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嘉陵托车怎么样?有没有问题?,

穿越岁月的破车子

破车子

"破车子,上南崖,上不去,打十下,呱呱呱呱呱"……哄孩子的人一边唱着老土的歌谣,一边单手攥着孩子的一只小脚,另一只手作势轻轻拍打在脚底上,引得孩子们咯咯咯的笑起来。

稍微大了些的孩子帮着照看弟弟妹妹们,也会凑上来,老土的歌谣也学的有模有样。那是乡村孩子们对车子的最初印象。

独轮车,一人可侧面牵拉,另一人推车


农村常见的独轮车


太阳还未升起来,薄雾笼罩着村庄,连鸡都还没有打鸣,整个村庄雾气氤氲中还如梦幻一般,老李头就推着木制独轮车出发了。他赶着给地里送去农家肥料,准备翻地种麦。秋播要赶在霜降前完成,耽搁不得。独轮车左右两侧各载了两只筐篓,用绳子揽紧防止滑脱。吱悠~吱悠,独轮车并不轻快一路上咿呀咧嘴作响。老李头一百斤出头的体重,一趟要运近两百斤的农家肥,特意用了一根攀带套在脖子上以便能用得上肩膀的力量。上了一个小山坡,老李头停下来歇歇脚,吧嗒吧嗒抽半袋烟,拱着露脚丫的黄胶鞋继续前进了。一亩地他要来回走上十趟,最后一趟带了铁锹,把送到地里一堆一堆的肥料在均匀的扬开在地里。

北方常见的独轮车,又叫沂蒙独轮车


独轮车在村里用处可大着呢,农家活一点没落下它;乡里逢赶集的时候,老头推着老伴,父辈推着娃儿,还有推着猪仔儿或是大葱上集叫卖的,一路上居然有浩浩荡荡仿佛一支独轮车队般好不热闹。 平日里串个远门,顺便带上几只家里喂养的鸡鸭,这一路上就是交响曲。

一辆独轮车就是老两口的出行工具


少数几户家里有马车,有时候是骡子车,那便是村里的富户无疑了。村北头老王家里就有一套骡子车,平时拉着木材到处贩卖,一出门好几天回不来一趟,据说要去很远的地方。这车就是平板车,一根连杆两头带着两个轮子,相当于独轮车的轮子那么大,上面板车也是木制的,平时可以跟轮子分离开。但是因为板车空间大了,居然一趟能拉的货物顶好几个独轮车呢。老王家骡子脖子上挂着铃铛,红绸子系着,每次回村看着格外喜庆。村里娶新媳妇也有用老王家骡子车去接亲的,平板车上面扣个罩子,接亲回来可以拆下来,进村后新媳妇被小伙子一溜烟给背回家了,后面引的一群父女儿童跟着要闹洞房的。板车卸了轮子,也有孩童两手扶在连杆上假装自己是一辆平板车,小腿使劲瞪着地跑的飞快。

骡马车


渐渐的村里平板车多了起来,好多并不出远门,也不用骡马拉车,用的是牛,也只干些地里的活。这时候放牛娃们也就多了起来,放牛娃不分年龄不论男女,因为大部分的牛都性情温和,到了夏天放眼山上真可以说是漫山遍野的放牛娃。跟牛车同样时间多起来的还有另外一种稀罕物。

牛车


没错,是自行车。关于自行车,村里有个故事。刘老汉三个儿,老大老二送出去当兵了,老小留在身边,跟着隔壁村一门亲戚家学了木匠。学了木匠的老三,平日里在村里就帮着乡邻们加工个柜子,打造个椅凳之类。谁家要娶媳妇或者嫁姑娘了,去问问刘老三一准知道。有日养骡马车的老王头见了这木匠后生,说亲眼看到自行车这种稀罕物,如果小木匠能把这玩意做出来那才叫绝呢!两个轮子前后排,人坐上去居然不会倒?小木匠听完直摇头,不光不信,口里直喊这根本就不可能。

不可能的事,很快就变得可能了。先是镇上设了一个专职投递员,往各个村庄投递信件,他就是骑着一辆自行车,来去飞快。因为这个小木匠臊的好长时间都想把头插到土里去藏起来。再后来,刘老汉家当兵的老大回来,不知道从哪儿淘换来一辆二手自行车,去六十里外的供销社批发了商品,回村里开起了小卖部。村里其他人也有样学样,李婶家一辆,大老粗家一辆,这自行车居然想生娃一样在村里越来越多。村里人第一次有了一个模糊的品牌概念,大金鹿。大金鹿结实得很,豆腐笸箩油条筐全不在话下。以前村里单调的骡马铃铛声有了伴,各种不同调门的车铃叮铃铃穿村而过,还有车圈摩擦的声音,松滑了的脚蹬子咯噔咯噔的声音,闹的村里好一个鸡飞狗跳。出远门也不用早起赶路了,独轮车显得有点落寞。傍晚的时候回村的西路上,经常有各式各样的人和自行车相伴归来。有喝的醉醺醺推着自行车都走不成直线的,有骑累了找路边坐着歇一会的,有后座拉着门高的棉花老远看不见人的,还有年轻的骑着车子一溜烟不见影的,五花八门,自行车成了家庭的一员,相当重要的一员。最是谁谁喝了酒连人带车钻沟里去了这样的新闻传播的最快,过几天村里大街上准看到一个磕的鼻青脸肿的人。也有骑着车跟别人撞到一起去的,口里一个劲的说着对不起,还被人训斥一顿。

