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卡汽车行业前景值得期待吗?重卡市场有哪些重要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策略:重卡板块复苏,智能化带来结构景气向上

(报告出品方/作者:财通证券,邢重阳、李渤、于朔)

1 短期商用车板块复苏,中长期汽车智能化带来增量

1.1 汽车行业各板块景气度分析

我们认为目前汽车各板块的景气度为: 1) 乘用车当前景气度接近顶点,向上增速逐步放缓;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已经 提升至 30%,继续维持高增长的压力较大; 2) 汽车零部件景气度仍有增长空间,从电动化增量零部件赛道切换至智能化增 量零部件赛道; 3) 商用车目前已经走出景气度谷底,目前景气度快速回升,向上弹性最大; 4) 两轮车板块景气度仍在上行阶段,新国标促进行业格局集中,量价齐升下板 块景气度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5) 经销商板块景气度仍在下行区间内,待需求回升后,经销商库存有望逐渐回 归正常水平,板块景气度也有望筑底回升。

1.2 汽车行业销量展望

展望 2025,我们认为汽车总销量会维持温和增长。其中 1)新能源汽车的增速远 超行业整体,渗透率快速提升,2025 年有望提升至 45.7%;2)在乘用车领域, 新能源汽车会逐步实现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增购和换购将成为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3)商用车销量呈现周期性波动,2023 年开始有望进入复苏周期,重卡 行业逐步复苏,重卡销量有望重回 140 万辆。


1.3 看好底部确立,逐步复苏的重卡板块

当前重卡板块处于销量底、业绩底、估值底三重底部。我们认为随着疫情逐步缓 解,下游物流需求提升有望拉动重卡板块复苏。此外环保政策逐步趋严,有望推 动现有国四重卡加速替换。在下游物流需求和环保政策的双重驱动下,我们认为 重卡板块有望迎来快速复苏,看好估值安全边际较高,行业复苏弹性大的重卡板 块。

我们以重卡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重汽 A 为例分析当前重卡板块在周期的位置; 1)从业绩来看,当前中国重汽 A 的归母净利润和净利率均已经接近 2016 年上 一轮重卡上行周期的底部,做实业绩底;2)从估值来看,由于重卡行业重资产 的性质,PB 估值更能反映出公司底部所在位置,当前中国重汽 A 的 PB 估值也 已经接近 2016 年的估值水平,已经处于底部区间。

1.4 乘用车行业中长期增长来自于自主品牌崛起

我们认为乘用车行业中长期增长的动力来自于:1)自主品牌量价齐升,不断打 破价格天花板,提升国内渗透率;2)自主品牌加快出海步伐,凭借自身在智能 电动领域的领先优势,不断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2022 年 1-10 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实现销量 935 万辆,同比增长 26.1%,远超行 业增速。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提升至 48.7%,同比提升 4.8pp。市场份额的快速 提升展现了自主品牌强大的产品力。


1.5 智能化接力电动化,成为汽车零部件新的增量方向

汽车行业本轮变革主要集中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两个领域: 1)电动化领域:预计 2022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 683.0 万辆,实现同比 94.7% 的高增长,渗透率有望达到 25.3%,在高基数下 2023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保 持高增速的压力较大。 2)智能化领域:2022 年尚未有符合 L3 及以上自动驾驶的量产车型,随着智能 驾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出台,叠加车企自身的产品推出进度加速,我们认为 2023 年有望成为 L3 及以上智能驾驶的元年,智能化有望接力电动化,成为汽车 零部件新的增量方向。 通过细分行业规模和三年复合增速两个维度筛选,我们认为汽车智能化的增量主 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汽车 EE 架构的变革促进了汽车域控制器的渗透率提升; 2)高阶智能驾驶渗透率快速提升,激光雷达、惯性导航迎来放量期; 3)汽车座舱智能化程度快速提升,HUD 的渗透率快速提升; 4)汽车底盘智能化提速,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空气悬挂等配置快速应用。

1.6 两轮车行业供给侧逐渐出清,龙头企业有望量价齐升

新国标出台后两轮车行业供给侧逐渐出清,无法达标的低端两轮车企业加速淘 汰,行业份额逐渐向头部集中,两轮车龙头企业雅迪、爱玛的份额快速提升。在 产品端:高品质长续航的新国标车型不断提升单车价格,带动盈利能力提升;在 渠道端:扩数量和提质量并进,渠道能力提升保障销量增长。

