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卡丁车图片好不好?,北京二手卡丁车价格

买了四台二手车的燃油车车主,怎么看待新能源?丨真实车主

大家好,我是社长。

「电动车公社」之前有过几篇真实车主内容

《我买了辆比亚迪,王传福亲自来4S店交车!》

《这是去年“程价比”最高的车!到底怎么样?》

《开了1个月蔚来ES6,我准备卖掉家里2台油车!》

《开了8个月威马,漏风、掉电、空调差劲,但我不后悔!》

这几篇内容一经推出,在公众号及各大平台都受到好评,很多网友私信我说,在这样一个到处都是水军贴、媒体收钱不敢说话的时代,希望能更多地看到这样跟车相处最久的真实车主的内容。

当然,如果你从事的是汽车相关行业,不管是各类工程师还是各家销售、技术专家还是设计师,也都可以私信我,加入我们的智囊团,一起推动汽车行业的这场伟大变革

之前我们请来的都是新能源车车主,但今天被社长“抓壮丁”的,却是一位三年间买了4台车的燃油车主,这4台居然还都是2010款前后的二手车!

社长和他认识,是在刚创办电动车公社时的一次面试上。

当时社长问他,作为一个传统汽车编辑,对新能源行业有什么看法。他的回答是,“电动车作为城市交通的补充,是非常优秀的解决方案,但还需要一些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不过出于种种原因,在那之后他还是去了传统汽车行业,也一直和社长保持着联系。

最近看他发朋友圈,花了十几万买了一台二手车,又花了同样的价钱,历时两年把这台车修到了新车99%的状态。用他的话说,从方向盘往下一直到轮胎,每一个互相接触的零部件,全是全新的,为的就是能有和新车完全一致的驾驶体验。

他和这台车后续的故事,会等中下旬彻底修好之后再来和大家聊一聊。

不过让社长最好奇的点,是这几年新能源发展这么迅猛,他为什么没买一台电车。

这个标准的等等党直接白了社长一眼:

“反正电车以后肯定越做越好,晚点买肯定不吃亏。还不如先去体验一下燃油车最后的辉煌年代,以后跟孙子吹牛的时候也有的说。”

“更何况,我手里这半个中国的二手车和配件资源不用,是不是稍微有点可惜啊。”

好家伙,老凡尔赛了。

那么,作为一个燃油车死忠,他有什么话要说?

声明:

为保证内容的真实性,以下所有内容为车主亲笔所写

估计有很多人已经在留言区和群里见过我了,就是用尾灯做头像的那个。

先介绍一下我自己吧。写的有点杂,大家勿怪。

我是吃汽车这碗饭的,当然也是个爱车之人。

稍微自私点说,我的梦想就是能摸到开到所有的车,无论是新车还是二手。

从每一处细节感受不同国家的设计师赋予这台车的生命,再从悬架的跳动中体会不同风格的工程师雕琢出的灵魂,最后静静地回顾几十年来工业水平和材料性能的提升。

这感觉,真是棒极了。

所以我选的那台车嘛,也非常“到位”——

至于它是什么,又有什么故事,我先卖个关子,等它彻底重获新生了我们再聊。

(图里有不少有趣的细节,你能发现几处?)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汽车文化,也是我最想出一份力的事业。

在发达国家,汽车文化其实很常见。

就拿发源于日本的JDM、也就是日规车来说,在泡沫经济里诞生的它们,普遍追求有质感的素雅外观和整齐干净的内饰风格。即使用了价值不菲的改装件,也不能改变车辆原本的气质。

JDM的衍生品《头文字D》和《湾岸MIDNIGHT》,也甚至影响了两代人。

当时不少年轻人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开一台JDM跑一圈东京“首都高”,再去横滨参加一把“大黑趴”的经典车聚会,最后去“藤原豆腐房”买一块豆腐,给这场JDM朝圣之旅画上一个圆满的句点。

只可惜2009年豆腐店被迫拆迁,车迷们的美好回忆也在那一刻戛然而止。

再举个例子,在美国非常普遍的road trip,公路旅行。

road trip完全可以以车为家,一切起居都在车里,甚至澡都可以简单洗洗。而且旅途中并没有特别明确的目的,只是去享受几千公里之间的景色和风光。去哪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中的体验。

而且普通人对于车的了解,就和咱们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了解一样深。路边随便拽一位小姐姐问斯巴鲁怎么样,她都能跟你有来有回地聊当年拉力赛的辉煌,也能说说她对现款斯巴鲁车型的基本理解。

为什么?因为人家是真的开过啊!

