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目前还在生产油车吗?了解最新产品发布情况,

比亚迪新能源车产量达成500万辆,持续技术投入是基础

不到9个月时间,比亚迪新能源车累计产量由300万辆跃升到了500万辆。
2023年8月9日,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能源车下线。8个多月前的2022年11月16日,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从300万辆到500万辆用时不到270天,平均每天产量要超过7000辆,与之相应今年前7个月,比亚迪新能源车销售超过150万辆。
今年前7个月,比亚迪月均销售20多万辆,7月份销量超过了26万辆,如果按7月速度,比亚迪实现年销300万辆目标还是有一些可能的。无论是否能完成300万辆目标,比亚迪已经成为一个现象级企业,和当年特斯拉爆火新能源市场一样。

面对充满不确定的汽车消费市场,比亚迪年销量是否能站上300万辆,或是400万辆,尚无法判断,但依据新能源大趋势其销量还会维持一定幅度上扬。
8月9日第500万辆下线现场,比亚迪总裁王传福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达到60%。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只有5.8%,2021年增长到14.8%,2022年近乎翻倍达到了27.6%,今年上半年继续攀升到32.4%。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新能源车渗透率处于快速上涨阶段,如果按60%比例计算,到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1200万辆左右(乘用车,下同),即使年销量达到1000万辆,也是很惊人的数字。2022年,新能源车销售接近600万辆,这也意味着明后几年新能源市场还有巨大空间,各个车企还有很多机会,目前跑在前面的比亚迪优势更大一些。

特斯拉成为能与通用、福特比肩的车企因素众多,既包括其打响了电动车第一枪,也与其领先的技术架构有关,还离不开其成本控制优势。比亚迪爆发是在2022年,2021年其销量才70多万辆,2022就暴增到了186万辆,这其中既有新能源车发展到了新阶段,也和插电混动车型价格下探、与传统燃油车价格接近密切相关。
这些年来,众多车企陆续推出了油电混动和插电混动,以及纯电车型,但市场迟迟没有打开,真正开始增长的是2021年。主要是价格制约了新能源车发展,回顾一下可以看到,前几年一款20万元左右的车型,插电混动版售价要比燃油车贵上五六万元,油电混动也要贵一些。就此有人算过一笔账,正常使用8年左右节省下来的油钱还没增加的成本多,想打开市场根本不可能。

现如今,国产品牌基本做到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同价,其中插电混动车型既实现了低油耗,又没有电动车的里程焦虑,市场一下就打开了。比亚迪宋PLUS抢到了这个先机,其后续车型陆续采用这一定价策略,导致销量10强榜单上比亚迪会占据多席,此前合资品牌如日中天的时候也没有出现过这个情况。
不可否认,经过这么多年发展汽车消费市场成熟了很多,但价格依然是消费决策的第一要素。东风日差奇骏换装3缸发动机后,市场急剧萎缩,但增程版奇骏上市后销量快速回暖,和燃油车价格相当是决定因素,这个账消费者还是算得明白的。

销量快速攀升的同时,比亚迪产品谱系批量增加,轿车、SUV、MPV等全系覆盖,并且小号、中号和大号车型均有布局,应对不同的消费市场。SUV有元、宋、唐、高端的仰望U8(尚未销售)、硬派方程豹豹5(尚未销售);轿车有汉、秦、海鸥、海豹;MPV有腾势D9。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还发布的跑车仰望U9。
此前,奇瑞等车企都推出过多个子品牌和多款车型,但热销的依然没几款。比亚迪很神奇,近两年推出的车型大多部分都能成为热销产品,霸榜就是最好的说明。源于其产品市场定位很准,比如小型车海鸥,这款纯电车型售价才七八万元,产品层面比很多升级版老头乐高出几个档次,高性价比打开了市场;腾势D9月销已经超过1万辆,出乎很多人意料,宽敞、舒适、高智能、插电(纯电)是其主要卖点,与当下消费需求吻合,定位很准确。同时,近两三年,MPV车型市场需求增加,很多家庭开始选择六七座车型。

