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GLB的安全性能如何?,

为什么总有人质疑奔驰GLB?这车如此不堪?

奔驰GLB是很特别的车型,定位紧凑级却有接近中级的尺寸,拥有同级车中罕见的七座设计。然而命运并没有因为它的特殊而眷顾,自诞生之日起,总能听到质疑的声音。

无论是网络上或现实中,一些人带着歧视的眼光评论它,经常被提起的是1.3T发动机+双离合变速箱,对车稍微再了解一点的人会说它出自前驱平台,是横置前驱结构,而这种结构在奔驰产品序列里不如后驱高级。

为什么前驱车给人一种不高级的印象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两者之间的区别,看看高级感到底出自哪里。


首先 前驱、后驱有什么区别?

GLB是典型的横置前驱结构,奔驰C级则是标准的纵置后驱结构。顾名思义,前驱就是发动机驱动两个前车轮,后驱则是驱动后车轮。因为驱动不同的车轮加上动力总成布置结构的差异,导致两种形式在设计、行驶方面各有特性。

从重量分配上看:

1、配重比,后驱结构容易做到50:50的最佳前后配重比,而前驱发动机、变速箱位置过于靠前,不容易做到,一般前面会重一点,可能对驾驶质感产生影响。

2、总重量,前驱集成度高,总重量方面有优势。后驱变速箱尺寸普遍偏大,加上多出的传动轴以及配套万向节,重量和传动效率导致燃油经济性相对低。

有主传动轴的车很难避免中间脚部空间凸起

从空间上看:

1、机舱空间,横置发动机横向占用发动机舱空间大,导致对大排量发动机很不友好。一般业内认为2.5L是分界点,要容纳大排量大尺寸发动机要么增加机舱横向空间,要么侵占车轮摆动空间,这会带来诸如散热、转弯半径等一系列问题。这就是为什么V6、V8、L6发动机较少用在横置前驱车型上的原因。

2、乘坐空间,后驱车因为多了一根传动轴,所以普遍后排地板中间凸起比较明显,侵占后排腿部空间。

运动与操控性方面:

1、转向,前驱的前轮同时作为驱动轮和转向轮,侧抗刚度减小转向不足变强。优点是对于一般驾驶者来说相比转向过度更容易补救,但转弯敏捷度降低,高速状态下遇到急弯容易转不过去。另外,前驱在过弯的时候突然松开油门容易出现卷入现象(瞬间摆头)。后驱车后轮侧抗刚度减小因此容易转向过度,但它更灵活,转弯的性能上限高。当然了,无论是转向不足还是转向过度都可以通过ESP等车身控制系统修正。

2、抗外扰,前驱抗外扰(侧扰)能力更强。可以想象一下前驱是驱动力在前牵引,后驱是驱动力推着,直线行驶时前者稳定自修正。高速直线行驶、抗侧风、冰雪路面甚至是不平整路面都是前驱有更好的表现,可以理解为在没有电子辅助的前提下前驱更容易控制。

3、坡道性能,爬坡时,车辆重心向后偏移,所以后轮附着力极限值提升,前轮附着力极限下降,后驱车爬坡能力有优势。这就是为什么前驱车上不去的坡有时候倒车就能上去的原因。另外,因为同样的原因上坡和下坡驻车能力也是后驱占优。

4、怠速振动,横置前驱因发动机、变速箱、差速器一体化的设计,扭力滚轴周围惯性力矩大,活动相对复杂,怠速振动更明显,影响舒适性,后驱则不明显。

5、扭矩转向,前驱车往往左右半轴长度不同且与车轮旋转中心点形成夹角,造成独有的扭矩转向问题(突然加速车辆跑偏),一般情况下马力越大的表现越突出。第三种消除方式是最常见的(见上图)。

以上这些是两种结构车型中经常被提及的区别,为了方便比对,可以直接看下表,更简单直接。

驱动结构影响车辆高级感的最大因素就是空间。横置结构制约了发动机排量,而排量往往与动力成正比,动力是豪华车的基础。目前市面上豪华车多为纵置结构,低价位、小型化家用车横置结构较多。至于车内空间、稳定性、操控性、振动等差异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不是影响车辆质感的主要因素,但低成本横置前驱车未必会付出更多花费解决这些问题,这就形成了横置前驱不够高级的印象,一时难以扭转。

就两者的区别来说,横置前驱成本较低、经济性好更适合小尺寸亲民的低价格车型。纵置后驱操控上限较高、可使用更大排量发动机、拥有更好的静肃性,适合更高性能的中大型豪华车和跑车。

然而随着电子控制技术和四驱技术的进步,两者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近些年,横置前驱结构逐渐冲击更高阶梯。

GLB作为前驱平台车型,根据奔驰自己的说法,GLB是在GLA(前驱平台)和GLC(后驱平台)之间的补充,这是奔驰前驱MFA平台第一次将轴距拓展到2.8米以上,SUV车身尺寸拓展到4.6米以上,接近中型车GLC的尺寸。表面上看,大车身尺寸、大空间、还有七座设计,是为了迎合市场需要,本质上是奔驰前驱平台对于覆盖用户边界的试探,意在拓宽平台生存空间跻身更高端市场。


GLB的底气

也许很多人会说GLB最大的槽点并不是它的前驱结构,而是1.3T排量M282发动机和双离合变速箱组合的动力总成。然而,正是这套动力总成给了奔驰向上试探的勇气。

M282发动机版本的GLB

情况下排量与动力成正比,奔驰前驱平台之前一直用的1.6T发动机,缩减到1.3T才引发热议。不过,仔细观察会发现这台集合了奔驰与雷诺日产技术的发动机本身素质非常强悍,相比上一代性能提升11%,升功率提升25%以上。

