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a车试驾有什么特点?,新款奥迪a7l试驾

上汽奥迪Q6试驾:足「大」而不足「雅」

作者 —— 咖加用户:BigAceOnTheTrack

Intro:关于上汽奥迪

上汽奥迪来之前,国内市场的奥迪产品线基本被一汽-大众奥迪和进口奥迪蚕食殆尽。这其中,主力走量车系(如三厢轿车、中型和紧凑型 SUV)由一汽-大众奥迪负责,而进口奥迪主要经营相对小众且个性化的车系(如 S、RS 系列性能车和瓦罐车)。

本来留给上汽奥迪的发挥空间并不多,纵观整个德国奥迪产品线,能走量的都被隔壁一汽拿走了,小众车强行拿来国产似乎也不适合新品牌打头阵,这颇有些「夹缝中求生存」的感觉;于是上汽奥迪做产品的重心就放在了「本地化魔改」上——先前的 A7L 就是这个思路,去掉溜背,把产品定位从「大号四门掀背轿跑」改成「三厢豪华轿车」,结果大家也知道了,虽然指导价降到 40 万元出头,但买 A6L 的人觉得它不够稳重,买 A7 的人又觉得它没有灵魂,还是略显尴尬。

关于 Q6 车系

国内市场好 SUV 这口很多年了,近年来的呼声又集中在大号三排座 SUV 这个细分级别上。不管这第三排到底有没有用、买回来到底好不好停车、买这一台车究竟能不能实现「一家老小集体出行」的理想化需求,反正是都要嚷嚷着买。对夹缝中的上汽奥迪而言,让大号三排座车型来主攻 SUV 阵营也是相对稳妥的。

大概两三年前,坊间有传言称上汽奥迪会把 Q7 国产;当时一并传出的还有如今已经实现的华晨宝马 X5L。当时我的看法是,进口奥迪 Q7 本是一款典型的欧美工具车,如果国产化后,能在产品力上更加偏重国人对此类产品「豪华舒适」的需求,那自是极好的。结果一通好等,来了个 Q6。

直营店的销售专员并不掩饰它「中国特供车」的身份,也并不抗拒承认它 MQB Evo 横置平台的底子。对上汽奥迪而言,他们已经尽可能把 Q6 的卖点做得足够显性——车身尺寸最大的奥迪 SUV(5099mm 车长和 2012mm 车宽)、可选二排航空座椅、EA888 Evo4 和 EA390 两种动力总成、B&O 音响系统,如此等等。45.96-63.06 万元的官指价,巧妙地卡在 Q5L 和 Q7 之间,填补了近 20 万元的空缺,账面来看能做的都做了。

静态体验:50 TFSI quattro Edition One

由于这次是在直营店做试驾,静态和动态分别体验了不同配置级的车型。店内展车是顶配 50 TFSI 六缸机的 Edition One,拥有黑化运动套件、Edition One 独占磨砂车漆和内饰,以及六缸版本(6 座)专属的第二排航空行政座椅。静态表现上和四缸机车型(40/45 TFSI)最大的区别就是第二排,四缸版本全都是 7 座,第二排是联排座椅。

Q6 的灯光语言相当丰富,前后都是灯带贯穿,内饰各处均有氛围灯点缀,中控层次感营造得很好。「羽林套装」和「飞骑套装」的关系类似「致雅型」和「动感型」,羽林套装 D 柱那里金属质感的大装饰板原是塑料件,飞骑套装与车身不同色的包围倒也上了漆,并不是磨砂塑料。很多人说 Q6 长得「不奥迪」,我觉得还可以,车尾的造型有些初代 Q7 的神韵,整车形面也并没跳脱出奥迪家族的设计语言,只是作为大号 SUV 略显浮夸。

前排的静态表现可以得到好评,带可调长度的坐垫顶到膝关节后仍有余量,膝点可调,头枕和靠背的承托也没有问题,只是整张座椅稍窄稍薄。方向盘可调自由度足够。调节到我一贯的驾驶坐姿后,可以轻松触及挡把前方的 MMI 下半屏(空调屏),实现常用的功能调节(本人身高 175cm)。

我始终认为,带有触觉反馈、能实现盲操的实体按键和旋钮,才是真正适合车内常用功能操作的方式。但如果一定要全做成屏,奥迪的 MMI 上下分屏是从人机工程来讲更加友好的设计,把常用功能整合到下半屏,最起码还能触手可及。

50 TFSI 的第二排是两张航空行政座椅,坐垫长度足够,可以电调半躺,还有可调腰部支撑。带可调侧翼的头枕实际靠起来有些「塌」,而且缺乏颈部承托;另外坐垫角度比较平,膝点翘不起来,半躺下去的坐姿也略不自然,像「北京瘫」。但这仍然是目前我体验过的所有奥迪 SUV 中最舒适的后排座椅。

