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唐新能源汽车橡胶配件哪里有售?,

特斯拉产业链前瞻分析:Model3国产化加速,寻求供应链确定性

(获取报告请登陆未来智库www.vzkoo.com)

为什么我们建议现在开始关注特斯拉产业链

乘用车行业下行压力加大 VS 特斯拉销量增长明确

 乘用车行业下行压力加大。据中汽协数据,9 月汽车销量同比降幅仍 较大,产/销量分别为 220.9/227.1 万辆,同比下滑 6.2%/5.2%;1-9 月, 累计产/销量为 1814.9/1837.1 万辆,同比下滑 11.4%/10.3%。国内汽 车产销量已连续 15 个月同比下降,其中新能源汽车在 6 月的抢装效应 后连续 3 个月同比下滑。乘用车行业整体下行压力加大,行业加速出 清,产业链整体呈盈利水平大幅下滑、现金流吃紧态势。

 特斯拉销量增长明确。Model 3 定位走量车型,2019Q1/Q2/Q3 全球 交付量分别为 50,928/77,634/79,600 辆,增势可观。而 Model 3 在细 分领域暂无竞争对手,9 月 Model 3 以 1.7 万销量夺得美国新能源车销 冠,加上 Model S/X以 3.3 万总销量占六成市场份额。特斯拉 2019 年 上半年在中国地区的营收同比增长 42%至 14.7 亿美元,中国市场大有 可为。Model 3 销量增长具确定性。

 产业链处国产化关键当口,政策助力寄予厚望

 特斯拉产业链国产化替代趋势明确。目前已有旭升股份、拓普集团、 三花智控等多家上市公司进入特斯拉供应链,出于降本和供应稳定性 考量,进一步本土化是趋势。此外 LG 化学打入特斯拉电池供应体系, 其产业链受益。我们预计 2020/2021/2022 年国产版 Model 3 销量分别 为 15/30/35 万辆,考虑到后期降价因素保守估计单车售价 30 万元, 三年产值分别达 450/900/1050 亿元,特斯拉产业链有望分享特斯拉 Model 3 销售增长红利。

 政府助力,特斯拉产业链所带动的产业升级被寄予厚望。在政策面上 特斯拉车型纳入《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在金融方 面,上海工厂于 2019 年 3 月份从银团获得规模 35 亿元人民币的无抵 押贷款,贷款利率为央行年基准利率的 90%;在土地方面,工厂地价 仅为市场价的一半(1125 元/平方米)。特斯拉在加州盘活 20 亿美元规 模的一级供应商(2000 多家)及 8 亿的其他级供应商,上海工厂落户 将有力拉动长三角新能源车产业链的发展。

 相关公司具提业绩、增估值机会

 类苹果产业链的效应。iPhone 系列已经问世 12 年,在其高增长红利 下产业链享受 10 年业绩和股价高增长。7 年前,苹果公司全球 156 家 供应商中中国大陆厂商仅有 8 家。而苹果公布的 2019 全球 200 大供 应商信息,中国大陆苹果产业链供应商增长近 3 倍,供应商数量占比 升至 15%(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合计 40 家,中国台湾 46 家)。特斯拉 在行业颠覆性、产品认可度、产业链长度及广度、产品单体价值等方 面均不亚于甚至优于苹果,其产业链未来有望复制甚至超越苹果产业 链对中国制造企业的拉动。

 特斯拉产业链公司本身属于优质标的。特斯拉产业链涉及动力电池总 成、电驱系统、高压系统、汽车电子、车身及内外饰、底盘等部分, 直接、间接涉及供应商共计 130 余家。中国企业占比超过一半,大部 分均有为国内主流厂商或国际一流厂商的供货经验。待特斯拉销量爆 发,相关产业链公司具增估值、提业绩机会。

特斯拉产业链哪些环节值得关注?