前驱车型配备7速/8速双离合变速箱,尤其是最新的8速双离合变速箱,8种齿轮组合对应是7个前进档(含1个倒挡),它利用复用档位的方式增加一个档,以突出高速巡航状态下的经济性。另外,电子油泵与机械油泵串联实现干式油底壳效果,加上双离合变速箱本身没有液力变矩器比AT变速箱更高效。

无论发动机还是变速箱,所有的技术改进都是在保证动力前提下,朝着降低能耗、低排放前进的。

实际上奔驰对这套动力系统很有信心,海外部分地区针对GLB200提供拖车联轴器选配,明确表示它可以作为家庭无动力房车的牵引车。

然而这套够用的动力总成并不能被所有消费者接受,奔驰也很清楚,所以提供了2.0T发动机版本车型以及AMG GLB35。发动机、变速箱作为核心硬件,决定了一辆车的基础档次,过低的起步条件导致它的底层硬件构成与传统意义上的豪华车绝缘。

但,动力并不是一辆车的全部。


“看不到”的成本

因为动力只是侧面反映一辆车的大概定位,大多数真实消费者看重的是一辆车的品质,品质包括了品牌、产品质量、功能、设计以及实用性等诸多因素,而这些都隐藏在细节当中。

如果说发动机、变速箱、悬架这些硬件的成本很直观,那么一辆车里有很多成本是“看不见”的,对于普通人而言就成了“隐形的成本”。平常注意不到,但却提升了车辆品质,甚至还会在关键时刻帮助你。

奔驰品牌所有车型最重视的两个属性安全和舒适,我们不妨从这两个角度看看他都做了什么。

决定汽车是否舒适,一个很重要的项目就是静肃性(NVH),是区分车辆够不够档次的重要指标。那么奔驰在我们不容易看到的地方做了什么呢:

1、第三排空间增加模拟假人噪音测量;

2、特殊处理的A柱降低高频风噪;

3、改进车门以及后视镜降低风噪和阻力;

4、使用更隔音的挡风玻璃框架密封以及装饰元件;

5、底盘玻璃纤维和有机材料覆盖,阻隔细小沙石飞溅噪音,引导底盘气流降低风噪;

6、高强度粘合工艺代替部分MIG焊接、铆接、点焊,改善震动与声学。

新的设计、新材料应用除去本身成本可能增加之外,还需要大量可靠性测试验证,而这些光看硬件参数很难感知到。

安全分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我们看看GLB有什么特别的或者说不容易被注意到的地方:

1、改进的摄像头和雷达最远可探知前方500米,配增强型主动刹车辅助(AEB),更及时的提示和制动。

2、升级主动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在60-200公里/小时速度范围提醒运作,并通过在一侧车轮施加制动的方式拉回车道(转向机不动),虚线与相邻车道即将碰撞才主动干预。

3、PRE-SAFE PLUS被追尾检测,自动操作制动器减少被追尾伤害。

4、传感器感知副驾驶是否有婴儿座椅,适时关闭安全气囊降低风险。

5、高强度、超高强度、热成型钢占车身外壳结构72%,配合结构搭配和防腐处理,提升安全性、耐用性与轻量化。

6、额外强化的C柱与车身,覆盖到尾部的侧气囊,保护第三排乘客。

为什么GLB这些“看不见”的成本容易被忽略呢?大概有两点原因:第一它是新车型,上市时间不长,更多细节特点还有待挖掘和普及。第二面对消费人群不同,产品定位决定了它的宣传侧重点在家庭方面,实用性和直观感受更重要。

奔驰前驱平台(MFA平台)所有车型包括A级、CLA级、B级、GLA级,采用同一套动力总成体系、相近的底盘结构以及同样的安全与舒适性理念。当然,针对不同细分市场每一个车型的配置和细节有差异。奔驰GLB的出现意味着基于该平台的车型矩阵愈发完整,接下来,如何更好的融入市场才是关键。


写在最后

个人认为,奔驰在设计这款车型的时候定位极其精准,对目标人群最迫切的需求非常明确,导致刚好够用的动力反而成了一些人眼中的短板。对GLB心动的人和瞧不上GLB的人,是秉持着两种消费逻辑的用户,正如夏虫不可语冰,两种观念注定碰撞不出结果,无关高低对错。

奔驰品牌加持对于前驱平台众车型来说,既是增值也是负担,肩负起“奔驰”二字,意味豪华品味要伴随左右,而且是刻入骨髓的。相对亲民的产品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设计团队的手脚,如何在有限成本内注入品牌价值,打造消费市场认可的产品?这并不容易。

舒适与安全是奔驰对豪华汽车最基础的理解,自前驱车型诞生以来,奔驰用了二十多年时间一路磕磕绊绊,终于抢先形成矩阵,把同业甩在身后。

然而,奔驰这套动作仅仅限定在燃油体系下,尤其是传统汽车势力范围之内。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新势力品牌的渗透,GLB为代表的“面向社会中坚消费群体”的豪华品牌入门车型刚出生就卷入滚滚洪流。诸如理想L7、极氪001之类的国产新势力在配置、性能、豪华度方面一点不逊色,甚至跨级压制。对于消费者来说,落地价格重合的情况下,GLB已经没什么优势了,能够守住每个月7000-8000的销量已然不易。

换一个角度: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看不上它呢?底气是从哪来的?

背后是大国工业体系的崛起和自主汽车品牌越来越强势以及整个产业的进步带来的自信,车企必须赋予产品更强竞争力而增加配置,为抢夺市场而讨好消费者,可谓花样频出。自主品牌趁势追赶,已不再是低端代名词,逐渐站稳20-40万价位区间,甚至不断冲击更高端市场。乐见在不久的将来,能有人站出来与奔驰掰掰手腕!

2024-07-13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