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兰治车标中的鹰象征着什么?,

欧美式虚伪外交,英国“迫不得已”拿起武器,武力解决布尔人政权

非洲大陆的最南端一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从17世纪中叶成为欧洲殖民的对象。荷兰、德国和法国的定居者占领了这片土地并利用非洲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劳动,并在那里建立了卡马殖民地。1795年,它被英国吞并,然后白人殖民者的后裔布尔人深入内陆,于19世纪中叶创立了南非共和国(德兰士瓦共和国)以及奥兰治自由邦两个国家。当位于奥兰治自由邦与开普殖民地边界的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矿被发现之后,英国人占领了这一地区,几年之后英国的军队进入德兰士瓦共和国的首都比勒陀利亚,德兰士瓦宣布加入英帝国。

1880年底起义胜利,德兰士瓦恢复独立。很快,世界上最大的金矿被发现,其经济重要性大大增强了。英国侵略者对它“望眼欲穿”,渴望发财的人纷纷涌向这里。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南非的黄金和钻石类企业一直是伦敦证券交易所疯狂炒作的主题。黄金和钻石的开采掌握在英国资本家的手中,而德兰士瓦的总统保罗·克鲁格对其征收高额税收。因此,矿主有意建立一个英国对南非的宗主国。

19世纪末,德兰士瓦的“外国人”(布尔人称呼那些在金矿被发现之后迁至南部非洲定居的人)问题加剧。他们的人数激增,矿主们认为布尔人歧视他们,使问题升级。新进入者打出“外国人”和布尔人平等的口号,期望赢得德兰士瓦议会选举,使布尔人失去政治权力。与此同时,伦敦正在准备政变,但1895年12月的尝试以失败告终。这一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反应:德皇威廉二世公开电贺克鲁格总统取得“不靠友好国家帮助的胜利”。但种种迹象表明,布尔共和党和英国之间的军事冲突已经不可避免,双方都开始为战争做准备。

战争发生的理由是英国拒绝接受德兰士瓦将“外国人”问题交由仲裁法庭审议的提议,也拒绝从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边界撤军。1899年9月29日(10月11日),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邦联合起来反对英国。虽然一些研究人员将之称为20世纪的第一场战争,但考虑到战术运用、武器装备、军需物资,以及囚犯隔离措施(使用集中营和铁丝网)等要件,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最后一次重大的殖民战争。

1899~1902年的英布战争在俄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俄国人对布尔人抱有深刻的同情。俄国志愿者出发观战并最终直接参加对非洲南部的军事战斗,形成了红十字会的一个分队。俄国国内媒体时刻关注事态发展,刊登了大量前沿文章、外国机构的电报、本国记者的报道、战斗行动的地图和计划、参与者的肖像以及政治漫画。这些媒体不仅表明对发生在遥远大陆的事件的态度,而且向世人昭示俄国国内读者的“正确”看法的形成是“谁之功劳”。

我真是迫不得已

漫画家米勒在杂志《小丑》上刊登的漫画形象地揭示了战争发生的原因及采用的手段。约翰·布尔手里拿着一支步枪,面对着克鲁格。德兰士瓦总统站在寨子前,从寨子中直接可见黄金山,英国人抛给克鲁格的石头上写着:“最后通牒”、“宗主国权利”、“异族人”、“平等”、“达姆弹行动”,而英国人的脚边一个打开的箱子中装满了爆炸性的“达姆弹”,按照不久前在海牙国际和平会议上达成的决议,这些威力十足的炸弹是禁止使用的。约翰·布尔伪善的独白为此画上了句号:“我真是‘迫不得已’拿起武器的”,所有的和平解决此事的手段“我都尝试了!”

