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历史行情的波动对投资者有何影响?,

长安汽车研究报告:自主量利齐升,新能源车业务蓄势待发

(报告出品方/作者:西南证券,郑连声、冯安琪)

1 公司概况:历史悠久,中国汽车发展见证者

1.1 三次创业,业绩增长创新高

公司全称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6 年,并在 1997 年于深交所上市。 回望长安汽车发展史,公司前身可以追溯至 1862 年成立的上海洋炮局,至今已有 160 年的 悠久历史底蕴。在 38 年的造车历程中,长安先后经历了三次创业,是中国汽车发展变革的 见证者。 第一次创业(1984 年):由军转民,进军汽车领域。1984 年,伴随全国经济建设的步 伐,长安踏上了“军工生产转向民用汽车”的转型之路,生产出中国第一批小型汽车,正式 进军汽车领域。2003 年,成立意大利设计中心,开启长安汽车全球研发布局。 第二次创业(2006 年):由商用转乘用,进军乘用车市场。2006 年,公司正式进入乘 用车领域,并于 2009 年,成为中国汽车四大集团之一。2014 年,长安系自主品牌的累计销 量已超过千万台,成为首个跻身“千万俱乐部”的中国品牌。 第三次创业(2018 年):制订创新计划,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2018 年,公司正 式对外发布创新创业计划,在智能化及新能源领域大力发力,掌握 500 余项关键技术,研发 了七合一电驱系统、七合一电控系统和智慧电池管家,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公司业绩增长较快:1994-2021 年公司营收从 25.2 亿元增至 1051.4 亿元,年复合增速 为 14.8% ,整体保持较快增长,期间公司营收出现过四次较大滑坡,分别是在 1998/2006/2011/2018 年,分别同比减少 15.6%/36.6%/20.8%/17.1%,其中,2011 年公司 营收下滑主要是因汽车下乡、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征等政策退出后的透支效应显现导致公 司自主品牌销量下滑,2018 年公司营收下滑主要是因为在前期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后的透 支效应作用下汽车行业不景气,公司汽车销量下滑。2021 年以来,受益于行业复苏以及公司自主品牌持续发力,2021 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 24.3%至 1051.4 亿元,最新 22Q1 公司营 收同比增长 8.0%至 345.8 亿元。

盈利方面看,公司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盈利能力,1994-2021 年公司净利 润 CAGR 为 11.3%。公司净利润走势与营收走势呈现较大的不一致性,主要是因为公司对联 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构成了公司净利润中的很大一部分,2017-2019 年公司净利润 连续大幅下滑主要是因为长安福特销量连续 3 年大幅下滑导致投资净收益下滑,2020 以来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改善,2020 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224.1%主要是因为当年处置长期 股权投资(长安标致雪铁龙)产生投资收益 14.0 亿元以及丧失控制权后剩余股权按公允价 值重新计量的利得(新能源科技公司)22.5 亿元,2021 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 9.6%至 36.0 亿元,最新 22Q1 同比增长 430.1%至 45.3 亿元,主要是因为自主品牌盈利能力和合资品牌 盈利能力改善以及子公司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引入投资方进行增资,丧失控制权后 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的利得收益 21.3 亿元。


公司主营业务结构: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整车业务和外协加工业务。整车业务是公司最主 要营收来源,近 10年的占比一直维持在 90%以上,最新 2021 年整车/外协加工的总营收占 比分别为 94.4%/5.6%。毛利结构方面,整车业务也贡献了最主要的毛利润,最新 2021 年整 车/外协加工的毛利润占比分别为 87.7%/12.3%。

公司产销能力环比改善:产销趋势基本一致。2018 年,受前期行业政策透支和宏观经 济影响,公司销量业绩短期承压。自 2019 年起,随着公司第三次创业计划的推进,公司转 型初显成效,产销明显改善。

