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车展光腚女是如何走红的?,

2019是中国汽车市场的荒年还是灾年,在此可管窥洞见|深港澳车展

李峯

随着中美贸易争端进一步恶化及反制手段不断加码升级,中国汽车消费「拐点之年」,正逐步强化「墨菲定律」的自我逻辑。「深港澳国际车展」,则风云际会地成了观测这一趋势的节点和窗口——这里是消费实力最强、档次最高、市场经济发展最健康且强势的粤港澳大湾区。

台风季即将来临,很可惜直至其彻底过境,我们都无法确定这一堆海外强制输入的热带风暴里,谁是造成巨大损失的「山竹」,谁是擦身而过、虚惊一场的「其它」。

2019是中国汽车市场的「荒年」还是「灾年」,在此或可管窥洞见。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写了一篇《不到深圳不知道钱少,买不着/起房子买啥好?》,从资金、人才、创新、消费等几个维度,对深港澳国际车展9天卖了2700部奔驰的消费实力及其背后的创新经济发展和消费逻辑,进行了一番长篇累牍的解释。

从深港澳国际车展开幕首日的人气和人流来看,我真心感受不到贸易战的气氛。今天我跟一家汽车经销商负责人聊天,他告诉我,去年,一个深港澳国际车展9天,卖了40000辆车。而来自车展主办方的数据显示,深圳人的平均购车单价近30万,41%是豪华品牌



这里提供一个这位老哥教我的贴士作为「福利」吧:

去早了,经销商为了完成任务,打折优惠对自己比较狠一点;去晚了,如果经销商已经完成的预期的销售任务,那么对自己就没那么狠了(比如去年)——但是——万一快闭幕了还是没完成任务……

国五新车大限将至,谁狠谁知道。

今时今日,尽管国际贸易和大国博弈的大背景下边界条件发生了深远改变。深圳这座城市,打台风是日常,每年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台风,或正面吹袭或擦身而过——不是说不怕,不过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大风大浪里成长,无非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这一点,你看任正非和华为,就特别「深圳」。




「单挑美帝」的 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办

中国车市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没有三两三,你敢上梁山?


我倒是希望给不少远在北京或上海的、尤其是豪华品牌的市场决策者,指出一个简单逻辑——如果你在深圳不行,那么很可能,你是真不行

进入「后拐点」时代的中国汽车市场,不是没有逆风高涨的品牌,而它们也往往是深圳人民剁手的品牌。

深圳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是全国最富裕核心区域市场,也是市场经济改革起步最早、市场化程度最深,非市场化干扰因素最少的市场——用制度经济学派的那套磕儿来说——制度性成本、交易费用最低

此外,它也是市场竞争最为充分的城市,作为每年新增机动车上牌限量不超过20万的城市,一款产品「脱水」后的真实竞争力无比清晰透明——有且只有一个选择时,每一个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都必然趋于理性。毕竟,最早富起来的一批人,吃过见过,知道好车长什么样。

一句话——深港澳国际车展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受辐射人群,吃过猪肉、见过猪跑,买得起、懂得买。

每一个汽车制造商的决策者,尤其是市场部门的负责人,都应该拿起放大镜、穿上徒步鞋,认认真真地研究分析这个市场的几乎每个微观表现——什么品牌、什么车型好卖?什么人买的?为什么好卖/不好卖?是产品力不行,还是定价有问题?是金融政策加分,还是促销手段拿彩?

面对这样一个「高净值」但被政策调控压缩每年增量的高度竞争、刺刀见红的消费市场,恰恰正是是好产品的主场,水货菜鸡的炼狱。

这一点,跟你请了那个大牌明星、哪个网红大V,网店上线多少秒新车抢购一空,社交网络如何刷屏,刷了多少亿次的传播,真的没多大关系。反过来讲,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如果这里哪款车卖得好,跟着买大差不差,错不到哪儿去。

到前线去

去听见炮声、爆炸和哀嚎

互联网时代,有句话叫「谁来呼唤炮火,应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 」被人反复传诵。这话是任正非在10年前说的,现在再看依然正确——这是针对现代商业/工业企业庞大的组织科层和漫长的决策流程弊病,针对「谁来决策」而提出的「老革命,新问题」。