1.7 经销商板块逐渐寻底,优选豪华车经销商

目前经销商的库存系数较高,2022 年 1-10 月的库存系数为 1.76,高于警戒线, 经销商的销售压力较大,经销商板块处于逐渐寻底的阶段。经销商板块中,我们 建议关注豪华车经销商:1)从库存系数维度看,进口经销商的库存系数常年低 于合资经销商和自主经销商,表明豪华车占比较高的进口经销商销售压力较小, 终端折扣有限,新车销售业务盈利能力更强。2)受益于汽车消费升级,豪华车销量占比逐步提升,带动豪华车保有量提升,利好豪华车经销商售后业务稳健增 长。


2 乘用车:自主品牌国内份额提升,海外加速开拓

2.1 展望 2025,乘用车销量稳中有升,新能源加速渗透

展望 2025,乘用车销量有望稳中有升,行业需求来自增购和换购。其中新能源 乘用车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燃油乘用车的渗透率或将下滑。预计 2022-2025 年乘用车分别实现销量 2370.0 万、2464.8 万、2538.8 万、2614.9 万,同比分别 增长 10.4%、4.0%、3.0%、3.0%;新能源乘用车分别实现销量 650.0 万、850.0 万、1062.5 万、1328.2 万,同比分别增长 95.6%、30.8%、25.0%、25.0%;新能 源乘用车渗透率分别为 27.4%、34.5%、41.9%、50.8%。

2.2 乘用车 Q4 销量有望同比正增长,逐步进入稳健增长期

2022 年 1-10 月,乘用车实现销量 1921.8 万辆,同比增长 13.7%。从需求端看, 2023 年的汽车补贴力度仍有不确定性,这有望促进用户的消费需求在 2022 年底 集中释放;从供给端来看,主机厂 Q2 和 Q3 经历了疫情、缺芯、高温等种种压 力,目前供给端压力有所缓解,年底具备较大的冲量需求;供给+需求两端发力 下 Q4 乘用车销量有望同比正增长;我们预计 2022 年 Q4 乘用车销量为 671.4 万 辆,同比增长 1.41%。

中长期看,乘用车销量将在高基数下保持稳健增长,政策刺激会带来短期内较好 的销量提振,长期增长的动力来自增购和换购。

2.3 补贴退坡有望提振 Q4 新能源销量,渗透率有望逐年提升

2022 年 1-19 月,新能源乘用车实现销量 435.6 万辆,同比增长 114.4%,市场渗 透率达到 25.7%。我们认为,新能源乘用车的认可度逐步提升,在当前汽油价格 高位震荡的背景下,新能源乘用车的性价比优势愈加凸显,考虑到年底新能源汽 车补贴将会退坡,用户有望在 Q4 集中购买,我们预计 2022Q4 新能源乘用车销 量为 214.4 万辆,同比增长 66.1%。

中长期看,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渗透率稳步提升,预计 2025 年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有望提升至 50.8%。


2.4 汽车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高阶智能驾驶渗透率快速提升

高阶智能驾驶渗透率逐年提升,预计 2025 年 L2 及以上智能驾驶的车型渗透率 有望提升至 35.1%。

2.5 智能电动驱动自主品牌崛起

自主品牌抓住汽车行业智能电动的变革快速崛起,在销量和价格上都实现了快速 的提升。2016 年销量前十车企中,自主品牌仅有三家,2022 年 1-10 月销量前十 车企中,自主品牌已经占据六个席位。从销量角度看,自主品牌得到了快速提 升。2016 年自主品牌销量排名前十的车型均价为 8.9 万元,2022 年 1-10 月自主 品牌销量排名前十的车型均价已经提升至 12.4 万元。从价格角度看,自主品牌 也快速向上突破。

2.6 汽车出口已经成为自主品牌的全新增长点

2022 年 1-10 月,汽车企业出口 245.6 万辆,同比增长 54.1%。其中乘用车出口 197.5 万辆,同比增长 57.1%;商用车出口 48 万辆,同比增长 43%。新能源汽车 出口 49.9 万辆,同比增长 96.7%。海外出口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产销的全新增长 点。

3 零部件:挖掘智能电动带来的增量机会

3.1 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带动增量投资机会

展望 2023-2025,我们认为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深入发展,零部件板块有 较为明显的增量投资机会,主要来自:1)域控制器; 2)激光雷达;3)惯性导 航;4)HUD;5)线控转向;6)线控制动;7)空气悬架。从市场空间来看, 我们认为域控制器、空气悬架、HUD 赛道空间较大;从渗透率提升速度来看, 我们认为线控转向、空气悬架、激光雷达等赛道渗透率提升速度较为明显;从竞 争格局来看,我们认为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空气悬架赛道竞争格局较为明晰, 龙头效应逐步凸显。

