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的创作背景有哪些?,

《毕加索》:毕加索是个巨大迷宫,这本书为你准备了一把钥匙

一、天才的人生,没有所谓“鸡汤”

2019年6月15日至9月1日,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了中国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作品展——“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展览基于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的馆藏,从中精心挑选出103件作品,全面回顾毕加索创作生涯的前三十年,力求呈现出毕加索从早期到中期的艺术成长经历。

有幸参观了这场展览。我承认,在参观之前,是抱着来这里找点鸡汤灵感的目的。参观之后,却只能浩叹:天才的人生,没有“鸡汤”。人们常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但对毕加索来说,不存在的!

毕加索的一生,是肆意挥洒天纵才华的一生。1881年10月25日,巴勃罗·毕加索出生西班牙的马拉加。作为画家和美术教师的儿子,他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绘画艺术才能。1895年,年仅14岁的他参加了巴塞罗那美术学院的入学考试,尽管学校要求年满17周岁才可以录取,但他在考试中表现出来的绘画水平,不但使他获得了录取资格,而且被直接送入高年级学习。他创作的一批极具古典主义风格的作品让人们惊叹于其绘画天赋。

在毕加索的人生中,我们找不到所谓勤学苦练、厚积薄发的事迹,因为他出手就是高水准的。若是非要抬杠的话,我承认在他年幼时,也有一段学习的时光;在每一次突破自己时,也会有一段犹豫、彷徨的时光。但是,对于他的辉煌成就来说,有那么一点点不愉快,真的不算什么了!

毕加索的一生,是风格多变、不断自我突破,对绘画艺术不断开疆拓土、重新定义绘画的一生。英国著名艺术史家罗兰·彭罗斯指出:“在本世纪(指20世纪)艺术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并且引起艺术界最具革命性变化的人毫无疑问是巴勃罗·毕加索。此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因为毕加索,艺术是有力的情感媒介而不是对完美的理想化形式美的追求的这种观念,才被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家们所接受。”

毕加索的一生,也是深得上天偏爱的一生。他从小就明确无误地知道一生的使命,没有半点浪费生命在别的方面。他活了93岁,直到最后一刻都是在绘画。漫长的一生中,他创作了惊人数量的作品: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画20000 幅,平版画6121幅,等等。

毫无疑问,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是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他和他的画必将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不朽的地位。

二、毕加索是个巨大的迷宫,这本书是打开迷宫的一把钥匙

如果说毕加索浩瀚的艺术创作形成了一座巨大迷宫的话,后浪出版公司和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毕加索》一书,可以说是帮助读者打开毕加索这座迷宫的一把钥匙。

《毕加索》是费顿艺术史入门经典套系“彩色艺术经典图书馆”系列中的一本,后浪出版公司官方引进,是系统化、轻量级阅读又不失专业地了解艺术史的极佳途径。这套丛书在西方国家被奉为“艺术教科书”,畅销40多年,为无数的艺术从业者和艺术爱好者整体、透彻地了解艺术发展、领悟艺术真谛提供了绝佳的途径。

书影

《毕加索》分册的两位作者,罗兰·彭罗斯(Roland Penrose)是英国的艺术家、艺术史家和诗人,英国研究毕加索的权威学者,与毕加索有密切的私人交往,现代艺术的主要推动者和收藏家。大卫·洛马斯(David Lomas)是澳大利亚的艺术史教授、策展人,英国考陶尔德艺术学院博士,主要研究现代艺术。

本书的前半部分,是罗兰·彭罗斯所作的长篇序言。作者并没有过多讲述毕加索的逸闻轶事,而是集中精力介绍了毕加索一生艺术风格的变迁。后半部分则是对涵盖毕加索创作的各个阶段的48件作品的介绍,由毕加索研究专家针对每件作品进行解读,并配以大尺寸全彩图,便于读者对于毕加索的艺术有直观的认识,作者深入浅出的介绍则进一步挖掘和探讨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内涵。