在战争的前几个月,英国军队遭受了一系列沉重的打击。1899年10月,布尔人占领了查尔斯顿、纽卡斯尔、兹连科,并包围了莱迪史密斯、马弗京和金伯利。英国的国际声望远不如从前了。当时发行的漫画杂志《小丑》刊登了一篇索科洛夫斯基的讽刺漫画,从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英国被塑造成流行的希腊神话中斯巴达的国王墨涅拉奥斯的形象,他是美丽的海伦公主的丈夫,为了抢回被特洛伊人帕金斯拐走的妻子,他派兵出战特洛伊。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深感困惑的英国人墨涅拉奥斯,充满怀疑、感叹地摊开双手说道:“我的声望,我的信誉,在哪里!!”

天平往哪里倾斜?

《新时代》报上发表的索科洛夫斯基的漫画揭示了该报对这一事件的态度,作者的立场不仅表现在漫画中,也表现在素材的布局上。漫画《天平往哪里倾斜?》揭示了战争初期布尔人部队的明显优势。在天平的一侧,有手插裤兜、平静地抽着烟的保罗·克鲁格和奥兰治自由邦总统马丁内斯·斯坦因。另一侧则高高地翘起来,有一个巨大的钱袋子,上面写着一个1、十一个0(一千亿),最终,约翰·布尔胜利了,他激动得泪流满面。漫画旁边是“文不对题”的不相关文本,但读者可以从上一个版面发现德兰士瓦签署的俄国-荷兰救护队文件和有关红十字会为布尔人征集捐款的声明。这种文字和漫画的组合,不仅表达了对布尔人的同情,而且对英国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如果德兰士瓦是一个海上强国

索科洛夫斯基的另一幅漫画《如果德兰士瓦是一个海上强国》呈现了各个对手之间的关系:微小的手无寸铁的小鱼正要被一条大鲨鱼吞下。为了不刻意透露影射的是谁,鲨鱼的身体上覆盖着铠甲,而侧面的文字却清晰可见:“不列颠”。索科洛夫斯基的构想不仅与形势的变化有关,也反映了俄国国内展开的建设现代海军舰队的辩论。海军舰队在当时成为谋求世界地位的工具,因为一国的海军力量常常成为该国影响力的重要变量。值得注意的是,《新时代》主张俄国要建立一支强大的远洋舰队,以便未来有能力经受海上强国,尤其是“海上霸主”英国的攻击(尽管许多政府和军事领导人认为俄国主要的优势是陆军)。

1900年2月,英国获得了第一个实实在在的战绩:金伯利和莱迪史密斯突出包围圈,俘虏了4000名布尔人,为首的是在德兰士瓦军中享有盛誉的克朗将军。《新时代》杂志上刊登的漫画《圣海伦岛上》反映了作者对布尔人的同情。漫画构思简单(无署名,可能不是索科洛夫斯基的创作):“小人国”的士兵把束手束脚的“巨人”布尔人团团围住。此外,这幅漫画与该报的其他材料相关联。在上一期中,伦敦一名记者提供了一张便条表示,希望英国人更加人道地对待俘虏,因为恶劣的羁押环境造成了俘虏极高的死亡率。

有生力量的巨大损失迫使英国换帅,同时改变作战方案。陆军元帅弗雷德里克·罗伯茨被任命为总司令,取代布勒将军。《蜻蜓》杂志对这个事件做出了回应,表现之一就是拉布茨的一幅漫画,他把布勒描绘成了一个乌眼青,一只耳朵被“英国”揪着,又被“德兰士瓦”刮了一耳光。画中深意被旁边的诗文破译了:“老布勒摔跤了:/他确有过错/而现在,自己人和那外人/拽着这个倒霉蛋的耳朵。”《新时代》刊登了索科洛夫斯基的一幅作品,漫画中约翰·布尔以一只兔子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兔子一只眼睛受伤,一只爪子缠着绷带。

