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装车图片如何引起用户的兴趣和好奇心?,

迈向“新世代”,年轻人会喜欢什么样的车?

根据路透社报导,在2023 CES 上,多家车厂介绍了重塑车内娱乐体验的方法,包括后座乘客在乘车过程能畅玩游戏、自动驾驶、车载 VR 体验等。

虽然这种做法目前还有争议,有人认为娱乐化、游戏化并不属于汽车的硬实力,表现强与弱无关紧要,但也有人认为车载娱乐的发展和整个行业的水平是息息相关的,娱乐系统越先进,代表汽车产业就越发达,更重要的是娱乐体验可以利用人们在车上所花的时间,转换成潜在丰厚的经常性收入来源。

车载娱乐,百年战场

其实,车载娱乐可以追溯到100年前。1922年,雪佛兰将收音机装在了自家制造的汽车上,首次实现了边开车边听收音机的功能,开创了先河。但当时56%的美国人民认为车载收音机会影响司机安全驾驶,马萨诸塞州更是出台法律,准备将车载收音机扼杀在摇篮之中。

从今天回头看,智能手机的发展让数字化的娱乐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孔不入,车载收音机早已不是新鲜事。那么汽车需要娱乐吗?在未来答案是肯定的。

从车的属性来看,作为家和工作空间之外的第三个“自我空间”承载体,办公、K歌、电影、游戏……都可以被移植到车内。从代步工具转向温暖舒适的家、娱乐空间的多功能集合,为当前场景下的用户需求提供服务,由此会带来新的车载体验变化。

从用户需求来看,随着购车中坚力量的年轻化,个性、娱乐无疑是吸引新世代的重要手段。作为土生土长的移动互联网原住民,习惯了智能手机,对于自我表达、快乐至上的需求远超前一代。从五菱宏光的个性改装、特斯拉上线steam,小鹏5D座舱影院......年轻人的爱好就是车企争相追逐关键趋势。

汽车的刚需是代步,娱乐则是人们的情感投射、释放,是构建社会连接的需要,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在满足刚需的情况下,人们无疑会向更高的层次追求不同的体验。

车企胜负的关键因素已经从硬件性能开始转变为软性体验,智能座舱已经卷出了新高度。

车载屏幕,真的越大越好吗

2016年,来自瑞士的Rinspeed便提出未来纯电动车Oasis的概念。这款车的概念就像如今各造车新势力智能电动车的影子合集,我们已在很多新能源汽车上看到,比如大屏娱乐互动,移动“家”氛围。

大屏幕真的有必要吗?有人认为,对消费者而言屏幕数量和大小是根据场景和安全诉求决定的,人们只会选择最合适自己的特定设备,重金购入低使用率的大屏幕,可能只是“智商税”。

但也有人认为Apple可以靠一套全新的交互逻辑和强大的应用生态击败诺基亚,汽车为什么不可以?一旦实现自动驾驶,人在车里总需要干点什么,车载大屏届时会成为最好的载体之一。

车载屏幕作为显示系统的核心部件,是智能座舱中的“硬通货”,也是重要的人机交互窗口。ARK认为“大”确实是趋势之一,但车企们也无需一味求“大”。创新不仅是在功能上的,我们其实更需要的是“大屏幕”场景定位

比如在前舱的驾驶位,司机着重于“驾驶”,那么屏幕的作用应该是与行车高度相关的信息和操作,比如地图、电量、车辆状态等。

而在副驾和后排,往往是驾驶者的朋友、亲人,他们需要的内容可以更加多元化、娱乐化,以承担第三空间的属性。根据屏幕所处的位置、使用者等,决定内容呈现和互动方式,避免仅限于狭隘的拓展功能,甚至一切以行车需求为起点,而是着眼车外,着眼用户的生活需求,让车成为用户生活边界的突破者,以人为本真正赋能车载体验。

除了大,也可以反其道行之

和打造越来越大的车机屏幕相反,也有人希望将车内大屏“消灭”。

在车内屏幕日渐繁复的当下,有人选择使用AR眼镜来代替大屏,也有人选择HUD。

AR被认为是继电脑和手机之后的第三块屏幕,也被业界期望作为“下一代计算平台”,蔚来去年发布的 NIO Air AR Glasses 就是为了制造沉浸式的座舱娱乐体验,在 ES8 已经可以同时支持4副设备连接。AR眼镜在汽车上的应用刚刚起步,缺乏一定的使用场景,定位会更加偏向“观影神器”。

不过,人们其实早已经不满足于二维世界的体验,对深度交互明显有着迫切需求,AR眼镜无疑会是沉浸式体验的最佳载体之一。

自动驾驶功能的成熟和车载显示领域的进步,让HUD又重新得到了关注。前段时间,宝马发布了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Dee,这款概念车的内饰极简。整个仪表台,由方向盘和混合现实交互界面共同组成,取消了屏幕并把挡风玻璃变成HUD。这功能从《碟中谍4》Tom Cruise 开着宝马概念车出场时就一鸣惊人,惹人艳羡。

两种技术虽然看起来好像只是换了个介质,本质还是一块大屏幕,但未来也许可以帮助人类与机器进行更好的交互,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和可能。

驾驶员如何拥有娱乐体验

目前大屏幕、AR眼镜的娱乐体验似乎更针对于驾驶员的朋友家人。想实现驾驶者的沉浸式感官体验,一定程度上和自动驾驶发展相关联,当开车不再是第一任务,驾驶者在车内的注意力也将被重新分配。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多年前就发布报告指出,到2035年自动驾驶技术将趋于成熟,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也曾预测到2040年全球75%的新款汽车都将实现自动驾驶。

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巨头们也看好这片蓝海。试想下未来某一天,我们可以直接在无人车上进行点外卖、看电影、玩游戏,汽车不再是一个出行载体,而是连接繁华世界的移动信息中枢。

WayRay的“Holograktor”正是围绕True AR™ 技术的元宇宙概念车。

在WayRay的设想中,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还可以在车上获得更好的娱乐体验。AR HUD可以通过真实导航(AR导航)提升司机的驾驶能力。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远程驾驶让司机的双手得以从方向盘上解放,进入被称之为Metaverse的世界中,从而获得一种类似科幻小说的驾驶体验,安全性、舒适性、服务和娱乐性都能够被提升。

写在最后

无人驾驶、AR/VR都是典型的科技创新产品,只有向用户展示独特的技术,新鲜的体验,满足人们对新事物的好奇与探索,才能让创新产品立足于早期市场。

就像ARK近期与日产RoboTaxi的合作一样,双方一起从用户需求和出行场景出发,定义、规划未来几年内无人出租车服务这一新物种如何为用户创造新的价值,满足人们对新技术的好奇心。

*图:Technology Adoption Life Cycle Model


汽车智能化的趋势不可阻挡,相信在技术越发成熟,安全性得到充分保障的环境下,或许会出现更高级、更灵活的载体去丰富第三空间的使用场景。

无论科技如何发展,介质如何改变,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改变的只是满足场景的手段,用户的需求并未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挥每种介质的优势,用更优的手段去满足用户的需求,尽可能多地赋能用户体验。

过去10年,ARK致力于智能出行领域数字化转型及服务体验创新,帮助大众、保时捷、理想、通用、阿维塔、福特、日产、吉利、智己等众多汽车品牌挑战创新,坚持“以用户为核心”进行场景化体验设计。

2024-08-14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