这个时代纷繁复杂,很多事光怪陆离、很多人神鬼难辨,如果说真有这么一条防忽悠热线,或者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那它应该是一条大道至简的常识——

  • 好的产品不会被埋没,卖不动的产品一定有问题;
  • 市场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成交量是检验性价比的根本准绳。

它也可以为我们评判一个车展、一个市场,甚至一座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提供镜鉴。

做事是硬道理。如果想立事功,不要总在集团总部务虚,到前线去,到二级公司去,真正柴米油盐酱醋茶,对付痞子混子傻子疯子,对一张完整明确的损益表负责。

——冯唐《愤青曾国藩的自我完善之路》

我认为这也是深圳这座城市的性格。我们是坚定的实用主义者,很少高谈阔论价值观和影响力。

这一点,你看马化腾和腾讯,就特别「深圳」。

务「实」,是深圳的性格和基因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什么是「大」,什么是「小」?怎么「着眼」,怎么「着手」?这是做事情的前提假设和方法论问题——而做事情,把事情做成、做好,又是深圳40年来埋头任事,入世干活的「拓荒牛」精神核心。

「改革开放」是「大」,港商北上设厂搞来料加工和三来一补就是小、放开小商小贩和个体户自主经营就是「小」、企业股份制改革和「炒股票」就是「小」、「姓资姓社」就是「小」;

看到「深圳你被谁抛弃」,制造业外迁和东莞、苏州、昆山乃至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新制造基地崛起是「着眼」,主动+被动地产业升级、腾笼换鸟,培育出促进华为、腾讯、大疆、比亚迪、平安、万科等创新经济快速发展的政策和产业大环境,就是「着手」。

不因华强北的脏乱差和流动人口难以管理,就横加粗暴整治驱赶;不因与东莞和惠州乃至整个大湾区的竞争挑战就建墙设垒搞地方保护主义那套,更是自限性的「着手」;

中美贸易争端是「大」,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大幅调整和CAFC、NEV法规组合影响持续显现是「大」,一城一湾区的一个车展卖几辆车、几辆新能源几辆内燃机,就是「小」;

中国汽车消费市场2019年进入后拐点的「寒冬」是「大」,局部品牌、车型卖得好就是「小」;从整体卖得不好的大环境「着眼」,不如从科学调研、理性分析那些卖得好的去「着手」。

一两个行业、一两个企业、一两个牛人,哪怕像华为这样强悍,都往往无力改变时代的大趋势、地缘政治和国际贸易环境的风切变。「大处着眼」说的是要看到大趋势、大变局,不要将事业和个人奋斗寄托在逆天改命这样的低概率、偶发性、不可重复的或然之中。顺应天时,做有把握的事。

「你有把握了,我就没把握了」

「小处着手」是说要诚心正意,尽可能降低行业周期或短期波动等客观因素对大局和方向的干扰,用长时间做对的事,攒劲蓄力以待天时。日拱一卒、不期速成,用蚂蚁搬家、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精神,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小问题,从一个个小胜利走向一个大胜利。

这是曾国藩的方法论,我看也是深圳的方法论、华为的方法论,所有不论时势顺逆、依旧诚心正意埋头做事的人的方法论。道理我们都懂,要做到、并且长期践行,才见真功夫。

坚持「长期主义」

时间,是不断做对每一件小事的人的朋友

我在《不到深圳不知道钱少,买不着/起房子买啥好?》里较深入地说过,谁是深圳乃至大湾区「买买买」的主力金主。深圳的成功,上半场是收割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红利,代表是「巨大中华」、「招保万金」等中国第一批成功的商业企业;下半场,则是入世后被纳入全球化经济和贸易体系,完成了从低端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向互联网+新一代IT、金融、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创新经济为主体的惊险一跃。



再接下来,短期内要看贸易战谁先喊痛,长期要看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实现区域内的融合与分工,进而更高效地发挥自身在全球化贸易体系中的比较优势,成为像华为、大疆等粤海街道办企业一样,难以替代的节点。

