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车交易市场评价如何?,大连二手车批发市场多吗

大连与青岛,差距是如何拉开的?

大连青岛,何其相似!一个地处辽东半岛海滨,一个地处山东半岛海滨。两座城市隔海相望,景色绮丽,风光旖旎,都是度假胜地,旅游名城。两个城市就像一对盛开的姊妹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大连青岛还都是我国的经济重镇,重要的港口、贸易中心和对外交流的窗口。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作为我国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开放之时,大连青岛经济实力相当,发展速度相近,而且大连在多个方面都占上风。但是到了新的世纪,两地的发展则拉开了距离,并且差距越拉越大。到了2022年,大连市的经济总量8430.9亿元,青岛市的经济总量14920.75亿元。差距高达6000多亿。曾经的比翼双飞,变成了一前一后,落伍掉队。那么这差距是怎么拉开的呢?

大连青岛都是港口城市。2022年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58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67万标箱,居全国第四位,大连港则仅完成货物吞吐量3.06亿吨,位居全国第14位,集装箱吞吐量446万标箱,居全国第13位。港口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港口活则城市兴。港口吞吐量受腹地经济活跃与否的影响。大连港落后于青岛港,是东北经济衰退造成的。可以说,东北经济拖了大连的后腿。

除此以外,工业经济的落后是大连与青岛经济差距拉大的最主要原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等这些财政硬指标的差距也都是工业经济差距拉大的结果。

大连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但传统产业比重大,多是石化、船舶、装备制造,而经济主体则以国有企业为主。像东北大多数城市一样,国企比重过高,改革不够成功,企业普遍活力不足,创新不够,效益下降。大连外资企业,特别是日资企业较多,但是大连没有借此引进前沿技术,培育出自主企业和核心产业,受中日关系影响,日商投资和对日贸易都极不稳定,。另外,大连民营企业比重较低。由于产业结构的特点,重化工业门槛高,难度大,影响了民营企业的进入与发展,因此民营企业仅占全市工业经济的38%。

青岛的重工业有钢铁、石化,汽车制造。但是撑起青岛工业一片天的是轻工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对于传统产业,青岛实施了新旧动能转换,及时地进行了产业升级。即使最传统的纺织工业在青岛也经历了蝶变。作为我国三大纺织工业基地,曾经的“上青天”可谓名声在外。当年的“郝建秀工作法”闻名遐迩。沧口地区是青岛最大的纺织企业聚集地,工人们业余打牌,“开发”出的“够级”游戏,后来传遍全国,成为扑克牌的主要玩法之一,也算是对文化娱乐的一大贡献。青岛依托纺织工业基地打造了纺织科技谷,搭建了雄厚的科技平台和完备的产业链配套服务体系,高端材料研发,共享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科技应用等科创力量发展壮大,并在科技与文化、科技与创意、科技与体验等领域与园区时尚,服务贸易等业态深入融合,相互赋能,让传统产业获得了新生。

青岛被称为“品牌之都”,曾培育出“五朵金花”之称的海尔、海信、澳柯玛、双星、青啤等著名品牌。名牌与名城相得益彰,提高了青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经济的繁荣起到了很好的正面作用。大连的制造业由于多是重化工业,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不多,有知名度的产品更少,所以轻工业产品的名牌寥寥无几。青岛品牌培育也成就了很多知名的企业。青岛有世界500强企业海尔集团,中国500强企业13家,而大连仅有1家。

民营经济在青岛唱了主角。民间投资占到青岛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0%以上,民营经济税收占到全市税收比重的60%以上,民营企业进出口占到全市进出口比重70%以上,民营经济新吸纳就业占到城镇新增就业比重80%以上,民营市场主体数量占到全市市场主体总量比重90%以上。大连重化工业优先的战略让民营经济错失了发展的良机。大连的民营经济则呈现“增长缓慢,发展步履艰难,动能不足,活力不旺,后劲不足”的疲软状态。2018年,青岛民营经济实现税收112.3亿元,是大连的2.5倍。

工业差距是主要的,其他方面的差距也不小,体现在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高校少一直是青岛的短板,相比拥有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名校的大连差距巨大。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青岛积极招引大学,通过开出优惠条件,提供土地,教学设施,教职工宿舍等优厚条件吸引了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康复大学等高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青岛的高等教育无论是大学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巨大的飞跃,初步形成了层次分明,类型丰富,特色各异,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在校大学生数量对大连实现了反超,(2000年大连青岛,大学生数量7.95比4.61,到了2020年,大连青岛大学生数量成为了32.5比37.7)大学生成为青岛新增人口的主要来源。同时,青岛产业的发展为大学生留在青岛就业提供了众多岗位,青岛也成为全国大学生最向往就业城市第十名。青春力量的不断注入,让城市越来越有活力。

在城市发展战略上,大连出现了几次反复和摇摆。从世纪初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度热衷于建设摩天大楼和城市广场等基础设施,在产业发展上从第三产业为主的打造北方香港的思路,到转向重化工业,再到重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变来变去,错失良机。与此同时,青岛市提出了“学上海,赶大连”的口号,咬定目标,紧追不舍,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做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

不但在发展理念上,在工作作风上,在工作推进力度上都是空前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成为国家第九个新区,新设立上合新区开拓了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交流。大连、青岛多年前就开始谋划建设新机场。总投资400多亿元的山东第一家4F机场——青岛新机场胶东国际机场2015年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年开工。至2021年正式通航,投入使用。而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2005年项目拟选址确定为金州湾场址,2018年项目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选址批复,目前尚未立项,开工时间未知。

经济的起飞,产业的崛起,服务的提升,增强了青岛对人口的吸引力。2010年至2020年10年,青岛人口增加135.66万。2021年和2022年,青岛常住人口分别增长了15.1万和8.54万,位居全国前十位,北方城市前三位,非省会城市之首。

面对越来越大的差距,大连唯有振奋精神,奋力追赶。

尽管有些落后,但是大连的巨大城市潜力不可小觑。在经济总量上,大连被青岛远远甩在后面,但是两市的人均GDP差距并不大,2022年,大连的人均GDP是112270元,青岛的人均GDP是145400。这说明的大连的经济水平也并非如此不堪。

服务外包,软件产业是大连的强项。大连市拥有辉瑞、IBM等百余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以及戴尔、爱立信等20多家跨国公司服务总包,全球前十大服务提供商中,有6家在大连开展外包业务。软件产业方面,大连是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全国唯一的“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大连建设了全国第一个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化培训基地。大连软件园被国家认定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入园企业达到近百家。

大连的日资企业,借助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优势,大连与日本的合作项目很多,大连是继上海、曼谷之后,全球日资企业聚集第三多的城市。日本经济的复苏也给大连带来了新的契机。

大连曾经提出打造北方香港的目标。大连国际服装节、大连国际啤酒节、大连足球城等城市名片曾经叫响全国。大连市拥有很强的城市基础设施竞争力,2019年指数排名在全国居第十位。大连的城市面貌非常靓丽。星海广场、棒棰岛、老虎滩、渔人码头,绿地广场,干净、大气时尚,深受国人喜爱,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2021年,国家正式批复了以大连为龙头的《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品种创新与扩大开放,研究推进东北原油期货可行性,深化期现合作,建设大宗商品仓单登记中心。大连还将成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导试验区。目前,大连经济已经呈现了复苏的态势。这个建造了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的伟大城市就像一艘巨轮正在重新起航,驶向蔚蓝的大海。大连与青岛,双雄并峙的新局面值得期待!

2024-07-08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