3.2 EE 架构变革推动域控制器发展

汽车功能增加下 ECU 瓶颈明显,域集中式架构得到应用。在传统的 ECU 架构 中,每增加一个新功能需要添加一个新的 ECU,这将增加 E/E 架构的复杂性, 过度分布会导致布线复杂、网络性能差以及关键信息的通信速度降低。在具有中央网关的 ECU 架构中,域内和跨域通信都通过网关易导致网关的高负载。考虑 到上述瓶颈问题,以功能域为标志的域集中式架构得到应用。根据博世划分的最 经典的五域集中式 EEA,将功能域具体划分为驾驶辅助、安全、车身运动、娱 乐信息、车身电子。

EE 架构的快速演变将同步影响汽车控制器的市场结构,域集中式 E/E 架构将分 散的 ECU 集成为运算能力更强的域控制器(DCU),推动所有域控制器渗透率提 升,其中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是发展主力。根据麦肯锡预测,2020 年域 控制器的渗透率为 2%,2025 年有望提升至 20%,2030 年有望提升至 43%。我 们预计 2025 年乘用车域控制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233.7 亿元。测算假设为: 1)假设车身域控制器的单车价值量为 1000 元,底盘域控制器的单车价值量为 1000 元,座舱域控制器的单车价值量为 2000 元,L2 级别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单车价值量为 2000 元,L2+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单车价值量为 12000 元,未来 5 年,域控制器的单车价值量会以每年 5%的速率下降。 3)假设 DCU 在 2020 年的渗透率为 2%,该渗透率以每年 3.6%的速度提升,到 2025 年达到 20%的渗透率。


3.3 高阶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激光雷达、惯性导航迎来放量期

智能驾驶的发展依赖传感器对环境感知的支撑。智能汽车之所以能够实现自动驾 驶功能,主要依靠负责环境感知的传感器,其类似于人的视觉和听觉,如果没有 环境感知传感器的支撑,将无法实现自动驾驶功能。多种传感器融合可满足各种 复杂路况,同时保证汽车软件系统冗余,具体主要依靠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 波雷达的数据融合提供给计算单元进行算法处理。

激光雷达即将迎来快速放量期。2023 年有望成为激光雷达元年,半固态目前为 主流选择。短短几年内,车载激光雷达的价格从 80000 美元下降到 1000 美元, 形态也经历了机械式向半固态及固态的更新迭代。华为计划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 至 200 美元,甚至有望降到 100 美元。我们认为,随着未来自动驾驶的渗透率提 升带动激光雷达的配置需求,激光雷达需求快速提升后的规模效应将带来价格的 下降,受益于高阶自动驾驶渗透率快速提升,激光雷达有望放量。

惯性导航是 L3 及以上自动驾驶的重要定位系统。随着汽车电动化渗透率的不断 提升,各品牌汽车在动力和加速方面趋于同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是汽车厂商差 异化竞争布局的重要方向,其中智能驾驶技术是智能汽车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 素。随着自动驾驶产业不断发展进步,L3 及以上等级智能驾驶车辆对高精度定 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惯性导航系统定位不依赖外部信号,具有高可靠性,并能 够与车辆其他传感器数据融合,进一步提升车辆定位精度,逐渐成为 L3 及以上 智能驾驶车辆的重要定位系统。虽然国内多家智能汽车主机厂及自动驾驶科技公 司均已采用惯性导航作为定位系统的一部分,但 L3 及以上智能驾驶车辆渗透率 仍然较低,惯性导航在汽车应用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对于车用惯性导航的市场空间我们基于两点假设进行测算: 1)车用惯导的渗透率随着高阶自动驾驶的快速普及在未来几年快速提升,到 2025 年有望提升至 27.6%; 2)车用惯导的单价维持在 1000 元的水平。 预计 2023-2025 年,车用惯导的市场规模分别为 21.9 亿元、44.8 亿元、71.3 亿 元,同比分别增长 83.9%、104.6%、59.3%。


3.4 智能化+消费升级,HUD 迎来放量期

消费升级推动座舱内饰进化,百年发展已迈入智能化时代。汽车内饰是指具有安 全性、功能性、装饰性及工程属性的汽车内部零部件或汽车内部改装所需汽车产 品,并且作为汽车车身的主要组成部分,汽车内饰设计工作占汽车车型设计工作 的 80%。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汽车内饰已经逐步由机械化时代跨入电子化时 代,并迈入智能化时代。

