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x友会的粉丝是如何评价该车型的?,

宝马iX:在矛盾与平衡之中,破浪前行|路试



撰文|BEN 编辑|路由社



回头去看2021年,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要么,是不经意被“偷走”的一段空白,要么,是一段陷入波动迷惘的艰难岁月。


在仍未褪去的疫情阴霾之下,大到国计小到民生,充斥于无数个白天与黑夜之间的,常常是看不清前路、道不明心境的无助感和无力感。


然而,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即便时世艰难,总有人选择做点什么来增加掌控感,通过保持定力、专注当下、有所作为,选择用思考、行动、探索去消除或者对冲来自时代、环境和社会的不确定性。


譬如,赶在2021年末投放中国市场的宝马纯电动SAV旗舰——BMW iX xDrive 50(以下简称宝马iX),就在BMW i品牌诞生十周年的时间节点,用一种“超越电动”的进取姿态,志在引领未来豪华出行的方向与路径。


那么,作为2022年高端豪华纯电市场最热门的车型之一,系出名门又有BMW i品牌此前十年技术、研发和制造打底的宝马iX,究竟要凭什么去“超越电动”?


同时,处于80万+区间的豪华纯电SUV细分市场,宝马iX又带来了哪些差异化的特色与卖点,在延续宝马品牌固有基因和特性的同时,在电动车新赛道又要如何继续打动消费者的人心?


日前,在三亚近距离品鉴和试驾了这款明星车型之后,我们基于第一手的初步体验、感受和认知,试着来一一回答上面这两个问题。



三重矛盾和三个平衡



如果将iX的初步体验、感受和认知概括成一句话,那应该就是——在具体的矛盾、冲突中达成某种动态的平衡,iX继续要在数字智能、电动驾趣的路上破浪前行。


接下来,不妨具体来看一看iX身上肉眼可见的三重“矛盾”与“冲突”,以及宝马的设计师、工程师们是怎么去完成调和与平衡的。


其一,据称从自然界水滴获得灵感的圆石外观造型,我们看到的是车辆前部典型的中大型运动SUV的体量感,与后部溜背式的轿跑动感,以及MPV居家、商务质感的矛盾与统一。



车身4955mm/1967mm/1698mm的长宽高数据,转换到视觉体验上来,是车辆B柱以前的部分依旧保留着宝马SAV典型的高大刚猛的形象。




只不过,在车头最为吸睛的前脸部分,设计师们通过外形狭长纤细的LED前大灯,与尺寸更加宽大带菱形格纹的多边形双肾进气格栅(带集成式自修复功能)形成的强烈对比,进一步强化视觉上的科技、先锋印象。



来到B柱以后的部分,溜背式车顶弧线一直延伸到车辆尾部,加上悬浮式车顶的设计,一改车辆前部的方正、刚毅形象,使车辆后半部分显得飘逸、动感,又饱满、圆润,与前部形成强烈视觉反差的同时,带来更多类似轿跑车的动感,类似MPV的居家感、商务感。打开车辆尾门后,平整而宽大的行李箱空间,也印证了iX满足居家、实用需求的功能性特征。


其二,来到设计师们用力更勤,创新豪华配置更加集中,也是和以往BMW品牌车型差异最大的座舱部分,最突出的乘坐感受就是,前排现代豪华会客厅氛围与后排之间出现的落差和断层。



实话实说,iX的驾驶舱是个人迄今为止目力所及,也是实际体验下来,最具现代气质和审美水准,同时,又在驾驶操作的功能性层面和座舱科技属性的层面上平衡得最好、完成度最高的一款车型。


凭借多项BMW品牌首次搭载,也极为惊艳的座舱配置的巧妙组合,包括一体式悬浮曲面屏、橄榄叶鞣制真皮内饰、中控台的原木触控面板、玻璃控件、Bowers & Wilkins 4D钻石环绕音响系统,加上全景可调光天幕、无框车门,设计师们的确做到了“用极简主义的设计理念,营造出现代豪华会客厅的感受”的设计目标。



然而,略显可惜和遗憾的是,这种前排的大胆创新和有效突破,在后排明显减弱。除了一体式后排座椅、头顶全景可调光天幕,还有智能感应氛围灯,前排豪华会客厅的独特氛围,并未在后排得到充分的延续。


比如,实际乘坐后的感受是,并未搭载独立的娱乐系统的后排,加上角度不可调的座椅,在包裹性和舒适性上也不如前排,等等。可见,在iX上想要兴致高昂地开宝马的同时,舒舒服服坐宝马似乎依旧不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其三,回到当下智能电动汽车圈最热门的焦点,智能互联的功能与应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应用水平,以及电驱系统与底层电子电气架构、整车控制与集成之间的耦合,经过一天的驾驶、乘坐与各种功能操作后,iX给人的最大感受是表象与内在的矛盾与统一。


譬如,基于一体式悬浮曲面屏,率先上车的BMW iDrvie 8.0系统,还有为国内用户量身定制的腾讯小场景2.0和车载微信功能等本地应用,iX的人机交互总体操作便捷,功能丰富,尤其速度流畅。


