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二手货车交易市场有什么车型?,

一度非常吃香的许昌蔬菜公司


【周末,跟着老梁逛许昌】

第247站:许昌蔬菜公司

一度非常吃香的许昌蔬菜公司

文·图‖梁耀国


秋风刮,天气凉,家家户户买菜忙。

四十多年前,这是城市家庭入冬后必须要做的头等大事。一家敢过冬菜不买,恐怕要吃一个冬天的白面条,啃一个冬天的蒸馍就咸菜。正因如此,蔬菜公司的职工,想当年在社会上吃香着哩,一开始储存过冬菜,不仅他们的七大姑子八大姨来找,甚至连他们久未联系的同学战友也来找,都想尽快买到品质好的蔬菜。

所谓的过冬菜,就那老三样:萝卜、白菜和大葱。

漫长的冬季,几乎每个家庭都是一样的,不是萝卜白菜烩粉条,就是白菜萝卜烩豆腐,烩大肉的次数少之又少。说白了,有菜就着能下饭,不饿肚子便谢天谢地了。(想看看上一站老梁逛了哪儿?欢迎点击以下链接:曾辉煌过的许昌煤建公司

我印象中,蔬菜公司家属院就在东城墙街。

凭着印象,我直接找了过去。可到了地方,却发现这个共有十栋家属楼的大院里,竟没有一位闲坐纳凉的老者。我跑了那么多家属院,还是头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仔细观察发现,一堵高墙将东边五栋楼隔了出去,严格来说不能算是一个院。

我比较死劲,找不到人决不放弃,于是,站在楼阴处苦等。等了十多分钟,见一大姐外出买菜,忙上前打听情况。大姐听明缘由,说公司老人在东院住的居多,南边开有小门,你可以从那里过去。

大姐所说的小门,其实只有一尺多宽,过我这样的瘦子还行,过胖子则需要侧身了。

东院没有院子,只有一条狭长的胡同将五栋楼连在一起,然后走中间的大门进出。说来真巧,刚转过一个弯,就看见青翠的葡萄架下,坐着几位老者。得知我的目的,92岁高龄的郝义原老人坐在轮椅上,轻言细语地给我讲起了蔬菜公司的历史过往。

蔬菜公司全称蔬菜副食品公司,是1960年经政府批准,为解决城市居民吃菜难而专门成立的。在此之前,许昌周边的东西南北四关被划定为菜区,以种菜为业供应市民所需。夏秋两季,温度高,水肥足,时令蔬菜基本能满足市民的需求。而冬春两季,仅四关种的那点萝卜白菜,能支撑俩月已经很不错了,基本上过罢年家里就没啥菜可吃。基于这种情况,蔬菜公司应运而生。

下图:东城门右侧即为蔬菜批发部旧址。



当时,政府围绕民生问题,同时成立了八大公司,它们是蔬菜公司、百货公司、盐业公司、五交化公司、服务公司、果品公司、饮食公司和食品公司。

为了支援这些新公司,光烤烟厂就调出来200多人。我呢,调到蔬菜公司以后,参与了公司的筹建工作,后被分到批发部当会计,随后当批发部的书记,退休前任蔬菜种子公司经理。

蔬菜公司办公地址在古槐街南段路西,今瑞贝卡大酒店北边、原一职高南边。公司下管一个批发部、三个菜点、一个酱菜厂、一个豆制品加工厂。(欲欣赏梁耀国老师写的其它佳作,欢迎点击以下链接:1.长葛老城的“老东西”,该当喜,还是该当悲?;2.30年了,许昌的文友们,你们都好吗?

批发部在东城门以北,护城河以西,东城墙街以东,制药厂以南,占地面积30余亩,盖有五栋大仓库。通常情况下,由公司集中采购,调拨给各个菜点,菜农把菜直接送到菜点,菜点开出票据缴批发部,批发部再报公司报账。批发部平时较为清闲,一到收储过冬菜开始忙张。

由于本地过冬菜不够供应,公司每年一入冬,立刻将采购员派往外地,近处跑到襄城、鲁山采购,远处跑到河北、陕西采购。

采购员到一个地方,先和当地的行户(中间商)联系,由他们组织货源。收购一车了,公司派五六个人过去,验货、过磅、开票、付钱、装车运回来。过冬菜运回来后,堆放在仓库里,估算收得差不多了,公司统一调拨,再往各个菜点送。

生姜是从鲁山采购的名扬全国的张良姜。生姜不耐放,市民顿顿炒菜离不了,可是一次又买不多。集中采购回来后,堆在仓库一角,上面用沙子埋住,啥时候扒出来都是新鲜的。

豆制品加工厂在家属院西南角,供应市民的豆腐是在这里磨的,大豆芽、绿豆芽是在这里生的,扁豆凉粉是在这里做的。几样东西备齐后,根据前一天各菜点的销量多少进行配送,销得多多配,销得少少配。一改革开放,加工厂马上没生意了,曾改行生产桔子、桃子、梨子罐头。前后干了一年多时间,罐头销路老差,只好关门歇业。

