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新出的电动汽车能否适应高速行驶?,

比亚迪黑科技放大招,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竟然如此“聪明”?

众所周知,悬架的好坏对于一款汽车来说,关乎其行驶的过程中是否具备优秀的操作与舒适性,因此,那些注重用户体验的大厂,都会将悬架的调校放在了发展重点之上。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智能化技术也逐步广泛运用到车辆的各方面结构,而作为车辆的命脉,底盘悬架也融入了“智能化”,完全突破了传统的机械悬架的束缚。这样智能的悬架系统,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比亚迪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给出了我们答案。


五大维度 打造云辇智探

所谓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是由云辇智探架构、云辇智算中心、云辇智控技术等关键零部件组成。其云辇的名字出自《魏书》,命名灵感源于中国古代的帝王座驾“辇”。“云”象征着以智能化技术创造更轻盈平稳的驾乘体验。将古代对于舒适的追求融入现代的技术科技来实现,“云辇”的出现就是重新定义“中式新豪华”。

其中,云辇智探架构通过全车超过50个传感器,可以从驾驶行为、车身、路面、云数据、系统等五个维度进行感知,结合方向盘、加速/制动踏板、单/双目摄像头、激光雷达等部件提供感知数据,从而实现多系统联动控制,提升驾驶体验。

而云辇智算中心具有多核高性能处理能力,支持多通讯和信号接口,其运算性能、功能安全、IP防护、EMC性能、可靠性等均位于行业领先水平。同时,软件架构实现了底层、中间层、操作系统、应用层分层解耦,实现模块化开发,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安全性、兼容性、可扩展、可移植、可升级。

在运作上,云辇智算中心可调取车辆感知层信号数据,通过行云算法,可对路面状态、车身姿态、车轮载荷等信息进行高速运算,实时输出最佳控制策略。再经过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对于底盘高度、刚度、阻尼、主动力等控制,以此带来更为卓越驾乘体验。

三大技术路线 细分领域全覆盖

众所周知,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研发与制造的龙头企业,旗下的产品矩阵非常庞大。特别是在乘用车方面,为能满足广大用户需求的底盘技术,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还根据车型的不同,共分为了三种技术路线,包括:『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云辇-A』智能空气车身控制系统和『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

首先,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主要是实现车辆舒适性和运动性的完美兼容。通过控制减振器电磁阀调节阻尼,可实现阻尼的无级自适应调节。相比于传统被动悬架,其在驾乘舒适性方面得到有效提升。并在满足极致舒适的同时,还兼顾了车辆的操控性,打破了传统被动悬架调校单一的局限,实现舒适性和操控性的完美结合。

有数据显示,当车辆在60km/h通过连续振动路面工况下,云辇-C可助力整车达成96%的隔振率,相比传统悬架,舒适性大幅提升。并且当车辆快速过弯、加速、制动时,采用低频大阻尼的操控性控制策略,使底盘变“硬”,提供更大支撑力,抑制车身侧倾、俯仰,保证车辆操控稳定性。在时速100km/h的双移线工况下,云辇-C助力整车侧倾角速度降低39.7%,操控性大幅提升。

云辇-A智能空气车身控制系统技术主要是让整车具备极致的舒适性、支撑性与通过性,通过云辇精准感知技术,云辇智算中心快速决策,输出精准控制策略,控制空气弹簧进排气、刚度转换阀、减振器电磁阀等调节高度、刚度、阻尼,实现车身控制的动态调节,使整车具备极致的舒适性、平稳性、支撑性与通过性,打造卓越的驾乘体验。

该系统可根据不同车型类别适配,悬架调节行程可达150mm,系统提供十余种功能模式,可实现主动调节,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比如当车辆加速、制动时,云辇-A自动触发多级刚度调节,车辆的抗俯仰能力提升25%以上。当车辆高速转向时,云辇-A自动触发多级刚度调节,车身侧倾角速度减小23%,大幅降低驾乘不适感,为用户带来更加安全、自如的操控体验。

另外,其还通过电控减振器实现阻尼的无级自适应调节,并配备了具有主动调节靠背侧翼的驾驶座椅,其采用共享气路设计,空间利用率提升60%;气量智能随速分配,侧翼响应时间缩短40%;兼具轻量化优势。而当车辆高速过弯时,云辇智算中心根据车身姿态变化及转向信号,可快速控制智能侧翼座椅,实现腰部支撑自适应调节,使用户始终保持良好驾乘姿态,提升行车安全性。

最后,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主要是能够实现超高举升、四轮联动、露营调平等超强越野的功能,通过经云辇精准的感知技术,与云辇智算中心快速决策,输出控制策略,控制减振器进油量、阻尼调节阀、刚度调节阀来实现车身控制的动态调节。

