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ver车型排名,哪款适合朋友聚会?,crossover跨界车是什么车

谁正在渐渐成为茅台真正的对手?

2017年现象级的热门词绝对会有战狼2,过目不忘的一系列中国品牌强势曝光,特别是吴京“对嘴吹茅台”那段,一瓶茅台,勾起了吴京内心深处的故事,让“茅台”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品牌有了生命力和温度,这也难怪茅台董事长袁仁国专门要求员工们集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他对《战狼2》表示感谢说,“民族品牌走向世界,需要更多像吴京导演这样有情怀、有格局的艺术家为我们鼓与呼。这种支持,弥足珍贵,也让人感动。我们将把继续把茅台的事业做大做强做优做久,打造受人尊敬的世界级企业和享誉全球的国酒茅台。”就这样,一部热得发烫的爱国主义英雄电影,与今年同样热得烫手的国酒茅台,惺惺相惜、相互欣赏。

说起茅台,其声量似乎掩盖了中国八大名酒余下的七款,西凤、汾酒、双沟、竹叶青、洋河、濉溪、古井。人们不禁要问一下,为何同是国家评定的质量最高的名酒,发展的差距却如此巨大?而如日中天的茅台是否还有对手?对手又是谁?

茅台“公认”的

三大标签&四大顽疾

第一大标签“国酒”。茅台一直以国酒自居,不过,大家也别忘了还有“国窖”、“酒魂”、“酒鬼”……论资历,茅台既不是中国最古老的酒,也并非最稀有的酒。所以,国酒的标签虽然有门槛但仍有变数,就好像曾经五粮液、酒鬼、国窖1573都曾经对茅台造成过一定的威胁或至少说是压力。

第二大标签“酱香典范”。说实话,酱香其实并非茅台独有,是三大香型之一。茅台镇的酒又都以酱香为卖点。口感非绝对差异化,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地方特色。

第三大标签“不上头”。这句话是很多爱喝茅台的酒仙们经常交口称赞的口头禅。但这好像也没法形成茅台的核心差异化竞争力。不上头的酒很多啊。

除了上面的三大标签,其实一直以来困扰国酒茅台的还有四大顽疾,并且始终根深蒂固。

第一大顽疾“假货泛滥”。要问起来喝茅台,恐怕没有比担心自己喝的是假茅台更让酒友发愁的了。市场需求量是每年茅台的产量的数倍,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那么打击假茅台酒真的就没有办法吗?

第二大顽疾“市场无序、乱价”。正常来说,别家的酒都是担心经销商竞争,乱降价,可茅台却年年要为了市场抬价而“烦恼”。其首要因素其实是经销商非理性的囤货、炒作。一来茅台酒作为硬通货不愁卖!而年头越久的茅台不但不贬值还增值。所以,有实力的“奸商”每天看着库房里的茅台,睡觉都会笑出声。曾经茅台官方下重手,通过管控出货量,甚至取消经销资格,也未能有效打击“囤积居奇”。其症结在于只要货一出库,官方就无法了解渠道库存情况。想管控是有力无处下手。

第三大顽疾“品牌价值稀释”。打开茅台官网,密密麻麻的20多个子品类子品牌比起劳斯莱斯、法拉利可是多出很多倍。同样是国宝,可曾有人想到过为何茅台家族为何如此庞大?而且是从百元到数千、数万元不等,这真的是国酒该做的事吗?说飞天茅台这位当红大哥如何稀有,如何缺货,可茅台家族的小弟小妹、子子孙孙却枝繁叶茂满仓供应。而且吧,每个强调的卖点还都“同祖同宗”,酱香、与国酒一脉相承、也不上头。笔者愚见,茅台多个分支品牌其实都是在透支茅台飞天主线产品的品牌价值。对母品牌价值的稀释无异于“慢性自杀”。

第四大顽疾“营销同质化”。谈到营销,估计经常坐飞机的朋友都会对航空杂志上随处可见的高端白酒广告并不陌生。说到底,几乎各个都在强调自己的历史、大师调教和独特气质。连画面也是大同小异。大家好像对同质化的做法已经成了习惯。国酒茅台也难免落俗。

无论外界是如何赞誉茅台的,其实对这些顽疾最感同身受的恰恰是茅台人自己。近些年来茅台也产生了危机感,开始做出调整,其中就包括去年一度火热的茅粉节。

“茅粉节”横空出世

被“八项规定”轰下公务宴请餐桌台面

五年后

茅台酒终于打算认真拥抱

不离不弃的粉丝们了

2017年下半年的茅台,身上隐隐闪现着早期小米的影子。比如买不到货,比如办粉丝节。不得不提,茅台在打造社群营销中,确实挺“壕”的,是实实在在想用自己最“真诚”的一面打动“粉丝”。在9月底,茅台酒厂在茅台镇办了第一届“茅粉节”。在茅粉节的现场,被抽中到场的粉丝可以敞开喝酒。茅台还搬出了三瓶老酒,年份分别是1958年、1959年、1960年——1958年的年份茅台,曾经卖出过145万高价。