全球化的贸易体系和产业分工,是这座开放包容的移民之城诸多核心能力的放大器。硅谷的每一个前沿的创新概念和想法,都几乎只能在华强北找到最完整的原型生产试制配套,也几乎只能在深圳及周边(比如东莞松山湖等)找到大规模量产的供应链和快速通达全球的高效物流体系。

这不是衬衣或毛绒玩具生产线和产业链可以很快不伤筋不动骨地搬去越南或柬埔寨,越是高技术集成度的产业链越是资本密集且高度细分,而且往往越是行业龙头,越是专精于某一项细分领域。而越是无限专业细分,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就越是漫长且庞大,越难转移外迁。

这是华为应对危局不慌乱、临大事有静气的底气和资本。也是国家发改委对深圳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大政策先行先试、重大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落地上予以倾斜,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创新创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发展数字经济及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政银企合作等相关工作中予以优先支持等系列大政方针的决策背景。更是深圳作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区的历史使命。

而这一切,又将促进深圳持续保持核心竞争力和优势生态位,形成引领创新、扩大消费、集聚产业和人才的良性循环。保持开放和包容,不是一个选择,我们从小渔村变成「中国硅谷」的长期路径,否则深圳很可能变成下一个香港。

东莞们可以用深圳的方法「打败」深圳,但深圳不可能用复制粘贴旧足迹老套路的方法打败东莞们。而深圳对广州和香港的后发超越,用的也不是香港或广州的武功秘籍。只有创新,「先行先试」、「摸着石头过河」,以「拓荒牛精神」向商业和科技的未知新疆界摸索试错,才能让这座土地面积大致相当于北京八分之一,或上海、广州三分之一的弹丸之地,创造出全国第三的GDP和第一的人均GDP。

深圳人,怕了吗?

不靠「特区」靠「市场」,全球化的市场



既然是市场,就有起伏,就不免周期。大处着眼,变局是中美贸易争端对市场预期的改变——全球化体系下的中国制造、美国消费模式遭遇可能是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小处着眼,起伏或许是深港澳国际车展少买几台车——自然了,华为被当做「典型」,顶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雷,作为产业链的上下游核心节点(华为技术+华为终端),海外订单和出货量恐怕难免受到较大影响。

仅此一家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的传导和辐射作用就不可想象——前有中兴、中有华为,后来又对大疆发难,于是网上也有人开玩笑说,贸易战,实际是美国对深圳开战、对粤海街道办开战。

每当大台风逼近,预警信号高挂,电视台和收音机滚动播放台风动向,新闻App信息流一个个刷风暴中心离深圳多少多少公里、中心风力多少级,登陆印尼爪哇、苏门答腊或是菲律宾吕宋岛造成多大破坏多少伤亡的时候,你说深圳人心里害怕不害怕——我想,总体上,是多少有点害怕的。这时候你说让他们上班或加班,他们是千万个不情愿的。但若是这时候你请他们吃宵夜、唱K或是打麻将,他们又仿佛不太推辞。

对于贸易战,我作为深圳人,大概也是这个的基本态度。

我们没文化的人就是这样

用埋单输出价值观

诚然,可能年终奖眼看要黄,又或许上市进程收到影响,应收账款回款周期延长,甚至现金流可能吃紧……不过底子就在那里呀,令人窒息的限购限价下房价还是硬挺在5万多啊,华润深圳湾瑞府7000万起步、均价15.8万的豪宅还是要抢啊,一两天就卖剩下向西的尾盘。嘴上说害怕,剁手却是诚实的。

深圳这40年,基本上就是所谓「给点阳光就灿烂,松点缰绳就撒欢」。占过特区的便宜,但「特区不特」以后,一次次看似「要死要死」的危机过后,也照样一路撒丫子狂奔。北京人看我们是「老百姓」,上海人看我们是「乡毋宁」,广州人看我们是「打工仔」,香港人看我们是「表叔」、「捞家」,全国人民都说深圳「没文化」,好像这么多年了深圳人也没太往心里去,仿佛深圳人从来就没有与人争辩、抢占话语权的基因。

换句话说,深圳是一座没有多少流量意识、不善主动抢占热搜、反公关的城市。由于不善言辞、不喜争辩,它的主要表达方式,就是掏钱:买它所认可的东西,不卖它不认可的东西——用钱投票。

