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挑子如何使用?,坟头栽绒花树好吗

每平方炸70次,打志愿军比打二战还难,美国国会:这仗还怎么打?

美国自从诞生开始,就以一种“开挂”般的速度快速发展。它先是趁着欧洲混战的局势赢得独立,并且快速扩张领土,后来美国又通过战争打开世界市场,发展自己的工业化。

西方文明从不讲“和平崛起”,美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可谓“武德充沛”,其军队曾跟世界各国交手,可以说“攻必取,伐必克”。无论是南方的美洲国家,还是欧洲、亚洲的老牌帝国和工业强国,无不倒在美国军队的枪下。

美军的军事实力在二战后到达顶峰,但是他们却在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在战争里栽了个大跟头,这就是朝鲜战争,美国人则称其为“韩战”。

在面对倔强的中国志愿军时,美军在朝鲜战争前期接连败退,从鸭绿江边退到了38线。为了对付中国军队,美军使出浑身解数,其“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就创造了“火海战术”,并被范弗利特发扬光大,最终留下了一个名词——范弗里特弹药量。

美军“范弗里特弹药量”最著名的战例就是“上甘岭战役”,此战的惨烈程度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排第一,志愿军战士冒着“炮雨”,在上甘岭彻底打掉了联合国军进攻的信心。在半个多世纪前,小小的上甘岭为什么成为中美瞩目的战场?美军在这里消耗了多少重火力?志愿军战士又是怎样顽强反击的呢?

一、联合国军的底气——火海战术

抗美援朝战争,是二战结束之后地球上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热战,对当时的世界局势影响巨大。

起初,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无论从人数、装备、还是战术上,都代表着世界顶级军事力量,自从“仁川登陆”后就把朝鲜人民军打得溃不成军。但是联合国军的胜势在志愿军入朝之后戛然而止,在志愿军灵活机动战术的打击下,联合国军溃不成军。

根据当时的战况,联军只会打“顺风仗”,无论是美军、英军还是韩军,在被中国部队穿插包抄之后会立刻失去斗志,只会丢下阵地逃跑。

志愿军凭借机动战术赢得了前期胜利,1950年底“二次战役”结束后,朝鲜战役的决战双方再次来到了38线对抗。

在联合国军两次大战役失败后,好战分子麦克阿瑟被解职,由原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将军接任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在深刻研究了中国志愿军的打法和联军溃败的原因之后,拿出了“火海战术”的方案,他想最大限度地发挥美军的空军和炮兵优势,打击以步兵为主力的志愿军,和中朝军队打阵地战。

“火海战术”的由三部分组成:飞机轰炸,榴弹炮炮击,以及坦克和步兵喷火器。这三种武器前后衔接,在二战的阵地战中简直战无不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太平洋的日军就是被美军用重火力打得溃不成军,从瓜岛到塞班岛、硫磺岛、冲绳岛,美军飞机饱和轰炸和海军舰炮炮击,让孤岛上的日军死无全尸。

为此,联合国军以火海战术支点,美国从国内运来了大量二战囤积的炮弹和炸弹,显然想把太平洋上的辉煌带到朝鲜半岛。

二、尴尬的范弗里特弹药量

朝鲜战争时期的美军火力比起二战时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李奇微接手联合国军之后,美军开始执行火海战术。

1951年夏天,中朝军队和联合国军的战线基本固定下来,两方围绕着38度线参差的山地进入了残酷的阵地战。中朝和美韩的军队在38线周围攻山头,守阵地,这时候美军的重火力完全优势体现了出来。

在李奇微升官后,詹姆斯·奥尔沃德·范弗里特将军成为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他在接手军队后就下令:一旦交火,部队不必计较弹药消耗,炮击量不设上限。

1951年4月底,中朝军队发起了“五次战役”,第8集团军下属第2师得到了范弗里特“无限开火”命令。第2师师长拉夫纳在1951年夏天的983高地战中,下令全师炮兵疯狂开火,在9天打光了36万发炮弹,直接把983高地炸成了一片寸草不生的坟包。

983高地上的朝鲜人民军伤亡过半,“火海战术”得到了成功,范弗里特也到了李奇微的认可。第2师9天内打光36万发炮弹,等于一天打4万发,这个量是美军陆军炮兵战术中规定的5倍以上,连二战都没这么打过。