是什么打动茅台大搞粉丝节?原因当下的消费者常基于某方面的相似性而聚集,形成具有共性的社群,通过满足产品或服务满足社群需求达到营销目的的一种商业形态。社群营销的价值引起了茅台兴趣。

轰轰烈烈的茅粉节过后,当笔者试图从茅台官网和公众号想要“归队”,想要寻找“组织”的时候,却陷入困境,找不到“家门”。因为在官网和公众号上压根儿就找不到“茅粉会”的入口,有关茅粉的内容只是一些报道。

我们在公开的报道中找到的关于茅粉组织是这样描述的:“茅粉是由普通消费者升级而来,以经销商为传递载体开展各式各样的针对忠实消费者的活动,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形成涵盖不同领域、行业、圈层的‘茅粉’组织。”

在翻看多篇有关首届茅粉节的报道后,让笔者难免产生了种种错觉:

其一、官网、公众号均无茅粉的入口和聚集平台,笔者也没有搜到茅粉的独立平台,让人生疑,难道茅粉是一个“地下组织”?需要隐蔽,需要保密?笔者苦苦搜索下终于在微博上找到了茅粉会的官微,但与国酒茅台完全不相符的是刚刚过完的粉丝量。这一点和小米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二、茅粉节的组织可谓声势浩大,但看看其中参与的粉丝,好像难免让人有种错觉更像是年年都会举办的“经销商、代理商”大会。可如果大多数参加茅粉节的人并非真正的消费者,真正的粉丝的话,而是仅仅把经销商的年度订货会或“誓师大会”改个“茅粉节”的名字,这种花架子的事,真的有意义吗?

面对种种猜测,我们不妨一起讨论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茅粉、茅粉会?

1. 首先是经常喝茅台的人。

2. 茅粉是男是女?他们分布在哪些地区?

3. 喝过哪些茅台酒?一年喝几次?

4. 茅粉一共分几个等级?有区域分会吗?全国有多少会长?茅粉会一年除了茅粉节之外,各地分会有多少场不定期的线下聚会呢?

5. 珍惜的茅粉和普通消费者相比有什么特权吗?

6.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茅粉除了线下相聚之外,在网上都讨论写什么?尤其是在哪里讨论?每年有多少话题?多少帖子?

似乎随便就想出了满脑子的疑问?而我坚信茅台官方的本意一定是想利用粉丝节这种形式,拉近互动,希望和喜爱茅台的消费者产生共鸣。但仓促之下“横空出世”的茅粉节好像还没来得及慢慢培养真正的一群粉丝,而成了换汤不换药的经销商大会。

那么茅台要怎么做

才是与茅粉正确的互动方式呢?

茅台无疑是中国品牌最强势的品牌,毕竟有国酒加持。但在很多年轻一代的眼中茅台是父亲辈儿、爷爷辈儿、是局长、部长们喝的。这种常规的认知,会导致一部分的年轻和茅台存在身份认同感的差距。

茅台是国酒,是民族自豪感,所以,战狼儿在那个场景下,带给中国人的是民族自豪感。而地方酒为何有生存空间就在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用本地酒招待外地客是中国人的待客之道。地方酒可以给地方人带来身份感。

除开地方酒之外,还有文案媲美杜蕾斯的江小白。年轻人喝江小白好像就对路很多,即使有些人不习惯江小白的口感,但却不妨碍大家讨论和品尝。这就是因为江小白和年轻人有共鸣。所以有身份感的酒永远是茅台这样大通路品牌的劲敌。

口感PK身份感

身份感才是激发年轻人消费的指标

而在碳酸饮料行业,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是个很好的例子,可口可乐是老气,而百事可乐是新一代的选择,新老产品的迭代,而,“潮牌”的出现,似乎成为年轻人的标配。

潮流品牌之所以那么备受关注与追捧,绝对不止是“潮”那么简单!这与品牌文化,品牌定位以及营销策略息息相关。大多数的潮牌其实并不平价,而且会采取限量发售和crossover联名系列等饥饿营销手段,吸引有购买力和对个性有追求的粉丝的吸引力。

美国纽约、日本原宿、香港、台湾等都是全球有名的潮牌发源地,其中在日本诞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线潮牌所占比例最大。而很多明星也将目光投向了创立潮牌,想在潮牌市场分一杯羹。

而因为独具一格的风格和品牌态度,各大潮牌逐渐成为购物中心争相引入的对象,不仅为商场增加客流量,注入年轻的气息,而且重要的是潮流品牌是一种未来趋势,前景可观。相比奢侈品市场增长乏力,个性突出、时尚新颖的潮流品牌反而能持续吸引一批又一批忠实的年轻粉丝,每次推出新款都会抢售一空。  