由于二排航空座椅体积庞大,进出这台高配 Q6 的第三排并不太方便。第三排要想正常坐人,也必须把第二排向前移动,此时第二排脚部纵深会有些受限。这个第三排还是同级车的老问题,坐垫和地台间高低落差有限,坐垫本身也不够长,而且不配备 ISOFIX 接口,基本只能应付短途坐成年人。

展开第三排后,Q6 的尾厢容积与同平台的大众途昂相仿,尾厢地台还是挺高的。第三排和尾厢综合体验强过同尺寸级别标杆汉兰达,强得有限。大部分时间内,Q6 还是无法避免 7 座变 5 座、6 座变 4 座的命运。

动态体验:45 TFSI quattro 齐云型 羽林套装

专营店的试驾车只有 45 TFSI quattro 羽林套装的版本,搭载高功率 EA888 Evo4 动力总成和 7 速双离合变速箱,7 座,可以提供 195kW 最大功率和 400N·m 最大扭矩,前后均为 255/50 R20 轮胎规格,选装 L2 辅助驾驶,标配定速巡航。由于试驾路段在北京 CBD 核心区,路况较为糟糕,这次可以提供的动态内容较为有限。

Q6 这台 7 速 DCT 祖传降挡响应慢半拍,平顺性表现倒是可圈可点,除了低速 2 挡 3 挡来回切换有少量抖动外,存在感都是很小。油门踏板响应积极,行程分配较为合理,以往大众双离合车型油门初段行程偏「空」的特性也感知不强了。作为主打大城市家用的 SUV 而言,这种驾驶性表现是相对契合的。

转向手感上,低速的阻尼明显偏重,回正力矩也偏小,挂入 R 挡之后也同样沉甸甸,配合大尺寸的车身,无论揉库还是窄路会车都给人势大力沉的感觉,开起来费劲。车速提升之后的中心感倒是足够,但在其目标用户群体的大城市交通环境用车,光是揉出小区的体验就足够你喝一壶的,这显然配不上车头那四个圈的优雅。家用大车最好的主观驾驶感受是「没有大车感」,这东西很玄学,动力响应、转向手感、车身跟随性、底盘滤振性、隔音静谧性……缺一不可,哪一样没做好体验就会割裂。

CBD 周边小路坑洼井盖不少,减速带也有若干,拿来小测底盘质感也算能用。如果把四个圈抹掉,单作为 MQB Evo 平台的 SUV 来看,滤振性起码是比途昂那大小颠簸晃悠不断的表现强不少,穿沟越坎的表现算得上干脆,只前桥伴有少量余振。但它还不够「奥迪」,这又是个玄学。坑洼接缝细节抹了,没抹平;减速带过了,车身的动作幅度又偏大。所谓高级感并非一味往死里柔韧,但总归强调一种岿然不动的从容不迫;上汽奥迪尽可能让 Q6 做出高级感来,但与想象中的「奥迪 Roadjet」之间,又还是差了些神韵。

听觉品质这块,风噪胎噪没条件测完,一路上车速就没太拉起来过,但至少在 60kph 水平下表现很好;发动机噪音比预期要吵,踩高些转速车内听得清清楚楚,这也是不够那四个圈的优雅。身为 A8L D3 车主,从小到大也没少坐各类大奥迪,V6 V8 W12 都有接触,印象最深就是,无论车外如何轰隆隆,坐进去一关上门,便只闻音乐声。这 Q6 是发动机与音乐齐鸣。14 颗 B&O 喇叭,底鼓弹性不足、次低频黏腻如泥,没听两首就给关了,想来和那些带升降喇叭的 B&O 也并不是同一个 B&O。

尾巴

车子试罢仔细琢磨,夹缝中的上汽奥迪其实是找到了目标用户想要的东西:四五十万买个气派的大号奥迪 SUV;横置平台 MQB Evo 实现了比纵置平台天生更好的车内空间;高配有奥迪 SUV 表现最好的后排座椅;市区日常驾驶该有的平顺性也有;音响不提听感好赖是个 B&O。

这一切卖点都够显性,都契合大城市大号 SUV 用户的需求,也显示了上汽奥迪抢占热门市场的决心。但从产品力上细细品来,那些显性背后的隐性,也不时透出上汽奥迪的心急。足「大」而不足「雅」,这车头的四个圈反而喧宾夺主,成了 Q6 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还有,那个啥,听说现在四五十万可以买途锐了……

2024-07-22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