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a行车内饰如何?舒适度如何?适合商务出差吗?,

7号车间:把妹专用汽车干货!那些从赛道到量产的奥迪汽车

从诞生之日开始,奥迪品牌就不断活跃在各大国际汽车赛场。早在1906年,奥迪公司的前身——霍希公司就生产了一台搭载4缸发动机的汽车,并赢得了当时世界上路况最艰难、距离最长的汽车拉力赛事Herkomer Run,取得了品牌有史以来的首个赛车冠军。

1911年,奥迪的创始人奥古斯特·霍希先生亲自驾驶着奥迪C型车,参加了堪称当时最为艰苦的长途汽车拉力赛事——阿尔卑斯山越野挑战赛,并成功完成了2,250公里异常艰苦的阿尔卑斯山山地和公路赛段,并最终赢得冠军。此后百年来,奥迪品牌在世界赛车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精彩篇章,并把赛道精神深植入品牌基因之中。

霍希先生亲自驾驶AUTO UNION Type C 赛车参加比赛

然而,奥迪品牌所追求的并不仅仅是赛道的无数荣耀,而是将赛道作为汽车科技最好的检验场,不断把经过汽车赛道极限条件检验、助力奥迪多次加冕的领先科技应用于量产车,让更多的奥迪用户切实享受到汽车科技所创造的用户利益和极致的品牌体验。这成为奥迪百年品牌发展的一种模式,中置发动机技术空气动力学和流线型设计轻量化技术quattro全时四驱技术激光大灯技术等这些走在时代前列的汽车科技无不是源于赛道,检验于赛道,并应用于量产车型。

中置发动机技术开创时代先河

如今,无论是一级方程式赛车还是顶尖的超级跑车,都采用了“后中置”发动机的布局,其中,奥迪R8系列车型也采用了这种布局。后中置发动机的好处众所周知,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后中置发动机布局正是由奥迪的前身——汽车联盟公司在70多年前率先创造的,这也是百年奥迪献给汽车工业的一个惊喜和厚礼。

1934年3月,拥有狭长车尾设计的汽车联盟A型银箭赛车在茨维考下线,当即引发了一股狂潮。它的独特设计之处在于创造性地将16缸的发动机安放在驾驶员的后方,开创了后中置时代的先河,从此典定了未来顶尖赛车的基本机械布局。这样的设计有很多优势:首先,传动轴不必再穿过车手的驾驶舱,这意味着车手可以在车内坐得更低,随着重力中心的下降,风阻也随之降低;其次,油箱被安装在车身的中部,实现了车身前后50:50的最佳重量分配,令操控性能大幅提升。

到1937年年底,汽车联盟的银箭赛车共参加了54场比赛,赢得了其中32场赛事的冠军。在此期间,“银箭”共刷新了15项世界记录和23项同级别的赛车记录。直到今天,后中置发动机这一开创性的优秀结构传奇依然在F1等顶级赛事及超级跑车中得以不断延续。

奥迪 R8

2006年,奥迪量产车型R8横空出世,“R8”对于奥迪而言,不仅只是一辆超级跑车。它更是见证赛道辉煌,承载品牌百年运动精神的重要符号。奥迪R8量产车的原型源自于征服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奥迪R8勒芒赛车。

相比于其他国际顶级汽车赛事,勒芒24小时耐力赛以超长的行驶距离和比赛时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艰苦的场地汽车赛事。它是对赛车和车手的技术、耐力的双重考验。也正是由于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艰苦,决定了经历该赛事检验的汽车技术能够更快、更可靠地应用于量产车。至今奥迪R8勒芒赛车以及它的后继者们已为奥迪囊获了18次参赛,18次登上领奖台,13次夺冠,2次五连胜的王者荣耀。

而奥迪R8量产车能够正是传承于此。自2006年第一代奥迪R8量产车型横空出世后,作为奥迪有史以来动力最强劲、加速最快的量产车型,全新一代奥迪R8 V10 Coupé Performance采用了高功率版的V10 发动机,最大功率449千瓦,可在发动机转速为6,500转/分时输出560牛·米的峰值扭矩,从静止加速到100 公里/小时仅需3.2秒,最高时速为330 公里/小时。开创后中置引擎传奇的奥迪仍在续写新的辉煌。

空气动力学和流线型设计成就工业设计经典

即使在今天,若是搭载了某款传统发动机的车型突破了400公里时速,也会引起轰动,但早在1937年,四环C型“流线”赛车由不朽的赛车手伯恩德•罗斯梅耶尔(Bernd Rosemeyer)驾驶,在法兰克福至达姆施塔特的高速公路上,就已经创造了历史——人类第一次在普通路面上以406.3公里/小时的速度移动,而当时的飞机时速则只有200-300公里/小时之间。作为世界汽车工业史上的一个巅峰之作,16缸560马力的四环C型“流线”赛车代表了奥迪的前身——汽车联盟历史上的巅峰阶段。

