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车车祸为什么会演变成尸作?人们为什么对此感兴趣?,

豆瓣7.7评分电影《误杀》:一个人的漫天过海记

2015年,陈思诚执导《唐人街探案》杀入春节档,整部影片以较高的完成度和本格推理元素收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成功成为了当时的一匹票房黑马。

《唐人街探案》凶杀案和抢劫案交叉并行叙事,凶手的嫌疑从唐仁到养父再到最后由张子枫饰演的小女孩,每一个小阶段都有反转,每一个反转也有着充分的推理论证,让人惊艳的是最后一个反转,逻辑链完美衔接的同时,也让演员张子枫贡献出了至今让观众津津乐道的最佳表演“诡异的微笑”



推理悬疑题材影片不乏有佳作,国内的影片都是在"重悬疑而轻推理",重推理的影片还处于一种稀缺状态。

陈思诚执导和柯汶利监制的《误杀》正在弥补国产电影这块空白的区域,虽然在推理过程上处理得很简陋,但至少确实是建立了推理难度,并站在了经典佳作的肩膀上,用蒙太奇的手段完成了逻辑链条的完整,成为推理悬疑题材影片的一匹黑马,上映四天累计票房突破2亿。

翻拍片改编得当、本土化合理,则会重新赋予经典生机与活力。

不得不说《误杀》太精彩,跳出了国产改编电影落入窠臼的藩篱。

误杀》改编自印度高分悬疑犯罪电影《误杀瞒天记》,讲述了一个丈夫为了保护家人,用自己平时看电影的经验,把妻女误杀警察局长儿子一事弄成了悬案,最后让全家人脱身的故事。

剧中的两种"较量"。平民百姓vs有势权贵、父爱vs法律

这是一部有关亲情、欺骗、对峙与救赎的电影。

故事里,有人性善恶纠缠不清的复杂性;

有被公权力左右下举步维艰的良知与正义;

也有保护家人不惜一切的思忖与矛盾……

只有小学文化的男主角李维杰为人正直善良,并时常出于好心帮衬别人,他这个小老板也颇有人缘。

但李维杰和万千男人一样,有着大同小异的"中年危机",尤其是上高中的女儿平平与自己日渐疏远,他察觉到了这份生疏,却总是无可奈何,无法改变。

大女儿平平和很多青春期孩子一样,和父母没有共同话题,回到家就是锁门;小女儿安安则无忧无虑,天真活泼,喜欢粘着爸爸妈妈。

母亲阿玉(谭卓饰)和万千的家庭主妇一样,唯唯诺诺,任劳任怨;父亲李维杰(肖央饰)虽没有大本事,不善言辞,但乐观慈祥。

一家人也和许多普通的家庭一样,平静中夹杂着小争吵,彼此在意又有些疏离。



警察局局长拉韫和市长候选人都彭的儿子—素察,他的粗暴闯入,打破李维杰一家平静生活。

素察十六岁就开跑车的富二代,父亲是罗统市长热门候选人,母亲是警察局长,还有众多眼线、打手、狗腿子。

素察迷奸了李维杰的大女儿平平,并用手机拍下视频借此威胁。争吵中,平平失手用铁锹打倒了素察。

处于恐惧慌张中,阿玉和平平没有确认素察的死亡。

李维杰根据妻女提供的现场没有一滴血,判断当时素察并未死亡。他转移尸体时并没有选择开棺救素察,他在剧中一句台词给了答案。

"我能做的, 就是挡在你们前面!"

最后的结尾,李维杰的两段段独白感人肺腑:

对妻子:"我是个没什么用的男人,但遇到事情一定会挡在你们身前。"

对大女儿:"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和我渐渐有些疏远,你不再像小时候一样信任我,没想到我们之间竟是以这样的方式重新获得信任。未来的你会是一个勇敢的你,希望你不论面对什么,都有一颗勇敢的心,不再恐惧。"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连小学都没毕业的人能这么完美的掩盖所有罪行,但我们一定不难想到一个父亲为保护女儿而奋不顾身所做的一切。

一场失手误杀的事件,粗暴地将两个地位悬殊的家庭联系在一起,

平民父亲李维杰和警察局局长拉韫,二者阶层地位悬殊,同是为人父母,李维杰为保女儿平平企图瞒天过海,奋力抗争与警察斗智斗勇;拉韫为找儿子素察,不惜滥用职权,罔顾舆论。