1.2 自主与合资并重,加快布局新能源

公司采取“自主与合资并重”的经营模式。自主方面,公司目前旗下现拥有长安、欧尚、 凯程等品牌,自主品牌车型包括 CS 系列、逸动系列、UNI、欧尚系列、神骐系列等一系列 经典车型。2021 年,长安自主品牌销量突破 175 万辆,同比增长 16.7%,其中重庆长安、 河北长安和合肥长安的合计销量为 127.0 万辆,同比增长 22.5%,22H1 重庆长安、河北长 安和合肥长安的合计销量为 67.9 万辆,同比下降 3.2%。合资方面,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 2020 年以来经营情况也有所改善,2021 年销量分别同比变动+20.3%/-3.6%至 30.5/13.2 万 辆,22H1 销量分别同比-6.9%/+5.5%至 11.3/6.4 万辆。同时,公司还打造了逸动 EV、奔奔 E-star、CS55 E-Rock 等新能源车型,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迎接全新数字纯电品牌,加快转型步伐。2022 年,公司将推出 36 款新产品,其中自主 品牌将迎来 19 款新车型,占比超过一半。在新能源市场方面,公司继续积极布局,加快向 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的转型步伐,预计全年推出 8 款新能源汽车,包括已经上市的长安 UNI-K iDD、长安 Lumin、欧尚 Z6 iDD,以及备受关注即将上市的深蓝 SL03、阿维塔 11 等。

1.3 股权结构清晰,产业链涉猎多领域

公司股权结构清晰,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分别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有 17.97%、14.22%的股权。公司控股参股 121 家公司, 涉猎多个领域,涵盖汽车生产及销售、零部件生产及销售和股权投资等。


2 行业分析:长期空间向上,电动智能化势不可挡

2.1 产销恢复式增长,长期空间向上

2.1.1 短期:至暗时刻已过,产销触底回升

22 年 4 月是汽车行业的至暗时刻。在芯片供应边际缓解的背景下,22Q1 中汽协乘用车 批销同比增长 9.2%,乘联会狭义乘用车零销同比降幅收窄至 4.5%(21Q4 降幅为 11.4%), 22 年 4 月受吉林、上海疫情影响,特斯拉、上汽大众、法雷奥等众多整车与零部件厂先后 停产,汽车产业链严重受挫,22 年 4 月中汽协乘用车批销和乘联会狭义乘用车零销分别同 比下降 43.4%/35.3%,导致 22 年前四月批销同比降幅扩大至 4.1%,零销同比降幅扩大至 11.9%。

复工复产叠加政策暖风频吹,供需共振。22 年 5 月以来,汽车产业链稳步恢复,截止 6 月底,整个汽车产业链生产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同时,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暖风频吹,对 行业产销形成了极大的提振。5 月乘用车批销/狭义乘用车零销环比增长 68.2%/29.4%,同比 降幅收窄至 1.4%/16.9%。根据乘联会数据,6 月乘用车批发/零售分别环比上月同期增长 37.6%/43.5%,同比增长 42.3%/22.6%,需求明显复苏。

下半年行业销量有望双位数增长。我们认为在生产端基本恢复、需求端获得政策刺激的 背景下,Q3 狭义乘用车批销和狭义乘用车零销在去年基数较低的情况下,同比有望双位数 增长,基于补库的逻辑批发端表现预计好于零售端。由于刺激政策今年底到期,Q4 有望出 现末端效应,批销与零销均有望保持较快增长,我们预计 Q3 狭义乘用车批销/零销分别同比 增长 15%/13%,Q4 分别增长 10%/10%,下半年狭义乘用车批销同比增长约 12%,零销同 比增长约 11%。

2.1.2 中长期:人均保有量较低,长期空间向上

千人保有量看,我国仍有较大上升空间。2020/2021 年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为 199/214 辆,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长期来看,我们认为,我国的汽车千人保有量也 有望接近或超过欧美日韩的水平:1)GDP 是影响人均保有量的重要因素,我国的人均 GDP 持续增长的态势良好;2)人均国土面积也是人均保有量重要影响因素,我国人均国土面积 虽远不及美国,但是日、韩的发展趋势验证了人均国土面积不是千人保有量的决定性因素, 我国的人均国土面积远大于日韩,足够支撑起汽车千人保有量超过 400 辆的水平;3)我国 人均道路面积的持续增长也为人均保有量的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持。


从美日韩的发展经验来看,千人保有量达到 200辆后仍然能够稳定增长。在千人保有量 达到 200 辆后的十年中,美国的汽车千人保有辆年均增长 3 辆,日本年均增长 14 辆,韩国 年均增长 9 辆,美韩年均增速较低是因为分别遭受了 1929 年美国大萧条和 1997 年的亚洲 金融危机,人均 GDP 出现明显下滑。经测算,美日韩千人保有量与人均 GDP 相关系数为 0.85,呈高度相关,经过简单的回归分析,发现 1%的水平下,人均 GDP 每增加 10000 美 元,则千人保有量增加 116 辆。若假设未来十年我国人均 GDP 年均保持 5%的增速,则 2031 年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有望达到 303 辆。