 上海工厂高效率投建,但本地采销模式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逐步推进。

 从行业层面,各零部件环节国产化替代进程快慢与产品价值量、行业 特性(技术壁垒、竞争格局、产品属性等)关系密切。

 从公司层面,有议价能力、工厂位置距离近、产品竞争力强的公司值 得关注。而落实到投资,特斯拉业务的营收占比,以及 Model3 上量对 其业绩的提振程度为关键。

 我们预计未来特斯拉产业链发展呈以下特点:

 单车配套价值量较高的零部件厂商,受益更明显 ;

 随着系统的转化,部分下级或散件供应商向总成供应商转变;

 部分厂商凭借合作基础,逐步拓展供应产品种类;

 零部件工厂离上海工厂不会太远,大部分为江浙沪汽车产业链集群;

 产品技术领先及认可度提高,获其他新能源车企增量新订单概率加大。

把握汽零和 LG 供应链两个关键子环节

 汽零环节有望普遍受益。特斯拉落户的江浙沪地区汽车产业链布局完整、 发展成熟,本地化产业链配套是惯常做法。预计在未来两年已进入特斯拉 的供应商将直接受益于 Model 3 上量利好,同时也存在毛利率降低或特斯 拉更换成本更低的供应商风险。对于潜在供应商,特斯拉供应链的新进入 者能获得纯增量业绩。

 LG 供应链带来电池环节增量。据韩媒 THEELEC 报道,因松下产能不足 (24GWh 松下产能 VS 35GWh 总需求),特斯拉将从 LG化学南京工厂采 购 NCM811 的 21700 圆柱动力电池,改型电池将装配在 Model 3 上。假设 按照国产 Model3 周产能 3000 辆,年化产能 15 万辆,单车电池量假设 60KWh 对应的年化电池需求为 9GWh。国内多家材料进入 LG 供应链的企 业受益,如当升科技(正极材料)、璞泰来(负极材料)、杉杉股份(负极 材料)、星源材质(隔膜)、恩捷股份(隔膜)、新宙邦(电解液)、江苏国 泰(电解液)、科达利(结构件)等。

价值量:已攻占车身底盘内外饰,更大价值量的三电、汽车电子待后续

 现阶段国产化的供应链集中在车身底盘内外饰部分,总价值量较小。据拆 分,Model 3 车型总价值量主要分成三部分,即三电、汽车电子和车身底 盘内外饰,各部分占比约 5:3:2。目前已进入的供应商主要集中在车身底盘 内外饰领域,属资本密集产业,产品多而杂,总价值量小。未来供应链产 品种类和价值量扩张的空间较大,三电及汽车电子领域机会将逐渐显现。

 动力电池总成环节:动力电池总成共占据近四成的价值量,其中的动 力电池约占据 30%价值量,热管理系统和 BMS 各占据 5%、3%。特 斯拉在电池领域有 10 几年的技术积累,大部分专利集中在此,电芯此 前由松下独供,现由于松下的产能瓶颈拟引入 LG 化学。特斯拉后续对 电芯进行电芯及模组优化,在保证电芯基本质量情况下,特斯拉的 Pack 技术可令电池单体发挥最大能效。PACK 中最核心的部分是热管 理及 BMS,相关方案及设计均为特斯拉自己完成,组件向外采购。

 电驱环节:约占据 12%的价值量,技术上主要讲究跟车的配合度。特 斯拉主要电机供应商是富田电机,其电机方案并不固定,在 Model S/X 上运用感应电机,在 Model 3 上运用永磁电机,两种电机各有优 势,特斯拉以配套的电控技术优化功能。在电控环节,特斯拉创新使 用 SiC 材料,Model3(成本限制仅在高端版上使用)是首个运用 SiC 的电动车,使逆变器性能提升 5~8%及良好高温表现,显著加大续航。

 汽车电子环节:占据约四分之一的价值量,其中一半是视觉运算处理 器。目前 Tesla 的 Autopilot 技术相对较成熟,在硬件基础上辅以 OTA , 收集已出售车相关数据持续优化 ADAS 性能,挑战 Waymo 为代表的 激光雷达+计算机算力模式,结合高集成的电子构架,绝对领先于目前 整车厂布局。2019 年 4 月,特斯拉发布基于自研芯片的“全自动驾驶 计算机”(即 FSD 计算机),144TOPS vs. 英伟达 Drive Xavier 21TOPS,每英里的功耗约为 250 瓦,性能大幅提升,单车自动驾驶 系统成本下降 20%,应用芯片已逐步由英伟达替换成自己生产。

