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星光面包车整备质量有什么不足之处?,长安星光4500油气两用面包车介绍

区域观察|进击的黄江:莞深融合生态圈加速成型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布局落子,广深“双核联动”活力迸发,携手引领世界级城市群快速发展,备受全球瞩目。

放眼大湾区,在莞深交界处,一个不起眼的临深小镇——黄江镇动作频频,在过去一年里,持续推动多个湾区发展平台建设,加快承接莞深优质产业资源外溢,促进区域创新要素加快流动。

黄江镇曾因外贸增长势头强劲,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一度被誉为东莞的“外贸小镇”。进入2019年,国际形势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发展面临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等新变化。为此,黄江千方百计开拓内需市场,摆脱“外资独大”的枷锁,主动承接深圳辐射。去年,黄江前7个月引进163家内资企业,协议投资总额22.73亿元,同比增长超47%,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先后在两份榜单入选全国百强镇,排名持续攀升。

随着莞深融合深入发展,黄江镇已成为莞深门户区,投资洼地效应凸显。从更大格局来看,黄江不仅仅是东莞的黄江,更是大湾区的黄江,它承载着推动莞深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新使命。

从投资10亿元的市重大项目宏道电子动工建设,到市轨道1号线黄江停车场完成首批场地移交;从拟更新面积超63公顷的人工智能小镇,到加快布局轨道交通站点建设“TOD之城”……过去一年,黄江全面打造莞深融合生态圈,全镇拓空间浪潮持续推进、市重大项目建设正酣、城市更新如火如荼,一场波澜壮阔的逐梦征程已经开启。

黄江制造新动能涌现

当前,在中国发展昂首阔步迈入新时代的宏大背景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澎湃而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海阔凭鱼跃,浪急须扬帆。随着区域转型升级进入下半场,东莞各镇街乃至周边惠州等地的竞合日趋激烈,黄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

这一年,黄江制造立足当下,谋篇未来,一边抓好外资企业转型升级,一边通过引进内资,深入对接深圳优质资源外溢,积极培育本土民营企业,全面增强经济自主性和抗风险能力,进而成功扭转“外资独大”的局面,初步形成创新要素支撑、内外资双轮驱动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充分发挥内部市场体量大、潜力大的优势,黄江重点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参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通过大力培育内资企业加快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

“目前公司有一个新的研发项目进入量产,因此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在光学材料生产车间,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林克向记者展示了一块薄薄的护眼紫光膜,称这个产品将拉动公司总出货量增长25%以上。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与中国经济优化升级产生历史性交汇。随着人口红利减弱,技术红利正成为推动黄江内资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过去一年,黄江稳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创新平台建设等工作,以技术红利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多项科技创新指标快速提升。

“在护眼紫光膜项目上,我们用3年时间进行研发,完成了产业链整合。”李林克说,科技创新让企业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竞争中更有底气。

截至目前,黄江镇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2.8%,高于全市近期目标;高新技术企业共有159家,同比增长54%;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2家,同比增长100%;全镇先后创建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产学研合作项目超200项。

5G元年来临,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制造业新业态层出不穷,这为黄江制造带来全新动能。从公常路驱车前往梅塘社区大冚村,一个以智能制造为主题的大型园区格外引人瞩目。这个坐落在莞深交界处的园区即为黄江镇与深圳光明区合作共建的首个产业合作园,旨在承接深圳优质产业外溢,打造智能终端和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去年11月末,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与该园区签署5G合作协议,助力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进而点亮黄江的“智慧生活”。

从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增加,到智能制造全生态链加快推进;从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先后创建,到灵狮小镇和人工智能小镇建设加快推进……这些举措既体现了黄江勇闯新路的胆识,更彰显黄江全面对标湾区标准,打造湾区制造名镇,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雄心。

拓空间浪潮席卷而来

近年来,随着制造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以及深圳产业外溢,黄江的厂房成为“抢手货”。梅塘社区由于紧靠深圳光明区,近年来虽然新建数十万平方米的厂房,但依然供不应求,社区内的厂房都是满载。

如今俯瞰大湾区,融研发、转化、制造为一体的“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正快速打通,莞深创新布局正加快形成。从梅塘社区田心村驱车向北出发,不到20分钟即可到达松山湖中子科学城;向南出发,约10分钟便可到达深圳光明科学城施工现场。这两大科学装置犹如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上两颗熠熠生辉的明星,闪耀在黄江镇南北两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不久的将来东莞轨道1号线将串联起两大科学装置,加快莞深交流融合。

星光璀璨催人奋进,云帆鼓动笃实致远。一座小镇坐拥两大世界级科学装置,放眼全球实属罕见。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黄江迎来了大湾区时代,如何承接滚滚而来的创新资源外溢成为黄江未来至关重要的城市命题。