Comme des Garcons:日本潮牌的佼佼者,无论男装女装都体现出强烈的潮流感和中性特色,占据了潮流界一线品牌的地位。

BAPE诞生于原宿的街头潮牌:1998年,由于日本天王木村拓哉穿着BAPE在电视上露面,日本迅速掀起一阵BAPE热潮,这股潮流从日本波及港台地区,引发许多港台艺人追捧。

BOY LONDON英伦潮牌的鼻祖,因为玩世不恭的态度,无数潮人纷纷拜倒在Boy London的设计之下,其中也不乏麦当娜、蕾哈娜、Kanye West这些潮流的领军人物。

如今,消费者都认为轻奢品牌有些款式已经“烂大街”。随着互联网信息流通的及时性,消费可以轻易获知什么最流行,因为谁也不想要被人觉得土。正如一切商业规律揭示的那样,选择培育了消费者,消费者也催生了更多市场选择。在中国,一个“爆款”出现的频率越来愈高。

产品想卖得好,就是必须快速认知消费者的需求!这是未来5年、10年或是更长久的方向!

茅台的真正对手到底是谁?

说实在的

如今的茅台也有中年焦虑

最大的敌人是谁?

是同行的竞争?

是产品的定价?

是市场的管控?

都是也都不是……

是对消费者的不了解

是正在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

茅台未来要做的,就是了解消费者需求,在做任何战略性决策前,都依靠大数据说话!

像茅台这般传统企业,一直都很重视人、财、物等内部数据资产管理,但通常都缺失外部消费数据和零售数据。品牌商与消费者之间往往无法直接接触,中间常常必须借助媒体和渠道商才能互动。在销售方面,渠道商成为直接触达消费者的屏障,只要商品出库,后续环节的零售数据都沉淀到了下游渠道中,品牌商也始终未能完全掌握最终的消费者数据。在广告投放方面,品牌商广告投放的媒介分散复杂,无法持续追踪消费者。获取第一方的用户数据一直以来都是难点。

想破解用户数据获取“难”,最有效的解决之道,利用大数据引擎对品牌进行赋能,将产品这一重要的用户流量入口进行数字化改造。基于不同的营销场景对包装箱、瓶身、瓶盖等进行赋码。

在本质营销专家,米多副总裁卜沾元看来“消费者与品牌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沟通桥梁其实就是“商品”本身。商品是沟通的最佳入口,商品天然能够实现与消费者的充分互动。把‘产品销量’变‘品牌流量’是CMO首先要重视的传播渠道。”

一物一码3.0将实现向“大数据引擎时代”全面进化,在”一物一码”之后加上“一人”,每一次扫码连通的扫码者才是真正的消费人群。与交易数据、支付数据相比,类似“开盖,扫码得红包、送积分”这样的活动,只有真正的最终消费者才会接触到。“一物一码”的数据积累能力,让米多无形中扮演了天猫、京东都做不到的角色——采集真实的消费数据,这包括用户的核心信息和画像。

显然,一物一码3.0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打通了消费者“扫一扫”背后的数据链条,并基于消费者建立了用户账户体系,一旦用户扫码,就会基于品牌微信公众号建立起消费者的个人账户,帮助品牌统计到消费者的四类重要数据:

原生数据「是男是女,在哪里,年龄多少?」

行为数据「干了什么?参与了什么活动?」

交易数据「买了什么?何时买的?买多少?」

场景数据「在什么场景下发生了什么。用户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通过数据分析与挖掘为企业提供用户画像、用户需求、营销效果等分析,实现重要消费数据、零售数据的可视化,对扫码进来的粉丝打标签,搭建用户体系,最终实现客户数据资产私有化。

当下,在许多领域中,重要决策越来越依赖大数据分析。就茅台而言,只有能够实时链接用户并获得洞察,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展开更具针对性、更多触点的营销活动 ,与消费者产生共鸣,更有效地缩短与消费者之间的“代沟”。

5年后我们身边的公司都会成为大数据公司,如果把企业比作汽车,那么大数据就是油料。未来每一家公司都是大数据公司,如果把企业比作汽车,大数据就是油料,所以,每一家企业都需要一个大数据引擎,才能驱动企业向前不断发展。

相信今天阅读此文的读者中一定有不少茅台的粉丝,其实我和大家一样都爱茅台,爱喝茅台。之所以今天反思了这么多的现象,是我们希望找到茅台最大的敌人是谁?很多时候当一个品牌一个企业强大到犹如“帝国”一般。可能真正的威胁并非来自外界,而是自己。接下来我们还将就茅台的四大顽疾进行实操性的讨论!希望为国酒治疗顽疾之症找到良方,欢迎大家一起参与讨论!

茅台的劲敌真的是正在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吗?

让时代去验证吧。

2024-04-24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