就算小姐姐在长大的二三十年里没开过自家的斯巴鲁,但总会坐过身边小伙伴的斯巴鲁。蹭车坐的时候礼貌夸两句,这车到底怎么样也就全都知道了。

再看看咱当时,2000年全国的私家车保有量一共才600万台,也就是两百个人里才拥有一辆车。而当年美国一年光是新车销量……就有880万。

(我不为数据100%正确负责,要背锅也是百度文库和360文档背)

而且那时的车,还巨贵。

我曾经的dream car,2005款宝马3系E90 330i,指导价58万整。当年北京职工年均工资才3万块,买这车的人非富即贵。要是不买车买两套房,放到现在起码上千万。

但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哪怕你只是打工族,省吃俭用一年就能混辆全新的代步车开。再多努力两年,330开回家不是梦。

说到底,还是咱过去太穷了。没有车,自然不会有汽车文化扎根的土壤。

随着这20年来的发展,咱们的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新车销量甚至超过美国,成了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土壤有了,汽车文化也开始生根发芽。

最典型的,就是还没完全合法化的改装圈。

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改装有点像吸毒。要么压根没碰过,碰了就越陷越深。改完轮圈改刹车,改完刹车改避震,改完避震改弹簧,改完弹簧改外观,改完外观又改动力。一阶不够上二阶,二阶不够上三阶……

进了这个坑,再想爬出去可就难了。

所以有好多改车改到痴狂的,最后的出路只剩下一条——

反正什么弯路都走过了,不如自己开家店让别人少走弯路,俗称以贩养吸。

而且最有意思的是,明知道绝大部分的DIY都违法、遇到交警蜀黍要被请去喝茶,但玩宽体的、改低趴的、爆改动力的、搞豪华内饰装潢的还是层出不穷。冒着还原的风险,也必须得彰显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品味。

抛开环境不谈、也抛开对错不谈,这其实就是国内最常见到的汽车文化。

至于我这种玩二手车的,其实是在老车圈里。

这个圈子里有人热衷于把一台车收拾接近完美的状态,但大多数人还是去把玩那些年代久远的经典车,用心感受时代变迁留下来的痕迹,和最原始的机械韵味。

拿最极端的案例举个例子,把AE86、GT-R34、宝马E30 M3、保时捷964这类海外版车型托运到国内连车带手续就得差不多100万。再找上一两年配件,进行彻底的内外修复工作,为的就是让这些老家伙在展厅里、在赛道上,重现昔日的荣光。

但说句大实话,这个圈子的生存空间,可是比在法规边缘游走的改装圈小多了。改装被抓了大不了还原卖改件,但许多经典车由于牌照和排放的问题,连合法上路都成了奢侈。

同样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玩老车就像赌博。

它会占用你大把的金钱和精力不说,最崩溃的是疑难杂症永远修不好,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宝马760Li(我的车也遇到不少)。同级别的奔驰S65L AMG砸钱下去能听见响,760Li就跟个貔貅一样只进不出。

你需要跟打地鼠一样解决这台老车的问题,永远修不完。

所以最后的出路只剩下三条:捡漏的欧皇车毛病不多,修好了收藏;有点小问题,修不好就忍着;至于那些非酋只能愿赌服输,要么花大价钱完美修复,修不好就卖车。

那为什么还有人想要去赌这一把?

各位扪心自问一下,有谁不愿意把年轻时的女神娶回家呢。

当然还有更小一些的圈子,比如赛车圈。前几天吴亦凡参加的ChinaGT中国超级跑车锦标赛让许多人开始关注赛车,其实就是赛车圈出圈的一个缩影。

跟赛车圈的大佬比,之前那些全是小巫见大巫。玩上了赛车,花钱跟吃饭一样没区别。最最入门的玩法,一台改好的最入门的高尔夫6赛车,2.0L自然吸气,十大几万。赛车执照+头盔+赛车鞋+赛车服,2-3万。这还没开跑呢,20万先垫个底。

跑起来赛道租用500-1000,轮胎刹车等耗材和保养1000-2000,再加点车损和闲七杂八的费用,练一个月,5-10万当玩儿。

等你跑完了,该参赛了。就算是POLO杯这种级别的赛事,一年光报名费就得三十万。再加食宿机票、轮胎车损、兼职的随车技师等等,50万完全不过分。

一步一步往上走,还有更高级别的CTCC、各种GT赛、再到F3和F1……限制你的可不只是天赋,还有对存款后面有几个0的想象力。

那各位看官问了,按你这么说,好像都得有钱才行啊。没钱就不配谈汽车文化?

还真不是,钱只是促进汽车文化生长的营养液。没了它,这颗小树苗照样能活得很好。

你听你的古典音乐陶冶情操,我听我的相声哈哈一笑。别管高雅还是低俗,只要有人能认同,就说明文化和圈层已经形成。

就像road trip融入每个人的生活、JDM也成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一样,车只是汽车文化的载体,它的核心还是爱车的人。大家借着车的名义聚在一起,聊聊各自人车生活的心得体会、顺便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才是汽车文化正确的打开方式。

车到底有多贵、你在车上花了多少钱,这都不重要。

我最近参加的这第一届河豚岛“老车”聚会,就是最直观的例证。

纵观全场,虽然有不少国一国二的车,但最老的也不过一台千禧年的雷克萨斯LS,甚至还有车龄没几年的7代高尔夫R旅,基本上除了几台V12神兽和敞篷跑车之外,大部分车辆的剩余价值也就是在10-20万之间。

要是按照头条抖音小红书的标准来看,这场聚会完全称不上老车,根本没有办的必要。

但主办方的初心,我举双手赞成:

“老车聚会,不应该人为地设置门槛形成鄙视链,每个人都有感受经典车文化、交流经典车文化的权利。哪怕手里只有一台伊拉克战损级的老桑塔纳,甚至都没接触过经典车,我们都敞开怀抱欢迎。”

还是那句话,车只是载体,文化的核心是人。

不过让我最惊讶的,是一场老车聚会居然混进来一台蔚来和一台混动比亚迪!

