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提的车,没嘚瑟几天,就没脸出门了,看一根韭菜的自我修养

作者:熬捞

下半年的重磅新车纷至沓来,让人眼花缭乱。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再等等。

但总有人认定自己已经到了不得不出手的最后时刻,必须有三板斧使出来,以便让自己铁了心去买某一款车。在对面开超市的王老板就是这样的人,看了无数“攻略”后,2024年8月3号星期六提了2024款。没想到啊,万万没想到,2024年8月13日厂家发布了2025款。升级不加价!不是钱的事,这让王老板的脸肿得没法见人啊。

就拿纯电三厢轿车来说吧,下面这几款你打算怎么选?让工程师帮你选?让修理工帮你选?熬捞最感兴趣的是:一个真正的“外行”应该怎么选。

那些一年两箱油,一年365天,有300天让车停着吃灰的车主们,其实没必要研究买车的事了,有空的话研究一下怎么租车可能更有意思。

换代最快的是智能化

短时间内疯狂迭代彰显了行业发展的高速与不成熟。比如专家嘴巴里说的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智能化,主要说的是自动驾驶、大模型上车等。发电机、水泵、方向助力、刹车助力、空调压缩机不再像燃油车那样用皮带驱动。而摄像头、雷达和其它各种传感器采集的信号,能够实现有线或无线传输。刹车、转向、底盘、电池全部实现了线控、无线控或者车联网云端监控。

智能化对熬捞来说,无非就是买来的车到底是6岁的智商还是9岁的智商。有没有学习成长的条件与潜力,将来到底是去新东方厨师学校颠大勺,还是去西北工大研究战斗机,这是当下就可以分辨的。指望Intel 386的CPU运行Win 11的系统,显然是不现实的。

无论是智能驾驶还是大模型上车,不要光听发布会怎么吹,软硬件都得搞搞清楚。实际表现如何,需要一个较长时间来测试比拼。自动泊车多少秒能够完成,智能驾驶时遇到环岛能不能准确的识别与动作,这都需要在实战中加以检验。新买的车如果智能化软硬件不足以支撑未来的升级,很可能在激活的当天就已经被淘汰了。新款推出时,老款车如何升级,老车主是绝望还是欢呼,这是不是也成了一个道德问题?

就拿智能驾驶来说吧,一个很现实的额问题:目前市面上的纯电动汽车,哪些型号在1年后或2年后可以升级为端到端架构?或者说具备什么样的硬件条件将来才有机会升级为端到端?

电动汽车将来要升级为端到端架构,需要高性能计算平台,只有高算力的AI芯片,才能支持复杂的自动驾驶算法和实时数据处理。需要高精度传感器套件,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高清摄像头等,以实现对周围环境的全面感知。需要先进的执行机构来确保车辆能够准确、快速地响应自动驾驶系统的指令,如转向、加速、制动等。还需要高效能电池系统为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确保长时间、高强度的自动驾驶任务。当然,可靠的通信网络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支持车辆与云端、其他车辆及基础设施之间的实时通信,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决策。

特斯拉FSD(‌全自动驾驶)‌的硬件标准从HW1.0到HW4.0不断升级。‌其中,‌HW3.0首次采用了自研的自动驾驶芯片,‌抛弃了之前使用的英飞凌/英伟达的产品,‌自研了高度集成的SoC+MCU芯片。‌该芯片内部集成60亿个晶体管,‌包括1个中央处理器、‌1个图像处理单元、‌2个神经网络加速器,‌具备强大的算力和图像处理能力。‌最新的HW4.0硬件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传感器,‌包括一颗超声波雷达,‌以提升自动驾驶的感知能力。‌

不要以为买的是最新款就不会马上被淘汰,在未来的1年或2年,无论是性能的提升还是成本的压缩都将超乎想象。以2025款极氪001为例,最低配25.9万元那款,采用了2颗Mobileye EyeQ5H芯片,总算力只有48 Tops。这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支撑端对端架构的。特斯拉FSD HW4.0总算力预估在300~500 Tops。而享界S9(配置|询价)采用的华为ADS 3.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总算力高达5E Flops,还全系标配了192线激光雷达。

外观不喜欢就不要买

就像情窦初开的人找对象一样,外貌协会是必须加入的。身材线条、前凸后翘当然被很多人放在了第一位。其次恐怕才是肤白貌美樱桃嘴,显然这是把色彩放在了第二位。青菜萝卜各有所爱,破锅自有破锅盖,情人眼里出西施嘛,这方面本来就无所谓内行和专家。相亲失败了,可以说不合适、不喜欢,说人家不漂亮或不帅,就伤人了。

一胖毁所有不是瞎说

所以不如干脆点,身高体重和三围,这是明摆着的数据。对于电动汽车来说,肥胖可不是什么小问题。所以,这第一板斧,整车的“BMI指数”,电池总成的“每度质量”,自然是要使出来的。

有人说计算这个东西太麻烦了,有没有更加简单粗暴的做法?当然有了,自重控不住的车能耗肯定也控不住。如果不想买到电动纳智捷,每辆新车上都要贴的能耗标识必须看仔细。

同样是自重2.2吨的单电机后驱版本,领克Z10百公里电耗14.3度,而享界S9却能做到13.2度。大家觉得谁的科技含量更高呢?