其中,该系统的悬架调节行程可达200mm,既可实现四轮同步升降能力,也可实现单轮独立升降。系统举升力高达5吨,满足高强度越野连续举升需求。并且该系统还搭载比亚迪全新开发的多级刚度控制模块,可实现三级刚度调节,通过连续阻尼控制模块,实现在不同工况下,精细化输出阻尼控制,在保证车辆超强越野性能的同时,大幅度提升驾乘的舒适性。

另外,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还搭载了比亚迪自主研发的四轮联动模块总成。当车辆处于极限越野路况时,整车易处于单轮、对角轮悬空的半失衡状态,四轮联动功能可为悬空轮减振器输送油液,拉长悬架行程,提高车轮贴地性与整车平衡感,保证四轮动力有效输出。云辇-P的四轮联动功能可使车辆最大轮差达620mm,整车的循迹指数RTI值达600以上,具备极致的越野性能。

除了在行驶过程中的使用外,云辇-P还拥有露营调平功能,通过云辇智算中心实时监测车身姿态,在静止状态下,可通过单轮高度调节,使车身与重力方向的平面始终保持垂直,从而实现车内的水平,可满足用户在野外露营时车内正常的休息与娱乐,不受地形的干扰。

目前,云辇-P将首搭仰望U8;云辇-A将首搭腾势N7;云辇-C硬件已搭载在比亚迪汉、唐及腾势D9三款车型的部分配置版本上,后续将通过OTA陆续升级为云辇-C系统。

更令人震惊的是,搭载云辇-X技术的仰望U9展现了全主动车身控制技术。云辇-X技术可以实现“0”侧倾、“0”俯仰、三轮行驶、车辆跳舞与原地起跳等高阶功能,代表了全球车身控制系统的最高水平。比亚迪再一次开创了业界先河,引领车身控制技术发展。

技术为王,创新为本

作为行业内有名的“理工男”企业,比亚迪始终秉承“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宗旨,保证了其作为新能源汽车领跑者的基础。

我们知道,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优秀与否,决定了车辆未来销路的发展。而相比于其他车企将精力放在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所不同的是,比亚迪在安全与能量密度方面做到了双管齐下,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刀片电池,它的特点就是取消了模组设计,这样就保障这款电池的二级零部件数量减少了40%,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车辆空间的利用率,并且刀片电池还用上了全球首创的电池包热泵直冷制热技术,用白话说就是让电池在低温或者高温环境下,可以达到最佳充电、放电的性能。

不仅如此,在动力方面,比亚迪推出的DM-i超级混动技术,其拥有比日系混动更低的油耗,并且在使用场景方面也更优,具备快、省、静、顺、绿等多重优势。同时在纯电续航、馈电油耗以及价格之间做了较好的平衡,所以造就了秦PLUS DM-i冠军版拥有“油电同价”的竞争力,消费者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车,再一次冲击了传统燃油车的地位。并且随后,比亚迪又推出了主打强劲动力并兼顾性能与油耗平衡的DM-p混动技术,再一次刷新了我们对于性能车的认知,让用户在享受澎湃动力的同时,忘掉油耗的困扰。

而进入2023年,比亚迪并未放慢研发的脚步,发布了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它让电芯既是能量体,也是结构件,不仅融合简化了车身结构和生产工艺,还是对传统车身设计的一次颠覆性变革。

可以说比亚迪能拥有如此的技术实力并不偶然,它是通过比亚迪二十多年来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自研道路上的深耕所得到的。目前,比亚迪已经累计投入了上千亿的研发资金,目前已拥有11大技术研究院、6.9万人的研发团队和2.8万项授权专利,让比亚迪拥有了颠覆行业技术的底气,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中树立的新标杆,为比亚迪的销冠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写在最后

综合看来,比亚迪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既能满足细分市场的车型需求,又能依靠智能化的技术发展,成就用户多样化的消费选择,完全是一个具有全面性的解决方案。更何况该技术也成功地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让中国品牌再一次地占据了全球市场的制高点。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比亚迪发布的产销快报显示。比亚迪6月销量为25.3万辆,同比增长88.79%,首次突破了25万辆大关。并且在1-6月中累计销量达到了125.56万辆,达到2022年全年186.35万销量的三分之二,完成2023年目标的四成。所以在以技术为主导的比亚迪,就是依靠着对市场精准的预判和对未来技术的前瞻,让其在国内乃至全球的市场中,成为新能源汽车向着智能化发展的又一标杆!

2024-08-27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