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C适用于D型车吗?,初次尝试游泳的日记

长城汽车:侧围外板造型参数对表面质量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客户在选择汽车时不仅关注核心部件,高质量的外观已经成为客户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整车外观造型确定后,需要对外观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外覆盖件(侧围外板、翼子板、机盖、后背门、车门外板)是客户最先观察的区域,当其出现表面质量缺陷后,整车的光影就会出现严重的折射、扭曲等现象,造成整车外观质量下降。因此解决外覆盖件的表面质量问题刻不容缓。

侧围外板常见表面质量缺陷位置及类型


侧围外板位于整车车身侧部,是客户最先观察的区域,作为侧部最关键的外覆盖件,其外观质量直接影响整车质量。侧围外板常见的表面质量缺陷有凹坑、翘曲、塌边等,而凹坑出现次数达总缺陷次数的80%以上。常出现凹坑的主要位置有B柱(见图1)、C柱(见图2)以及后角窗拐角处(见图3)。这几处位置的表面质量缺陷问题一直困扰各模具厂。

图1 B柱凹坑

图2 C柱凹坑

图3 D柱凹坑

凹坑解决方法


使用油石对侧围外板冲压件进行打磨后,凹坑等缺陷可清楚地显现,一般通过调整工艺补充、压边圈进料阻力、模具零件型面研合率等方法进行调整,这需要对模具进行反复补焊修模,大量的焊接严重影响了模具的成形质量及使用寿命。有些缺陷只要调整制件局部结构就可以解决,而制件结构设计需要通过大量数据积累及SE(simultaneousengineering)分析,对局部位置的参数进行调整,即可减少表面质量缺陷的产生,为后期模具设计及调试整改节约大量的时间,同时提高制件的成形精度和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1


B柱位置设计

图4 2个门洞中间部位悬空

通过CAE软件对冲压过程进行分析,当拉深上模即将达到闭合状态时,前后门洞的2个R角就已经接触板料,而此时2个圆角中间部位板料处于悬空状态(见图4)。此时两侧对板料的拉应力比中间大,当拉应力传递到B柱上部外露材料时就导致了应力不均。在材料流动过程中,门洞的R角会对板料形成拉力,前、后门洞对B柱的拉力Fa和F´a之和为正下方的拉力Fb(见图5),前、后门洞的R角越小,Fa和F´a的拉力越大,其与Fb的差值也就越大,当压力传递到外表面A面时,应力不均就会造成材料延展不均,最终导致表面质量缺陷的出现。

图5 B柱位置拉力方向

前、后门洞及B柱台阶是汽车功能实现的基本造型,只能通过改变一些造型参数来消除B柱凹坑缺陷:①前、后门洞与B柱上的密封面高度要相等,即H1=H2=H3,这样在模具最后闭合时成形力大小相等;②前、后门洞的深度一样,即H4=H5,以保证前、后门洞对A面的拉力均匀;③增大前后门洞的拐角Rmin≥50mm,以减少前、后门洞的拉力(见图6)。

图6 B柱位置参数

通过上述3个参数的优化,控制B柱的拉应力,可大幅度减少B柱表面质量缺陷的产生。

2


C柱位置设计

图7 C柱形状急剧过渡

图8 材料扭曲变形

因C柱上部的后门洞与三角窗的型面高度差大,过渡急剧(见图7),成形时材料无法均匀应变,导致材料发生扭曲变形(见图8),最终形成凹坑。由于高度差是造型结构,无法改变,而凹坑随着型面高度差角度变大而加剧,在设计时就需要考虑对尺寸参数进行控制优化。

渐变的角度越缓,型面过渡越光顺,材料发生的扭曲变形就越小。经过大量实际经验累积发现:①尽量减少高度差,即h1越接近h2,外观质量越好;②加大过渡区域,使过渡平缓,L≥13(h1-h2),θ≤8.5°。

3


后角窗设计

图9 材料流动方向

侧围外板后角窗位置为拐角,当冲压件成形过程中材料流入时,直边区流入均匀,拐角处成扇形流入(见图9)。经过应力分析计算,直边区的材料向下流动时只产生Y向的拉应力;而在拐角区的材料径向流动,产生了径向拉应力和环向(切向)压应力(见图10)。开模后应变方向不均匀,最终出现凹坑。

图10 内应力方向

图11 参数指示图

由于后角窗玻璃打胶的需要,后角窗台阶无法取消,这就需要通过调整后角窗的造型及内板区域的形状来控制缺陷产生,通过实际多种车型对比验证(见图11)发现:①角部夹角θ≥110°的车型没有出现凹坑,θ<110°的车型均有凹坑;②造型半径R≥52.6mm的车型没有出现凹坑;③造型半径R与台阶高度差比≥4.27h的车型没有出现凹坑(见表1)。经过多次验证,确认后角窗设计要求为:①造型半径要求R≥4.3h;②角部夹角θ≥110°。

原文作者:李俊峰,施朋朋

作者单位: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2024-04-01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