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金刚汽车人历代领袖:谁是最勇猛的?,

十大元帅中,经常被毛主席称呼为“老总”的,只有三位

“老总”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称呼,我党的初代领导人很喜欢用这个称呼来尊称彼此,而且,这个词也频繁地在毛主席口中出现。

不过,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曾经回忆过,虽然有不少人都被叫过老总,但是十大元帅中,经常被毛主席称呼为“老总”的其实只有三位。

这三位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朱德朱老总、彭德怀彭老总、还有贺龙贺老总。

这三位元帅都和毛主席早年相识,一路风风雨雨走过来,是最好的同志。毛主席对他们的特殊称呼,也反映出来他们三位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立下的不朽功勋,是无人可以代替的。

井岗会师

朱老总在党内最为德高望重,他22岁便参加了革命,加入孙中山所创建的中国同盟会。

随后,他又从云南讲武堂毕业,投身军旅,正是因为他早年便参加革命,所以地位很高,不管是我党也好,国民党也罢,人人都非常的敬重他。

原本,朱老总在云南军队内部可以前途无量,但是因为受不了军阀纷争,所以,朱德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眼前的荣华富贵,转而前往上海,试图寻找一条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这样的气魄,是一般人所不能及的。

更不可忽略的是,朱德等人领导了南昌起义。

当时,我党正处在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敌人对共产党员大肆屠杀。

此时此刻,所有的同志都命在旦夕。而当此危难之际,朱德等人能够挺身而出,在南昌城头打响起义的第一枪,这份勇气更是令人佩服。

朱老总是红军的缔造者,但相比于其他的领导人,朱德和毛主席他们两个见面反而比较晚。

1928年,他们各自带领着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当时,他们一个是南昌起义的领导者,一个是秋收起义的领导者。

这两次起义对于中国的革命史可谓影响深远,但作为后人,我们也清楚,两次起义都并不是十分顺利,受到了敌人的疯狂反扑。

在这种情况下,两支队伍汇合在井冈山,成为了开启历史的一幕。

见到朱德之后,毛主席感慨地说道:

“有人说我们会师了也没多少人,可你们知道刘备当年身边也不过关羽和张飞,最终三分了天下。我们朱毛的部队人数是少了点,可我们占着真理,又有朱德同志这样了不起的领导者,我们的革命一定会成功!”

从此之后,“朱毛”就成为了我党革命史上最著名的一对组合。

48年里,他们一直都并肩作战,是最好的同志。朱德也一直坚定地拥护着毛主席的地位。

在党内因为北上抗日的决策发生分歧时,朱德便说了一番掷地有声的话:

“毛主席北上抗日的决定,我是完全拥护赞成的。再说,你们不是不知道大家都把我和毛主席并称为‘朱毛’,有朱必有毛,有毛必有朱,毛不会反对朱,朱也不会反对毛,朱毛不分家!”

半生知己“朱老总”

这样的故事情节在朱德和毛主席的48年相处中,曾经发生过无数次。

毛主席也并非一开始就是具有权威的领袖,一路走来,毛主席受到过很多怀疑,因为他提出的理念实在太过超前。

最开始的时候,没有人相信“农村包围城市”的理念能够成功,甚至有不少人觉得,毛主席是个十足的冒险家,总是拿大家的生命开玩笑。

这个时候,朱德这些同志的支持就显得尤为珍贵。

从红军时期开始,朱德就明白,毛主席一定是那个能够带领中国走向胜利的人,出于这份信任,朱德几乎给了毛主席无条件的支持。

哪怕在党内,朱老总的资历更高,但每逢大事,朱老总还是非常尊重毛主席的意见,两个人成为了党内的一对黄金搭档。

刚上井冈山的时候,情况十分艰难,敌人围追堵截,而红军连温饱尚且不能保证,在这种情况下,朱德和毛主席两个人几乎是白手起家,创建了一只勇猛无敌的队伍。

当时的条件艰苦,毛主席和朱德这样的军队领导人,得亲自上山挖水井、拿扁担挑粮食,真是要什么没什么。而且,还要时不时地面临敌人的通缉。

当时,蒋介石开出的通缉令上,“朱毛”两个人的人头加起来,值25万大洋。

虽然后来毛主席和朱老总常常拿着25万大洋的新闻当做调侃,但代入当时那个时代,毛主席和朱老总其实是时刻面临死神的,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去扩大根据地、管理军队,压力有多么大,可想而知。

后来,红军的规模越来越大,随着历史的发展,这支队伍从红军变成八路军,又变成解放军,他们的成长历程,其实也正是朱德和毛主席两个人的奋斗史。

在那些斗争的历程之中,两个人有很多次险些遭遇生离死别,但幸运的是,他们还是从血雨腥风之中活了下来,并共同见到了新中国的成立。

而且,不管身份怎样变化,他们的友谊都始终不变,建国之后,他们依然是一对好搭档。

因为工作繁忙的缘故,建国之后,他们没有办法再像当初在井冈山一样,朝夕相处,但朱德这位好同志在毛主席心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1975年,朱老总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毛主席自己虽然也病得很厉害,但他时不时地就要问工作人员:“朱老总的身体怎么样了呢?”