 车身、内外饰及底盘环节:总计占据约五分之一的价值量,其中车身 及内外饰、底盘各占据一半。在车身、内外饰及底盘环节,电动车燃 油车的差别相对并不大,属于属资本密集产业,产品种类多而杂,成 本为王,现阶段正处国产化替代进行时,以铝铸件行业为代表。而前 几年特斯拉此环节零部件成本均较高,主要由于量小而订单规模小, 合作报价时处于劣势。随后续持续上量,规模化效应将逐渐显现,且 上海工厂启用本土供应商,成本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行业特征:国产化替代进程快慢相关的几点思考

 技术壁垒越高的零部件环节越难替代。汽车中技术壁垒较高环节,通常集 中在动力系统及汽车电子(如芯片、功率电子等)部分,出于对性能、安 全等核心问题的考量,国产化替代相对较难,但一旦进入供应链不易被更 换,如均胜电子等。

 国内已经掌握设计制造且具成本优势的细分领域,以及材料或物流占主导 因素的领域,越先进行国产化替代。汽车行业中,对于车身、内外饰等技 术壁垒低、靠拼成本的制造属性行业,由于人工、原材料更便宜等因素, 大部分国内厂商相对国际厂商而言已掌握相关技术且更具成本优势,在特 斯拉降本需求下大概率优先进行国产化替代。如拓普集团、岱美股份等。

 环节中核心部件向总成的拓展更容易。若获得核心部件订单,由于在此环 节中价值量已占大半,由单件向总成拓展更容易。例如三花智控,其近乎 垄断的电子膨胀阀产品为热管理中核心部件,若后续向特斯拉延伸供应热 管理总成更容易被接受。

地理位置:大部分配套厂商分布在长三角地区,利于快速响应及运输

 上海工厂近距离配套利好长三角汽零产业链。依托中国最大的轿车制造商 上汽集团以及吉利等优秀自主品牌,江浙沪已形成较成熟的产业链(部分 产业已区域化,如“压铸之乡”宁波),上海工厂所需的大部分零部件均能 配套覆盖。梳理目前进入特斯拉 Model 3 供应链主要零部件厂商位置,基 本坐落在上海工厂 500 公里范围内,利于快速响应及高效配套运输。

业绩增量:与特斯拉营收占比和单车价值量相关,关注旭升、拓普及三花

 营收占比越高,单车配套价值越高,业绩增量越显著。经测算,2020 年特 斯拉业务带来增量 EPS 最高的两家公司为旭升股份(0.47 元)及拓普集团 (0.14 元)。而部分 Model3 配套价值量较高的公司(如三花智控、均胜电 子、长信科技等) ,由于自身体量大,业绩增量相对较小。

 营收占比高的公司受益,旭升股份为典型。营收占比越高,特斯拉带 来的增量 EPS 越大。旭升股份是 A 股中最典型、最早进入特斯拉产业 链的标的,超 5 成营收来自特斯拉订单,经测算,2020 年特斯拉带来 的增量 EPS 为 0.47 元,弹性最大。旭升股份的发展具历史机遇成分, 早期凭借小快灵优势牢牢绑定特斯拉,供应产品由变速箱悬挂、小铝 架渗透到变速器箱体、电动机壳体等大件。这种快、准、狠切入并绑 定特斯拉产业链的思路,国内的一些小供应商可以借鉴,但后期随特 斯拉不断壮大,供应链趋于成熟,此类机会将越来越少。

 单车配套价值高的公司受益,拓普集团为典型。拓普集团拿下上海工 厂 Model 3 订单,产品包括内饰件、减震及轻量化产品,单车配套价 值量提升至 5000~6000 元。经测算,拓普集团 2020 年特斯拉带来的 增量 EPS 为 0.14 元,仅次于旭升股份。单车配套价值量高有两种可 能,一是供应产品较核心,单价高;二是本身产品线丰富,经过初期 合作能拓展供应产品品类,各件单价相对较小但数量、种类多。拓普 集团属于后者,我们认为产品线齐全且在行业内认可度较高的公司有 望复制此路径。