身为电动车公社3年老粉、汽车媒体人的我,是知道电动车有诸多好处的,也知道新能源行业这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

但我的确没想到,新能源发展之猛,居然已经渗透到了老车圈。

在中午吃饭交流的时候,有不少“卧底”的车友亮明了自己的身份。蔚来车主、特斯拉车主、小鹏车主、荣威车主、比亚迪车主……无一例外,都在向其他车友安利新能源车的种种好处,还有现场邀约APP扫码试驾的,无疑都对自己家的新能源车非常满意。

(品尝河豚鱼鲜味的好时候,鱼身长度超过30cm)

当场表示接受不了电动车的车友,拒绝的理由也是“我还没玩够燃油车”,而不是“电动车不行”。

看起来,几年前那种一边倒抨击电动车骗补、电动车不行的口风,变了。

而且更神奇的是,这场针对新能源的讨论一直延续到了下半场。

在巡游扬中岛、跑完卡丁车之后,有不少身处一线限牌城市的人们干脆讨论起了“油车玩够了,卖掉换电车该买哪家好”。

但除了智能化水平之外,大家关注的点,更多的是那个品牌的车主所在的圈层。这也和旁边那群讨论修车养车淘二手车的petrol head,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来,汽车文化在新能源车这里,似乎有了不一样的玩法。

以前是车本身的属性决定圈层文化,现在反而是购车的行为决定圈层文化。

换言之,以前是“我们是同类人”,所以在一起享受快乐;在新能源这里就成了“这家车企有自己的文化”,我们加入享受快乐。

最先做成这件事的,是蔚来。

这场活动的举办方,在蔚来APP里专做老车修复的“羽毛哥”,就是一位蔚来ES8的车主。

他把蔚来车友见面会形容为“蔚来传销会”,吃个饭就能通过推荐购车“小搞几千积分”。这部分估计在公社熏陶下大家都知道了,我就不赘述了。

而他作为深度奔驰、宝马、雷克萨斯用户,对于蔚来ES8的评价是“德味儿很足”,“用料很足”,是台好车。

在他手里,ES8基本是抱着虐待的使用原则在用的,过减速带不减速,每天地板油拉极速,能不用动能回收就不用,能重刹就不轻刹,能换电就不充电,目前已经跑了11万公里。目的就是想看看早期的蔚来会有哪些售后场景,和燃油车有哪些不一样。

这种驾驶风格,在蔚来车主里其实不少见。我自己等红绿灯的时候,也经常见到蔚来车主一溜烟就没影了,比例甚至比我见过的特斯拉车主还要多,也是蛮有意思的一件事。

在新能源圈子里,还有火爆程度堪称现象级的宏光MINI EV。

随手一翻小红书、抖音,这台2.88万元起售的小车都有着大把小哥哥小姐姐们的外观改装方案,看上去那叫一个潮。而且我在上海车展媒体日上想多拍两张车照,居然需要抓拍。在展台上围着MINI EV的,几乎全是说车的漂亮小姐姐。

和“改装车”“经典车”“赛车”一样,MINI EV也成了带着社交属性的文化名片,通过萌萌的外观,聚集起了一群热爱时尚潮流的年轻人。无论你在一线、二线还是四五线,总能找到它在城市中穿梭的身影。

玩法类似的,还有欧拉、哪吒和零跑。

只不过相比MINI EV,这三个品牌更关注女性用户的用车体验。

最早欧拉还没推出“猫矩阵”的时候,就用欧拉R1的外观俘获了一大群小姐姐的芳心。

前些天的上海车展,更是突出“甜喵物语”、鲜花气球和二次元这几个特征去迎合女车主,维持在万台左右的月销量和70%以上的女车主占比,也说明了这套方案行之有效。哪吒和零跑,也开始玩起了官配版“女性专属色号”。

这种对造型和色彩的追求,虽然会被很多改装圈的人嗤之以鼻,但细细分析下来,追求的其实是同一种东西,有谁不想让自己的车漂漂亮亮呢。

只不过不同的人对于审美的定义不同罢了。

在最后,我想说的是——

借助着这些放眼全球性价比极高的新能源车,新的汽车文化正在悄无声息地茁壮成长。

在不久的将来,它或许会成为车主圈,或许会成为时尚圈,又或者会成为科技圈的载体。甚至是开新能源车本身,都有可能成为一种文化。汽车文化,不只有情怀的JDM、细腻的欧洲车和狂野的美式V8,还有我们的华系车。

我相信,这颗新能源的种子,完全有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可能。

2024-06-02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