我们推测未来中国汽车销量将突破 3000 万辆。我们发现,美日韩的汽车销量与保有量 的比值在汽车千人保有量 200-300 时缓和下降,在汽车千人保有量 300-400 时基本稳定,美 国平均 12.1%,日本平均 12.7%,韩国平均 7.5%。2021 年中国汽车销量与保有量的比值为 8.7%,我们保守估计 10 年后该比值为 7.5%-8.5%,期间匀速下降,则测算出 10 年后(2031 年)中国汽车销量有望达到 3164-3586 万辆。

2.2 新能源进程全球领先,电动化前景未来可期

全球电动车销量持续高增,我国占据半壁江山。根据 EV VOLUMES 数据,2012-2021 年全球电动车销量从 54.3 万辆增至 675.0 万辆,CAGR52.2%。我国电动化发展更为迅猛, 2015-2021 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从 19.0 万辆增至 333.4 万辆,CAGR61.2%。我国是全 球电动车最重要的市场,2021 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占据世界销量的半壁江山(49.4%)。


电动化势不可挡,渗透率持续提升。根据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 委联合发布的《关于 2022 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22 年新能源汽 车补贴标准在 2021 年基础上退坡 30%;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 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补贴标准在 2021 年基础上退坡 20%。但补贴退坡并未影响新能源发展趋势,22Q1 我国新能源汽车月销量同 比增速仍在 100%以上,22 年 4 月虽受上海疫情影响,销量环比增速下滑 38.3%,但同比增 速仍有 44.9%,22 年 5、6 月销量增速重回 100%以上,增长势头猛。渗透率方面,21 年 1 月以来新能源汽车批发渗透率快速上升,22 年 3 月已突破 20%,最新 22 年 6 月达 23.8%, 22 年上半年整体渗透率达 21.6%。

品牌结构上,自主电动化渗透率一骑绝尘。电动化方面,自主品牌一直走在前列,22 年 2 月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突破 40%,22 年 3 月批发渗透率突破 40%,而主流 合资品牌和豪华车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则一直较低,最新 22 年 6 月自主品牌/合资品牌/豪华车 中新能源批发渗透率分别为 45%/4.8%/27.5%,自主品牌/合资品牌/豪华车中新能源零售渗 透率分别为 50.1%/4.5%/28%。

未来,我们认为新能源车销量有望持续快速增长,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原因一:新车型密集发布,供给不断优化,新能源车逐渐占据主导。我们对乘联会每周 公布的上市新车进行了统计,2021 年各月上市新车中新能源车的占比在 30%左右波动,22 年 2 月以来占比已经稳定在了 40%以上,最新 22 年 6 月上市新车中新能源车已占据 50%, 说明各车企对新能源车的布局力度在不断加大,电动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随着时间的推进, 新发布的车型将在销量上逐步体现。


原因二:A级车有望带动电动车销量继续高增。A 级车占狭义乘用车销量近六成,而 2022 年前五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中 A 级车占比不足三成,主要是因为前期部分车企初期以低端车 型打开电动车市场。目前电动车市场已逐渐成熟,更多的 A 级车型不断推出,2022 年前 6 月上市新能源新车中 A 级车的占比为 38.4%,较 2021 年提升 3.2pp。我们认为随着更多新 能源 A 级车的推出,A 级车有望爆发,从而带动电动车销量继续高增。

2.3 智能化迎来发展机遇期

供需两侧均为汽车智能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供给端,电动化的快速普及为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更多机会。 1)电动车集成更简单,集 中式构架有利于信息传输控制;2)电动车的电机只需要通过改变电流电压便可以精细地调 节转速以达到改变车速的目的,而燃油车的机械架构无法实施电子技术控制,很难做到实时 线性,即对各类情况做出瞬时响应;3)燃油车 OTA 最大的难度在于供电保障问题,ECU 的刷写过程需要持续供电,这对于电动车来说是天然优势,而燃油车供电系统及能量管理会 变得难度大增。 需求端,智能化能够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安全、高效、舒适等需求。一方面,智能化 符合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趋势,我国人为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率占比 90%,如疲劳驾驶、 超速驾驶、油门控制不当等,而配备 RAB(后方自动刹车辅助)、AEB(自动紧急刹车辅助)等 ADAS 功能的汽车能够减少 50%以上的交通事故发生率。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大型城市 停车位缺口平均在 70%以上,停车难问题突出,物流费用占 GDP 比重达 14.6%,远超欧美 国家,智能驾驶能有助于缓解拥堵、停车难、环境污染、用车效率低等问题,同时更好地服 务人与替代人,减少对驾驶员的依赖,实现高效调度。