 供应链公司有望获其他新能源整车厂增量新订单,三花智控为典型。 类似苹果产业链的示范效应,特斯拉供应链能提升公司认可度,有望 获其他电动车平台订单。以三花智控为例,其汽车电子膨胀阀处绝对 领先地位,本身实力够硬,进入特斯拉供应链后不断拿下大众、通用、 沃尔沃等新能源车订单共计 140 亿。

上海工厂必须快的理由:抢市场、降成本、盈利

所处时点:上海工厂建设超预期,Model3 投产加速

 特斯拉上海工厂投建超预期,年内实现投产。上海工厂于 2019 年 1 月开 工建设,完工验收工期短于行业(8 个月 VS 12-18 个月),生产机械基本 就位,预计 10 月中下旬开始投产,11、12 月产能开始爬坡,明年 6 月前 产能可达到 2000 台/周,阶段性满产可达到 3000 台/周,2020 全年满产状 态可达 15 万辆,长期规划年产能 50 万辆。

理由一:抢占政策力度大、市场空间足的中国市场

 后补贴时代是入场好时机,现有路权和税收政策利于特斯拉。目前我国新 能源汽车补贴加速推出,市场化竞争现雏形,利好以产品力立足的特斯拉 车型。此外,补贴外的辅助支持政策力度大,现阶段特斯拉在售进口车型 均纳入减免购置税范围(时间段为 2019 年 8 月 30 日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且在多地享受路权优惠政策。

 Model 3 在中国市场空间足够大,豪华车市仍景气。

 在售价区间上,中国市场与美国市场相当。Model3 价格覆盖 38%的 美国轻型汽车市场(约 655 万辆市场,去除皮卡和大型 SUU,约 200 多万辆空间,其中一半为 BBA 代表的中小豪华车领域),以及 10%的 中国乘用车市场(约 240 万辆)。

我国豪华车市场(仅次于欧洲的全球第二大豪华汽车销售市场)在消 费分化下并未受整体车市拖累,渗透率仍稳步提升, 2019 上半年 30 万级别车型销量同比增长 4.7%。且特斯拉 2018/2019H1 全球交付 24.5/18.9 万辆,中国区 1.4/2.2 万辆,占比仅为 5.7%/13.8%,Model 3 中国市场空间巨大。·

 国产版 Model 3 居于豪华车价格区间底部,国内传统 BBA 面临一定 冲击。在价格方面,初始定价在 32.8 万元的特斯拉免征车辆购置税并 且在 2020 年新能源汽车全面退坡前享有一定的补贴,未来随零部件国 产替代价格存在进一步的下调空间,而对于 BBA 存在 8.5%左右的购 置税,总体来说国产版 Model 3 的价格位于竞品豪车价格优势明显。 在产品性能方面,Model 3 具有更强劲的动力输出和更智能化的驾驶体 验,其独有的 Autopilot 也与传统的 BBA 燃油车存在代差。

 国产版 Model 3具绝对竞争力,在细分领域无对手。2019H1 Model 3 以 67650 辆的销量位居北美电动车销量首位,市场份额超过 45%。与 同价位 BBA 燃油车相比,Model 3 的定位及性能都更加突出。中国国 内汽车市场与北美汽车市场类似但品牌集中度低,预计国产后更便宜 Model 3 将大概率复制北美市场的成功,成为未来两年爆款产品。

1) Model 3 直接竞争的电动豪华车型基本均在储备期,于 2020、2021 年大规模交付,且价格均高于 Model 3,例如欧美系的梅赛德斯 EQC、奥迪 e-tron、保时捷 Taycan 以及捷豹路虎 I-Pace 等。实际从 价格区间角度,这些豪华车型更准确的对标对象是 Model S和 Model X,未来开发价格能下探到 Model 3 的新车型具不小的难度。