三、多变的艺术人生,12种风格体验12种人生

人们通常把毕加索漫长的绘画生涯按照画法和风格可以分为六个时期,分别是“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黑人时期”“立体主义时期(又分成分解和综合两种形式)”“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抽象主义时期”。不过,本书的分法更加细致,分为12个阶段:

1、1895—1901年:早期阶段

这一阶段他没有特定的名称与风格,是毕加索初步显示艺术天才的时期。

1894 古典石膏像写生

1895 戴帽子的男人

2、1901—1904 年:蓝色时期

1901年春天,毕加索从马德里回到巴黎的时候,情绪发生了变化:一种忧郁的情绪通过弥漫在整个画面的偏冷蓝色调而变得更加强烈,这种风格开始主导他的作品。作品的主题主要是流浪汉、乞丐和妓女,这些社会的受害者经常出现在蒙马特酒吧或巴塞罗那街道上。蓝色时期标志着画家有意识地向一种清晰地再现造型的形式迈出了重要一步,更加注重情感主题,因而远离了印象派画家的空气透视效果。

1901 卡萨玛吉斯之死

1901 自画像

3、1904—1906 年:江湖艺人和粉色时期

1904年毕加索搬到了巴黎,选择在“洗衣船”创办了一间工作室。他有了一些更具活力的新朋友,再加上美丽的费尔南德·奥利维耶的陪伴,他远离那些在蓝色时期困扰着他的忧郁主题,前一年的蓝色主色调被柔和的粉色和灰色调所取代。大街上的流浪艺人和马戏团里的小丑成了他的朋友,并且都出现在了他的画作中。

1905 雕塑疯子

4、1907—1909 年:黑人时期(过渡期)

1906年秋天,毕加索从戈索尔回来,继续强调和简化形式,那年冬天,他才开始创作他伟大的作品《阿维尼翁的少女》。《阿维尼翁的少女》后的一个创作新时期是由画中右边两个人物的处理方式发展出来的画作开始的。她们与非洲雕塑的相似之处,迎来了随后几个月采用的“黑人时期”这一术语。新风格主要对形式进行了简化,并且详细阐释了创作手法。

1907 母与子

1907 树下三人

1908 年的夏天,毕加索在巴黎北部的乡村度过了几个星期,用他的新风格来画风景。在他回来的时候,他惊奇地发现早在一年前就同他结为好友的布拉克,在法国的南部也独自朝着类似的方向发展。在几个月后的画展上,评论家沃塞勒第一次将布拉克的这些作品命名为“立体派”。

5、1910—1912 年:分析立体主义

“我画的是我对事物的认识,而不是我所见之物。”这是毕加索解释他本人和塞尚之间的本质差异时说的一句话。后者笔下的灵感主要来自他对眼前呈现的物体直接产生的视觉反应。而毕加索则逐渐倾向于根据自己的内在想象来创作。

1911 弹曼托林的男子

1912 吉他“我爱伊娃”

6、1912—1916 年:综合立体主义

在立体主义创作的头几年时间里,毕加索和布拉克坚持的这一风格。到1911 年秋天,他们对形式的解析已经到了画中所有物体的特征都难以辨认的程度。因此在绘画和现实之间需要建立个新的联系。

从这之后,毕加索迅速使用报纸、墙纸或其他任何现成材料达到双重目的——它们既成了作品里的一部分,又在画面中增添了事物自身的真实性。

1914年 持烟斗的男子

立体主义绘画本身变成了一个独立的物体;这种倾向使得毕加索着手进行一个艺术实验,从中创造出一种介于绘画和雕塑之间的浅浮雕结构。

7、1917—1924 年:立体主义和古典主义

在一战期间,毕加索不仅经历了与朋友的分离,还遭受了失去挚爱的痛苦:1915-1916 年冬天,埃娃离世了。

1917 年春,他去罗马为那年夏季将在巴黎举行的芭蕾舞表演《欢庆游行》设计场景和服装。这次短期旅行使毕加索接触了一个全新的环境,而他对意大利的访问重新唤起了他对古典形式的喜爱,并且让他对即兴喜剧产生了兴趣。