爆款车型点燃市场热情,更多智能汽车即将推出。22 年上半年,问界 M5、理想 L9 两 款智能化汽车的相继上市点燃市场热情,问界 M5在 87天内交付量破万,6月销量破七千辆, 理想 L9 预售后 72 小时累计支付 5000 元的预订用户超 3 万名,显示爆款智能车型已逐渐获 市场认可。下半年,重磅的智能汽车将继续推出,如问界 M7、阿维塔 11、小鹏 G9 等,有 望进一步掀起智能汽车板块的热情。中长期看,多方力量推动汽车智能化趋势加速,未来我 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将呈现多元竞争格局,随着后续国内智能汽车供给明显增多,产业发展 显现加快态势。

3 公司分析:传统业务持续发力,新能源业务多点开花

3.1 自主品牌已成长为公司新的发展动能

公司自主品牌经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2013-2017:爆款 CS 系列上量,2015 年长安自 主+合资乘用车销量突破 200 万辆,自主份额持续提升。2018-2019 年:合资品牌销量走弱, 自主品牌以逸动、欧尚等中低端车型为主,缺乏具有竞争力的新车型推出,新能源研发投入 大幅增长叠加受板块下行等多因素综合影响下,市占率大幅下滑,公司利润出现亏损。2020 年以来:第三次创业成效显现,公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伴随 CS75 PLUS、UNI 系列等高 毛利车型放量、规模效应提升,以及 20 年 1 月长安新能源出表,引入外部投资者,持股比 例由 100%稀释到 40.66%,2021 年自主品牌实现净利润 7.3 亿元,扭亏为盈;2022Q1 自 主品牌贡献净利润 21.6 亿元,同比+391.2%,已成为公司新的发展动能。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重回增长。2018 年以来,随着 SUV 红利褪去,中国品牌乘用车 市占率不断下滑,2020 年已跌至 38.4%,创 7 年新低。2021 年全球狭义乘用车市场表现受 到芯片持续供应不足的影响,但自主品牌凭借差异化的产品定位和更灵活的应对机制,所遭 遇冲击小于合资品牌,同时中国品牌把握住了新能源乘用车发展契机,推出了丰富的 EV/PHEV 产品,享受到了此轮新能源大幅增长的红利,拉动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提升。2021 年中国品牌狭义乘用车累计销量 936.6万辆,同比增长 25.2%,市场份额较 2020年提升 6.1pp 至 44.5%,刷新 10 年来历史最好水平,同时还扭转了自 2018 年以来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 率持续下滑的不利态势,表现强势。


第三次创业成效逐渐凸显。自 2018 年公司发布“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战计划”以来, 陆续推出“香格里拉计划”、“北斗天枢计划”等,不断推陈出新,在多元化、电动化、智能 化、高端化等方面持续发力,经历了 2018-2019 年的低潮期后,2020 年起公司自主品牌销 量不断回升,当前在主要自主品牌乘用车竞争中,公司已经逐渐脱颖而出,22H1 公司自主 品牌乘用车市占率达 6.2%,再创新高。

公司自主品牌迎来发展新阶段的主要原因有:

(1)车型丰富,各具竞争力

公司自主品牌乘用车涵盖轿车(UNI、逸动、悦翔、奔奔、LUMIN、深蓝系列)、SUV (CS、欧尚、UNI、阿维塔系列)和 MPV(欧尚系列),级别覆盖 A00-B 级,价格覆盖 5-45 万元。公司自主品牌现有车型谱系完整,能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不同动力类型、级别、价位的 全方位需求,例如 CS 系列主打中低端家用 SUV 市场;UNI 系列主打中端 SUV 年轻群体市 场;欧尚主打低端 SUV 市场;逸动主打低端轿车市场;深蓝主打中低端纯电市场;阿维塔 主打高端纯电市场;LUMIN 主打微型纯电市场等。2018 年公司开启第三次创业后,以 CS 系列、UNI 系列为代表的新一代产品陆续出现爆款,如 CS(CS75 PLUS、CS55 PLUS、 CS35 PLUS)、欧尚(X5、X7)、UNI(T、K、V),体现出对市场需求的判断力及产品竞争 力持续提升。


