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汽车公司员工福利待遇如何?,

月薪1.2万却难招应届毕业生,高端制造业成就业新风口

产业互联网加速到来,技术技能人才招聘需求大增。


制造业“用工荒”早已不是新鲜事,据人社部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汽车生产线操作工在职业排行中位列第二。让人费解的是,在求职难的当下,近期某制造业企业被爆给出1.2万的高薪招聘机械工程师,仍然招不到满意的毕业生,引发网友热议。

事实上,随着我国高铁、新能源汽车、光伏等多领域跻身世界领先产业和先进产业行列,我国半导体、高端机械制造迎来爆发期,行业龙头涌现,高端制造业逐渐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据统计,2017年以来,高端制造业100亿元市值以上公司由2017年底的338家增加到664家,其中半导体、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板块增长最为明显,分别实现357%和135.8%的增长。

在此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的招聘需求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3D打印工程师、材料工程师、维修工程师等技能型人才的招聘需求比一季度增长了约20%,目前我国对具备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方面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2万月薪,半年只招到2人

正值大学生毕业季,杭州市临平区某传统机械类上市企业招聘负责人张女士却说,公司的应用工程师机械工程师非常缺人。企业给专业对口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开出了1.2万元的月薪、每年13薪,除此之外还有2000元安家费等多种福利。原计划招聘50多人,努力了半年,却只招到了2名符合条件的毕业生。

企业给的薪资高达1.2万元,福利也很好,为什么依然招不到合适的人?据张女士介绍,一方面制造业工种办公环境不如写字楼,在面试岗位初期,就劝退了部分应聘者。另一方面不少来杭州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热衷于互联网、电商行业,他们更希望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离主城区近一点,而临平区大多企业多为高端制造业,又不在主城区,不是毕业生的首选。

无独有偶,一家先进汽车制造厂的技术技能人才招聘负责人徐可(化名)告诉记者,该企业设备工程师(同时具备机械与编程能力的工程师)一直处于缺编状态,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设备工程师工作复杂程度高、培养周期长,与两三年就能成为成熟的工艺、质量工程师相比,设备工程师需要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独当一面,随着机械设备的不断迭代,他们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才能满足日常的工作需要;二是设备工程师需要大部分时间待在工厂维护设备,这是很多年轻人所不愿意的;三是设备工程师的工作时间长,从前期工作的部署到后期的维护保养、调整设备,都需要持续投入精力。

据统计,目前中国智造领域中,设备、机械、工艺和质量工程师以及设备操作工等岗位的招聘难度较大,而这些岗位正是智能制造的核心人才

其中,设备工程师是制造业中的守护者,他们负责维护和管理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随着自动化率的提高,设备工程师的需求数量将会逐渐减少,但随着设备的开通率越来越高,设备工程师需要具备更高的技能水平。他们需要了解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他们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编程知识,以便更好地对设备进行交互控制,并通过编程来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智能制造领域,如工业机器人操作员、自动化设备维护员等岗位,成为了各大企业争相抢夺的“香饽饽”。另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如电池维修技术员、电机控制系统调试员等岗位,也成为了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就业方向。


高端制造业成就业新风口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电商、互娱、O2O等业态蓬勃发展,BAT等互联网企业异军突起,呈现出对人才的强烈需求。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重心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移,传统产业纷纷拥抱互联网,利用数字化加快转型升级。

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等领域深度融合,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智能制造相关岗位需求猛增

据《2022智能制造中高端人才就业大数据报告》显示,智能制造领域热招职能岗位按招聘平均年薪排前10位中,就有机械工程师岗位。近一年生产制造领域的新发职位仅次于IT/互联网,其中智能制造的职位比上一年增长77.45%,几乎是整个生产制造领域新发职位增速的两倍。

来源:《2022智能制造中高端人才就业大数据报告》


对此,汽车人才研究会《新生态背景下汽车企业技能人才岗位和能力转型研究》课题负责人丁颖表示,企业制造生产模式普遍开始呈现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全球化特征。随着生产车间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领域需要实现人机协同工作。未来技能人才队伍将以通用性、专业性、融合性、创新性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为主,他们既要掌握制造技术,又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既要懂机械,又要会编程。同时具备这些特征的人才很稀缺,所以招聘薪资较高

一位相关求职者告诉记者,近年来,传统制造都采用与计算机程序结合的方式,变得越来越智能化。一些与计算机程序结合的智能化工种,如应用工程师、机械工程师、BIM(传统行业和计算机结合的工种)研发工程师等,专业非常紧缺。一位BIM研发工程师则表示,其工作虽不如互联网、电商行业那么光鲜亮丽,但薪资却很香,毕业2年多时间,他跳槽了3家公司,工资涨到了近2万。

一直以来,制造业给人的刻板印象是工作累、加班多、环境苦,但是随着工厂的自动化率越来越高,这些问题已经大大缓解,在一些灯塔工厂或者黑灯工厂,只需要少量的工艺、质量和设备工程师以及一些设备操作工就能维持工厂的正常运转。这些核心技术人员与普通蓝领一样穿着蓝色工装服,但他们已全面精英化、专业化,是等同于白领、金领的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将助推中国转型升级为制造业强国、智造业大国。


来自市场的提醒

制造企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和“供应”可谓冰火两重天:一方面,制造业就业市场释放出大量岗位需要;另一方面,制造企业给出高薪却招不到人,呈现出人才的结构性矛盾。