目前市场上定位异常精准的是理想,产品定位奶爸车,总计3款车型月销已经超过3万辆。
从2008年比亚迪推出第一款F3DM开始,20年时间其一直坚持在插电混动领域。之所以选择混动车型这条路,既有燃油车壁垒很难打破,也和其在电池领域优势有关。
汽车动力电池主要有三元锂和磷酸铁锂两类,各有不同的优势,比亚迪一直坚持磷酸铁锂路径,这种电池稳定性要高于三元锂电池,但能量密度低一些。 目前,和宁德时代在三元锂电池强者地位一样,比亚迪是磷酸铁锂电池的领头羊。多年积累后,其通过改变电芯排列方式,推出了刀片电池,增加能量密度的同时,也提高了车辆结构强度。旗下公司弗迪电池除供应比亚迪自己使用之外,还向多个品牌供应电池产品。

目前,刀片电池已经成为比亚迪的一个符号,以能量密度高和不易起火被广泛认知,比亚迪汉能快速打开市场,刀片电池功不可没。后续车型均搭载了刀片电池。自己生产电池,成本肯定比外采便宜,2021年和2022年,汽车动力电池价格飙涨,众多车型陆续提价,此时成本优势就显现出来了。这一点在芯片慌的时候体现也很明显,比亚迪自己可以生产部分芯片,不用承受芯片价格天天涨的困扰和高价也买不到芯片的产能压力。
和刀片电池一样,DM-i超级混动系统也是比亚迪的一个卖点,从DM进化到DM-i,以及后续的DM-P。超级混动系统加持下,插电混动车型迎来了春天,整车成本下降、油耗降低、动力切换逻辑更智能,而且车辆操控性能更接近燃油车。这两年,多家车企相继推出了不同的插电混动系统,这些插电混动系统性能各有千秋,有些方面领先于DM-i,但先发优势驱动下DM-i知名度和接受度更好一些。
不只刀片电池和DM-i超级混动系统,比亚迪先后推出了电池车身一体化、云辇、智能扭矩控制、双枪超充、易四方等技术。同时,车辆智能化也可圈可点,车机流畅、智能语音功能强,相比那些时不时卡顿的车机要高出一大截。

不断的技术加持之下,比亚迪不显山不露水的跑到了领头羊的位置。这一结果,既有运气成分,更与其多年技术坚持有关。据介绍,比亚迪目前有11个研究院,研发人员超9万人,研发总投入超千亿元,平均每个工作日递交19项专利申请,获得15项专利授权。
各种技术储备之后,时不时秀一下肌肉就能增加品牌厚度,仰望U8亮相的时候,横向行驶震惊了所有人,原来在工程机械领域的技术也可以应用在汽车领域。其实,这项技术实用性很弱,就是个噱头,但人无我有,增加曝光,还能收获一众粉丝,销量自然也是水涨船高。销量与技术互相加持。
技术是企业之本。此前我们喊了很多年要弯道超车,但技术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到头来只能是空喊。新能源方兴未艾的时代,大众、丰田依然是市场的主导,因为其发动机、变速器、底盘和车身结构等方面技术优势明显,市场自然掌握在这些头部企业手里。特斯拉之所以能频频降价,是技术主导下的成本控制优势。
中国汽车市场进入新能源赛道后,空前暴涨的智能化需求给了国内车企机会,现阶段自主品牌市场占比稍稍高过了合资品牌。究其原因,自主品牌车越做越好、性价比更高,同时新能源技术储备要强于跨国车企。有统计显示,中国新能源专利公开量占全球的70%。正式如此,大众与小鹏汽车达成合作,奥迪与上汽要合作,以补上其智能化短板。

点评:

作为全球第一家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的企业,比亚迪风头无量,可以用“以磅磺之势创行业新辉”形容,“股东们”估计做梦都会笑出声。第500万辆车主罗振宇说,他此前买了比亚迪股票,挣了不少。
500万辆之后,比亚迪面临挑战会越来越多,不但面临自主品牌们不断发力的威胁,也要面对传统车企深厚造车功底基础上智能化提升后的考验,还需要应对市场成熟后的消费选择。
在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化对车企是一次洗牌,无论是奔驰、宝马、奥迪,还是大众、丰田,以及奇瑞、江淮们,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过往就是过往,机会和挑战共存。

2024-08-28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