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溜背车suv歌诗图有哪些安全配置?,

倒塌的次元壁:混型车的春天来了?

Crossover era is coming ?

不知何时起,“跨界(Crossover)”这两个字成为了商业世界的流行词,且愈演愈烈。在汽车行业,跨界也早已不再仅仅限于营销层面,汽车的混型化设计已经流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这不就在前几天,第16代皇冠首款进入中国市场的车型——SportCross以“跨轿车和SUV”的设计,完全颠覆了以往的皇冠,引起了热议。

对时下流行的汽车混型化设计趋势,ICONA也有话说,那就是“存在即合理”。众所周知,汽车发展的这一百多年中,其实多种不同的汽车造型流派也是各领风骚,起起伏伏。混型化设计究竟是汽车设计创新的王道,还是高度同质化下的无奈之举?今天,我们就围绕混型车这个话题,和大家一起聊聊。

流光容易把人抛,越野溜背,轿车抬高。

汽车设计真是一个“善变”的行业,君不见二十年内造型风向从“雕塑凶悍”变成“电子圆滑”甚至到“复古萌芽”,曾经至关重要的“家族格栅”渐渐落魄,一块(甚至多块)大屏成为了内饰的核心特征……

图1大众Sedric概念车


不经意间,我们熟悉的那些“老朋友”多多少少也变了样。

宇宙的尽头是溜背?

Fastback, ultimate car body design ?

雪铁龙C5,曾与帕萨特竞争的标准B级轿车,换代之后脱下西装穿上冲锋衣,一跃从商界精英变成了休闲明星。

图2 上为雪铁龙C5(2009),下为雪铁龙凡尔赛C5 X(2021)


丰田皇冠,从中国最早的高端出租车到中型企业老板的商务标配,却在高级轿车停产之后推出了这么一个“四口之家”,其中第一款量产的,就是离我们最近的这款赤铜色Crossover。

图3 从上至下:丰田皇冠(1995)、田皇冠(2018)、丰田皇冠家族(2022)


不仅如此,我们熟悉的福特蒙迪欧也……等等,蒙迪欧的新一代还算“正常”,就是常规的三厢车嘛,也就稍稍高了些,微微带了点溜背。

图4 长安福特新一代蒙迪欧


但偏偏福特在同一个平台上又打造了一款溜背跨界车——EVOS,尺寸上只是略高10厘米,造型上的血缘关系也不难看出。

图5 长安福特EVOS


是三厢车们不甘寂寞,执意“抬高自己”吗?好像也不全是。作为别克全新品牌形象开山之作的昂扬,和飞凡品牌攻坚主力的R7,都选择了溜背(甚至有点三厢)SUV的造型。

图6 别克昂扬


图7 飞凡R7


严格来说,十几年来这一轮混型风潮,是SUV先动的手。

图8 宝马X6(2008)


2008年,宝马以一款惊世骇俗的SAC(Sporty Activity Coupe,运动型多功能轿跑)——X6,开启了溜背SUV的新时代。相比正统SUV,它牺牲了一部分头部空间,但却让用热爱跑车的用户也能兼顾一部分实用性。从此之后,宝马越玩越“花”,接连推出了更矮但更舒适的5系GT、更紧凑也更便宜的X4等一系列混型车(crossover),这一招看似冒险,但几年下来,市场的高度认可把老对手奔驰、奥迪也先后“卷”了进来。

图9 奔驰GLE Coupe(2015)


当然这不是SUV的单相思,三厢车的回应很快就来了。2010年,本田在八代雅阁的基础上开发了一款跨界休旅车Crosstour,中文名歌诗图。在价格相对亲民的市场,这种跨界堪称前所未有,从概念上也可以算是C5X、新皇冠之类的“前辈”了。

图10 本田 Crosstour


一面是三厢轿车越做越高、越做越溜,一面是SUV越做越矮、越做越溜。所以,一切车型的最终归宿都是车高一米五的溜背吗?这些看起来“不那么正经”的车型,为什么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不同的车身形式之间,已经完全没有次元壁可言了?

是谁建起了次元壁?

Who built the barrier ?

在讨论“一堵墙为何倒塌”之前,我们不妨先聊聊,这堵墙是如何建起来的。

前面提到,这波跨界是先从SUV发起的,那么SUV又从哪里来呢?

1974年,美国AMC公司旗下的Jeep品牌推出了一款全尺寸越野车型,并用擅长山地攀爬和极限生存的印第安部落“切诺基(Cherokee)”为其命名。这款车其实脱胎于更早面世的Wagoneer,基本只是作了一些减配以降低成本,包括把四门的Wagoneer简化成了两门版本,造型上也相对“动感”一些,因此在宣传手册上出现了“Sporty Utility”的字样,这也是当今SUV(Sporty Utility Vehicle)可考的最早起源。但,这并不能算是我们所熟知的“SUV车型”的真正开端,毕竟这一代切诺基只是一款配备非承载式车身和钢板弹簧的、“便宜一些的大越野车”,本质上是给皮卡货舱上加个罩子。

图11 上为Jeep Cherokee(1974),下为Jeep Wagoneer(1968)