HUD 的渗透率和行业规模快速提升。汽车 HUD 呈现出 C-HUD、W-HUD 到 AR-HUD 的发展趋势。C-HUD 显示为 2D 平面,但虚像缺乏距离感,行驶时图 标会挡住前视。W-HUD 显示的虚拟图像尺寸不够大,缺乏亮度和对比度,挡风 玻璃上的图像比较模糊。AR-HUD 拥有诸多优势但是其技术难度大、成本高、 占用空间大,目前仅有少量高端车型配置有 AR-HUD。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及成 本的逐步下降,驾驶域和座舱域的不断统合,在高精地图的加持下,未来 WHUD、AR-HUD 将下沉至低价位的汽车,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W-HUD 作为目前主流的方案,性能优于 C-HUD 且成本低于 AR-HUD,有望加 速渗透低端汽车;AR-HUD 随着技术逐步成熟及成本降低,有望全面占领高端汽车且大幅度渗透中高端汽车。预计至 2025 年,W-HUD 及 AR-HUD 市场空间 将分别达到约 92.0 亿元和 140.6 亿元。

3.5 底盘智能化变革,推动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空悬渗透率提升

线控转向符合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在汽车转向系统向 智能化和线控化升级中,先后经历了机械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 力转向系统等被动转向系统。线控转向(SBW)作为下一代转向技术,具有占 用空间少、安全性高诸多无可比拟的优点。在未来自动驾驶车辆上,线控转向系 统将主要应用于 L3 级以上自动驾驶汽车,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功能。

EPS 系统在商用车领域加速渗透, SBW 系统也将逐渐投入市场,我国汽车转向 系统市场仍有巨大上升空间,预计 2022-2025 年的市场空间分别达 399.6/443.6/482.2/523.3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9.9%、11.0%、8.7%、8.5%。


汽车制动技术快速向线控制动发展。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制动-液 压制动-电子制动-线控制动”四个阶段。(1)液压或气压制动阶段:随着汽车结 构的发展和车身重量增加,制动结构由机械制动演变为液压/气压制动方式,以 获得足够的制动力矩。(2)电子制动: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制动系统 的供能装置、控制装置、传动装置和制动器等组成部分均已不同程度地实现电子 化,包括 ABS、ESP 和 EPB 等功能有效提升制动性能,改善行车安全。(3)线 控制动:线控制动以液压助力取代了真空助力器和真空泵,取消了制动踏板和制 动器之间的机械连接,以电子结构上的关联实现信号的传送,符合汽车电动化、 智能化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不断完善,新能源车市占率以及高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逐步提升,线控 制动有望迎来较快发展,假设 2022-2025 年新能源汽车线控制动渗透率以每年 7%提升,燃油车线控制动渗透率由 5%逐步提升至 21%,单车价值量为 2000 元,我们认为 2022-2025 年线控制动市场空间有望分别达 51.6/87.8/132.5/189.9 亿元。

汽车消费升级以及规模效应带动成本下降,空悬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空气悬 架未来有望成为 20-40 万价格区间燃油车+电动车的主流可选配置,空气悬架渗 透率有望持续增长,我们预计 2022-2025 年空气悬架的市场空间分别为 39.7 亿 元、95.4 亿元、212.0 亿元、371.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90.9%、140.0%、 122.3%、75.4%。测算依据分别为: 1) 新能源乘用车空悬渗透率有望从 2020 年的 1%升至 2025 年的 30%; 2) 国产化降本后适配车型增加,燃油乘用车空悬渗透率有望在 2025 年达到 1%; 3) 因行业产品升级及法律法规要求(比如危化品运输车辆强制安装)等因素, 商用车空悬渗透率有望在 2025 年达到 10%; 4) 预计到 2025 年随着产业规模扩大之后,乘用车空气悬架总成成本有望从目 前的 1 万元(硬件+软件)下降到 8000 元左右。

4 商用车:重卡底部确立,板块温和复苏

4.1 Q3 或为本轮重卡下行周期的底部,Q4 重卡销量有望环比改善

2022 年 1-10 月重卡实现销量 57.1 万辆,同比下滑 55.6%。我们认为今年重卡行 业销量同比大幅下滑的原因为:1)国六排放升级导致 2021 年上半年重卡强装, 透支了需求;2)疫情导致经济增速放缓、物流不通畅、投资和消费走低、货源 少、用户信心不足等。目前疫情已经有所缓解,下游物流需求有望复苏,我们预 计 Q3 是本轮重卡下行周期的销量底部,Q4 重卡销量有望环比改善,实现销量 为 16.3 万辆,同比增长 0.6%。