美军在二战太平洋最惨烈的 “硫磺岛战役”时,一天也只消耗3万发炮弹,那还是6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16艘驱逐舰的海上舰队一起发射的,炮击仅仅维持了3天而已。

1951年,983高地的“范弗里特弹药量”,足够美军打四次硫磺岛之战。

在前线观察的美国记者把范弗里特的“疯狂炮击”新闻传回国内,他用“范弗里特弹药量”来命名这种密集炮击和轰炸战术,该新闻一出现就引起轰动,美国国会的参议员们坐不住了。

俗话说“枪炮一响,黄金万两”,范弗里特打出去的是炮弹,但是买炮弹的钱都是从国会批下来的。36万发炮弹在当时价值过亿美金,在一个小小山头上花了这么多钱,那这朝鲜战争还怎么打得下去?

“范弗里特弹药量”这一名词的出现,让范弗里特成为美国风口浪尖上的人物,他本人对此非常恼火。范弗里特认为国内的官僚根本不懂什么是战争,打一些炮弹都这么大惊小怪。他叫嚷着:“让他们(参议员)来朝鲜,来看看敌人的尸体,让‘范弗里特弹药量’见鬼去吧。

三、上甘岭——血肉和钢铁的较量

“范弗里特弹药量”成为美国第8集团军的一张名片,在之后的战争里,美军一直用饱和轰炸开路,这种不计成本的打法曾在1951末到1952初年给中朝军队带来很大麻烦。有了密集炸弹和火炮撑腰,联合国军的士气也上来了,他们不再一触即溃,甚至会跟志愿军进行冲锋和反冲锋。

但是中国志愿军也迅速在战争里成长,志愿军司令部从国内调来工兵队伍,开发出了坑道战术,让美军的“火海战术”无用武之地。在我军大规模挖掘坑道后,志愿军减少了80%由炮击带来的伤亡。

1951年秋天,5次战役结束后,抗美援朝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志愿军执行“积极防御”命令,和联合国军在战线上拉扯。1952年10月,美军主动发难,范弗里特的第8集团军开始了“摊牌行动”,和志愿军在朝鲜半岛中部金化郡的五圣山一代交火。

让中美都没想到的是,五圣山的战役没有出名,但五圣山旁边一个叫上甘岭的小小高地,居然会成为决定朝鲜战争结局的战场。

上甘岭战役被称为“朝鲜战争里最血腥的战役”,在此战中,“范弗里特弹药量”再次出现,而且又上了一个档次。

从1952年10月14日到11月25日,美军在44天内往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的志愿军阵地发射了炮弹190多万发,航弹5000多枚,把上甘岭从头到脚犁了一遍,连山头都被削去几米。上甘岭每一平方米的土地,平均要遭受70发炮弹的轰炸,山体表面的任何工事和任何活物都化为尘土。

根据志愿军战士回忆:“美国人先是飞机轰炸,然后是油挑子(f84)战斗机扔汽油弹,接着是用榴弹炮打。这三轮打击过后,一个步兵班上,只剩下一两个命大的还有气儿。

联合国军在“火海战术”下进行了几百次冲锋,但志愿军战士用“反斜面战术”,依托山顶棱线和后山岩洞顽强反击。志愿军战士在美军轰炸时进入坑道躲避,等美军登上山顶,志愿军炮兵先对其进行炮击,随即步兵发起冲锋,重夺高地。

联合国军曾凭借火力优势一度占领上甘岭,对志愿军坑道进行围堵。他们投毒,放烟,喷火,想把志愿军困死在坑道里。但志愿军战士视死如归,顶着子弹和火焰对美韩军队进行反击。15军在此战中涌现了12347名战斗英雄,著名的战斗英雄黄继光、孙占元、牛宝才就牺牲在上甘岭。

在反斜面战术和志愿军顽强的斗志下,联合国军始终无法彻底拿下上甘岭。

“摊牌行动”前,范弗里特曾认为“只要付出几百人的代价,就能拿下上甘岭”。没想到联合国军40天伤亡1万人,仍然没法拿下这座高地,“摊牌行动”最后以失败告终。

范弗里特将军在此战后心灰意冷,在第二年也就是1953年1月,范弗里特退役回国,“范弗里特弹药量”这一名词也进入了历史。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美国军事研究者至今想不通:上甘岭为何打不下来》,杨文裴、小敏

2、《尴尬与煎熬:朝鲜战争中的美国炮兵》,罗山爱

2024-04-28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