事实上,“月薪1.2万半年才招到2人”并非孤例,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月薪1.4万都招不到机械专业学生。这两起报道的共同之处是,这些招不到的机械专业学生均来自211/985高校。其实,很多双一流高校的学生早已被其他大厂以年薪二十几万、三十几万甚至更高的工资提前签约锁定

对于供需的难以匹配,徐可认为,企业需要以市场发展的观念重新确立自身的招聘定位。作为一个有着二十年招聘经验的老兵,他认为没有HR招不到的人,更多的问题在于企业的人才招聘定位与应聘者的需求是否相当,一般每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能提供的薪酬福利水平与所对应的院校生源不同,如头部企业一般会吸引到头部的学生,腰部企业与腰部院校学生更相配,以此类推。

“1.2万的月薪对于90%的大学生来说都乐于接受,但是对于一些双一流院校的学生来说却并不具备吸引力,因为这些学生会将目光停留在热门行业、头部企业。除了考虑行业,他们也会兼顾地域。对于杭州这样的新一线城市,如果缺乏政府配套的人才补贴,企业招人的优势也并不明显,因为仅1.2万的月薪,很难在新一线城市留下来。”综上,他认为杭州这家企业要适当调整人才定位,只有供需双方都满意,才能招到合适的人才

认清现状、调整姿态是值得借鉴的一面,值得注意的另一面是,当1.2万月薪难招到双一流院校的机械专业学生,意味着这一群体在当前劳动力市场上的价值已远远超过这一数字,因为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最直接体现。如果企业真的想招到这些头部的学生,势必要从合理薪酬、发展潜力等方面给予求职者足够的吸引,才能真正实现招聘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技能人才的工资报酬正在得到持续改善。据上海市人社局介绍,2022年上海市高级技师年平均工资23.84万元,同比增长10.8%,增幅为近五年最高。

该研究发现,从工资中位数看,首席技师工资超初级工3倍。从各等级中位数到高位数的增长空间看,等级越高增长空间越大。技能等级越高,工资增长随年龄增加的优势越明显。部分技能人才工资,高于同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工作是一份有前(钱)景的、值得选择的、可长期发展的工作。

数据来源:上海市人社局


不可忽视的是,随着制造工厂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会变高,工厂里技能和技术两类人才之间的界限将会越来越模糊,其晋升通道将出现交叉或重叠。徐可曾表示,为了解决设备工程师人才缺口的问题,该企业一方面从学校招收机械和电气两大专业的大学生,另一方面从企业的维修技师中选拔,让其从技师发展为工程师,来进行人才储备及梯队建设。


让年轻人心向往之

如何让制造业焕发光彩,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认可和青睐,汽车人才研究会秘书长李喆乐也有话说。

他认为,制造企业要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这既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高效需要,也能改变年轻人对传统制造业的认知

随着自动化率的提升,车厂需要更多技术技能人才,其实这些人才所在的岗位正是年轻人渴望的高价值岗位,比如机械与编程相结合的设备工程师、BIM研发工程师等。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编程等新技术的引入,让他们看到制造业的创新性和发展空间

企业还要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培训机会,拓宽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提升员工福利待遇。呵护好少数有意愿的人才火种,努力实现从几个到N个的裂变,吸引更多年轻人留下来。

在这方面,一家车厂的做法可圈可点。面对乐于接受挑战的年轻人,公司制定了一到五级的职业晋升通道,新人可以通过打怪升级的方式不断进阶,同时获得的薪酬也会水涨船高。鉴于很多00后学生不喜欢长期做某一项重复单调的工作,企业允许他们两三个月就轮换一个岗位学习,除了在班组岗位,还可在工段轮岗、产线轮岗,甚至参与跨工艺内部竞聘。

只要这些年轻人还有志于在制造业发展,该企业就会提供很多成长机会。在学生到工厂实习时,企业不会将他们简单定位于一个打螺丝的角色,在实习期间就进行职级晋升通道以及文化融合的导入工作。在面试当中,HR也会跟学生聊职业规划,以及原生家庭对其职业的引导,结合这些信息判断,留下合适的人才。

除了企业,在李喆乐看来,学校的作为也极为重要。与其呼吁应届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规划,不如通过优化校企合作、提升产教融合,让大学生从一开始就对制造业的环境产生新的认知,为其呈现好职业蓝图,他们自然而然会愿意投身于制造业

面向工业4.0,学校要提升教学水平,调整教学方向,比如培养企业需要的既懂编程又懂机械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要跟头部企业合作,让学生在校期间有更多机会接触企业,感受先进工业制造的魅力,明白他们未来工作的场景,学生才能无缝衔接地从学校过渡到企业工作。

上海科学技术学院就是这样践行的一家职业院校。为了将产业转型的核心技术融入到学校的专业建设中来,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与头部企业合作,相继成立了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腾讯云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百度Apollo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让更多的学生在校园中即可感受到来自前沿科技的力量,缩短学生进入企业的适应期,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李喆乐指出,企业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要积极地配合学校,参与学校课程及教材开发工作,同时也要放开心态,不过于在意企业的“收成”——最终能招到多少人。对于企业而言,“提前将手伸进学校”是一个长期的雇主品牌建设过程

做好了产教融合,最终三方受益——学校获得了优质的生源,企业招到了需要的人才,学生找到了心仪的工作。而如果企业和学校守着各自的一亩三分地不作为,那么年轻人会一直很被动,1.2万招不到应届生的情况会更惨烈。”他直言。

“职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孩子培养成为社会的可用之才,成为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唯有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半只脚’跨到企业,学生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这才是最好的现代学徒制。”他由衷表示。

2024-06-23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