄Carroll Shelby与以英里为姓的Ken Miles

Cobra、Daytona、GT350、Viper这些响亮的名字都是卡洛尔·谢尔比的代表作,作为一代传奇车手与性能车设计师,他是无数汽车人的偶像。从德克萨斯白手起家,到征服世界,平民到传奇的经历,让他成为美国一代人心中的英雄。1923年出身的他,父亲是一位邮差,母亲是家庭主妇,家境普通,心脏病基本上毁了卡洛尔·谢尔比的童年。

首次接触汽车是拆装卡丁车引擎,二战时期他加入陆军航空兵,开过B52轰炸机,训练过飞行员。最传奇的是,他曾经偷偷驾驶战机,飞到他喜欢的女生家上方,打开投弹仓扔下了,一封情书。一年之后,他们就结婚了,真的是太酷了!

二战之后,卡洛尔·谢尔比则和很多退伍老兵一样陷入迷茫,他开过自卸货车、油田工人、养鸡。当然养鸡让他赚了不少钱,让他有了启动资金来资助年轻时的赛车梦。他第一次踏上赛车,开着借来的一台木质框架两门小跑车MGTC,与满场马力两倍于他的捷豹XK120竞争,并且胜出。他知道了,他就是干赛车手的料。之后卡洛尔·谢尔比加入了阿斯顿马丁,作为车手参加Sebring12小时与Leman24小时耐力赛,还创下了当时的陆地最快时速记录,整个50年代,他所向披靡。

MG TC

1959年他开启了赛车设计师的大门,他打算用自己设计的赛车去跑比赛。最初他向他最喜爱的雪佛兰提出合作,雪佛兰给了他三台科尔维特,他留下了动力总成,将底盘送去了意大利。法拉利传奇设计师Sergio Scaglietti为其打造了全新的外观,造就了三台传奇的科尔维特Scaglietti,三台买了法拉利皮肤的科尔维特。寻访名师打造神器之后,却遭到了通用集团的禁用,通用禁止旗下品牌参与赛车运动。

Corvette Scaglietti

1960年,卡洛尔·谢尔比儿时的噩梦找上了门,心脏病让他难以为继,在他的最后一场比赛中,在舌头下含了一片硝酸甘油片来缓解胸口的疼痛,基本如此卡洛尔·谢尔比最后还是拿到了冠军。虽然很难接受,但是卡洛尔·谢尔比的赛车手生涯到此结束了,那一年,他年仅37岁。

传奇故事当然不会就此落幕,卡洛尔·谢尔比开了自己的赛车学校,开始开发真正属于自己的赛车。他找上了英国汽车公司AC,但尚缺一款发动机,随后致电雪佛兰是否能够提供一台V8发动机,但吃了闭门羹。最后他和通用的对手福特走到了一起,福特刚好研发了新的V8发动机,也非常希望能够依靠卡洛尔·谢尔比打造一款跑车击败雪佛兰科尔维特。

AC ACE

福特V8-427

就这样,卡洛尔·谢尔比的第一款神作——AC Cobra诞生了,也就是《Fordv Ferrari》片中谢尔比的饰演者马特·达蒙一直在驾驶的那辆蓝色敞篷小跑车。来自英国的轻量化车身与美国的大马力V8完美结合,爆发出难以想象的威力。他带着Cobra回到法国,要以汽车设计师的身份再次夺取勒芒的桂冠,但是,却被法拉利无情的击碎了。

再次改进全车空气动力学之后,这辆Daytona Coupe踏上了试车场——Riverside Raceway,也是谢尔比最后一战的那条赛道。而驾驶这辆赛车的正是——肯·迈尔斯,他轻松的打破了之前Cobra创造的圈速记录,而且快了整整3.5秒。1964年,凭借这款Daytona,卡洛尔·谢尔比在GT赛场上击败了法拉利的250GTO,甚至最后完成了对法拉利的套圈,这让卡洛尔·谢尔比的事业达到第一个巅峰。

卡洛尔·谢尔比开始于福特加深合作,一起开始设计全新的Cobra眼镜蛇,除了重新设计的车身,还搭载了福特当时最先进的发动机——427,也就是在影片中被福特工程师骄傲提起的那个名字,这台7.0L的V8发动机拥有但是惊人的485匹马力。

Shelby Cobra 427

1965年,卡洛儿·谢尔比凭借全新的谢尔比GT 350称霸了SCCA赛事,同时福特打造了GT40的前沿汽车部门在1964年惨败勒芒之后,正式移交到了卡洛儿·谢尔比手中。谢尔比启动了“90 天计划”,此时距离Daytona耐力赛正好 90 天的时间。肯·迈尔斯和队友罗比驾驶73号赛车在Daytona比赛中获得冠军,而谢尔比超越法拉利正好用了90天时间。

时间回到1918年,肯·迈尔斯出生在了英格兰,少年时在一家发动机公司学习技术,二战中加入英军驾驶谢尔曼坦克,参加了1944年的D day诺曼底登陆。早在1953年他就已经加入了谢尔比的团队,成为首席试车手,AC Cobra、GT350和SCCA14连冠都有他的功劳。GT40的改进过程中,肯·迈尔斯更是功不可没,如同电影中的一模一样,肯·迈尔斯一圈一圈的测试GT40为改进提出了许多的宝贵意见。1965年Daytona耐力赛上迈尔斯和队友取得冠军,但在同年的勒芒比赛中,他与队友布鲁斯·迈凯伦的赛车因变速箱故障退赛,并非影片中受排挤没去法国而是坐在收音机前听完了比赛。

1966年初的Daytona耐力赛和Sebring赛百灵12小时耐力赛中,冠军的高台上都有迈尔斯的身影。1966年的leman勒芒24小时耐力赛,就如同是影片中演绎的那样,迈尔斯最后的冠军被黑。如果他拿下当年勒芒冠军,将成为同年拿下勒芒、戴通纳、赛百灵三大赛事的三冠王,前无古人至今也后无来者。

You promise me the driver,not the win.