这款车不仅是全球第一辆在普通公路上突破400公里/小时速度的超级驾驶机器,更是一件具有未来风格的艺术品。这辆车曾经于2009年上海国际车展上亮相,几乎所有观众都误认为它是一款面向未来的概念车。奥迪对空气动力学与流线型车体设计的突破从未停止。

奥迪100风阻系数仅为0.30

奥迪优秀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同样体现在量产车上。奥迪复兴的标志——奥迪100就是一款具有优秀空气动力学设计的代表作。它是1982年奥迪NSU汽车联盟公司推出第三代产品,车身结构全部是轻量化材料制成,代表着当时汽车制造业的最高成就,尤其采用了高性能发动机、优秀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以及轻量化结构的系统化运用。汽车联盟轿车采用流线型导流罩,功率为545马力,在标准公路上的速度率先超过了400公里/小时。更为重要的一点新款奥迪100风阻系数仅为0.30,使其成了先进设计的同义词。

随后的1986年秋,奥迪公司推出了第三代奥迪80(B3),其风阻系数为0.29,展现了卓越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这款经典的高档B级车的最新一代产品奥迪A4于去年9月正式在中国市场推出,通过对外后视镜、车身底部、前扰流板、进气道等各个车身细节进行优化,全新奥迪A4L实现了同级车中最佳的风阻系数,这也体现了奥迪对空气动力学设计上持续的突破。

轻量化技术书写百年传奇

奥迪在练“轻功”上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早在1914年,内卡苏姆工厂的汽车工程师率先谱写出了汽车历史上的新篇章:他们制造出一款采用轻量化铝制车身的汽车——Type 8/24车型。10年后,奥迪 Type K继承了这种相同材料的试验型改良外观。

在20世纪30年代,来自汽车联盟赛车部的专家们手工打造了铝制面板,从此开始为其引人入胜的赛车和屡创车速记录的汽车打造车身和流线形面板。1936年款的汽车联盟Type C重量仅为 825千克,凭借其V16超级增压发动机产生了280 千瓦的功率,其功率与重量的比率非常接近现代勒芒跑车原型车。

1981年开始、奥迪与美国铝合金制造商合作,且旋即在1982年便首度正式打造出第一个铝合金车体。1991年,奥迪对于铝合金材质运用越来越得心应手,分别于德国IAA法兰克福车展及日本东京车展推出奥迪quattro Spyder及Avus quattro两款搭载铝合金车体的概念车,不但向世人及消费者展示了它们对铝合金运用技术的自豪,也宣告了它们将量产铝合金车体的计划。

二年后的1993年、奥迪不但正式推出ASF (Audi Space Frame) 概念高刚性车身结构技术,首度透过与航天科技相同的轻量化铝合金来打造量产车的车体,建构出耐腐蚀性、刚性与抗扭曲性皆比传统钢材出色的结构,次年 (1994年) 更发表了全球第一款搭载ASF概念高刚性车身结构的量产车:第1代奥迪A8。

ASF技术旨在用一种更简洁,更符合仿生学原理的结构,去搭建一个更轻、更安全的车身,从而使车辆更加高效。奥迪ASF空间框架结构就像一副用高强度铝材搭建起来的生物骨架。现在,奥迪ASF空间框架结构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这一代车身框架的硬度与上一代产品相比提高了60%。这一切都保证了奥迪汽车具有更舒适的驾乘体验,全面的路面性能和出色的操控性。

在现代,作为轻质高强度复合材料,碳纤维无疑是目前最理想的赛车车身材料,奥迪R8 LMS赛车的车身就大量使用了这种材料,包括纯碳纤维赛车座椅等设计大幅度降低了赛车的自重。除规则强制要求的车门和车顶保留铝制,奥迪R8 LMS的外部车身完全由高强度、轻重量的碳纤维材料所包裹。

轻质结构同样对未来的电动车发挥了重要作用。牵引用蓄电池等新部件增加了大量的重量,智能轻质结构在很多领域可以补偿增加的重量。奥迪的工程师们已经致力于为未来的电动车辆开发全新的解决方案。

quattro全时四驱驱动系统

奥迪的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是奥迪的标志性技术,同许多其他奥迪创造的顶尖技术一样,它也经历了严酷的赛道考验,创造了辉煌的战绩。