父亲用自行车带娃出行


娃娃们也争相学着骑自行车,大点的孩子学大人的样子把小屁股放在车座上,用脚尖猛踩踏板也只能踩下去半圈,再往下就够不到了。好在另一边的脚能用脚尖再把踏板给勾起来,着实功夫了得。小娃娃们学了新办法,一只腿从大梁底下伸过去踩到另一边的踏板上,居然就能把够不着踏板的困难给克服了。只是这骑车样子有些滑稽的很,本来就是一个小小的人,随着踏板一上一下,这小人儿傍在自行车的一侧也跟着忽高忽矮起来。放了学的孩子们相约着把家里车子骑到街上来玩,刘老汉的孙子就是这样骑着,中间不小心轧上了大老黑家晒得玉米粒,呲溜一划车子出去两三米远,把个小人却硬生生扑在玉米粒子上,疼的哇哇叫。大老黑家的赶紧过去把孩子扶起来,扑打扑打身上的土,几条干了的玉米缨就黏在了娃娃的鼻涕上,把个大老黑家的乐的不行。嘴里笑着说莫不是这娃饿坏了,偷吃了几口玉米?刚忘了疼的娃娃吓的一怔一怔的不知道怎么办好。

自行车也是最好的小伙伴


养骡马家的二小子王建设有天骑了个怪物回来,长得像自行车却不需要蹬,轮子也小得多,屁股后面冒烟,声音震天响,说是叫嘉陵摩托,村里人却给起了个外号叫野兔子。自从野兔子进村,骑自行车的都很小心生怕撞上去。二小子王建设在家宰羊,专门用着野兔子载着羊肉往县城送,一天能跑好几个来回。有次在村里差点撞上了老实人大憨,王建设瞪了大憨一眼,口里说着你不要命了,一溜烟就不见了。大憨却回家病了三天。不过这年夏天大憨家孩子被狗咬了需要去县里打疫苗,却是二小子王建设给驼了一个来回。回到家大憨问孙子坐野兔子啥感觉,答案是风刮的腮帮子生疼,一路上嘴都张不开。大憨听完哈哈大笑。野兔子终归也像生娃一样在村里越来越多了,模样款式都有了变化,有的也不那么震天响。

较老的摩托车


村里娃娃们都有手绝活,不管是自行车、摩托车,这链条松了、手把歪了,内胎扎了,居然各个都会拾掇。就跟学骑车一样,小娃娃跟着大娃娃们学样。做豆腐家的小子虎娃6岁时就跟隔壁家超子哥哥学会了补胎。回家找了锉刀,密封胶,从不用了的车胎上剪了块补丁下来,拿起锉刀就开始干活。只听见嗷的一声猪叫般的哭声,原来是锉刀滑倒了指头上,挫起了一片血红,疼的虎娃龇牙咧嘴。大人们却不怎么担心这种不深的伤口,就像当年王建设胸口被他家骡子咬了一口,到现在四个压印还印在胸口上,时间流逝能治愈所有的小伤痛。

打小听着老土的歌谣长大的孩子们都皮实。

再后来,三轮子进村了,呜呜的很有劲,老李头的儿子们再也不用像老李头那样用独轮车驼农家肥了;没过多久四轮也进村了,炸油条家的赵家娃子买了个黑豹回来,他在县城盘了个店开起了饭馆子。村里人是舍不得去下饭店的,但是听说赵家娃子却开的很红火。不过听说后来撞了人,下车跟人家吹胡子瞪眼,被人家家属给打残了一条腿。但是赵家娃子的儿子后来考了大学,开着轿车回了村里,拉着爷爷老赵头出去兜了一圈。老赵头不断叮嘱孙子开车要慢点、要慢点。以前喝酒骑自行车顶多擦破皮,这四个轮子的这么快,喝酒千万不能开车。老赵头孙子一个劲点头,说法律规定了喝酒不让开车。

老赵家娃子家的,后来就去帮儿子看孙子了。

"破车子,上南崖,上不去,打十下,呱呱呱呱呱"老土的歌谣,在城市某个角落里,陪伴着另一个宝宝开始成长。

大街上有了摇摇乐,更像是一个小汽车,一块钱坐一次。老赵家重孙子坐上去,喇叭开始唱起来"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我要上头条# #头条#

2024-06-03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