十年之后,转机来了。1984年, AMC在石油危机的背景和消费者的“舒适旅行”需求之下,决定把此前作为硬派越野车的切诺基做得更紧凑、更省油、更宜人——从技术上说,就是采用了轿车底盘、承载式车身和相对更“经济”的发动机,同时把尺寸和车重都减下来,以保证燃油经济性和舒适性,满足普通家庭的需求。另一方面,方正严谨的造型和分时四驱系统的助力,也让它保持着越野车应有的“味道”。当时的大量美国人正处在“想玩又怕费油,想越野又怕折腾”的困境中(何止是美国人呢),因此第二代切诺基大获成功,SUV作为一个专属的混型门类,也随着切诺基及其后学者席卷全球,包括中国(相信你也曾把SUV称作“吉普”吧)。

图12 很多中国人儿时的越野梦里都有这样一台切诺基(1997)


所以我们知道,SUV本身就是通过“越野车”和“家用轿车”的混合,获得了舒适性、油耗越野性能的综合优势,从而占领全球市场,改变了行业格局。

那么我们看向另一端,三厢车呢?

一个并不算冷的知识:

早期的“三厢车”,它们的“行李厢”真就是个行李箱。

图13 劳斯莱斯幻影(1927)


于是,只消拎走“后备箱”,豪华优雅的三厢车也可以是两厢车,二者完全无缝切换。

图14 奔驰770(1937)


随着车身工艺的提高和空气动力学的需要,这个“多余”的尾厢才逐渐融入车身,成为车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我们熟悉的“轿车”体态。

图15 奔驰历代S级的尾部


说到“轿车”这个中文名词,它狭义上就指代三厢车,因为典型三厢车前后均衡、四平八稳的“高贵”姿态,确实很像咱们传统的“轿子”,符合大家对“高级商务”的审美需求,比如大多数中国人的三厢车启蒙,桑塔纳。

图16 下为桑塔纳(1985)


资深一些的车迷知道,桑塔纳其实是帕萨特的第二代(B2),而中国人更熟悉的一代帕萨特当属下图右边的B5,它接替桑塔纳,成为了中国三厢车的一代霸主……嗯,相信你已经看到了,左边的就是这两代三厢霸主的老祖宗,帕萨特B1,一台,嗯,很纯的,溜背车。

图17 左为帕萨特B1(1973),右为帕萨特B5(2000)


其实,三厢车和溜背远不是第一次“发生关系”,早在流线型刚刚兴起的上世纪30年代,豪华轿车们就已经赶上了这个时髦,用溜背修饰了造型,降低了风阻(以获得更快的车速)。

图18 迈巴赫Zeppelin DS8(1934)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获得“第三个厢”之前,轿车早已拥有溜背了——嗯,她比你先到。所以就像宝马的“纵向大双肾”一样,轿车溜背固然新奇,却绝非于史无凭。

但“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稳定了二十年的SUV为什么混起了轿跑车?分离了这么久的三厢和溜背为什么破镜重圆?

回到本质:需求是什么?

Back to origin, what"s the demand ?

汽车从诞生至今不到150年,在这一个多世纪里,人类的生理特征几乎没有变化,但车的形态却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既源于技术的进步,也更源于需求的演进。这需求包括很多:乘坐舒适性、视觉吸引力、动态性能……但概括起来,都离不开车型定位和使用场景。

为了满足崎岖地形的运输需求,我们有了越野车。

为了满足家庭舒适出行的需求,我们有了旅行车。

为了满足家庭在崎岖地形舒适出行的需求,我们有了SUV。

为了满足商务社交和高端出行的需求,我们有了豪华轿车。

为了满足车速提高和视觉优雅的需求,我们有了溜背车。

为了兼顾商务高端和高速优雅,我们有了溜背三厢车。

所以,溜背三厢SUV混型车,就是……崎岖地形舒适商务高端出行的高速优雅车?

没那么简单。

X6等一众SAC先行者,确实是想兼容城市出行和高速优雅的需求,但论及最近几年的三厢加高混型,却不能不考虑电动智能化的大趋势。

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分析过电动化审美两个重要特征:“加高”和“流线”。为了满足电动车电池布置和风阻降低两大需求,以特斯拉Model X和Model Y为代表的“溜背SUV”,实质上还是在轿车基础上优化内部空间和风阻表现的产物。

图19 特斯拉Model Y


在时代审美的牵引下,传统车企们或是为了兼容电动架构,不得不把主力车型加高;或是为了迎合电动审美,在日渐血腥的燃油车市场抢到一杯羹;又或是为了破局重生,用新颖的造型吸引消费者注意,而更多地把目标瞄向了溜背三厢SUV。这看似不约而同的选择,背后也有着不同的需求驱动。

但,时代的变革不会止步于此,在这股墙倒屋塌的风潮里,也不乏坚定的守望者,比如此前混型的先行者,本田。

图20 上为本田 Accord(2018),下为本田 Accord(2022)


看着刚发布不久的新款Accord雅阁,我们很难认为它比上一代更“溜背”,从造型语言来说,甚至更正统三厢了一些。本田错了吗?也未必。

ICONA认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新的需求驱动下,当下的车身形态变革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对这个结尾,有ICONA同仁笑批:瞎说什么大实话呢。


图2-5/8-20引用自wheelsage

图6/7引用自汽车之家

*本文为ICONA发表的设计观点分享,文章不含任何商业目的,其引用的图片、LOGO、车型名称和品牌均属各自法定著作权所有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为ICONA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ICONA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后台留言,获取相关转载须知。

2024-08-19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