没有发生意外之前,李维杰就曾见识过警察桑坤收受回扣、滥用私刑的把戏。坤泰向百姓收取所谓"私了费用"时,维杰交保护费时,坤泰被匿名举报后来动手打举报人愤怒之下举起枪想杀人时。

儿子失踪,拉蕴利用自己职位之便,动用全警局的资源找儿子,随便就把李维杰一家抓回警局审讯并施以暴力,带领一众警察抛刨祖坟,不管不顾百姓愤怒。

他深知妻女没有面对警察审问的经验,正义缺失的社会里平民底层和有势权贵硬碰硬对上,妻女的性命堪忧,全家都会遭到报复。

他利用自己学到的电影知识,上演一场瞒天过海记,利用善良的底层平民的舆论力量躲过警察的审问,成功脱身。


电影结局却让人觉得讽刺,李维杰成功为全家人脱身,为何最后会自首?

当他用死去的羊掩盖真相是,他的良心已经蒙尘。当他在传说中为赎罪而建的寺庙里把素察已死告诉了他的父母之后,他又看到了充满生机的羊群,想必此时他已决定吐出真相,接受审判。他的良知、他的信仰决定了他最终会自首。

李维杰因为童年的一场暴乱而变成孤儿,这样的心灵创伤终生都不可能抹去。他自首可以挽救舆论,有利于暴乱的平息。

李维杰的漫天过海记让天真的安安学会说谎,作为父亲却没有资格去教训她,因为说谎这件事是他教会她的。安安不该承受这些成人都难以承受的压力,更不应该用这样极端的方式学会"成长"。

作为父亲他要以身作则,所以他选择自首。

“如果原件有错不改,有什么资格要求复印件自我修正呢?”

那到底谁是始作俑者?

有人说是素察的父母没好好管教,更多人是把罪魁祸首指向了素察。无助的都彭夫妇对"失踪"儿子的渴盼。为了能在政治上获得更高的地位,都彭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于了工作和竞选。能成为警察局长和议员,能娶到那样的警长妻子,肯定是一个极其优秀的男人。

在儿子最应该关心教育的"叛逆期"里,这位父亲缺失了。

一个代表着正义的警察局长的母亲在得知儿子迷奸了少女后,第一时间就是销毁证据,只手遮天的只想给儿子更周全的保护。

可以说素察自我为王的猖狂,都是被母亲无底线的包容给惯出来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当父母的不好好引导和管教孩子,社会一定会收拾他。

也难怪阿玉在面对拉韫的审讯时,会龇牙咧嘴,憋着一股子劲说: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



是啊,如果他这个"孩子"不干那件事,不拿一个人的尊严和清白相逼,会不会就不会引火自焚?会不会也就不至于一下子毁了两个家庭?

蒙太奇手法助他成功瞒天过海

作为一个看过1000部电影的资深影迷,他学着电影里的场景,最终他选择了立意为"完美犯罪"电影《蒙太奇》作为脱罪思路,开始制造自家的"完美犯罪":

抹去犯罪痕迹,制造不在场证明,训练家人应对审讯……

《蒙太奇》是2013年上映的韩国电影,备受悬疑题材爱好者追捧,豆瓣评分高达8.0。蒙太奇,即剪接之意,是广泛用于电影剪辑的拼贴手法。它可以摆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分裂的片断性素材,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在电影《蒙太奇》中,女主为惩罚已经已过追诉时效的罪犯,在15年后用同样的作案手法制造了一起新的案件。前后两个案件的证据高度统一,在经过女主刻意"剪辑"后形成一个完美的证据链,最终让凶手伏法。

《蒙太奇》"剪辑"的是两个空间的犯罪证据链,而《误杀》"剪辑"的则是人类原本无法掌握的特定时间。

李维杰利用2号出差外地,晚上去取款机取钱看了一场泰拳比赛。没有退房的情况下担心妻女赶回家。

3号早上李维杰处理掉了素察的手机和车子,便带领全家人坐大巴一路开往外地旅游。途中功地利用言语强调错误的日期加深证人售票员、酒店前台、蛋糕店老板、小二等证人的印象。