英国军队数量的增加使布尔人的处境更加艰难了。英国占领了奥兰治自由邦的首府布隆方丹之后,伦敦认为这场战争的一个转折点到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两个非洲共和国的政府向英国提出了一个附带条件的和平提议,希望英国取得的胜利能够让其有机会“挽回面子”,并愿意与布尔人达成协议。与此同时,布尔政治家向俄国、法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荷兰和美国提出申请,希望在双方都能接受的基础上缔结和平条约。3月1日(14日),俄国外交部指示其外交代表了解各个国家对这一提议的反应。然而,虽然布尔人呼吁进行调解,但其他国家放弃了施加影响。

我什么也听不见,总统先生

同时,1900年3月,作为对布尔人向国际社会呼吁的回应,一系列索科洛夫斯基漫画刊登在《新时代》杂志上。在其中一幅漫画中我们看到,克鲁格站在大门紧闭的广场的台阶上,门上题字“欧洲”。一个小细节——掉了的话筒手柄——表明他正坚持不懈地打电话,而现在非常惊讶:双眼圆瞪,剑眉倒竖,怒发冲冠。配文:“没人开门,可能没有人”,这完美地补充了漫画本身。1900年4月,布尔人怀着和平向往来到欧洲,然而他们并未能成功完成使命:只有荷兰女王接见了他们,而其他国家则拒绝与他们见面。5月初的《新时代》上又刊登了两幅与此主题相关的索科洛夫斯基漫画。在第一幅漫画中,布尔人代表正在给坐在宝座上的女士(这女士酷似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礼貌而虔诚地鞠躬。女士的裙子上写着“欧洲”,她用手捂住耳朵,怒气冲冲地吼道:“我什么也听不见,总统先生。”无论是漫画,还是文本,都清晰明了地说明:获得大国支持的希望是渺茫的。从每一份新刊物的发行上人们都可以看到,报纸和杂志关于欧洲领导人对布尔人所持态度的评价越发尖锐。

请拉上窗帘

漫画《请拉上窗帘》堪称整个漫画系列中的经典之作。还是同一个老妇人(以维多利亚女王面容呈现的欧洲),坐在靠窗的椅子上看书,当仆人问她:“火势渐猛,您会下达什么命令呢?”她冷冷地回答说:“请拉上窗帘,热极了。”而窗外,战火正在肆虐。漫画的潜台词被同时代人深深地领会:当时世界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国家军队,遭遇了缺乏精良组织的布尔农民战争的惨败,原本计划用闪电战摧毁布尔农民,现在他们正被迫改变战术,实行“焦土”战术,即毁灭一切的战争策略。德国漫画家斯图兹在作品中辛辣地讽刺了这种战斗。1900年9月,《喧嚣声》杂志发表了他的漫画《战败者的选择》,漫画中的罗伯茨以死亡使者的形象示人:他的翅膀是展开的利剑,一只手拿着像激光束一样的宝剑,另一只手举着一支点燃的火炬,目的就是不让地球上留下任何活着的生物。

欧洲对于布尔人希望采取仲裁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呼吁仍然充耳不闻。《新时代》刊登了漫画《请拉上窗帘》,同时刊发了一篇前沿文章,提及克鲁格试图敲开“文明的欧洲人”的大门的毫无成效的尝试。文章的含义集中在最后一句话中:“一切都取决于掌握旧世界命运的大国”,作者肯定地说,“但欧洲显然已经衰老了;为了一己私利,她自我封闭,非洲大陆南部殉国英雄的呻吟声至今仍然无法唤醒她”。可以说,这是对漫画《没人开门,可能没有人》和《我什么也听不见,总统先生》的正面呼应。因此,文章和漫画互相补充,各自用自己的方式讨论这个话题。