4.2 需求和政策端双重作用下,重卡行业有望迎来复苏

展望明年,我们认为重卡板块已经来到底部区间,重卡行业在疫情缓解和政策刺 激下有望逐步复苏:1)疫情缓解后,物流需求有望提升,带动运费增长,提升 终端购买需求;2)今年 10 月 1 日起,实行了收费公路通行费减免 10%的政策, 政策端对重卡用户有所扶持;3)排放政策有望继续升级,11 月 14 日,15 部门 联合印发《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 行动方案》,重卡排放升级有望促进现有国四重卡的加速替换,带动行业增长。 预计 2022-2025 年重卡实现销量 68.6 万、80.0 万、110.0 万、140.0 万,同比分别 下滑 50.8%,增长 16.6%,增长 37.5%,增长 27.3%。


4.3 重卡出口和新能源重卡实现快速增长

今年重卡市场虽然国内需求不振,但海外销量较好,出口销量对重卡总销量的贡 献提升较高。其中今年 1-10 月,中国重汽实现出口重卡 7.6 万辆,同比增长 54%,占我国重卡行业出口的 50%以上,其中 10 月单月出口超过 1 万辆重卡, 创下重卡单月出口的记录,出口市场的良好表现使得中国重汽实现了今年 1-10 月的重卡累计销量冠军。

4.4 板块增长或早于基本面改善,建议提早布局重卡板块

我们对比分析了重卡行业 2015 年至今的销量及增速和重卡指数 884805.WI 之间 的关系,重卡指数的上涨往往早于板块销量提升。其中:1)2016 年 5 月中旬重 卡板块行情启动,但是行业销量仍在环比下行,直到 9 月开始环比改善。2) 2019 年 1 月重卡板块行情启动,行业销量直到 8 月才开始环比改善。因此我们 建议尽早布局重卡板块,当前重卡处于销量、业绩、估值三重底部,行业基本面 有望逐步改善,当前布局估值风险较低,向上弹性大。

5 两轮车:行业稳中有增,龙头份额提升

5.1 新国标促进行业供给端出清,龙头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2019 年《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即《新国标》正式实施,文件对电动自行 车的整车质量、整车尺寸、最高时速等指标做出明确界定,且指标性质均为强制 性指标。供给端方面,新国标将电动自行车的认证方式由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 理转为 CCC 认证(即强制性产品认证),流程复杂的 3C 认证提高了行业准入门 槛。原来的超标的豪华电动自行车被归类为电轻摩或电动摩托车后,要求企业具 备电摩生产资质。3C 认证及电摩生产资质,加速不达标小厂的产能出清,使得 行业向龙头集中,根据沙利文研究,2021 电动两轮车 CR2 达 46.4%。此外,自 21 年实施的《机动车发票使用办法》中的“一车一票”制度,规范了两轮车销售 行为,使得不规范小厂的成本上升,有利于行业向龙头集中。因此我们认为行业 政策驱动替换需求,行业份额持续向龙头集中。


5.2 使用领域淘汰非标两轮车持续进行,拉动替换需求

需求端方面,新国标对于电轻摩和电摩的牌照、驾驶资格有明确要求,多个地区 已经出台了过渡期的截止时间,没有 3C 认证、超标的两轮车不能上路、上牌, 驱动了存量车的替换需求。

5.3 政策促进+新消费场景驱动,两轮车销量有望稳中有升

综合考虑国内共享电单车投放、外卖、快递等新消费场景用车,以及自然换车需 求、新国标政策下的换车需求、出口等因素,在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原材料价格 回落情况下,我们预计 2022-2025 年电动两轮车销量有望维持 8.37%复合增长, 电动两轮车销量分别达 5325、5763、6270、6778 万辆。

6 汽车销售与服务:关注豪华车经销商机会

6.1 供需错配带来豪华车经销商汽车销售业绩弹性

豪华车经销商的业务主要分两部分,其中 1)新车销售业务的特点是营收规模较 大,毛利率水平较低,一旦出现供需错配导致终端折扣收窄,其毛利率提升较 快,带来较大的业绩弹性;2)售后服务业务的特点是营收规模小于新车销售业 务,但毛利率较高,售后服务业务的毛利占据了经销商总毛利的比例较高,随着 中国汽车市场不断成熟,售后业务的占比也在逐步提升,对标美国汽车销售服务 龙头 AUTONATION,我国经销商售后业务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我们以中国 典型的豪华车经销商中升控股和美国典型经销商 AUTONATION 分别为例分析经 销商的业务结构。

受芯片短缺和疫情的双重影响,2021 年汽车行业生产端受阻,终端需求得不到 有效满足,行业库存系数下滑明显,导致终端销售折扣减少,豪华车经销商的毛 利率、净利率和业绩都得到了较大提升。


