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掷25亿元!赛力斯终得“问界”划算吗?

引言:25亿元!从整体来看,这笔买卖太划算了!

7月2日、3日,赛力斯集团连发两则公告,披露其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拟收购华为持有的全球所有类别“问界”及其他相关商标权及申请权、相关外观设计专利,收购价款合计25亿元。此次收购,共涉及问界、AITO等系列文字和图形商标919项,以及汽车外观设计专利44项。

「图片来源:赛力斯集团公告」

原本再正常不过的品牌资产转让,却因交易标的是如今中国汽车市场中,热度极高的造车新势力品牌——问界,备受关注。

1)是“豪赌”更是“有备而来”

发布之初,问界品牌曾因华为与赛力斯之间的合作模式能否长久,而备受外界质疑。甚至因华为是否遵循“自己不造车”这一战略定位,引发全网热议。

两年半的时间,从让余承东发文感叹“死里逃生”,到如今与理想汽车竞争谁才是新势力品牌的No.1,问界品牌成长非常快。

期间,誓要“帮车企造好车”的华为,为问界电驱动技术、智能化以及销售网络赋能,自不必多说。但很多人却忽略了赛力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问界品牌诞生之初,对于华为也好,赛力斯也罢,都是一场未知的豪赌。很多人了解到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的创业史之后,都感叹他是位有“赌性”的人。

能隐忍做事,也敢于决断,八年卧薪尝胆,三年跨界融合,三款智能电动汽车,正是这段经历,让赛力斯取得了如今的成就。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没少遭到质疑。当年进入微型车市场,就是如此,所以当问界被舆论质疑,经过风浪的张兴海,就表现得云淡风轻。

殊不知,能够“牵手”华为,张兴海为此已准备了5年时间。2016年,尚未更名的小康股份就远渡重洋,在美国开始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

虽然后来因中美关系变化,被迫回到国内,但也正是这段赴美创业的经历,让张兴海在重庆豪掷36亿元,建成了当时国内第二座工业4.0智能工厂,为后来与华为的合作,打造出如今能与BBA掰手腕的高端品牌打下基础。

2)25亿,赛力斯花得不值?

有人会问:即便如此,花25亿买商标,赛力斯真的值吗?

华为的智选车模式,也就是今天的鸿蒙智行,规划中的“四界”,已有问界、智界与享界。相比后两界,享有先手的问界,是其中名号最为响亮、影响力最大的品牌。

7月1日,鸿蒙智行发布的6月交付数据显示,问界品牌单月交付量突破4万辆大关,创历史新高;上半年交付量超18万辆,位居新势力品牌第二。

其中,问界新M7(配置|询价)上半年累计销量突破11万辆,稳居中国新势力车型第一、豪华车第二。

「图片来源:赛力斯集团2024一季报」

自从有了问界,赛力斯财报显示,该公司季度营收已从2021年四季度的52.68亿元,上升到2024年一季度的265.61亿元,翻了5倍之多。这期间,季度归母净利润也从-7.41亿元增长至2.2亿元。

赛力斯股价从之前的不足10元/股,来到7月4日收盘的86.67元/股;公司市值攀升至如今的超1300亿元,跻身汽车股整车板块市值TOP 5。笔者认为,问界对赛力斯实现业绩与资本市场两个层面的蜕变,起到了关键作用。

所以,赛力斯拿出今年一季度营收的不到十分之一,将问界品牌收于帐下,不仅品牌归属问题彻底清晰化,也有利于问界品牌的长远发展。

拥有完整的品牌资产之后,在品牌推广、客户服务等方面,不再因商标归属权问题而掣肘。

「图片来源:赛力斯集团公告」

另据赛力斯委托的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显示,华为目前持有的部分无形资产,市场价值高达102.33亿元。如此看来,25亿元的价格,并非赛力斯“吃亏”,反倒是华为“贱卖”了。

3)拥有“问界”,拥有更多

至于这笔交易是否会影响华为与赛力斯的后续合作,赛力斯在公告中明确写到,此转让不影响双方的合作业务,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助力赛力斯造好车、卖好车。

值得一提的是,赛力斯是目前唯一一家与智选车、车BU、华为数字能源签订战略合作的车企。

在合作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又就此明确了商标归属问题,之后在合作中,双方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各自资源优势,聚焦问界品牌,为用户持续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据赛力斯方面透露,目前正就投资华为车BU等事宜深入洽谈。如此看来,双方的深度合作,或许会更进一步。

除此之外,赛力斯和华为此前就曾多次提到,要把问界打造为世界级新豪华汽车品牌。

这就意味着问界必须走向海外。所以这次商标权交易,或许也是双方在为问界走向国际汽车市场,进行铺垫。

Views of AutosKline: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品牌影响力都是不可估量的,被称为企业生存的命脉,丝毫不为过。消费者永远是倾向于他们所熟悉且信任的品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为企业带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企业的无价资产。

在汽车市场竞争如此之惨烈的背景下,没有哪家车企会不懂得珍惜品牌价值。赛力斯能在此时完全拥有问界品牌,无疑是其在中国车市“激烈厮杀”中释放出的利好。

2024-07-08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