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蜂车有哪些配置?,大黄蜂车有哪些颜色

“大黄蜂”战斗机,诺斯罗普的“乌云”

  昨天我们说到诺斯罗普公司被迫打官司“维权”,跟谁打?麦道公司。

  诺斯罗普的YF-17在空军轻型战斗机招标中失败后,被海军看上。但诺斯罗普此前在舰载机行业没什么作品(估计人脉也少),于是针对海军的要求,和麦道公司合作设计。1977年,YF-17的编号正式变成了F-18,而且计划研制两类、五个机型。

   舰载型战斗机是F-18A,另外有两个衍生型号。A-18A是对地攻击机,机体气动外形相同,但配备不同的航电设备、武器。TF-18是双座型教练机,略微降低了内油量。

  陆基型有两种,一个是F-18L,准备作为外销版和F-16竞争,另一个是F/A-18L,多用途战斗机。

  两家公司合作设计,但在具体机型的开发和销售上有分工:麦道针对美军用户发展并销售F-18A,诺斯罗普是国际外销型F-18L的主要承包商。如今看来,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雷”。

  麦道公司主导的设计,我们这里就不细说了。简单而言,F-18A比YF-17增重约4.5吨,有点过大过重。但该机研制进展较快,1978年9月13日就造出第一架,随后有9架单座型和2架教练型开始进入全面开发阶段。1980年根据试飞情况,海军把空战型和攻击型合并,于是F/A-18的编号逐渐非正式地流传开,1984年被海军正式认可,教练型TF-18A被重新命名为F/A-18B。

  诺斯罗普公司主导的F-18L,相比麦道的“大黄蜂”就轻了,因为它放弃了一些为适应航母而对机体做的强化处理。比如机身蒙皮、机体主框架和各舱室舱壁的厚度都更薄(意味着战机不耐海上高盐、高湿的使用环境),起落架的设计配置未采取强化措施,机翼不折叠。它还削减了机翼内油箱,进一步减小空重。最后下来,它比F/A-18轻了约3.5吨,推重比基本和F-16相当。

  诺斯罗普公司设计的第二种陆基衍生型,F/A-18L,是对麦道的F/A-18A进行深度优化和减重处理,重量降低约1.36吨。和舰载型相比,它的挂点增加2个,达到11个。而且翼尖挂点被加强,能挂载AIM-7“麻雀”(或者英国以AIM-7为蓝本发展的“天空闪光”)。原来舰载型的最大外挂载荷约6.2吨,诺斯罗普的F/A-18L增加到9吨。

  上图是F/A-18L的模型,挂载了18枚Mk20型“石眼”集束炸弹,2个副油箱,1个目标指示吊舱,2枚AIM-9空空导弹,3枚AIM-7导弹。其理论上的武器挂载量,在当时令人印象深刻。

  因此当时对于想购买“大黄蜂”的买家(基本上不会当舰载机用),会有两种选择。一个是上面这种载弹量高的多用途型,另一种是空战型,重量轻、推重比高、机动能力强,能力与当时的F-16相当的。

  诺斯罗普公司的宣传材料中宣称,陆基型“大黄蜂”是一种“合乎逻辑的选择”。1980年左右,也正是不少国家想采购新战斗机,代替F-104等老旧机型的时期。

  先是加拿大空军。他们最初看中了诺斯罗普的F-18L,可这飞机还是设计蓝图,没造出原型机。更复杂的是,原来伊朗老国王采购的F-14“雄猫”被美国扣下,加拿大空军还有可能接盘。结果一来二去,加拿大空军还是选了价格便宜些的“大黄蜂”,但是从麦道公司订购,98架单座型和40架双座型。

  随后是澳大利亚、西班牙,也跟加拿大类似,最初想买陆基型的F-18L,然后由于种种原因,订购了麦道公司的F/A-18。

  如果算上美国海军的订单,这便宜可算是都被麦道公司得去了。

  诺斯罗普公司也算是及时发现前景不妙,1979年就把麦道公司告上法庭,提出两大要求。第一,咱家专门为F-18L开发的技术,你麦道公司也用到F/A-18A和TF-18A上,卖的钱应该分咱一些。第二,说好的一个国内一个国外,你现在捞过界,抢占我的市场、搞得我没生意,这对我的利益可是巨大伤害。事情开始变得“丑陋”起来。

  两家公司之间的关系日益恶化,在1985年走到终点——双方达成庭外和解协议:麦道从诺斯罗普手中获得“大黄蜂”系列战机的所有权利。

  这个协议不好说诺斯罗普完全吃亏,因为美国军火公司的重组并购时常有,咱们“外人”看着实在有点晕。

  比如最早的诺斯罗普公司,是1932年在唐纳德·道格拉斯的帮助下创办的;1937年由于劳工问题,成为道格拉斯公司的一部分;1939年,诺斯洛普在加州创建了新的诺斯洛普公司;1967年,道格拉斯公司和麦克唐纳飞行器公司合并成麦道。

  现在其实也有点乱。1994年,诺斯罗普和格鲁曼合并,组成了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咱们现在经常简称为“诺格”。1997年,波音与麦道合并,新公司的名字是“波音”,“麦道”没了。

  不管怎么说,这个庭外和解为麦道公司向国际客户推销“大黄蜂”铺平了道路。此后很多地方介绍“大黄蜂”,都说它是麦道公司的产品,进而演变成“麦道公司(现波音公司)研制”。不知道再过些年,是不是就完全变成“波音公司研制”了。

  笔者随手在网上找了找“诺斯罗普公司的产品”,出来的大多是B-2、E-2、“雄猫”、“全球鹰”等等,唯一见到的“大黄蜂”字样,居然写的是“‘大黄蜂级’两栖攻击舰”。这是把“黄蜂”级两栖攻击舰算成诺斯罗普公司的产品了,可严格来说,它是诺斯罗普·格鲁曼造船厂的产品,而这个厂,原名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2001年被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收购。

  书中有句话:“‘大黄蜂’战机将开始进入现役,但对诺斯罗普公司而言,‘乌云’已从地平线上升起。”如今可以说,这“乌云”不仅完全升起,还掩盖了诺斯罗普公司曾有的一道光芒,“大黄蜂”。话又说回来,东边不亮西边亮,天上没了一只虫,海里捞回一条虫,名字不大个头大啊。

P.S. 《兵器知识》杂志的投稿邮箱已更换,新邮箱:bqzs@cos.org.cn

2024-07-10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