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车型底盘悬架系统是怎样的?,

体验DiSus-C电控主动悬架,比亚迪继续领跑新能源市场!

回顾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旧是业内最为热门的话题,除了新势力车企竞相角逐以外,包括丰田、本田等在内的老牌车企也开始发力。不过,在这次“电动化”马拉松上,比亚迪已经遥遥领先竞争对手,跑在最前列。



结合近日比亚迪在港交所发布的公告显示,比亚迪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3.52万辆,1-12月累计销量为186.35万辆,同比增长208.64%。


尽管出色的销量表现诠释了比亚迪深谙消费者的需求,但是真正为比亚迪奠定“新能源汽车市场引领者”基础的依旧是比亚迪雄厚的技术底蕴。



自主研发,比亚迪持续向上


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系统......,均是比亚迪近年来推出的技术,这些技术不仅仅向市场展示了品牌的技术底蕴,同时也让所有人都意识到比亚迪专注于自主研发,且构建的垂直产业链非常完善。



如果说刀片电池等一系列技术为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占据了领先地位,那么接下来缸哥要介绍的比亚迪DiSus-C智能电控主动悬架,将会为比亚迪的高端化提供助力。


一般情况下,车辆的操纵性与舒适性是无法兼容的。举个例子,当悬架调校偏“软”时,车辆虽然能够提供不错的乘坐舒适性,但是在过急弯的时候容易出现侧倾。悬架调校偏硬的话,车辆的整体操控性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不过车辆在经过坑洼路面时,滤震表现较差。



换句话说,单一的悬架调校难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用车需求。因此,高端车型几乎都采用了可调节悬架,比如说能实现软硬可调、高低可调等。然而,搭载能主动调节悬架软硬的空气悬架、电磁感应悬架系统的汽车产品,价格普遍都在40万元以上。


高昂的价格背后,与高居不下的成本息息相关。举个例子,德国进口原厂OEM W220前空气悬架减振器总成价格约为2250元,相同型号的国产的配件市场售价约为1600元,成本较进口降低约30%。可惜的是,目前大多数国产车型依旧配备国外供应商提供的空气悬架系统,例如极氪001空气悬架供应商为威巴克。



考虑到用户的需求、产品成本等问题,比亚迪通过全栈自研主动悬架的方式,打造了DiSus-C主动悬架系统,不仅成功打破技术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同时也为自主品牌提供了“模板”。


全栈自研主动悬架的优势在于,能够为车辆带来更高的适配性,这一点在电动化的背景下尤为明显。需要注意的是,这一优势是众多新势力车企难以比拟的,因为大多数车企采用的是由博世、采埃孚等国外供应商提供的方案。



助力产品“质变”


DiSus-C智能电控主动悬架,可以理解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悬架。具体来看,DiSus-C智能电控主动悬架采用了加速度传感器、车高传感器、车身惯性传感器,能够进行高频采集车速、加速度、整车三向六自由度等车辆姿态信息,经主动悬架控制器实时智能计算,然后给减震器发出指令。



据了解,这套悬架系统能够实现毫秒级控制和响应,每秒可对悬架进行上百次调节,让整车的舒适性和操控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当车辆经过不同路面时,DiSus-C系统可以通过比亚迪自研的天钩底盘控制算法,向四轮减震器输出软硬各不同的阻尼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DiSus-C智能电控主动悬架与ESP、ABS等车身控制稳定系统打通,在发生轮胎抱死、侧滑时,能够即使调整悬架刚性,提供车身支持性。



目前,比亚迪汉DM-p、汉EV创世版四驱尊享型、汉EV千山翠限量版均搭载DiSus-C智能电控主动悬架。以比亚迪汉DM-p为例,是否配备DiSus-C智能电控主动悬架让整车拥有截然不同的驾驶体验。


本次驾驶体验主要包括麋鹿测试、过减速带、百公里加速、百公里制动等。具体来看,无DiSus-C车辆在高速绕桩时,车辆仍有较为明显的侧倾现象。另外,在百公里加速/减速过程中,无DiSus-C车辆有明显的抬头/点头情况。



然而,配备DiSus-C智能电控主动悬架的车辆在绕桩时,整车没有明显的侧倾现象,行驶姿态较为稳定,悬架可输出较硬的阻尼。这意味着,在配备DiSus-C智能电控主动悬架后,车辆的操控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当车辆行驶经过减速带时,悬架可输出偏软的阻尼,能更好的吸收经过减速带产生振动。


当然,与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空气悬架、电磁感应悬架相比,DiSus-C智能电控主动悬架不能调节悬架高低。不过,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悬架高低调节并不是重点,关键还是在于悬架是否能够满足不同场景的用车需求。



备战下半场


当各大车企陆续完成电动化转型后,智能化领域的角逐也吹响了号角。对于智能化的推进,从现阶段缸哥获得的信息来看,大多数新势力车企都通过预埋大量硬件,为后续提高智能化做准备。


不过,正如缸哥在上文中提及,车企在智能化道路上能够走多远,与车企的自主研发实力呈正比。具体来看,目前大多数新势力车企旗下产品所采用的硬件均来自于不同的供应商,所以想要让硬件实现完美的配合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反观比亚迪,无论是“三电”、底盘,还是智能配置,几乎所有的硬件都是比亚迪自主研发生产,确保了硬件之间、硬件与软件之间等方面实现完美配合,确保产品的性能能够发挥到极致。换句话说,在接下来新能源汽车角逐中,车企之间所比拼的已经不再局限于产品,更多是供应链、产业链之间的较量。


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军者,比亚迪已经为各大车企提供了一个“样板”,且在持续领跑着市场前行。

2024-08-19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