与同级别竞品相比,CS75 PLUS 的核心优势是空间大、动力强、性价比高。CS75 PLUS 定位 A 级 SUV,2022 年 2 月上市的第二代 CS75 PLUS 搭载蓝鲸全新一代 2.0T发动机和爱 信 8AT自动变速箱,最大功率 138kW,峰值扭矩达 300Nm,平顺性更为出色。轴距 2710mm, 长宽高分别为 4700/1865/1710mm,空间大于竞争对手。智能化方面,搭载 W-HUD、IMS 智能交互系统、APA5.0+遥控代客泊车系统、IACC 全速段智能巡航系统、12.3 英寸双联屏 等,在提供强劲动力体验的同时实现智慧出行陪伴,致力于满足用户对紧凑型 SUV 的核心 诉求。价格 11.79-15.49 万元,处于竞品区间中下游,性价比优势明显,综合来看,CS75 PLUS 具备成为爆款的必要条件。22H1,CS75 PLUS 在 SUV 销量占比已提升至 2.77%,仅次于 哈弗 H6,较 21 年增长 0.52pp。

UNI-T在外观及智能化配置上更具优势。2020年 9月上市的 UNI-T定位 A 级智能 SUV, 售价 11.59-14.99 万元,与 CS75 PLUS 基本重合,但客户群体明显不同。2022 款 UNI-T搭 载蓝鲸新一代 1.5T 高压直喷发动机以及 7 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传动效率更高、换挡速度 更快。外形特点是宽体、低趴、运动,拥有半封闭样式的无边界前格栅、纯粹曲面车身、V 型扰流板、两侧分体式大灯、侧面隐藏式门把手、车尾分叉尾翼等,运动版采用耀夜极光运 动套件、20 寸熏黑哑光刀锋大轮毂与撞色运动卡钳。智能化方面,配备全景天窗、电动后备 箱、360 度环视系统等,具备 ACC、DMS、自动泊车、OTA、AI 主动服务、手势识别等功能,前卫的设计及智能化配置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及需求。竞品包括领克 02、本田 XR-V、 领克 06 等,综合来看,UNI-T 在油耗、轴距、功率、扭矩、零百加速、智能化、安全性配 置等方面具有优势。上市后月销量迅速突破万辆门槛,峰值接近 1.2 万辆,此后 12 个月内 基本维持 6000-8000 辆水平,22 年 4、5 月销量下滑主要受疫情及供应链问题困扰,预计下 半年随着供应链稳定及需求恢复,销量将重回稳态。

UNI-V 延续高颜值,动力属性更强。22 年 3 月上市的 UNI-V 售价 10.89-13.99 万元, 同样定位国人最为偏好的 10-15 万区间。外形上还原了轿跑设计概念,搭载同级别罕见的电 动尾翼,以及电动掀背门、大尺寸运动轮胎、全新 UNI 智慧驾舱、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以 及 APA6.0 远程智能泊车等,重新定义“年轻人的 DREAM CAR”。6 月刚上市的搭载蓝鲸 2.0T发动机版本的 UNI-V 进一步丰富动力属性,下半年即将上市的 UNI-V iDD 搭载蓝鲸 iDD 混动系统,NEDC 工况下纯电续航里程 130 公里,同时配备丰富的智能科技配置,满足用户 多种用车场景下的需求。UNI-V iDD 是继 UNI-K iDD 后的第二款混动车型,公司不断深耕混 动细分市场,强化占位,加快向电气化转型。


UNI-V 有望成为下一个爆款产品。UNI-V 上市交付 4 个月以来,销量快速增长,3、4、 5、6 月分别销售 3584、5426、7818、11460 辆,主要竞品包括本田思域、领克 03、广汽 影豹、吉利星瑞等,销量上看已经接近热销产品本田思域,后者在 10-15 万元轿车区间最高 份额占比超 20%。随着下半年性价比优势明显的 2.0T 版本开始交付,UNI-V 有望持续接力 CS75 PLUS 和 UNI-T成为公司下一个爆款产品。

