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掷1400亿!技术狂人王传福野心暴露,外媒:油车进入死亡倒计时

几年前,一位记者在访问一位日本汽车企业高管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何敢将发动机技术出口至中国,不担心中国窃取技术吗?”对此,该高管回应道:“即便是把设计图纸交给中国人,他们也无法制造出与日本同等级别的发动机。”这番话令整个中国汽车行业感到羞愧,虽然这位高管的说法显得过于自信,但他的话并非完全无根据。

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长久,从1886年卡尔·奔驰制造出世界首辆汽车,到1956年中国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卡车)问世,中国汽车工业起步晚了整整70年。在发展本国汽车产业的过程中,许多关键技术如发动机和变速箱的专利多掌握在日本、美国和德国等汽车强国之手,中国不得不支付高额费用购买这些专利权。

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合资模式”,开放国门,允许外国汽车企业进入与国内企业合作,实际上是用市场换取技术。直到2000年前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业才逐渐步入正轨。与西方近140年的技术积累相比,中国仅用20年时间发展,差距显而易见。

然而,传统燃油车领域的技术优势让日本等车企有了过度自信的资本,这也成为了他们创新不足的原因。相比之下,中国汽车品牌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发力,寻求突破。比亚迪的王传福早在2001年就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20多年来,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累计达到了1400亿,研发投入常年高于利润。

2008年比亚迪推出了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F3DM,打破了日本在该领域的垄断。随后比亚迪连续推出了第二代和第三代DM技术,使家用车的性能大幅提升。到了2021年,比亚迪的第四代DM技术将油电消耗降到了3字头,这一举措直接挑战了日本车企的市场。

2024年5月28日,比亚迪发布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五代DM技术,将热效率提高至46.06%,油电消耗降至2.9L,实现了2100km的综合续航里程,这是日本燃油车的三倍。此技术的应用不仅为比亚迪带来了市场优势,也为日本车企敲响了警钟。

王传福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技术投入在全球汽车行业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随着第五代DM技术的发布,比亚迪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更在市场上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认可。此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展示了中国企业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崛起,也标志着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格局的重大转变。

面对比亚迪的迅猛发展,全球其他汽车巨头也开始加速转型。特别是在新能源和电动车技术领域,他们意识到如果不加速创新,将可能被市场淘汰。例如,一些欧美汽车制造商开始大力投资电动车和自动驾驶技术,力图在这一波科技革新中不落后于人。

在中国国内,比亚迪的成功也激励了众多国内汽车品牌加大研发投入,纷纷推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这些品牌开始更加注重技术研发和创新,不再仅仅依赖价格竞争。中国汽车市场因此变得更加多元化和竞争激烈。

政府方面,看到比亚迪等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成就,进一步加大了对新能源和高科技产业的支持。政策上不仅提供税收减免、研发资金支持,还建立了多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在国际市场上,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凭借优异的性能和竞争力的价格,开始进入更多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比亚迪也在积极布局全球服务网络,提高国际市场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以确保在全球范围内的用户都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支持和服务。

总的来说,比亚迪及其DM技术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胜利,它象征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以及全球汽车市场向着更加绿色和智能化方向的不可逆转的趋势。此外,它还反映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日益增强的影响力,以及科技创新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2024-06-18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