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油有什么特点?,木蜡油有什么危害

全球顶尖母乳成果MLCT创新铸就竞争力,雅士利造就国粉研发新范本

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由蒙牛瑞哺恩联合江南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的“结构脂肪MLCT和新型OPO酶法合成关键技术及其在婴配粉中的应用”成果通过国家权威机构鉴定,获得来自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院士专家认可,刷新母乳研究新高度。

作为目前新国标唯一获批写入配料表里的新原料,MLCT结构脂凝聚着蒙牛瑞哺恩和众多研发人员12年的心血

基于对于大量母乳脂肪数据的科学分析,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王兴国教授带领团队创新性地构建了母乳脂肪的相似性评价模型,并获得了中国发明专利。利用这个相似性评价模型对中国市面上主流的181个奶粉开展了对比研究,发现这些奶粉的脂肪和母乳相似程度在10%~50%,与母乳脂肪的差别很大。

雅士利三大新国标系列产品:瑞哺恩恩至、瑞哺恩菁至、瑞哺恩亲益可以与母乳脂肪的总体相似程度达到90%以上。

中长碳链甘油三酯(MLCT)和1,3-二不饱和脂肪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UPU)技术生产的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在婴幼儿的能量供应、消化吸收及脂质代谢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母乳作为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黄金标准,是婴儿前6个月最佳的营养来源。

通过对母乳中MLCT和UPU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总结,并进一步讨论二者的消化吸收特性和健康功能,从剖析母乳成分复杂性的角度,阐明生命早期婴儿的脂质营养协同,支持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科学设计。

科学分析MLCT和UPU的组成和含量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Q-TOF-MS)分析中国6个地区(包头、北京、济南、昆明、深圳和西宁)的母乳,共检测到122种甘油三酯,包括60种MLCT和15种UPU型甘油三酯,发现MLCT和UPU分别占母乳脂含量的27%和38%,二者的总含量为51.33%–79.12%(图1)1。

图1. 根据脂肪酸碳链长度(A)和饱和度(B)分析母乳脂中甘油三酯的组成特点。S,短碳链脂肪酸;M,中碳链脂肪酸;L,长碳链脂肪酸;S,饱和脂肪酸;U,不饱和脂肪酸。

地理位置对母乳中MLCT和UPU的组成有一定的影响。与芬兰母乳相比,北京母乳中OLaL和OML含量更高,而OLaO和OMO的含量更低2。芬兰2、丹麦3、美国4、意大利5和西班牙6等国家母乳中OPO的含量均高于OPL,而我国则相反,OPO/OPL的比例小于1。这可能与我国居民以富含亚油酸的植物油(如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为食用油的膳食习惯有关,而西方国家食用油酸型的橄榄油较多。

MLCT消化吸收特性

婴儿期大脑和消化系统发育的能量需求,以及外分泌胰腺功能的不成熟,突出了婴儿期乳脂消化的复杂性和生化过程的重要性。长碳链甘油三酯(LCT)、MLCT和中碳链甘油三酯(MCT)的消化吸收代谢路径如图2所示。

MLCT和MCT释放的中碳链脂肪酸(MCFA)可被门静脉直接吸收,无需形成乳糜微粒,避开了新生儿不成熟的吸收环境,快速为婴儿提供能量。而MCT因其快速的代谢速率可能导致婴儿肉毒碱不足及肝脏功能障碍,一般不推荐添加到健康婴幼儿的配方食品中。MLCT既保证了中链脂肪酸的摄入,又避免了中链脂肪酸在短时间内释放过快过多而增加肝脏代谢负担7。

图2. MLCT的消化吸收代谢路径

UPU的消化吸收过程如图3所示。根据胃脂酶和胰脂酶消化的位置特异性,甘油三酯被水解成sn-1,3位游离脂肪酸和sn-2单甘酯。UPU被水解下来的游离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时,不易与小肠内Ca+、Mg+结合,避免形成不溶性钙盐,造成脂肪和矿物质的浪费,且粪便较软。