系统集成度体现水平

工程师建议我们选集成度更高的。作为资深外行,熬捞就管不了那么多了,我就看谁的“前备箱”更大,看谁的“后备箱”更规整、更实用。极越07、领克Z10干脆就没有设置前备箱,这很容易让熬捞这种外行认为其集成度不高。

空间优化上体现实力

又比如说,发布会上那些高大上的PPT,说自己后排空间多么牛逼,基本上都有自说自话的嫌疑吧。很多人大不了自己亲自坐进去体验一下,而我就不一样了。我可是随身自备卷尺的,我就是要量一量几个具体的尺寸。我不希望自己或家人将来是“蹲”在后排的,我必须确保是一个正常的、舒服的“坐”姿。毕竟电动汽车的地板,很难避免又高又厚,这方面不得不防。

以极越07为例,后排座椅椅面最高点距离车内地板才30公分。30公分是什么概念?幼儿园宝宝用的塑料小板凳就是这个高度。

当然,有的车后排有个很弱智的毛病,就是太阳光总是很轻易就穿过后风挡玻璃照射到后排乘客的“头”。相信我,这个毛病绝对是很烦人的。不信的话,建议也留意一下后排头枕与后风挡玻璃最上方的相对位置。

底盘是可以量化的

前些年人们去买车,习惯带上几个参谋,除了试着开关几下车门,还有个大招就是趴在地上“看”底盘。这里面似乎透露着某种神秘莫测的力量,又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光芒。

工程师嘴巴里讲的所谓“簧下质量”,外行就像听到一个P,闻是不会去闻的。所以,一个资深的外行就是喜欢纠结于筷子悬挂的筷子有多粗,铁皮是单层的还是双层的,吸铁石吸不吸得住,副车架是全框式还是元宝梁,等等等等诸如此类。毕竟,很多人并不具备扳手扳大梁的实力。

底盘到底怎么样,是有一整套客观的测试数据的,但普通消费者只能在网上听懂车帝们凭“感觉”说说。当然,为了让消费者对底盘有更多直观的感受,有的老师想了很多对比测试的办法,是值得点赞的。

很多电车因为自重降不下来,不得不上了双腔空悬+电磁减震。实际上,车厂并不能以此标榜自己的德高望重。肥胖的女儿出嫁的时候,陪嫁一点减肥药,好意思拿出来宣扬吗?不是说胖有多么不堪,健康是必须的。有的车企连百零刹车成绩、麋鹿测试成绩都不敢拿出来说,真的健康吗?

数据的完整与真实

当然,很多资深外行同时也是数据党,就喜欢在数据上比个高低。可惜的是,很多数据并不完整,很难发现自相矛盾,或者并不具备可比性。

我们不能忘了,德国的“排放门”、日本的“检测门”,还有XXX的“常压油箱门”,哪一个不是专业人士专门作假给广大的外行看?销量数据也是很容易作假的,为什么还要执着于周销量排行榜呢?卖得最多的就一定是最好的车吗?“忽得一手好悠”才是他看家的本事。熬捞越来越相信一个真正的外行必须有自己的三板斧。

不要造成续航过剩

很多人纠结于续航长短,这完全就是个伪命题。要始终清楚自己是在买车,而不是在买电池。如果卖家真的是在“卖电池送车”,这样的车企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如果不是拿来跑网约车,就不要为了续航去选笨重的大电池。续航400km和续航600km,对于私家车来说,肯定是续航400km更加的科学合理。更何况,充换电的便利性每天都在提升。

试乘试驾很重要

试乘试驾是不可省略的,哪怕只是去感受一下实车的A柱对视线的遮挡到底有多可怕。多少次因为没发现A柱盲区里的人而吓出一身冷汗?而只有在实车上,你才能更直观地发现用料与做工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果试乘试驾的是“轻版本”,就不要稀里糊涂地下单了“重版本”。在驾驶感觉上,重版本可能完全是你不想要的另一种车。这就好比相亲的时候是张小斐,入洞房时却发现是没减肥的贾玲一样。

关于选车,你有什么要和大家分享的呢?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2024-08-20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