2) Model 3 在百公里加速、续航能力、自动驾驶、综合配置等方面均领 先于国内同等价位区间的新能源车型。国内新能源车厂高端车型主要 定位于 SUV 和 B 级轿车,如自主品牌比亚迪唐 EV、Marvel X以及 蔚来 ES8,它们进入价格竞争区间,但品牌力仍不敌国产版 Model 3。

 相对传统整车厂巨头提前入场布局,抢占先机。由于特斯拉美国工厂周产 能已突破 7000 辆/周,上海工厂属于生产经验的复制和延伸,能实现快速 上量。而传统车企囿于“船大难掉头” ,对新能源汽车相对更保守,新能源 整车平台开发慢 ,传统车的电子架构无法短时间舍弃,目前德系、美系均 在打造新的电动车架构平台,但进程大概率慢于预期,其中相对亮眼、动 作较快的是大众的 MEB 平台。我们预计,特斯拉上海工厂车型量产约领先 大众上海 MEB工厂一年。

 大众上海 MEB 嘉定新厂预计 2020 年建成。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 是大众全球范围内首个专为纯电动车型生产建造的汽车工厂,于 2018 年 10 月开工,总投入 170 亿元人民币,计划于 2020 年建成投产,规 划年产能 30 万辆。据规划,建成后将生产大众,奥迪,斯柯达的多款 电动车产品,最先生产的车型大概率是大众的 I.D.以及奥迪 Q4 e-tron。

 预计首款车大众 ID.3 2020 年开始交付。大众宣布于 2019 年 11 月在 欧洲投产 ID.3,对比一般 7~8 年的新车研发周期以及特斯拉的时间线, 相对激进。仓促开始的全新计划以及多款新车同时研发的难度将拖慢 整体进度,应用 MEB 平台的大众 ID3 预计于 2020 年年中开始交付, Audi Q4 e-tron 推迟到 2021 年初正式交付。从国内工厂建设来看,全 新的上海工厂将于年底基本建成并试产新车,从试产新车到大规模量 产上市需要近一年时间,基本对齐 2020 年底量产首批新车的时间线。

 大众集团的 MEB 平台将会用于旗下大众,奥迪,斯柯达以及西亚特斯 克品牌,以下是我们预计的核心车型量产时间线:

 大众 I.D. 紧凑型轿车(预计 2020 年量产)

 大众 I.D. Crozz SUV(预计 2022 年量产)

 大众 I.D. Vizzion 四门轿车(预计 2022 年量产)

 大众 I.D. Buzz 厢式轿车(预计 2023 年量产)

 奥迪 Q4 e-tron(预计 2020 或 2021 年量产)

 西亚特 el-Born(预计 2022 年量产)

 斯柯达 Vision iV(预计 2022 年量产)

理由二:快速上量实现规模降本,人力和采购环节有价格优势

 在我们此前发布的特斯拉深度报告《工程力、产品力、品牌力诠释特斯拉 竞争力 Model 3 国产化重构产业链机遇》中,测算出基础版 Model 3 能在 国产化后,在原本的 3.5 万美元定价基础上,实现 27.3 万元的售价。目前 的售价是 32.8 万,高于我们测算售价,原因在于三点:一是国产版 Model 3 初始采用并未全线开启本土化产业链,而是有 CKD 生产模式过度;二是 产量爬坡需要时间,给规模降本预留时间;三是 Model 3 并未进入白热化 竞争,初始阶段无需以过低的价吸引客户,为后期降价留空间

上海工厂通过三条途径实现降本

 规模效应有效降本。随上海工厂产量加速爬坡,有效摊薄固定成本及 三费、共享技术和零部件设计开发费用,实现规模效应。

 人力成本压力得到缓释。自动化产线失败而未解决的高人工成本问题, 在上海工厂得到缓释。特斯拉加州工厂所在地区工人平均时薪 18~25 美元,据测算,加州工厂每年单人产量不到 20 辆,远低于传统厂商 60 辆的平均水平。而上海工厂的工人时薪(约 5~10 美元)及工作效 率远优于加州工人。