6.2 豪华车销量占比提升+保有量提升,促进售后服务业务持续向好

受汽车消费升级的影响,中国豪华车销售占比逐步提升,2022 年 1-10 月豪华品 牌实现销量 221.4 万,同比提升 0.2%。中国汽车市场的保有量逐步提升,2022 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 3.15 亿辆,保有量的逐步提升有望促进售后需求增长。 我们认为国内车型销售结构的高端化+保有量稳步提升有助于提振豪华车经销商 的业绩。

7 智能电动变革推动汽车检测服务行业快速发展

汽车检测服务行业是我国汽车产业的一个伴生行业,主要是为汽车整车及零部件 生产企业、政府有关监管部门和用户提供检测、试验验证、符合性评价等技术服 务。我们认为汽车检测服务行业的规模有望逐步提升,主要原因为:1.智能化、电 动化行业技术变革带来更多检测需求;2.车企研发开支逐年提升;3.新势力车企研 发外委比例提升。

7.1 汽车检测服务行业分为普通检测服务和质量监督检验

我国汽车检测服务行业根据检测目的不同可以分为普通检测服务和质量监督检验 业务。由于国内汽车标准正逐步与国际接轨,近年来国家汽车主管部门对国内汽 车质量监督检验标准制修订力度加大,涉及安全、环保、节能的一些新标准相继 发布实施,促进了国内汽车产品技术的进步。同时,随着我国进口汽车市场的迅 速发展和中外合资汽车生产企业的不断建立,也促进了国内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厂 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性能。因此,普通检测服务和质量监督检验业务 近年来均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也进一步要求汽车检测机构的检测服务能力建设更 加完善。

普通检测服务:非强检、车企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做的检测

普通检测服务业务主要是指除了满足政府监管部门要求的质量监督检验以外,汽 车企业为了产品研发、改进、验证和供应商质量管理等要求而进行的检测服务。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发展水平的逐年提高,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厂商已经不能 仅仅局限于使自身产品满足国家强制性指标要求,而需要通过不断的研究开发, 提高自身产品的性能指标,保持产品的竞争力。因此,普通检测服务业务的市场 规模也随着汽车工业发展而不断地扩大。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厂商一般都逐步建立自己的内部检测机 构,但其功能与定位与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存在较大差异。

质量监督检验:汽车强检

我国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实行准入管理制度,机动车产品须满足我国的强制性标 准等相关要求才准予生产销售和上牌使用。


行业监管部门一方面制定检测标准,另一方面对检测机构进行授权。 1)工信部主要负责汽车生产企业新车型申请《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时进行 强制性检测和定型试验的检测机构的授权。 2)国家质监总局(国家认监委)对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评定认可的 检测机构的检测项目以及业务范围进行授权。对于机动车产品的“强制性检测项目” 主要对国家级的机动车检测机构授权,这主要体现在市场主体资格和资质的管理。 3)环保部主要负责汽车生产企业新车型申请《车辆产品环保目录》时进行强制性 标准“车辆/发动机排放”检测的检测机构的授权。 4)交通部主要负责按《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实施营运 车辆燃料消耗量市场准入制度及检测机构的授权。

7.2 汽车检测服务行业的竞争格局

据我们估计,在汽车强检领域,6 家国家级检测机构全面覆盖整车及零部件的强 检项目,占据 98%的市场份额,部分民营检测机构可以检测部分项目。在汽车非 强检领域,国家级检测机构占比达 36%,民营检测机构和主机厂自身检测机构合 计占比达 64%。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份额有所提升:1)民营检测机构通常深耕 某一项检测业务,因此技术能力和同步开发能力较强;2)民营检测机构更加灵活,配合整车企业的程度更高;3)国家级检测机构的检测产能和人员已经被强检业务 利用较多,给非强检业务的占比较低。

7.3 汽车检测服务行业空间测算

汽车强检市场空间测算:我们认为汽车强检市场的规模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1) 新车公告数量、2)单一车型检测费用。其中乘用车检测均价高于商用车。根据中 国汽研招股书显示,2009 年到 2011 年汽车检测服务行业的市场空间分别约为 30 亿元、35 亿元和 40 亿元。其中普通检测服务业务和质量监督检验业务的市场规 模各占约 50%。根据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2009 年到 2011 年,乘用车申报新车型数分别为 289/434/380 个;商用车申报新车型总数分别为 5859/7639/5640 个。考虑随着汽车的智能化、电动化程度不断提升,汽车强检价 格不断提升,我们假设 2022 年商用车、传统乘用车、新能源新车型、新能源车拓 展变更强检单车费用分别为 21/105/220/89 万元,此后分别以每年 5%/5%/10%/5%递增,我们测算 2022 到 2025 年汽车强检业务的市场空间分别为 92.2 、103.8 、 108.8 、113.0 亿元。