1966年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对福特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亨利·福特二世拿出了所有家底,8台赛车、7台备用发动机、21吨备用零件,并非像影片中的那样,只是乘着直升机来观光而已。倒是恩佐·法拉利在55年及56年接连失去旗下最出色的车手Alberto Ascari和长子Dino Ferrari之后恩佐的精神受到极大打击,几乎从不去比赛现场指挥观战。

当然比赛的进程电影中也进行了艺术加工,扣人心弦的追逐场景收获了奥斯卡也征服了苛刻的影评人与赛车迷。实际上,1966年6月19日凌晨,迈尔斯不顾谢尔比要求夜间降速求稳的意见,全力追赶领先的法拉利330P3,在黎明之前,法拉利的三台赛车都因技术原因退出了比赛。

太阳升起将光线洒在慕尚直道Mulsanne Straight的时候,场上只剩下了三台福特GT40在互相追逐。这是让迈尔斯丢冠的奇葩决定出现了,实际上是勒芒组委会为拍福特的马屁,在P房里找到了里奥·毕比,提出了三台车同时冲线。影片中让里奥·毕比直接背了这个黑锅将福特高层官僚主义刻画达到了高潮,在迈尔斯脱掉头盔淡淡的一句“他们只是为了卖车”中将车厂与赛车手截然不同追求的矛盾升到了顶点。

‘I am a mechanic. That has been the direction of my entire vocational life. Driving is a hobby, a relaxation for me, like golfing is to others. I should like to drive a Formula One machine, not for the grand prize, but just to see what it is like. I should think it would be jolly good fun!’

“我是机械师。这一直是我整个职业生涯的方向。开车是一种爱好,对我来说是一种放松,就像打高尔夫球对别人一样。我想开一级方程式赛车,不是为了大奖,而是想看看它是什么样子。我想一定会很好玩的!”——肯·迈尔斯

左:布鲁斯·麦克拉伦,右:肯·迈尔斯

肯·迈尔斯在这个日渐浮夸的时代里,依旧坚持做自己热爱的事,对于他的采访并没有任何的视频影像留存下来,但是以融入角色而出名的克里斯丁·贝尔,用出色的演技向我们完美的诠释了一个传奇人物的风与骨。这个干瘦的老头有着和那个时代格格不入的个性,那种纯粹的人生观充满了阳光与热爱。

在66年勒芒2个月后GT40继任者J-car原型车的测试中,肯·迈尔斯没有爬出燃烧的驾驶舱。迈尔斯曾说过:“我宁愿在比赛中死去,也不愿因癌症耗完生命”,怎想一语成谶。人们不相信肯·迈尔斯离我们而去,固执的认为迈尔斯并没有死,认为事故调查无法确认迈尔斯的死亡,甚至有留言称他之后一直在威斯康辛生活。就像我永远也不会承认科比·布莱恩特已经永远离开了一样。

《Fordv Ferrari》的完美让我们很难不将它与国产的赛车电影进行一番比较,《Fordv Ferrari》里的绚丽多彩和《飞驰人生》中的简陋辛酸形成鲜明的对比,很多人埋汰韩寒。其实全然不必,华丽的汽车工业与发达的赛车运动,是两次工业革命带给西方世界为西方文明留下的历史印记,1907年在英国,世界上第一条专业赛道——布鲁克兰赛道正式对外开放,至1939年关闭期间举办过无数世界级赛事也创造了许多记录;同年的中华大地正值光绪三十三年,年号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已过去8年,而离辛亥革命发生还有4年。

Koster&Bial的音乐厅曾经坐落在曼哈顿第34街,那是一个可容纳3748位观众的大剧院。1896年4月23日,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的Vitascope电影系统在这里首次公开亮相——电影事业诞生了。在几乎同一时间,约140英里以外的斯普林菲尔德,弗兰克和查尔斯·图利亚兄弟的图利亚汽车公司开始生产第一款美国量产车。汽车和电影行业为20世纪的塑造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它们还将继续影响着我们的现在与未来。

好莱坞用美轮美奂的方式向全世界展示美国历史中的明珠,同时输出着西方价值观,我们拥有几十倍长度于美国的悠久历史,我们不必眼红他人的辉煌,文化自信我们曾经拥有过,以后还会拥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官僚主义与体育运动之间巨大鸿沟的是影片中的主要矛盾,他人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经验教训,我们的体育届在商业化的道路上往往只学到了官僚作风与金钱至上,大球项目只有篮球才刚刚开始有专业人管专业事的转变,中国足球积重难返不说也罢。

无论是本片的导演詹姆斯·曼戈尔德还是韩寒,他们的影片本着求实的态度,展现导演对历史的感触和精神内核的表达,与拥有共同经历的人产生共鸣,让拥有共同梦想的人产生憧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身在2020的你想要成为怎样的人?又有什么事值得你为之奋斗一辈子?

(文:太平洋汽车网 洪晓峰)

2024-08-30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