2019年黄江抓项目、拓空间,牵好重大项目驱动地区发展这一“牛鼻子”,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这一年,黄江共有9个项目纳入市重大项目,其中6个为续建项目,3个是新开工项目,这些市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超154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黄江已有城市更新改造项目30宗,更新改造面积达1.5万多亩。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市自然资源局审查的重点更新单元有74宗,其中黄江镇项目多达10宗,重点更新单元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随着田美农民公寓建设完成,黄江镇村一级的集体改造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启动,其中不少项目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去年上半年,一则“人工智能小镇拟更新面积超63公顷”的消息在大冚村被大量转发,令全村人兴奋不已。

事实上,为全面融入深圳创新圈,黄江拟通过连片更新,实现南部片区城市产业升级与城市品质提升,打造南部城市综合服务副中心。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这个以老旧建筑为主的落后小村庄,将搭上驶向新时代的快车。

利好消息频出,使得黄江的土地拍卖屡创新高。去年8月,黄江镇以14.03亿元出让两宗商住地块,最终被深圳华侨城房地产有限公司竞得,备受外界关注。两宗地块均位于田心村华师附属东莞学校旁,未来将以旅游休闲、居住和工业为主导职能,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园及高品质生活区,强化片区公共服务集聚,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地区,主动承接承接光明区和松山湖的双重规划利好。

蓝图绘就,战鼓催征。这一年,黄江专门成立1号线黄江段土地整备项目指挥部,多部门联动,多举措并行,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征拆工作。随着东莞轨道1号线黄江停车场首批用地正式移交,一场轰轰烈烈的拓空间浪潮正席卷而来,黄江腾飞指日可待。

令人充满想象的“TOD之城”

刚刚过去的2019年,黄江描绘了一幅令人充满想象的城市发展蓝图——依托8个轨道站点建设“轨道交通重镇”,全力打造“TOD之城”,进一步促进黄江与松山湖以及深圳光明区同城化。

这一年,黄江加大力度推动轨道交通建设,为打造莞深重要交通枢纽和建设“TOD之城”做好前期规划。一方面,积极推进黄江北站、黄牛埔站、黄江中心站的TOD规划编制工作;另一方面,陆续启动康湖路站、镇政府站的TOD规划编制工作,全力推动黄牛埔TOD综合开发项目一期工程动工。

在此基础上,全力推进黄牛埔、黄京坑、龙见田3大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规划面积合计696公顷;加强与深圳高水平规划编制单位合作,围绕轨道交通、TOD站点建设和工业保护,在全市率先完成2016-2035年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加快形成,轨道交通一小时通达范围内,广州、东莞、深圳紧密相连,莞深区域成为大湾区面向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出发点,全球资源交汇于此,优质产业商机涌动。

风高浪急千帆竞,中流击水勇者先。随着更加平等化、网络化的城市群时代正加快到来,站在比肩世界的湾区,黄江率先提出建设“TOD之城”令人欢欣鼓舞。

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在中国发展昂首阔步迈入新时代的宏大背景下,深圳将迈向发展新阶段。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长朱力表示,深圳升级先行示范区会带来区域发展格局重大影响,对黄江等东莞临深镇街是重大的利好效应。

专家分析认为,从深圳中部发展轴来看,由福田中心区通过轨道交通、广深港客运专线向南联系香港,向北经光明新城中心,联系东莞松山湖,构成莞深港区域性产业聚合发展走廊。

而深圳“十三五”规划将光明区定位为新的经济增长极,着力将其打造为深圳北部中心。目前,深圳举全市之力建设光明科学城以及中大城。作为深圳重要的区域性教育高地、医疗高地和创新高地,中大城距离黄江中心站TOD仅6公里。

随着东莞轨道1号线与深圳轨道交通对接,将使黄江成为松山湖、深圳光明区产业外溢的重要承接地之一。届时,黄江可通过TOD建设加快承接深圳的优质产业外溢,甚至依托中大城发展创新、科技研发等产业,力争成为积极对接深圳智慧产业的先导区。这也将进一步促进黄江与松山湖、深圳光明区同城化,使其在产业升级、城市更新、发挥自身特色方面奋起直追。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马向明进一步指出,黄江的发展须明确区域分工、完善产业链关系,加强与松山湖、光明区以及周边街镇的合作,融入区域城镇互动发展。

进入“湾区共享时代”,区域协同创新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黄江秉持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精神,加快推进“TOD之城”建设,让我们看到一个“湾区制造名镇”的轮廓愈发清晰。

【记者】韦基礼

【策划】黄少宏

【作者】 韦基礼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2024-04-08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