(2)公司自主品牌向电动化、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电动化方面,2017 年公司发布“香格里拉计划”,制定“四大战略行动”。近年来持续 突破,2021 年发布了新一代超级电驱和电驱突破电池零起火技术两项新技术,完成了智能 整车域控制器“智慧芯”SVDC 的打造,推出了自主研发高扩展、高兼容、高通用的紧凑级 纯电平台。与中航锂电、宁德时代等企业开展合作,提升新能源产品电池安全和基础性能。 策划渝北工厂置换升级项目,完成重庆电驱生产线调试,加速“三电”产业布局。电动化步 伐推进节奏稳健。

智能化方面,2018 年发布“北斗天枢计划”,落地有力。2021 年发布 APA 6.0 远程智 能泊车系统,支持 30m 范围内自动寻位,通过手机控制远程泊车,小车位泊车精度达到业 内领先水平;量产 AR 导航、四屏联动、手势控制、赛道模式、智能迎送宾等十余项行业领 先的智慧座舱与智能车控功能,为用户带来卓越的用车体验。同时,长安加快“芯器图核云 网天”智能化核心能力构建,成立前瞻技术研究院开展芯片设计、众包地图、人工智能等前 沿技术研究,并打造长安汽车智算中心,支撑智能驾驶和车联网服务。在此基础上,召开首 届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与行业伙伴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车超级数字化平台 SDA,将在 2023 年率先实现服务化中央环网架构。


从“新”出发,多款纯电平台产品步入量产阶段。长安汽车在 2018 年就开始布局从传 统的油改电转换到全新的纯电专有平台(EPA0、EPA1、EPA2 及与华为、宁德时代合作的 CHN 平台),在 2022 年实现了量产,上市了基于 EPA0 平台打造的 Lumin、基于 EPA1 平 台打造的深蓝 SL03 以及基于 CHN 平台打造的高端纯电品牌阿维塔 11 等,年内上市的三款 新能源车有力丰富了公司新能源产品图谱,有望继续拉升单车月均销量。

1)全电数字品牌深蓝重磅发布。22 年 4 月公司发布全电数字品牌——长安深蓝,依托 全电数字电驱平台——EPA1,主打中低端新能源市场,预计 2025 年前推出 5 款产品。EPA1 平台从 2017 年开始研发,至今已经历时 5 年,拥有“1 全+4 高”的特点,“1 全”即全电 数字平台,“4 高”则指的是高效率、高性能、高智能、高安全,整体来看亮点多,优势明显。

深蓝首款产品 SL03 开启预售,8 个小时订单 3.6 万台。深蓝首款产品 SL03 已于 7 月 25 日上市,定位 B 级轿车,同时采用纯电、增程式和氢能三种技术路线,售价 16.89-21.59 元(不含氢电版)。SL03 纯电版续航里程可以达到 705 公里,电耗低至 12.3kwh/每百公里, 电费低至 6.4 元;增程版满油满电的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可以达到 1200 公里左右;氢能版的 续航里程可以达到 730 公里,是中国首款量产的氢燃料电池轿车。从营销情况来看,目前采 用了新能源车企比较通行的营销模式——线上直营直联,即线上订单+线下体验交付,今年 计划发展 1000 余家订单中心,用来展示长安深蓝的形象。EPA1 平台第二款产品 C673 预计 11 月上市,定位舒享智慧空间跨界 SUV,产品谱系不断丰富。EPA1 平台预计后续保持 1-2 款/年的新车发布节奏,目前规划了至少 5 款产品,计划 2025 年销量突破 60 万辆。

填补 10-20 万元爆款空白。在燃油车时代,10-20 万元产品占比超过 50%,反观新能源 车,自 2020 年市场逐渐由政策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以来,10-20 万元新能源车占比不到 3 成,2021 年占比 27.8%,同比-2.1pp,22M1-5 增长至 31.4%,主要原因在于 10-20 万元能 够与同价位燃油车竞争的新能源车型不多,因此新能源爆款单品主要集中于 10 万以下及 25 万以上。如果参照燃油车的价格偏好,我们认为 10-20 万元新能源市场具备较大潜力,占比 仍有提升空间。与竞品 Model 3、比亚迪海豹、小鹏 P5 等相比,深蓝 SL03 在动力、空间、 续航、性价比等方面具备优势,有望成为 10-20 万元价格区间的爆款,弥补市场空缺,提升 公司销量。