下图:郝义原老人。



三个菜点是城墙、北街和西关。

城墙菜点位于南护城河北岸,今大商新玛特的位置,所卖的蔬菜主要供应东西大街以南、京广铁路以东片区的居民。

北街菜点位于小十字街北边、安怀街南段路东,所卖的蔬菜主要供应东西大街以北、京广铁路以东片区的居民。

西关菜点位于解放路中段路东、今魏都农贸市场斜对面,所卖的蔬菜主要供应京广铁路以西片区的居民。

酱菜厂在文峰路上,紧邻柠檬酸厂。酱菜厂除了生产酱油、醋之外,还自己加工糖蒜、腌黄瓜、腌芥菜丝、腌八宝菜等。那些腌制品,因其味道辛辣,若是就着吃,每顿饭至少能多吃半碗。

随后,旁边坐着的陈建忠老兄给我讲起他记忆中的蔬菜公司。

据陈老兄讲,他是1981年唐山当兵复员后,分到蔬菜公司北街菜点。北街菜点下面又分棉织厂北、公园南、部队、市武装部、天平街、无线电厂等几个小菜点,每个小菜点五六个人,总共约七八十人。

那个年代,吃穿用一律凭票供应,买粮需要粮票,买布需要布票,买煤需要煤票,买菜需要菜票。菜票每人每月一张,一年一套十二张,家里几口人领几套。

每天下午四五点,东关队上往北街菜点送菜,过磅以后,再拉着架子车往小菜点送。平时,芹菜下来了我们卖芹菜,番茄下来了我们卖番茄,黄瓜下来了我们卖黄瓜,总之,啥季节菜下来我们卖啥。

下图:荒芜的豆制品加工厂。



过冬菜除了萝卜,其他两样菜本地供应不上,需要从外地、外省调。白菜是从襄城县调来的,因为离许昌近,能当天去当天回。相比而言,调大葱可受罪,需要跑到河北、陕西的渭南。

一家一户一个冬季最少需要一捆葱,买回去储存起来慢慢吃,所以需求量非常大。为此,机关机关去人收,各门市部各门市部去人收,七八个人结伴,吃住在当地,一去就是十天半月。

我曾去渭南收过大葱。由于常年去,当地的行户都认识,到了一接头,他们招呼着收购,一手过磅,一手给现钱,不赊账。收购一车,在当地找辆过路车,装车后押车回来。之所以找过路车,是因为不放空趟,这样可以给公司省下来一笔运费。

因为盘山公路太陡,因为路窄路况太差,因为货车也不中,从渭南到许昌,要跑整整两天时间。等回到许昌,感觉整个人快被颠零散。

八几年,蔬菜公司改制为万丰蔬菜公司。此时,蔬菜市场全面放开,少了中间环节,菜农卖的菜更新鲜水灵,他们没费吹灰之力就把蔬菜公司挤垮了。面对这种窘境,公司开始推行承包制,将各个菜点承包给个人,定任务,比如一月3万,完成了,发全工资;完不成,按完成比例发。

下图:陈建忠老兄。



一看蔬菜生意不中了,公司开始转型卖调味品,酱油、醋、花椒、胡椒等等,由公司统一组织货源,哪儿需要往哪儿配送,东边往鄢陵、开封送过,南边往临颍、确山送过,西边往禹州、宝丰送过。

改革开放之初,骗子、皮包公司不少,你前脚把货给他送去,他后脚卷着东西就跑没影了,找不着人,致使货款打水漂。实际上,推销员挣的都是辛苦钱,一件酱油二十四瓶,死沉,自己卸车,主家让搬到那儿你得搬到那儿,还得给人家码整齐。有时,车停的离店铺远,敢搬一二十个来回,累死人,可受罪。

我去密县(今新密)送过货,头一趟可好,经销商爽快把货款付了。第二趟去,找各种理由,目的就是少给你一点钱。第三趟去,最多给你一半,剩余的赊着。就这样,打交道时间越长,拖你的货款越多。你拖我拖他也拖,日积月累,公司被外账压的入不敷出,渐渐走到了破产边沿。

公司陷入困境后,先是把几个菜点和酱菜厂卖了,随后把公司大院、豆制品加工厂,以及蔬菜批发部统统卖给了一个煤老板。如今,批发部大院,加工厂大院虽荒芜着,却是蔬菜公司的历史见证者。

下图:荒芜的批发部大院。(文首图:家属院一景)



【作者简介】梁耀国,现就职于许昌市房产交易租赁管理处,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024-03-20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