在这里,他遇见了年轻的芭蕾舞演员奥尔加·科克洛娃,两人在第二年成婚。回到巴黎后,他的作品频繁地涉及古典主题。他也未放弃立体主义的成就,并以日益积蓄的力量继续发展这种风格。它在两幅伟大的油画——《三个音乐家》及其同一主题的变体中达到高潮。

1919 初领圣餐者

1919 恋人

8、1925—1935 年:梦的解析

古典主义对毕加索的巨大影响持续到 1925 年,不仅然而,在同一年,毕加索开始因为一个新的问题而苦恼,这种挣扎体现在一幅伟大的油画——《三个舞者》上。

接下来的几年里,毕加索画作中的人物形体四分五裂,不再是分析立体主义年代里进行的精细剖析,而是呈现出一种任何艺术家都难以企及的暴力。然而,毕加索不仅分解和毁灭,还发明了新的解剖画法,以新的建构方式和合成手段,将梦境与世俗现实结合起来。

1927 白色背景上的裸体

1931 扔石头的女人

1935 头顶瓦罐的女人

9、1936—1945 年:毕加索的奇思妙想

对古典神话的理解,加上西班牙人对斗牛世代相传的热情,引发了毕加索对米诺陶的古怪性格的沉思。

1937年,毕加索为巴黎世界博览会中的西班牙馆创作壁画《格尔尼卡》,灵感来自他对佛朗哥将军的军队毁灭巴斯克地区的一个小城镇格尔尼卡的愤怒。这幅伟大的画作(现在借给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充分表现了人类在遭遇灾难时的痛苦,其中所展现的力量要归功于毕加索通过立体主义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视觉语言。

1937 马瑞·特瑞斯肖像

10、1946-1954 年:昂蒂布和瓦洛里斯

这几年里,毕加索所使用的风格丰富多样,从几乎抽象的《山羊的头骨、瓶子和蜡烛》到 1951 年充满幻想和嬉闹的《嬉戏的篇章》。尽管这些象征性人物的细节刻画较少,整体画面极为庄严朴素,但后者在风格上更接近于《战争与和平》的伟大画作。

11、1955-1961 年:戛纳和沃夫纳格

1954年12月13日,毕加索开始在德拉克洛瓦的《阿尔及尔的女人》的基础上创作了15 幅系列改编作品,他于1955 年 2月15日完成了这一系列作品。这并非画家首次选取他所欣赏的名作当作主题,并且完全没有任何复制原作的意图,而是把它作为以个人风格对作品进行改编的基础。

1957 女子头像

12、1961—1973年:生命圣母院

毕加索在法国穆然附近发现了一处安居之所,这是一幢普罗旺斯风格的大型现代别墅。它有一个更为恰当的名字叫“生命圣母院”,毕加索于1961 年搬到那里,他不断扩大这幢别墅,在那里新建了好几个工作室,并且过着隐居生活,几乎很少步入现实世界。

住所的变迁并没有中断毕加索创作的主流,毕加索作品线条中透出的坚定感和他从未枯竭的想象力,都使得他在90岁的时候仍然是在世艺术家中最为朝气蓬勃的一位。

1969 吻

1972 年轻的画家

小结

《毕加索》一书指出,如果毕加索想要利用自己所创造的财富,通过个人的劳动继续创作,他实际上可能是在世的人当中最有钱的,但这完全不及他那些活力满满的丰富思想及其所充分传达的纯粹乐趣,这种品质恰好印证了画家个人的发言:“每一幅画都是一小管我的血液。这就是流淌在我画里的东西。”

作者最后总结道:“毕加索的工作是一出永不间断的戏剧,故事永远没有尽头。在这之中,对世界的好奇和怀疑一直激发着他那众所周知的创作活力。”

(本文图片,均系本人在展览现场拍摄,所以提及的很多经典之作不再其中。)

2024-08-29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