汽车非强检市场空间测算:我们认为汽车非强检的市场规模取决于整车和零部件 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以及其中用于外包做检测业务的比例。2017 年至 2021 年汽 车板块研发支出自 708 亿元增长至 1189 亿元,CAGR 达 13.8%,汽车行业的研发 支出不断提升,研发支出占总营收的比例也在不断提升,2017 年-2021 年研发支 出占比自 2.63%增长至 3.79%。


不同类型的企业在研发检测的外包比例不同,传统企业会自建检测能力,研发检 测外包比例较低,新势力车企更多依靠外部第三方协助完成研发检测。我们假设 30%的研发开支用于研发检测外包。经测算 2022 年-2025 年,汽车非强检的市场规模分别约为:335.8 亿元、388.4 亿元、457.2 亿元、537.9 亿元。

8 重点公司分析

8.1 中国重汽

公司是重汽集团旗下的重型卡车整车生产销售龙头企业,目前拥有“黄河”、“豪 沃(HOWO)”等品牌及系列车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重型卡车制造基地之一。 公司产品畅销国内外,出口世界上百个国家及地区,产品出口市场份额持续占据 国内重卡行业第一。今年 1-9 月受排放政策升级透支和疫情影响,国内重卡需求 有所下滑,公司凭借出口优势实现 12.6 万重卡总销量,份额跃居行业第一。公 司 2022Q3 实现营业收入 71.24 亿元,同比-20.24%,实现归母净利润 0.36 亿 元,同比-74.25%。我们看好的理由:1)Q4 开始国内重卡行业有望底部主逐季 度复苏,公司有望受益于行业产销回暖;2)公司是重汽集团主要的整车和桥箱 业务主体,业务结构聚焦,重卡板块回暖,公司弹性较强。

8.2 潍柴动力

潍柴动力是重卡产业链龙头公司,产品涵盖动力总成(发动机、车桥、变速 箱)、重卡整车、零部件、叉车仓储等多个领域,并有多家海外公司。公司 2022Q3 实现营业收入 437.83 亿元,同比-1.77%,归母净利润 9.25 亿元,同比40.34%。我们看好的理由:1)Q4 开始国内重卡行业有望底部主逐季度复苏,公 司有望受益于行业产销回暖;2)产品升级;3)海外业务逐步企稳改善;4)重 卡发动机市场份额提升。

8.3 中集车辆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半挂车与专用车高端制造企业,公司成立了六大业务集团。其 中灯塔先锋业务深耕中国市场的半挂车产品;北美业务由厢式半挂车、冷藏半挂 车以及集装箱骨架车组成,在北美市场获得了主流大客户长期信赖与认可;欧洲 业务深耕欧洲市场半挂车产品,运营 “SDC”与 “LAG”品牌。强冠业务集团生产 与销售罐式半挂车与混凝土搅拌车,旗下的混凝土搅拌车连续五年在中国销量第 一。城市渣土车业务生产与销售城市渣土车上装产品,是中国城市渣土车委托改 装业务先行者。太字节业务集团生产制造冷藏厢体与干货厢体,运营 “太字节 ” 品牌。公司 2022Q3 实现营业收入 62.11 亿元,同比+28.03%,实现归母净利润 2.95 亿元,同比+201.18%。我们看好的理由:1)公司凸显跨洋经营优势和韧 性,海外需求向好;2)国内重卡行业开始逐步复苏,国内业务具备较高向上弹 性。


8.4 华依科技

公司是国内汽车行业动力总成检测服务行业的龙头,当前业务结构逐步优化,高 毛利率的检测服务业务占比有望快速提升,带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改善。公司新 增惯性导航 IMU 业务,IMU 是 L3 及以上自动驾驶车型必备的零部件,行业规 模随着高阶自动驾驶的渗透率提升而快速增长。公司抢先布局 IMU 业务,为后 续业绩持续高增长打下坚实基础。公司 2022Q3 实现营业收入 1.62 亿元,同比 +55.69%,实现归母净利润 0.44 亿元,同比+124.73%。我们看好的理由:1)公 司检测服务实验室数量快速提升,订单饱满,业绩增长确定性高;2)车载 IMU 惯性导航市场处于放量前夕,公司抢先布局 IMU 市场,有望享受行业全周期红 利。