 采购环节的重新定价及折扣。特斯拉已度过狂飙产量、供应链最脆弱 的初级发展阶段,在部分领域已具备和主流厂商议价的地位。而长三 角有足够多而成熟的产业链集群,本土采购具重新定价及折扣优势。

 期待国产版 Model 3后续价格下探。国产 Model 3 全系目前只有标准续航 升级版一个版本。由于免征购置税,根据特斯拉官网报价,相较于同版本 进口车型价格下降 3.59 万(国产版/进口版裸车价格 32.8 万元/36.39 万), 而考虑到国产标准续航升级版需另外付费购买基础版辅助驾驶功能,实际 价格下降 8100 元。我们认为,现阶段国产版与进口版的低差价定价策略, 出于两个原因,一是交付量压力,二是在国产版交付前,用赠送 Autopilot 的进口版吸引用户尝鲜。后续随国产版量产,进口版将逐渐退出,而国产 版 Model 3 价格具继续下探的可能性。

理由三:国产版 Model 3 是特斯拉由生存过渡到盈利的重要助手

 Model 3 对于公司的增量确定性大。2018 年公司在 Model3 产能爬坡中实 现季度性的盈利,营收同比大幅增长 82%,24.5 万的交付量超越公司成立 以来销量总和。根据销量快报,公司 2019Q3 Model3 的产/销量为 79837/79600 辆,Model 3 和 Model S/X 的产量比大致在 5:1,销量比约 4:1。而国产版 Model 3 定位走量,将是公司未来业绩增厚的主要来源。

 2019 年公司未实现盈利的原因有两点。(此前市场一致预期在 36~40 万量 级的销量下,公司将在 2019 年底实现扭亏为盈,根据目前情况较难实现)

 第一,出于上量的妥协迅速推出基础版 Model 3。根据公司维持一定 毛利率的初始计划,将 Model 3 版本由上往下推进,依靠新增量规模 化降低的成本抵消版本下沉的毛利率损失,从而保证稳定的盈利水平。 而此平衡被快速上量的目标打破,基础版加速推出,并且大部分各环 节降低的成本让利给消费者以扩大消费群。因此,显示在财报上,汽 车业务毛利率从 Q1 的 20.2%下滑至 Q2 的 18.9%。但客户在基础版本 上加装、升级动力为公司带来增量利润,叠加智能驾驶等高毛利环节 加成,汽车业务的毛利率水平降幅是有限的。

 第二,费用管控难度高于预期。 根据此前我们在特斯拉深度报告中的 结论,特斯拉 SG&A 占营收比例 15%~20%,对比传统整车厂 7%~12%,近行业平均的两倍,为影响盈利的最大“元凶” 。而从公司 不断裁掉非生产员工,以及此前放出的线上售车计划来看,公司管控 SG&A费用的决心不小,但难度高于预期(2019H1 SG&A占营收比例 为 16%)。

 2020 年为盈利的关键时点。预计盈利时点将推迟到 2020 年(预计车型总 产销量达 60 万级别),原因在于国产版的 Model 3 能贡献较大的利润增量, 叠加更赚钱 Model Y快速推出对 Model 3 形成车型补足,销售体系完备而 SG&A费用稳步下降。

与上海政府签订税收协议,公司对未来盈利能力信心充足。根据特斯拉申 报文件披露的协议,特斯拉需要在未来 5 年内完成对上海工厂 140.8 亿元 (约合 20 亿美元)的投资。同时,从 2023 年底开始,特斯拉上海工厂每 年须上缴 22.3 亿元(约合 3.23 亿美元)的税收。

附录

特斯拉季度交付量预测

 销量:预计 2018/2019/2020年 Model S、Model X、Model 3、Model Y、 Roadster、 Semi-Truck 的合计销量分别为 25/36/63 万辆。

 Model 3:预计 2019 年 Model 3 交付 29 万辆,车型销量占比由 2018 年的 60%上升至 2019 年的 79%,且大部分车型仍在美国生产。2020 年 Model 3 交付 40 万,其中国产版 13 万。