2)高端纯电品牌阿维塔上市。阿维塔科技由长安发起,华为、宁德时代加入,聚合三 家优势,共创共赢,立志于打造智能网联的汽车平台和汽车产业生态,引领高端电动智能化, 在 2021 年完成了混改,目前长安持股 40.99%,宁德时代持股占比 17.1%,其他股东占比 41.91%,其中长安凭借多年的整车集成、底盘调校、整车匹配和外观设计经验,为阿维塔车 型带来整车制造上的优势;华为深耕智能化多年,主要负责阿维塔在智能座舱方面,智能座 舱是情感智能的重要抓手,鸿蒙系统设计上也能够直击用户心智,跟用户完美沟通;在电池 方面,宁德时代拥有绝对的优势,通过自主生产电池及 Pack,极大的降低成本,通过在 BMS 管理上跟华为深度合作,形成很多创新,提升整车电池性能。目前阿维塔规划有 4 款整车产 品,分别覆盖中高端主要细分市场,首款车型 E11 已实现量产,已在 8 月 8 日上市。

定位高端市场,智能、网联、车云服务加持,引领品牌力向上。阿维塔在电池方面搭载 宁德时代电池,工作电压高达近 700V,整包能量密度可达 180Wh/Kg,最长里程可达 700Km, 同时实现 10 分钟快充 200Km 目标,解决用户对于里程焦虑的问题。智能驾驶板块主要由华 为主导开发,可轻松实现城市复杂道路下的高阶智能驾驶,为用户带来高速路段、城区路段 和泊车环节的全场景的覆盖,极致的驾驶体验,我们预计到 2025 年销量将达到 22 万辆。

3)LUMIN。依托 EPA0 平台主打纯电 A00 级市场,替代奔奔。纯电 A00 级市场占比攀 升,受众群体广泛,通过对比近 3 年电动汽车市场占比来看,从 2019 年的 27%到 2021 年 36%,出现每年逐渐攀升的状态,主要是 A00 级车型价格较低,性价比高,对于初次接触新 能源汽车的用户来说接受程度较好,而且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汽车下乡补贴政策刺 激,更加有利于 A00 级车型。

Lumin 市场定位准确,有望成为明星车型。在 2022 年 6 月量产的 Lumin 以乖巧的前脸 造型和高性价比赢得市场,主要对标市场上五菱宏光 MINI-EV 以及 QQ 冰激凌。Lumin 以圆 润的车身造型营造出憨萌的视觉效果,另外还配备了隐藏式门把手以及低风阻轮圈,车身尺 寸方面,长宽高分别为 3270/1700/1545mm,轴距为 1980mm,中央配备 10.25 英寸悬浮式 中控屏,并支持倒车影像、手机互联和 OTA 升级等功能;动力方面,电机最大功率均为 30kW, 电池方面配备磷酸铁锂电池,容量分别为 12.92、17.65 和 27.99kWh,对应续航里程分别为 155km、210km 和 301km。竞品包括五菱宏光 MINI、奇瑞 QQ 冰淇淋等,通过对比发现 Lumin 在空间、续航、座舱配置、质保等方面具有优势,预售三天订单突破两万,显示出较强竞争 力。


3.2 合资品牌重新焕发生机

合资品牌经历曲折发展。公司旗下合资品牌的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2013 年 以前,占据中高端市场的合资品牌逐渐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中坚力量,德系、美系、法系等不 断受到消费者青睐,市占率逐年提升,公司合资品牌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长安铃木等销 量快速增长,2013 年长安福特市场占有率达到历史巅峰 4.2%,占公司乘用车总销量比重同 样达到历史巅峰 48.2%,为公司贡献主要利润。2)2014-2017 年,公司自主品牌 CS 系列 上市热销,自主品牌份额持续提升,长安福特占公司销量比重及市占率逐渐下滑,但占比仍 保持在 40%左右,市占率保持在 3.4%以上,依然贡献公司主要利润来源。3)2018 起,受 中美贸易摩擦、产品质量问题及新品投入停滞等因素影响,合资红利接近尾声,长安福特市 占率持续下滑,2019 年达到历史最低的 0.9%,公司投资收益出现亏损。