而这种简单粗暴却有效的方式,则构成了这座城市的消费性格。你很少在大众媒体上听说,深圳人认为……深圳人相信……深圳人反对……深圳人在公众舆论话语场域是个透明的存在,但在消费市场上却表现出颇为清晰的立场——比如说,被认为是「二线豪华品牌」的雷克萨斯,在深圳却颇受热捧;而在主流认知中有「神车」美誉的大众,在深圳却比较透明;而深圳本土品牌比亚迪,即便是在严厉的限牌政策下,马路能见度也主要集中在出租车、网约车或者短途商用物流车。

这些有意思的现象,都在深港澳国际车展的销量上有集中反映。至于这一系列现象背后的原因,也将成为我个人和我所在的媒体,未来着重关注、致力于深度挖掘的内容选题。

消费是「升级」还是「降级」?

近期看深港澳,长期看《论持久战》



最后,回到我们最初的主题:今年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会不会「扑街」?

我的观点是,一路蒙眼狂奔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不可逆的盘整阶段。贸易战全面开打之前,也已经进入了历史性拐点。大浪淘沙,是任外部环境和条件如何强势影响都无法改变的历史进程,那些山寨的、骗补的、靠大V充值、水军洗地和黑公关割韭菜的,终将在退潮后露出光腚。市场的审判或早或迟,消费者的觉醒或早或晚。这波周期里扑街的,全部枪毙肯定有冤枉的,隔一个枪毙肯定有漏网的。

深港澳国际车展于我而言,是一个「洞见未来」的观测工具和参照指标,在这样一个风云际会、山雨欲来的特殊节点,为我提供一探大湾区这个最富裕、经济结构最健康、增长最有力的区域市场,究竟真实存在多大的内需。以此为逻辑框架,观照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和汽车消费市场,究竟有多大的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迎 难 而 上

一个连美国人自己都不能忽略的客观事实是,即便川总高举贸易保护主义大棒挨个揍这些深圳企业一遍,他心心念念的制造业和工作机会都不可能回到美国。据《纽约时报》2012年初的一篇名为《iPhone为何中国制造?》的报道——

轮到苹果公司的史蒂芬·P·乔布斯(Steven P. Jobs)说话的时候,奥巴马总统却用自己的问题打断了他:要在美国生产iPhone的话,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干嘛不把这些工作拿回来做呢?」奥巴马先生问道。

乔布斯先生的回答毫不含糊——按照另一位在座嘉宾的说法,乔布斯的回答是:「这些工作是不会回来的。」

在由世界贸易组织为框架的全球化浪潮和国际贸易分工中,中国制造-美国消费的基本模式,支撑中国在不到20年内发展成为世界工厂。美国人不是活雷锋,能做成生意互相贸易,最根本的前提一定是双边互惠互利。前述报道引述一位前苹果管理人员的讲述:

…厂里的一名工头立刻叫醒了公司宿舍里的八千名工人,给每名工人发了一包饼干和一杯茶,吩咐他们前往车间。不到半个钟头,往倾斜放置的手机外壳上安装玻璃屏幕的12小时工作班次宣告开始。不到96个小时,那家工厂就已经在以日产一万多台的速度生产iPhone了。

这位管理人员说:「那家工厂的速度和灵活性令人咋舌,没有哪家美国工厂能跟它相提并论。」

就是这样,残酷而高效地,我们「抢」走了美国人的工作。但就算美国真有这样的工厂和工人,就算苹果愿意回到美国生产,华尔街的大鳄们也不会允许。本质上,这是一次各种名义加持下的贸易讹诈。中国只有在不战而怂和被动迎战之中二选一。尽管在这种杀敌一千、自损一千二的「谁能比我惨」的自残耐力赛中,谁更能忍痛扛揍,谁就能迎来最后的惨胜。

而如果6月1日-9日的深港澳国际车展果真能保持去年的热销势头,那么至少在这场「美帝对深圳的贸易战」当中,台风天打麻将的革命乐观主义深圳精神将迎来又一次的光荣胜利——

最多...打小一点?

不计番,打鸡胡。

互动话题

你觉得深圳人怕不怕?

2024-04-12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