战后的汽车联盟几乎被完全摧毁。但是,坚强的公司员工们又将公司重新建立起来,奥迪人并没有放弃他们的信念和坚持,在艰苦的环境下,开启了奥迪的复兴之路。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奥迪在1980年的日内瓦车展向世界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quattro 全时四轮驱动系统。随后,奥迪将它运用到了赛车运动中。

1981年,车手汉努·米克拉(Hannu Mikkola)驾驶奥迪赛车在瑞典拉力赛夺冠,为奥迪在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中赢得了第一场胜利。同年,传奇的奥迪巾帼团队由法国车手米歇尔·穆顿(Michele Mouton)驾驶一辆奥迪quattro赛车在圣雷莫拉力赛中夺冠,成为世界拉力赛车史上第一个夺冠的女性车手,彻底颠覆了此前拉力赛一直由男性主导的局面。

1982年,随着汉努·米克拉在芬兰和英国的胜利,以及斯蒂格·布洛姆维斯特(Stig Blomqvist)在瑞典和意大利的胜利,配有全时四轮驱动系统的奥迪quattro赛车已经用惊人的战绩完胜了1981年和1982年的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当时,几乎所有的参赛车队都想击败奥迪。国际赛车运动委员会于是在1983年建立了B组(Group B)比赛,这个组别几乎取消了对参赛车辆的一切改装限制,世界拉力汽车锦标赛上最疯狂的一个时代因此来临。

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中,安装奥迪quattro系统的多款赛车创下骄人战绩,共获得23次世界拉力锦标赛赛段冠军;在世界范围内,共赢得了25个冠军头衔,在赛车运动史上留下了独特的“quattro”印记。

1998年,由于奥迪赛车中使用的四轮驱动技术导致了赛道上的制霸,推动了国际汽联(FIA)制定“赛车必须取消四轮驱动”的规则。奥迪A4 DTM赛车放弃了具有明显优势的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而全部改用后轮驱动设计。为了不让赛车失去竞争优势,奥迪车队的工程师花费大量精力提升了赛车的空气动力学表现,并为赛车装备了一台功率460马力的强悍V8发动机。在2004年赛季结束时,奥迪A4 DTM车队的埃克斯托姆(Ekström)以4次赛段冠军的成绩力夺DTM当年年度车手总冠军,从而为奥迪重归DTM创造了一个完美的开局。可见奥迪对四轮驱动技术所做的巨大推进。

独一无二的allroad与RS高性能车系列产品便是quattro技术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前者搭载的quattro在高档车产品阵营中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品类,而RS高性能产品全系搭载的quattro则更让澎湃动力在四轮驱动的保驾护航下,驾控更显游刃有余。

奥迪激光大灯技术

激光大灯作为一种领先的灯光科技,最早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征战赛道的奥迪R18 e-tron quattro。以最强悍的姿态征服了最具挑战性的赛道,帮助奥迪第11次夺取勒芒24小时耐力赛冠军,为奥迪辉煌的赛车历史再续新的篇章。在比赛过程尤其是晚上比赛过程当中,赛车使用适应性前大灯,比方说车头灯跟随车辆转向随动转向,往往能够给车手带来很多好处,特别是在车辆高速行驶时候,随动转向的大灯能够让赛车手提前预知前方路况,从而把比赛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

奥迪R18 e-tron quattro代表奥迪征战今年勒芒24小时耐力赛R18赛车,前大灯除了配备了光照强度更强,光照距离更远的激光前大灯,另外前大灯还能够实现随动转向,更为先进的是,奥迪R18前大灯的随动转向不是以驾驶员操控方向盘的旋转角度为依据,而是实时与卫星建立起联系,并且提前导入了赛道的路线图,如此,赛车手在打方向盘之前,R18前大灯根据GPS定位出当前赛车的位置和赛道路线图相匹配就已完成随动转向。

奥迪R18激光前大灯被唯一用作远光灯,近光灯则由LED灯执行。在时速高于88公里时候,激光前大灯才会亮,低于这个速度则会自动关闭,以避免激光强劲的光照影响到赛道两旁的观众。

量产车领域,LED日间行驶灯被发展得更加智能化,通过计算机来判断驾车者所需要的照明条件,从而实现智能照明。此外,LED日间行驶灯还成为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奥迪设计语言。越来越多的人都可以凭借LED日间行驶灯为车辆勾勒的高识别度“面部表情”,从很远的地方就认出一辆奥迪汽车。

目前,唯美的外部照明设计已经成为外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令人注目的照明特征使得所有奥迪汽车均卓尔不群,确保了奥迪汽车的远距离辨识度,全新一代奥迪A8在巴塞罗那奥迪全球品牌峰会上进行了全球首发,新车搭载激光大灯技术。为“灯厂”再次赢得美誉。

2024-07-22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