20 年以来合资品牌逐渐改善。2020 年剥离长安 PSA 等不良业务,利润水平明显改善。 2021 年以来,长安福特高端化成效显著,林肯冒险家、航海家、飞行家稳态月销分别达 4000 辆、2000 辆、1000 辆,21 年林肯在华销量 9.2 万辆,同比+48%,首超在美销量;2021 年 长安福特投资收益贡献 11.4 亿元,实现大幅增长;22Q1 新一代蒙迪欧及林肯 Z上市取得较 好成绩;22Q3 福克斯将推出四缸机,有望继续提升销量。2021 年 9 月,长安马自达收购一 汽马自达 60%股份,二者销量合并,22H1 累计销量为 6.4 万辆,同比+5.5%。总体来看, 预计下半年合资品牌销量将随着行业复苏实现较快增长。


4 财务分析

4.1 盈利能力改善

近两年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改善。2016-2017 年,公司的毛利率显著下滑,主要是行业景 气度下滑、产能利用率降低、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对生命周期尾端的产品降价促销导致;公 司净利率下滑的趋势一直延续到 2019 年,最主要的原因是 2017-2019 年长安福特的销量连 续 3 年大幅下滑导致投资净收益大幅下滑。公司毛利率自 2018 年起呈回升趋势,最新 22Q1 公司毛利率同比增加 4.1pp 至 18.2%,主要是因为自主品牌车型结构不断优化,单车均价提 升,同时 2021 年以来行业有所复苏、产能利用率提升(21 年为 67%,20 年为 60%);公 司净利率 2020 年以来也有所回升,最新 22Q1 公司净利率同比增加 10.4pp 至 13.1%,主要 原因是投资净收益显著增加(系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引入投资方进行增资,公司丧 失控制权,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的利得 21.3 亿元)。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22Q1 来看公司的盈利能力居于上游。

2015 年以来公司 ROE/ROA 的走势与净利率走势基本一致,最新 22Q1 公司 ROE/ROA 分别为 7.8%/3.3%,较 2021 年同期分别提升 6.2pp/2.6pp。与可比公司对比来看,22Q1 公 司 ROE/ROA 均处于可比公司上游水平。

费用率方面,近几年公司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均明显下降,财务费用率 较为稳定,最新 21Q1 公司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5.1%/3.5%/2.8%/-0.1%,其中 21 年以来公司管理费用率下降主要系油耗负积分费用大幅减 少, 20 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大幅下降主要是会计准则发生变化。与可比公司相比,公司管理 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处于较低水平,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处于正常水平,其中公司财务费 用率较低主要系公司现金相对充裕。

4.2 存货周转率较高,其他财务指标均较为健康

与可比公司相比,公司总资产周转率相对较为稳定,2021 年公司总资产周转率为 0.8, 处于行业正常水平;2015-2020 公司存货周转率持续提升,2021 年公司存货周转率为 13.7, 处于行业中上游水平,仅次于吉利汽车。

最新 22Q1 公司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为 56.7%/1.3,处于行业正常水平,说明公司经营 风格较为稳健,偿债能力较好。其他财务指标方面,公司的货币现金较为充裕,22Q1 为 505.1 亿元,仅次于上汽集团;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处于可比公司中正常水平,22Q1 公司经营 性现金流净额为 7.7 亿元,仅次于比亚迪,说明公司业务经营质量较高。整体看,公司的财 务指标均较为健康,为未来业务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效保证。


5 盈利预测

关键假设: 假设 1:公司第三次创业成效显现,伴随 CS75 PLUS、UNI 系列等高毛利车型放量、 规模效应提升,自主品牌已成为公司新的发展动能,市占率快速增长,预计 22/23/24 年长安 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分别为 160/190/230 万辆,带动盈利能力持续改善,预计 22/23/24 年 整车毛利率分别为 16%/16.7%/17%; 假设 2:公司自主新能源品牌元年开启,基于 EPA/CHN 平台分别在小型、中端及高端 智能化领域推出针对性产品,预计 22/23/24 年深蓝、LUMIN、阿维塔销量分别为 5/10/20、 8/12/15、0.5/10/15 万辆,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放量,长安新能源科技减亏顺利,预计 22/23/24 年投资收益分别为-8.1/-2/0 亿元; 假设 3:合资品牌盈利不断改善,福特高端化转型成功,新一代福克斯四缸产品上市有 望提升销量,预计 22/23/24 年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销量分别 32/33/35、15/13/14 万辆。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2024-04-09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