2号的车票和取钱录像,3号的退房事件,整个逻辑链条相当完整。

而另一边,李维杰的对手,是一个辛辣老道、侦破过1000起犯罪案件的资深警察以及一个快被儿子失踪逼疯了的母亲。

拉韫在听下属汇报李维杰的个人情况时,能精准地从他的观影记录中,摘出侦探悬疑片进行对线索的寻找。

为了找到真相,拳打脚踢自不必说。

她甚至不惜动用此前的性侵视频,还以暴力威胁安安。

李维杰一家是性侵和权势压迫的受害者,但是为了逃脱刑罚,他们选择了掩盖真相,掩藏证据;

拉韫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孩子,但是为了查明真相,她不择手段,直至伤害他人。

"加害者"和"受害者"的角色,便在这场心惊肉跳的博弈中不停互换,双方互为彼此的"加害者"和"受害者"……


羊的寓意:揭棺替罪羊"、 "窥罪领头羊" 、"忏悔赎罪羊"的结合宗教与人性的铺垫

《误杀》算是突破了这层无形"界限",它或许不如原版《误杀瞒天计》那样精巧、凌厉、畅快,但它在原故事基础上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加法,譬如人性挣扎、譬如社会缩影。

《误杀》把"麦高芬"(指电影中推展剧情的物件、人物或目标)玩到了极致,据我统计,电影中先后出现了8次与羊相关的场景或线索,把它们贯串起来,也就理解了主题和角色。

《误杀》英文名叫《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直译为"没有牧羊人的羊群",意译为"群龙无首,乌合之众",刚开场就是黑暗中的一声羊叫,这也为整部片子埋伏了基调。


第二次出现羊,李维杰去寺庙里祈福布施——李维杰信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乐善好施,僧人背后的羊意喻着他良善的本性。

第三次出现羊是"窥罪领头羊",则是在李维杰沉车灭迹的时候——羊群和牧羊人意味着目击者,李维杰恐惧地躲避,象征着他本性的抽离。

第四次更明显,李维杰正盘算换地抛尸,碰上了恶警桑坤前来报复生意伙伴,一番争执后,暴怒的桑坤打死了身边的羊,李维杰也借保护妻女之名,彻底踏入了"恶"的领域。

第五次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羊是种群居动物,视力极差,当它们单独行动时,很容易被肉食动物捕食。"此时李维杰已经千叮万嘱,确保家人们别在警察审讯时成为"独羊"。



接下去有一段插曲,虽然没有出现羊,但性质同样重要——素察被埋时并没有死(和倒地拳手一样都是闭气假死),李维杰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为了永绝后患,他默许让素察闷死在了棺材里,之后还用羊尸调了包——恐惧、内疚的李维杰再次去寺庙布施,被僧人拒绝了。

因为僧人说只接受"无相布施":先前李维杰没有欲望和诉求的"善"才称得上无相,而此时他与许多追求名利、渴望卸下负罪感的俗人一样着了相,自然无法成行。这场布施完全对标了前一场,僧人背后的羊也不见了。这次的羊是是"忏悔赎罪羊"。

第六次出现的羊是"揭棺替罪羊",大雨中开棺查尸的关键戏份,这次更像是对前几次的补充,羊尸曝光、众怒难平、骚乱横生,李维杰作的恶、造的孽,也像那具羊尸一样示于众人且无法控制了。

第七次,李维杰又一次回到了寺庙,此时他已决定向都彭和拉韫坦白,认罪悔过,面对僧人他问心无愧,羊也又一次现身。

第八次,便是牧羊人在结尾接受采访时说,"羊只要能好好吃草,才不会管是谁在褥他们身上的毛呢。"暴乱之后的街道看似正渐渐恢复秩序,但有些东西一直都没有变……

再结合"乌合之众"这个英文片名:羊一直是羊,也始终是羊。


《误杀》中的慢镜头让人过目难忘,特别是大雨里开棺的的高潮戏,几乎全程使用慢镜头,进一步放大了浓郁的戏剧张力。

所有角色都汇聚在了这个看似宽阔实则狭小的空间里,焦虑、急迫、跋扈、愤怒、恐惧、惊惶、悲怆等无数心绪都混杂在湿润的空气中,配合高曝光度的灰暗画面和循序渐进的音乐渲染,众生百态轮番出现,情绪叙事一气呵成。

电影中的素察,为自己所犯下的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拉韫一家失去了名利地位;

李维杰走进了警察局自首,替妻女顶罪;

素察的尸体终于被找到;

警局权威的倒塌与重建......

每个人都因着此前的某一决定自食其果,及至走上救赎,亦或是沉沦。

这是电影带给我们的思考。

2024-07-07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