8.5 保隆科技

公司主要产品有 TPMS、车用传感器(压力、光雨量、速度、位置、加速度和电 流类)、ADAS、空气悬架、汽车金属管件、气门嘴以及平衡块等。公司 2022Q3 实现营业收入 11.53 亿元,同比+22.76%,实现归母净利润 0.52 亿元,同比48.29%。我们看好的理由:1)空气悬挂业务将在 Q4 和 2023 年开始放量,公司 目前在手订单饱满,业绩增长确定性较强;2)汽车智能电动变革带来更多 ADAS 和传感器的需求;3)TPMS 业务即将迎来后装市场放量期。

8.6 继峰股份

公司主要产品为汽车内饰件、乘用车座椅以及商用车座椅和乘客座椅。目前公司 座椅业务已经配套国内造车新势力,未来有望持续开拓新客户。公司 2022Q3 实 现营业收入 46.02 亿元,同比+21.71%,实现归母净利润 0.91 亿元,同比 +433.79%。我们看好的理由:1)公司国内乘用车座椅业务有望不断取得新的定 点;2)格拉默海外业务整合进展顺利;3)公司积极在内饰领域拓展新品类,不 断提升单车配套价值量。


8.7 精锻科技

公司主要产品为汽车差速器锥齿轮、新能源汽车用电机轴和差速器总成等。公司 客户结构不断改善,之前绑定大众,现在拓展北美大客户、国内新势力等新客 户。产品结构也在不断提升,差速器总成占比提高,带动单车配套价值量提升。 公司 2022Q3 实现营业收入 5.07 亿元,同比+50.82%,实现归母净利润 0.67 亿 元,同比+117.65%。我们看好的理由:1)公司差速器总成新产能逐步完工,在 手订单饱满,业绩增长确定性强。2)公司不断拓品类,目前分别开拓了主减速 器齿轮、电机轴、转向节、控制臂等新的产品,单车配套价值量稳步提升。

8.8 爱玛科技

公司是国内电动两轮车龙头企业,公司主要产品为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 车、电动摩托车等。公司大力推进渠道能力提升,目前经销商数量超过 2,000 家,终端门店数量超过 2.5 万个。2022Q3 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77.91 亿元,同比 +49.79%,实现归母净利润 6.87 亿元,同比+160.29%。我们看好的理由:1)产 品结构优化,中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带动盈利能力增强。2)新国标促进行业在 供给和需求两端出清,行业格局逐步向龙头集中,公司份额有望继续提升;3) 公司渠道不断扩张,渠道能力不断提升。

8.9 比亚迪

公司是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绝对龙头,自身供应链高度垂直一体化,依托内部 弗迪系零部件供应商,公司实现了核心零部件完全独立自主,有助于公司根据市 场终端需求,合理改变生产节奏和控制成本。公司整车产品主要依靠旗下“海洋 网”和“王朝”两个网络进行销售。公司最为受益智能电动的行业变革,近年来 公司的车型销量和市场份额均创下新高,盈利能力也在不断提升。2022Q3 公司 实现营收 1170.81 亿元,同比+115.59%,实现归母净利润 57.16 亿元,同比 +350.26%。我们看好的理由:1)国内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规模效应带来更强盈 利能力;2)海外加速拓展,海外市场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3)产业链垂直 一体化,抵御行业波动能力强。

8.10 长城汽车

公司旗下拥有哈弗、魏牌、欧拉、坦克及长城皮卡五大整车品牌,孵化全新独立 运营的沙龙汽车,并与宝马集团合资成立光束汽车。其中哈弗品牌专注 SUV 产 品领域,目前正处在智能电动转型期,王牌产品 H6 在 8 月 22 日发布混动版本 车型,加速品牌智能电动转型步伐。魏牌搭载长城汽车最新的长续航 DHT 技术 和咖啡智能技术,向高端新能源品牌升级。欧拉品牌定位“更爱女人的汽车”,以 差异化战略进入能源汽车女性市场新赛道。坦克品牌,是长城汽车面向 SUV 新 趋势推出的潮玩越野 SUV 品牌,目前终端需求较高。长城皮卡是国内皮卡行业 的龙头,连续 24 年国内、出口销量第一。2022Q3 公司实现总营收 373.46 亿 元,同比+29.37%,实现归母净利润 25.60 亿元,同比+80.74%。我们看好的理 由:1)公司产品定价策略有所调整,更重视销量和份额;2)新能源业务加快转 型,全品类电动化提速有望提振公司在新能源市场的份额;3)细分市场具备多 款爆款车型,盈利能力较强。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024-03-28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