 Model S & Model X:预计 2019 年合计交付量 7.4 万辆,需求基本维 持稳定,产线无扩张计划。

 Model Y:在 Model 3 开工经验基础上,预计美国 Y 型工厂产线于 2020 年一季度开工生产,上海工厂年底同步进行。

 Roadster & Semi-Truck:预计于 2020 年进入生产计划。

 中国工厂:预计上海工厂于 10 月年底开启产线(初期 1000~2000 周 产能),2020 年实现量产。上海工厂主要生产低配版 Model 3/Y, 以 “自产自销”模式供应中国地区;高配版的 Model 3/Y 及 Model S/ X 仍在加州生产,供应全球市场。

特斯拉重点供应商一览

 旭升股份:为特斯拉一级供应商,特斯拉为公司第一大客户。公司以模具 加工业务为基础,逐渐延伸至铝压铸业务。与特斯拉的合作始于 2013 年, 起初公司通过小批量定制的模式进入其供应链,后续不断深化合作为特斯 拉供应的产品主要变速箱箱体、电池组外壳等,供应的 Model 3 铝合金压 铸件的单车价值 2000+元,2019H1 特斯拉营收 2.62 亿元,占比 52%。

 拓普集团:公司由 NVH业务向轻量化底盘和汽车电子业务发展,锻铝控制 臂布局较早,产品较传统的铸铁、铸钢、钢板冲压控制臂重量更轻、机械 性能更好、环保更佳。2016 年 8 月公司公告称正式成为特斯拉供应商,向 特斯拉供应两根锻铝控制臂、底盘结构件,单车价值约 750 元。未来将供 货上海工厂 Model 3 车型,单车配套价值 5000-6000 元。

 三花智控:公司是全球制冷控制元器件龙头,切入新能源车热管理领域。 公司电子膨胀阀、四通换向阀、微通道换热器市占率全球第一、截止阀全 球第二;汽车热膨胀阀市占率国内第一,全球第二。三花汽零为 Model3 独家供应 7 个热管理零件项目,带电磁阀的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电 子油泵、油冷器、水冷板、电池冷却器、压块,单车价值 2000 元。并且 公司独家供应 ModelS和 X和电子膨胀阀,单车价值 250 元左右。

 均胜电子:公司以汽车功能件起家,外购收购扩张版图。形成了完善的汽 车安全系统产品格局。目前特斯拉收入占比 1%,供应产品涵盖被动安全, 车窗按键,BMS传感器,电池电路保护系统。

 宏发股份:公司深耕继电器领域 30 余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继电器制造供应 商。新能源汽车发展催生高压直流继电器需求,单车配备量多达 8 个。公 司于 2006 年开始研发高压直流继电器产品,2018 年,公司开始给特斯拉 小批量供货,供应快充继电器,公司高压直流继电器在开发高端客户取得 卓越成效,除在国内迅速占据 40%份额外,获特斯拉主要供应商指定证书。

 长信科技: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 ITO 导电玻璃生产商。2015 年开始与台 湾承洺公司合作生产液晶仪表盘并供应于特斯拉,2017 年公司全资收购承 洺公司,承洺公司 2016 年度、2017 年销售收入中的 90%以上均来自于特 斯拉,主要供应 Model S & Model X中控屏模组,也是触控所需胶水的唯 一代理商。

 宁波华翔:公司主营汽车内外饰件、金属冲压件和汽车电子产品,主要客 户有大众、通用等。2016 年公司收购宁波劳伦斯(主营真木汽车内饰件及 铝制汽车内饰件)100%股权进入特斯拉供应链,宁波劳伦斯为特斯拉的一 级供应商,为其供应铝饰条,配套于 ModelX 和 ModelS,2016 年特斯拉 收入约 500 万美元。

 广东鸿图:公司是国内压铸件的龙头企业,2017 年汽车类压铸件产品收入 达 63%,未来将持续受益于汽车轻量化趋势。公司于 2014 年 10 月与特斯 拉签约,进入其供应链。2017 年,公司成为特斯拉的一级供应商,供应特 斯拉 ModelS/X车型,主要供应支架类产品,单车价值约 250 元。

