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英菲尼迪撞车案王辉是否参加了调解?,

经济地理丨“汽车城”抢位战:谁执牛耳?谁在狂奔?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彩娜



“汽车城”抢位战持续升级,其中谁执牛耳?谁在狂奔?谁在掉队?

一直以来,汽车产业都备受地方政府的重视与青睐,成为诸多大中城市的支柱性产业。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制造具有产出规模大、产业链带动效应广、就业岗位需求多等特点,对扩内需促消费、促生产稳就业、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传统汽车时代,我国形成了七大汽车工业城市,分别是上海、广州、长春、重庆、柳州、武汉、北京,汽车产业格局保持基本稳定。如今,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软件化成为汽车产业变革的主流趋势并加速演进,我国汽车工业城市传统格局正在打破。

在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的博弈中,广州依旧稳居我国“汽车产量第一城”。2022年,广州汽车产量超310万辆,连续四年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其中,新能源汽车实现产值、产量分别为446.61亿元和31.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倍和1.1倍。

紧随其后的是上海和重庆。2022年,上海汽车产量为302.45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98.86万辆,同比增长56.5%;在新能源汽车强劲增长等有利因素带动下,重庆汽车产量重新突破200万辆,达209.18万辆,同比增长4.1%。

作为我国汽车产业版图上的重要一极,武汉、长春等传统汽车重镇正奋力转型。武汉虽在不断加快步伐,但依然难掩汽车产量连续多年下滑的落寞,2021年,武汉市汽车产量仅为139.35万辆,较巅峰时期的2017年减少了约5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严重滞后,是造成武汉乃至湖北省汽车产业陷入发展瓶颈的主要原因。

燃油车产业已在全国各地固定的态势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老牌“汽车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以及非传统汽车强省强市“弯道超车”的不二之选。当前,七大传统汽车工业城市均将加快新能源以及智能网联汽车布局作为重要任务,如重庆、广州均提出将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培育成万亿级产业集群。

同时,西安、合肥、常州等地抢抓机遇,持续加码押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犹如黑马狂飙上演赶超发展。2022年,西安生产新能源汽车101.52万辆,同比增长277.7%,反超上海成为“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紧随其后的是,上海市生产新能源汽车99万辆,同比增长56.5%;柳州市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量突破65万辆,同比增长35.5%;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量55万辆,同比增长183.4%;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量36.9万辆,同比增长142.5%。

有新兴“汽车城”黑马狂飙,亦有老牌“汽车城”裹足不前,此消彼长之下“汽车城”排位赛迎来加速洗牌。Co-Found智库秘书长张新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汽车工业区域布局尚不均衡,东部地区集中度较高,中西部地区相对数量还是少,未来汽车产业要更多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在苏剑看来,汽车产业发展对地域的要求并不高,因此汽车产业布局的调整将更多考虑地方政策支持力度以及营商环境水平。

老赛道是红海,内卷严重。新赛道是蓝海,尚有良机。新发展格局下,谁能率先在汽车产业格局调整中淬炼成长,谁就能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以支持“一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世界一流汽车城”为统领,长春正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国际“汽车城”,全力推动汽车产业集群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冲击。

成都亦在快步跟进。根据《成都市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产量达到25万辆,产业整零比提高至1∶1,整车产能利用率、企业本地配套率分别提升至70%、50%以上。

“‘汽车城’要加快转型升级,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提高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城”要加强与周边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链优化升级和互利共赢。在此过程中,“汽车城”要与相关企业建立稳定的产业合作关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协同发展。

张新原认为,老牌“汽车城”一要补上创新课,加快加强车企技术创新和行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方向转型;二要加大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通过创新营销等方式吸引新生代用户和市场,让老牌汽车厂商焕发新机;三要加强学习借鉴,谋求合作共赢,与新兴“汽车城”以及新兴汽车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四要加强本区域汽车行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汽车行业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保持住本区域人才和产业的竞争优势。

苏剑强调,老牌“汽车城”要大胆实践探索,克服路径依赖,卸下多余的“包袱”,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市场力量充分释放。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提醒,老牌“汽车城”在积极向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度”,引导汽车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同时加大招商力度抢占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先机。

在烽烟四起的抢位战中,新晋选手如何把握机会?张新原建议,一要加强发展汽车产业的政策引导和调控,加大相关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力度,下大力气吸引优质汽车企业落户;二要持续加强汽车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完善的汽车行业人才培养机制,打造面向未来的汽车行业人才创新和创业高地;三要持续加强汽车行业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攻关投入力度,提高车企自主创新能力;四要进一步加强汽车产业链配套建设,形成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提高区域汽车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李源清



3月21日,首批3600辆哪吒汽车在南沙汽车口岸驶上“卡里领袖”轮滚装船,这是目前中国造车新势力中最大单批次出口。

而在番禺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总装车间中,也处处彰显了“智造”的强大活力。目前,番禺汽车产业链已形成超过40家的汽车零部件及相关项目,基本建立了“三电”齐全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而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就是广汽埃安。

“汽车产业是广州的第一大产业。”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陈键华说,目前广州已形成以12家整车制造企业为核心、1200多家零部件企业聚集、“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涌现的完整汽车产业链,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重镇。

陈键华描绘了万亿级“智车之城”的新蓝图:广州将坚持“制造业当家、制造业立市”,在推动重点项目落地转化、谋划建设安全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等方面做工作。

各区也在行动。2022年,番禺实现汽车产量53万台,工业产值1019亿元,打造了传统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两大汽车产业链,形成了超千亿元的支柱产业;花都则正聚焦“2+5+N”汽车产业平台,在华南地区最大规模汽车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再规划100平方公里区域发展汽车产业,新储备汽车产业用地超万亩,打造全国最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地。

广州汽车产业的昂扬发展态势,既离不开深厚的传统汽车工业基础,也离不开多年来政策支持和导向的持续发力。

2022年,广州先后出台了《广州市支持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稳链补链强链的若干措施》《广州市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等政策文件,铺展开“智车之城”的跃升之路。

新能源乘用车项目高歌猛进——2022年,广汽埃安第二智造中心、小鹏汽车广州智造基地、广汽丰田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建项目二期等纷纷建成投产,有力助推广州市新能源汽车的年生产能力突破100万辆大关。

千亿元产业链招商项目加速汇聚——2022年,广州推进汽车产业链招商项目314个,其中拟签约项目106个,总投资概算超1100亿元,涵盖汽车研发、设计、材料、装备、充换电等多个领域。

优质营商环境也在赋能广州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以南沙为例,2023年1-3月南沙汽车口岸预计完成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超30倍。

为支持南沙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汽车“走出去”枢纽海港,推动汽车出口规模化发展,南沙海关提供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对停靠南沙汽车口岸的滚装船实施“船到人到、即靠即查”,实现“前端装载—在途运输—装船操作”无缝衔接;南沙税务部门则建立退税减税快享制度,为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学、融资租赁等行业量身定制《税收政策服务方案》《优惠政策要点指南》;“多缴退税E管家”等多项快速退税服务,让企业充分享受税费优惠红利。

“我们有一个梦想,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链升级,打造全国产化芯片的新能源汽车,解决‘卡脖子’问题,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汽车硅谷’。”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勇说,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汽车重镇,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和世界竞争力的“汽车硅谷”。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魏昊星

■ 江伟兵 辜昌玉 杨柳






<

2024-06-24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