图3. UPU和SPS与Ca+在小肠内的消化吸收示意图8

MLCT结构脂功能特性

MLCT结构脂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天然油脂改性产品,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控制肥胖等特殊生理功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营养、医药等领域。目前关于MLCT结构脂质的功能主要有以下3方面。

①理论上供能速度快速而平稳

作为能量来源,比单一MCT、LCT或其物理混合物(MCT/LCT)更为理想,供能速度快且平稳。生酮效应弱于MCT,避免酮中毒。

图4. 甘油三酯的供能过程

②减少脂质积累,提高脂质代谢9

MLCT可上调脂肪酸氧化通路酶的基因表达,增强肝脏内的脂肪酸β-氧化;同时通过下调脂肪合成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抑制脂肪酸从头合成,降低肝脏甘油三酯含量,减少脂肪积累,从而改善肝脏脂代谢。

图5. 血甘油三酯水平比较

③改善氮平衡9

MLCT更容易被氧化供能,且生成的酮体可以作为替代能源物质,降低蛋白质的分解;促进胰岛素的释放,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图6. 氮平衡比较

以UPU技术生产的OPO以往仅强调了OPO对婴幼儿的生理供能,实际上对婴幼儿脂肪吸收、粪便硬度有益的是一类UPU的综合作用,包括OPL、LPL及其他微量UPU。UPU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8:

降低婴儿粪便硬度,促进脂肪和矿物质吸收,保护肠道健康。

sn-2棕榈酸能够增加婴儿体重、骨矿物质含量,降低粪便中月桂酸、棕榈酸和总脂肪酸皂的形成。能够增加肠道益生菌的数量,减少肠道侵蚀和组织形态损伤长度,保护肠道健康。

UPU提供更多种类、比例更稳定均衡的脂肪酸

本文所列举的UPU不仅包括以往研究中的OPO、OPL,还包括含其他长碳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三酯分子。这些甘油三酯在不同地区、不同哺乳期的样本中均存在,并且其比例基本是稳定的,并为婴幼儿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均衡营养。

结语

母乳中甘油三酯组成复杂,不断剖析母乳脂质组成,对于婴幼儿配方奶粉新型母乳结构脂肪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MLCT和UPU技术生产的OPO是母乳中天然存在的甘油三酯,其功能优势正在逐渐开发,二者在人群实验中的功效及其代谢机制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Yu J., Yan, Z., Mi, L., et al. (2022). Medium- and long-chain triacylglycerols and di-unsaturated fatty acyl-palmitoyl-glycerols in Chinese human milk: Association with region during the lactation. Frontiers In Nutrition, 9.

2.Kallio H, Nylund M, Bosterom P, et al. Triacylglycerol regioisomers in human milk resolved with an algorithmic novel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Food Chemistry, 2017, 233: 351-60.

3.Zou X, Huang J, Jin Q, et al. Lipid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milk fats from different mammalian species: potential for use as human milk fat substitutes.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 (2013) 61:7070–80.

4.Kim K-M, Park T-S, Shim S-M. Optimization and validation of HRLC-MS method to identify and quantify triacylglycerol molecular species in human milk. Analytical Methods. (2015) 7:4362–70.

5.Haddad I, Mozzon M, Strabbioli R, Frega 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omposition of triacylglycerol molecular species in equine and human milks. Dai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 92:37–56.

6.Pons SM, Bargallo AC, Folgoso CC, Sabater MCL. Triacylglycerol composition in colostrum, transitional and mature human milk.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00) 54:878–82.

7.袁婷兰,韦伟,叶兴旺等.母乳中长链甘油三酯研究进展.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22,41(06):41-50.

8.张星河,韦伟,李菊芳等.母乳中1,3-二不饱和脂肪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的组成及其功能特性研究进展.中国油脂,2022,47(09):114-121.

9.Wu G H, Zaniolo O, Schuster H, et al. Structured triglycerides versus physical mixtures of medium- and long-chain triglycerides for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surgical or critically ill adult patient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linical Nutrition, 2017, 36(1): 150-161.

2024-05-05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