有时候,毛主席还感慨:“朱毛……朱毛,先有朱,后有毛,我们两个是永远拆不开的。”

但是,人生总是避免不了生老病死,1976年7月6日下午3时零1分,朱老总逝世。

华国锋把这个消息告知毛主席,毛主席则沉默了很久,才颤抖着说:“他得的什么病,怎么这么快就走了呢?”

而朱老总临终之前,则留下了一首诗,诗里写的,还是当年的井冈山:

“昔上井冈山,革命得摇篮。千流归大海,奔腾涌巨澜……风雷兴未艾,快马再加鞭。全党团结紧,险峰敢登攀。”

横刀立马“彭老总”

无独有偶,彭德怀彭老总与毛主席结下深厚的友谊,也恰恰是在井冈山时期。

当时,毛主席和朱德会师之后不久,彭德怀也带着人困马乏的红五军赶到了,他们这一路走得可不容易,虽然人是到了井冈山,但后面还跟着好几万追兵。

此时他们势单力薄,人手不足,如果一旦让这些追兵围上来,只怕大家伙都要葬身于此。

这种情况下,毛主席考虑了一番,决定让已经非常疲惫的红五军在井冈山留守,而其他的部队下去应对,彭德怀自然非常郑重的接下了这个任务。

彭德怀

但这一仗却没有打好,因为有一个老乡受到国民党的重金诱惑,居然出卖了上山的路线。红五军团也是初来乍到,并没有防备,即便彭德怀尽力指挥,却还是导致井冈山失守。

这次事件发生之后,红五军内便有些人心不定。

但没想到,当毛主席回来,得知井冈山上所发生的一切后,竟反过来安慰彭德怀等人说:

“胜败是兵家常事,丢掉井冈山的原因很多,责任不是你的。再说,我们还可以把井冈山夺回来嘛!”

毛主席的宽厚态度以及乐观的精神,感染了彭德怀。

从此之后,彭德怀便明白,毛主席绝非常人可比,而后来在井冈山上一次次的反围剿胜利,更是让彭德怀坚定了心中的想法,跟着毛主席走,准没错!

不过,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之后,红军不得不踏上长征之路,这一路走来,千难万险。

但在长征后期,彭德怀立下一个举世闻名的大功劳,那就是在吴起镇,阻击前来追击红军的马家军骑兵部队。

步兵对骑兵,优势很小,但是在彭德怀的英明指挥决策之下,曾经不可一世的马家军竟然被打得丢盔弃甲,抱头鼠窜,我军还缴获了敌人的不少马匹辎重。

这一仗可谓大大地鼓舞了士气,毛主席更是对彭德怀的军事指挥能力非常肯定,还提笔写下了一首流传极广的诗,其中“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一句精彩绝伦。

后人提起彭德怀,就免不得想起这两句诗。

临危受命

抗战期间,彭老总带领战士们一边创建根据地、一边和日寇作战。

彭老总能力超群,所以组织上托付他的也都是硬仗,但不管多么困难的任务,彭老总永远都能够完成。

不管是抗日时期的百团大战,还是建国之后的抗美援朝,每一个历史上的重要战役,几乎都有彭老总的身影,尤其是抗美援朝这一战。

最初我们做这个抗美援朝的决定,是非常艰难的,毛主席从一开始就主张一定要打这一仗,不打,美国迟早会侵占我国的东三省。

但这个决定却引起了很强烈的争议。原因也非常的简单,我们刚刚建国,老百姓还处在贫穷与饥饿之中,好不容易才歇一口气,如果这个时候再打仗,大家都觉得有些承受不住了。

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这一战我们打输了,我们之前所有的革命成果都要付诸东流!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很难说服大家,甚至也不知该找谁去带兵,才能够服众。

这个时候,彭德怀站出来支持出兵,可谓是给毛主席送来了一场及时雨。

彭德怀和毛主席在抗美援朝出兵这件事情上,观点是极为一致的。彭德怀认为,这一仗我们虽然会打得很艰难,但如果不打,就等于拱手而降。

因此,彭德怀不仅主张打,而且还愿意带领志愿军进入朝鲜,担任总司令。

这让毛主席倍感宽慰,在军事会议上,彭德怀还非常乐观地对众人表示:“如果这场仗打输了,只当是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

而后来彭德怀也不负众望,打赢了抗美援朝这场硬仗。

纵观彭德怀的一生,立下的战功早已经不计其数,从年少参军以来,他几乎从未停止过战斗,而他每打一次胜仗,中国的历史就会往前推进一分。

所以,彭德怀自然也当得起毛主席口中这一声“彭老总”。

白手起家

贺龙贺老总和毛主席之间,同样情谊深厚。

贺龙曾经多次强调过毛主席对于革命的作用,他曾说:“如果没有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我们还能在地球上生存吗?功劳是共产党的,是毛主席的。”

贺龙也曾仗义直言:“毛主席要我干,党中央要我干,我就干!”