 保隆科技:公司成立之初主营排气系统管件及气门嘴(占比 62%),后逐 渐拓展至汽车胎压监测系统(TPMS,占比 24%)、轻量化结构件、智能驾 驶系统等产品。公司 TPMS 业务前装市场客户有吉利、上汽通用、上汽乘 用车等,将受益于 2020 年开始实施的乘用车强制搭载 TPMS 的国家标准。 目前,公司为特斯拉提供 TPMS产品,给 ModelS提供少量售后维修件。

 四维图新:公司是国内地图行业龙头,向 ADAS 和自动驾驶进军。公司是 国内首家获导航地图制作资质的企业(目前仅 13 家),为领先的数字地图 内容、车联网与动态交通信息服务、基于位置的大数据垂直应用服务的提 供商之一。其拳头业务——地图业务,以国内 60%的份额稳居垄断地位。 2017 年以来,公司收购杰发科技、入股中寰卫星与禾多科技,“高精度地 图+芯片+算法+软件”的自动驾驶产业链全方位布局雏形已现。2014 年底, 公司与特斯拉达成合作,公司成为特斯拉中国的独家导航地图商。

 中鼎股份:公司是车用非轮胎橡胶件行业龙头,新能源车业务快速增长。 公司通过内生发展、外延并购(收购美国 ACUSHNET/德国 KACO/法国 SOLYEM等)分别占据国内国际 10%与 3.84%的市场份额,营收位列全球 非轮胎橡胶件企业第 13 位,国内第一。新能源车业务占比 8.5%,获得核 心密封技术,升级冷却管路总成供应商,直接受益于液冷系统渗透加速, 获特斯拉、宁德时代订单认可。2018 年公司公告称下属美国 ACUSHNET 成为特斯拉新能源车型电池冷却系统密封类产品的批量供应商。

 文灿股份:公司主要从事铝合金精密压铸件的生产,用于中高档汽车的发 动机系统、变速箱系统、底盘系统、制动系统、车身结构件等。公司前五 大客户为大众(12.7%)、特斯拉(7.17%)、长城汽车(4.16%)、奔驰 (3.92%)和蔚来汽车(0.42%)。公司 2014 年下半年与特斯拉建立合作, 为其供应车身结构件产品,并于 2015 年开始大批量生产。

 联创电子:公司以光学业务起步,也是国内最早进入触摸屏领域的企业之 一,后逐渐向手机镜头和车载镜头市场拓展,并布局集成电路和智能穿戴 业务,形成了光学(占 13%)、触屏产品(45%)和集成电路(18%)三 大业务格局。公司与 Mobileye、NVIDIA 和零部件巨头法雷奥在车载镜头 领域展开合作,并于 2018 年通过 Mobileye 的认证,目前公司已为特斯拉 批量供应车载镜头。

 南山铝业:铝合金是汽车轻量化趋势下的首选材料,公司拥有完整的铝产 品产业链,产品原主要面向轨道交通领域,2013 年公司启动汽车板项目建 设,2017 年年产 20 万吨中厚板项目已经稳定生产,公司成为国内首家乘 用车四门两盖铝板生产商。公司产品技术领先,已进入松下、三星、LG、ATL、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的供应链,客户质地优异。2018 年 12 月,公 司与特斯拉签订协议,供应卷绕机、圆柱电池组装线及化成分容系统等锂 电池生产设备,金额约 4300 万元。此外,公司汽车铝板单车用量价值在 6000 元以上。

 安洁科技:公司主营业务为生产研发销售消费电子精密功能性器件、精密 金属结构件等相关产品,随着公司与客户战略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公 司配套的精密功能件和精密金属件产品种类在不断增加,配合客户提供的 产品类型更加多样化。2017 年公司成为特斯拉的供应商,为其 Powerwall 储能系统和 Model 3 供货。公司为 Model 3 提供的产品分为传感器组件, 和金属件产品,用于动力电池上所需的导电配件。供应的产品单车价值在 千元左右。

(报告来源:国金证券)

获取报告请登陆未来智库www.vzkoo.com。

立即登录请点击:「链接」

2024-08-26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