索尔兹伯里侯爵尝试训诫

欧洲列强领导人的立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英国的成败。同时,他们忽略了英国勇士取得胜利的代价。1900年4月28日(5月11日)发行的《新时代》以精致的版面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评判。索科洛夫斯基的讽刺画《索尔兹伯里侯爵尝试训诫》,隐蔽地放在第三版的左上角,从其内涵来看,与第七栏第二版的社论相呼应。因此,当读者阅读时,文章和漫画都进入他们的视野。在漫画中,约翰·布尔被塑造成拦路强盗,手中拿着一根巨大的木棒。他叉着双脚,扭曲得变了形。受人敬仰的亲切的侯爵罗伯特·索尔兹伯里向公众致敬:“各位老爷太太们,看这位绅士有多优雅!!”作者评论了对于南部非洲战争,侯爵在议会中的表现,得出这样的结论:“很明显,索尔兹伯里侯爵此番话是想让听众相信,英国的战争行为应该被视作两国之间的普通武装冲突,外来者无权干预。”从文字和图画的对应关系中,读者可以看到对英国政策的强烈谴责。

欧洲充满同情心(章鱼和牡蛎)

索科洛夫斯基在自己的漫画《欧洲充满同情心(章鱼和牡蛎)》中辛辣地讽刺了欧洲对南部非洲局势的态度。仿佛拉奥孔被一条大蟒蛇缠住一样,克鲁格试图摆脱章鱼(英国)的触角,这简直是徒劳的。而刻有“欧洲”字样的牡蛎掉下了一滴巨大而“罕见”的眼泪。在前一页上,读者能够看到英国电报社发出的来自伦敦的对矿产安全问题兴奋不已的信息,因为英军占领了约翰内斯堡金矿开采中心,他们希望罗伯茨尽快抓捕克鲁格。在同一期中,《对外新闻》专栏刊登了某报社记者有关英国所作所为的简讯,有如下内容:“最显而易见和确定的表达认为,英国有可能与南非共和国缔结和平条约并且战争以南非加入英国统治结束”。尽管该条简讯不涉及评论,但显然漫画和新闻材料结合了起来:漫画家揭露了欧洲的虚伪,而记者们则揭发了侵略者的真实意图。

1901年春天,英国人遇到的困难被拉达科夫发表于《小丑》杂志上的漫画一语中的地揭示了出来。一只戴着弗里吉亚帽的公鸡象征着法国,一只戴着圆锥形头盔的鹰代表德国,一只熊代表俄罗斯,他们正望着站在他们面前的一头狮子——英国。人物的各种情绪清晰地流露出来:公鸡的嘲笑直接而坦率,鹰惊讶地沉思着,熊则紧张焦虑。而且,这些形象的排列方式能让读者明显看出:公鸡和鹰是观众,狮子和熊是对手。狮子恶毒地咧着嘴大笑,尾巴竖起,准备攻击,而熊的姿势表达的是一种捍卫自己的怯懦愿望。但是,正如读者所注意到的那样,约翰·布尔在狮子的眼皮下方窥视着。因此,漫画家想说的是,这不是真正的狮子,而只是稻草狮子,漫画下方的题词写道:“他们,似乎开始发现,我不是真狮子了?”

“地狱俄耳浦斯”的朱庇特

一种新的战术——侧翼机动——使不懂现代军事行动复杂性的布尔人不战而败,放弃了其最重要的城市。1901年5月22日(6月4日),英军占领了德兰士瓦的首府比勒陀利亚。两天后,《新时代》刊登了索科洛夫斯基的漫画《“地狱俄耳浦斯”的朱庇特》。罗伯茨元帅站在打补丁的战鼓旁,高兴地向心满意足的约翰·布尔报告说:“我的战鼓已经被修复。”同一期杂志刊登了一封来自伦敦的简短但重要的官方电报:《比勒陀利亚被英国占领》。荷兰政治讽刺画《约翰·布尔凯旋比勒陀利亚》恰好记录了这一刻。布尔人撤退后,克鲁格前往世界上最大的列强的首都。此时,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和俄国展开了对义和团的联合军事行动,借口是维护声望,保护欧洲人在中国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信我,可没时间折腾