贺龙元帅的一生同样是传奇,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人人耳熟能详。

那个时候,贺龙不过20岁。国家风雨飘摇,人民苦不堪言,于是,他立下了一个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

贺龙

并且,贺龙是个行动派,敢想敢做,他带着两把菜刀,从敌人手中抢来了武器,开始了自己的革命之路,成功地拉起了一支队伍。

贺龙的名气由此传遍大江南北,他在军队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很多人因为两把菜刀的故事,以为贺龙是个粗人,是绿林好汉式的英雄,但这样看的话,就太浅薄了,贺龙元帅是粗中有细,他既有身为战将的勇猛,也具备一个统帅的大智慧。

早年间,我党刚刚起步的时候,贺龙便对我党表现出了非常友好的态度,之后更是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我党。贺龙这样一个军事人才带着军队加入队伍,起到的作用当然是非常巨大的。

后来南昌起义失败,贺龙元帅四处辗转,最终在革命根据地与毛主席汇合。

翻看我党的历史会发现,南昌起义是很多故事的开端,而井冈山是很多故事的转折点,对于贺龙来说,也是如此。

红军队伍创立之后,贺龙成为了红二六军团领导人,屡立战功,威名赫赫。但同样也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二六军团也面临着无法预知的命运。

当时,红二六军团和中央红军并不在一起,而且,当时遵义会议没有召开,毛主席作为党内领袖的地位尚未确立,贺龙面临着抉择,那就是红二六军团要前往何处呢?

是跟随中央红军一起北上,还是另谋出处?

作为领导者的贺龙很果断的决定,要立即北上,和毛主席等人再次会合。

当时红二六军团面临着敌人的层层围剿,中央红军的长征之路非常惨烈,损兵折将,等到达陕北的时候,人数已经不到先前的十分之一。

但红二六军团却意外创造了奇迹,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减员。

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央红军吸引了主要火力,另一方面也离不开贺龙的英明决策。

贺龙是天生的帅才,他的指挥绝对可以代表一种最高的军事指挥艺术,连毛主席这种顶尖军事家都赞不绝口。

后来,几支队伍会师的时候,毛主席忍不住夸赞到:

“你们二、六军团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硬是让你们转出来嘛!出贵州、过乌江,我们是付出了大代价的呢。二、六军团却讨了巧,就没有吃亏,你们1万人,走过来还是1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习。”

功勋不朽“贺老总”

比较可惜的是,后续由于身体的原因,贺龙元帅没能一直坚持在前线,解放战争时期,贺龙默默退居二线。但是,这并没有打消贺龙元帅的工作热情。

1955年授衔的时候,毛主席还感慨说:“贺龙是个好配角。”

配角也许没有主角那么耀眼,但同样是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一个元帅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也体现在为人的心胸,体现在工作的每一个方面,贺龙元帅如此受人敬重,和他的品格与能力自然分不开。

建国之后,贺龙元帅掌管着国家的体育部。

这是个新兴的部门,事务繁杂,想要做出成绩很困难,而且,还并不引人注目,但贺龙元帅非常坚定的接下了国家给予他的任务,并且把建国那几年的体育事业搞得红红火火。

各地建起了新的操场,国家体育训练事业初具雏形,中国也拥有了一支相对专业的体育代表团,这一切自然也离不开贺龙这位体育部长的努力。

贺龙元帅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跑到任何一个岗位,都能够发光发热。

而且,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贺龙都坚定不移的支持着毛主席的决策。

建国之后,党内大多数人,不管是什么级别或者年龄,基本上都以同志相称,这也是我党留下来的一个传统。

因为毛主席等人觉得,如果用官职称呼的话,是在强调身份地位之间的差别,我党是不需要这种官僚主义的。

不过,对于朱德、彭德怀,贺龙等人,毛主席却更喜欢称呼“老总”,这算是同志之间的一种爱称。

而且,也不光是毛主席,别人也经常称呼这三位元帅为老总,这是一种亲切的表示,久而久之,像朱老总、彭老总、贺老总这样的称呼反而成为一种约定俗成。

一转眼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还是喜欢把他们称之为“老总”,仿佛在喊自己的一个长辈。

这个称呼,是毛主席对于这三位开国元帅的肯定,同样也是人民对于他们的怀念。

2024-06-28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