与此同时,在一些基本的语音唤醒,包括不同应用界面的功能切换上面,即便是智能如Siri的BMW 个人智能助理这样的AI助手,也会表现出时而过于灵敏,时而又在跳转层级上过于繁琐,响应并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出现使用车机系统中常见的陷入无语的局面。


两种真实体验的背后,看不见的是豪华汽车市场率先应用的5G技术、千兆带宽带来的硬件支撑。


譬如,为了实现车身刚性与轻量化的平衡,车身结构上的关键部位,大量采用了碳纤维材料,它们在B柱、车门边框、尾门等位置清晰可见。同时,在用户触手可及或者一目了然的地方,像前排座椅靠背、中控台下方的饰板等处,却仍旧在采用大量的硬塑料件包覆。



从驾驶性能优化上来看,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的使用,加上大型豪华车上才有的底盘技术,包括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挂、自适应双轴空气悬架、电子控制减震器、xDrive全轮驱动、后轴主动转向、集成式制动系统、17寸大尺寸刹车盘等,都为iX极致、硬朗的运动操控特性打下牢固基础。


然而,从乘坐体感和视觉观感来说,尤其是国内消费者会普遍看重的内饰奢华感上,大面积使用的塑料件,不仅与橄榄叶鞣制真皮内饰、多面切割流光玻璃控件,形成了极强的视觉反差,也极大了冲淡和消解了前排努力营造出的独特豪华会客厅氛围。




对此,难怪同车一位媒体朋友会感慨,这种看似矛盾的材料使用方式,既让他觉得德国人的方脑袋和中国人的圆脑袋不在一个频道上,也直接让售价80万+的iX可能会直接劝退那些只看表面豪华的消费者。


简单做个小结。以上三重肉眼可见的矛盾,和内里试图统一和平衡的努力,我们认为大约可以概括这款宝马集团电动化转型路上第二阶段的标志产品,处于转型期、过渡期的鲜明特征。而设计师、工程师们的种种努力和尝试,则是宝马一向秉持的一种平衡之道,正如之前在无数经典车型上始终坚持的前后轴负载50:50的安排。



看得见与看不见的选择



随着和这位朋友一路的交流、讨论,我们也结束了与iX一天短暂的相处。然后,我在朋友圈写下了对于iX的几句初印象:


“仅从中国用户的普遍偏好和需求来看,BMW iX的亮点和卖点,可能不是他们眼中最推崇的个性、炫酷、智能和款待。更多的还是在于其可持续的理念、材料和生产制造,特别是前排豪华会客厅的设计,宝马一如既往擅长的操控性能,还有背后三电系统与整车的匹配、可靠与稳定。


至少,对于拿着85万预算,准备入手一台中大型豪华纯电SUV的国内用户来说,前面四条考虑层级会更加优先,而BMW iX提供的价值则隐而不显。


在造车这件事情上,把钱花在看不见还是看得见的地方,这恐怕是德国人和中国人本然的族群差别。想要改变一种既定观念从来都是困难的。从源头上由地域、文化、观念差异构成的GAP,恐怕也并不容易跨越。


这大概率会是所有欧美汽车大厂都要面对的长期挑战和现实难题。只不过,这一点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会更加凸显。”



由此,当我们回过头辩证地去看待上文提到的三重“矛盾”,也就更加能够理解,这背后其实是一种积极平衡的努力。概而言之,宝马iX身上的这三重“矛盾”与“平衡”,既是用具体而实际的行动,去对冲未来的不确定性,也是在用具体的尝试,去弥合本然存在于不同市场、不同文化之间的GPA。


因此,除了好看、好用、好开这些表面的特性之外,我们认为,内在的可持续核心理念,才是理解这款纯电豪华SUV的真正入口。



结语:


就在我们抢先试驾体验BMW iX xDrive 50之后不久,在2022年初开幕的北美消费电子展(2022 CES)上,iX系列的顶配车型——iX M60也首次亮相,并同步在中国市场上市,售价99.69万元。



这款售价近百万元的纯电动高性能SUV,不仅是宝马史上性能最强、速度最快的纯电动量产车型,也是宝马第一款扭矩超过1000牛米的车型,它将宝马M品牌的极致驾驶乐趣带入了电动时代,再次刷新了BMW i的性能天花板。


另一项同台展示的最新研究成果——“电子墨水”技术(E-ink),或许更能说明BMW i在用一种开放的尝试和探索,迎接不确定性未来的态度与行动。



“电子墨水”技术(E-ink)首次在BMW iX车身上实现了车身一键变色的功能。这项技术不仅能根据不同场合与环境,实现车身颜色的个性设定和变化,还能和全景可调光天幕一样,提升车内环境的舒适性,降低电气系统的能量消耗,更加节能环保。


豹窥一斑。


这两项新技术,不仅再次印证了智能电动汽车本身可迭代的特性,也表明BMW iX始终处于一种可以被重新定义的开放状态,宝马以“可持续”为抓手的一场旷日持久的电动化转型,步履也始终不停。


-END-

2024-05-01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