1900年6月,《新时代》转而讨论对外政策难题“阴险的英国人”。在索科洛夫斯基的漫画中,读者看到约翰·布尔站在树下的一个空笼子旁边。《相信我,可没时间折腾》:他打开笼子的门,叫克鲁格投降(克鲁格被塑造成站在树枝上的小鸟)。漫画旁边是关于英国外交政策困境的简讯,英国同时将注意力转向了中国(此时,反对外国人统治的人民运动已经在中国展开)、南非和西非阿散蒂王国(盛产黄金)。

值得一提的是,鸟居高杆的素材也被英国漫画家古尔德运用到自己的漫画中。但是,与古尔德的作品相比,索科洛夫斯基的漫画还有一个“暗含的内底”,这对于同时代人来说是一目了然的,但对于现代读者来说就需要加以解释。这幅讽刺漫画暗讽了英国“人道”组织建立的难民营,那里集中了布尔妇女和儿童,而这也最终迫使她们的丈夫、父亲、儿子和兄弟放下了武器。在被赶往难民营的10万名妇女和儿童中,约有3万人死于无法忍受的恶劣条件。

山姆大叔听不见

在欧洲进行游说失败之后,布尔代表团前往美国,希望在大洋彼岸受到礼遇。但是,因大选在即,起初允诺给予其支持的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拒绝正式接待该代表团。漫画《山姆大叔听不见》精准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在广阔的海洋中,最远处有一艘船——它是“欧洲”;一个小木筏上有一个孤独的人,戴着布尔人典型的一侧凸起的帽子,拿着枪和橡皮筋,拼命挥舞着手帕,大声呼救。他的木筏将被贪婪的鲨鱼(英国)吞噬,漫画家充满讽刺意味地给鲨鱼系了领结。旁边,一位坐在插着美国国旗的小船里的尊贵绅士,对挥舞手帕的人完全不予理睬。《新时代》在刊登了这幅漫画之前的两期,发表了一篇谴责美国采用双重标准的社论。该幅漫画并不与文章直接相关,但清楚地表达了其用意。报纸评价了布尔冲突中各强国的不干涉政策,遗憾地指出:“基督的盟约被认为对个人的生命具有约束力,但距离将它们应用于维护国际关系的道路还很遥远。”

最终,英国武装部队的巨大优势和野蛮的报复手段迫使布尔人放弃了抵抗。1902年5月18日(31日),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布尔共和国不再存在,并以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的名称成为英属殖民地。

英国之魔爪

法国漫画家劳里安在1899年出版的漫画中,鲜明地运用了英国的风格来表达英国企图统治世界的主张。一只长而贪婪的手覆盖了整个地球,“非洲”两个字从他的手指缝中露了出来。漫画的图和文——“英国之魔爪”——在意义上精妙地实现了吻合。徽章上的口号是“上帝和我的权利”,在漫画的左上角,刻在缎带上的英国训令的座右铭“让那些想不清楚此问题的人汗颜”,很好地补充了漫画内容,使漫画显得很怪诞。当然,类似于《新格列佛》这样的讽刺漫画则清晰地反映了英法在殖民政策问题上的对抗,这主要是由于二者都想控制非洲人。

德兰士瓦狮

德国漫画家斯图兹用漫画《德兰士瓦狮》成功地展现了英国军事胜利的道德代价。漫画的所有细节都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约翰·布尔身着英国步兵制服,戴着软木头盔,拄着步枪,对流血的狮子深深地鞠了一躬。破碎的刺刀刺穿了动物之王的强大躯干,而它的身上写着“德兰士瓦”,月桂树枝散落在它的头旁。但是,对读者来说,死的根本不是德兰士瓦,而是曾经高高在上的英国。约翰·布尔的独白“该死!他真的死了。但是和他一起,英国的荣誉与和平也消亡了”,听起来则像是英国权威消亡的墓志铭。

至于专门讨论布尔战争事件的《新时代》的资料,像索科洛夫斯基的系列漫画一样,一炮打响,目标明确,很容易使读者形成清晰的大英帝国的负面形象。对大英帝国在世界各个地区的抢劫和暴力政策表示坚决的否定,是该报纸的立场。

2024-07-19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