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储充发展趋势:破解“最后一公里”,迈向市场化驱动发展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是维持电动汽车运行的能源补给设施,充电问题被认为是电动汽车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完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有助于缓解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市场。因此,加快电动车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已迫在眉睫。

“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是基础充电桩的拓展与延伸,因涵盖光伏发电、储能系统与充电三大环节,“光储充”方案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光储充一体充电桩的硬件部分主要由光伏组件+储能集成+充电桩组成。在充电桩领域,充电难、充电慢仍是行业发展的核心痛点。

我国目前新能源车桩比2.38:1,与工信部要求的2025年2:1、2030年1:1的目标仍有差距,“一桩难求”与“僵尸桩”并存。充电时长成影响用车体验的关键因素,快充桩建设待提高,且直流快充桩功率需向更大功率演绎。目前,我国光储充产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趋势一:城市加速超充布局。随着头部华为、特来电等企业陆续发布关于液冷超充的布局动态,作为满足车主快速充电需求的超充设备成为行业风口。

趋势二:“光储充”一体的充电站将迎来规模化落地。“光储充”一体的充电站通过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和市电一起为车辆及园区提供能量储备和充电服务,谷电时储能,峰电时充低价电,既践行了低碳,又提高了园区用电的经济性,将成为未来充电站发展的方向。

趋势三:乡镇社区充电桩覆盖,城市小区“统建统服”。新能源汽车下乡是23年下半年政策导向的主旋律,国家强调在乡镇充电基础设施先行,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带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趋势四:油电一体站将大规模上线。汽车电动化的快速发展,让能源公司也开始向综合能源转型。从今年以来,能源巨头纷纷开启充电站的布局,从加油站转型为油电一体站。

趋势五:围绕电动汽车的储能、车网互动等应用探索将增多。电动汽车通过充电设备的链接,能实现车与电网的互动,发挥新能源车的能源属性,正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我国乃至全球市场的高景气发展,推动充电基础设施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充电服务市场已经形成了以充电站、充电桩为主的基础设施服务,辅以各种充电服务产品,如充电APP、充电卡等。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目前充电场站的发展正处于爆发期,我国充电站保有量已经超500万台。但相比于电动车的快速发展,虽然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但仍有巨大的充电桩缺口。

到2022年底,国内车桩比为2.5:1,并且超过一半是私人充电桩。根据工信部规划,到2025年我国将实现车桩比2:1,2030年车比1:1,因此,我国充电场站建设正在提速。

光储充一体化行业发展可以参照光伏、风电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历程,从政策推动逐渐走向市场化驱动发展。目前光储充以政策驱动为主,正经历着从0-1向1-N的转变,随着技术革新、成本控制和商业模式的优化,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期。

2024-06-27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