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词:需要什么、什么条件,

【三言二拍】《警世通言》(冯梦龙)中的疑问句及疑问词

冯梦龙著

摘要:冯梦龙是明代著名通俗文学家,他的短篇小说群“三言”是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精粹,无论是内容上还是结构上,都是短篇小说历史进程的重大突破,既不拘于宋元旧篇,又把短篇白话小说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作品中疑问句及疑问词的使用,充分体现了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过渡,现以《警世通言》为例,分析其疑问句及疑问词的类型、分布等。

关键词:《警世通言》 、疑问句、疑问词

一、疑问句的类型

在古代汉语中,疑问词是疑问句必备的条件,没有疑问词,就发不出疑问。而疑问词主要分为两大类:疑问代词和疑问语气词。

在现代汉语中,疑问句是指具有疑问句调,表示提问的句子,句末用问号,其发问的方式可通过语调、疑问代词、语气副词、语气词或疑问格式(“V不V”等),与古代汉语不同,现代汉语发问的必备条件是语调。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疑问句类型相同,主要有四大类: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这是根据提问的方式和语义情况来划分的。

(一)《警世通言》中的是非问句

是非问句法结构像陈述句,没有表示疑问的结构或代词,可以带语气词,它的回答只能对整个命题作肯定或否定回答,用表肯定或否定的词作答复,诸如“是、对、嗯”或“不、没有”,也可用点头或摇头等肢体语言做答复。

是非问句主要使用的发问词有:“敢、岂、岂不是、敢是;莫、莫是、莫非、莫不是;可、可是;么、乎、耶”等疑问词和疑问语气词。

  1. 有标志的是非疑问句:

例:

以“莫、敢、可...”等疑问副词或“么、乎、耶”做标志。

①子瞻从湖州至黄州,可从苏州润州经过么?(王安石三难苏学士)P37

②你还舍得这二十两银子么?(金令史美婢酬秀童)P204

③大娘也有时到门前看街么?(况太守断死孩儿)P513

④公非许君高门乎?(旌阳宫铁树镇妖)P600

⑤人归冢中,冢中岂能复为人乎?(庄子休鼓盆成大道)P17

⑥吾被鬼神诮让如此,安能久于人世乎!(拗相公饮恨半山堂)P49

⑦郎君果不能办一钱耶?(杜十娘怒沉百宝箱)P466

⑧莫是与人争闹来?(三现身包龙图断冤)P164

⑨莫非是蜀中李谪仙么?(李谪仙醉草吓蛮书)P103

⑩是那里去的老爷,莫非要换船么?(苏知县罗衫再和)P131

⑪你敢是疑我有吝啬之意。(唐解元一笑姻缘)P385

⑫俞伯牙大笑道:“山中大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俞伯牙摔琴谢知音)P2

⑬包爷取纸上来看了,问到“这一篇言语,你可记得?”(三现身包龙图断冤)P173

⑭可知我适才所弹何曲?(俞伯牙摔琴谢知音)P3

⑮未可知否?(俞伯牙摔琴谢知音)P7

  1. 无标志的是非疑问句

① 你寻催待诏住处?这里便是。(催待诏生死冤家)P98

②问俞良;“丰乐楼上所写‘鹊桥仙’词,是卿所做?”(俞仲举题诗遇皇上)P77

③十娘道“娘,你要他许多银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P464

④先生高名雅姓?(俞伯牙摔琴谢知音)P5

⑤后世却不把好人当做恶人?(拗相公饮恨半山堂)P39

⑥以卿大有怨望之心?(俞伯举题诗遇上皇)P76

⑦虞候又问:“小娘子贵庚?”

⑧想必你这小淫妇弄死他,要去嫁人?(玉堂春落难逢夫)P351

(二)《警世通言》中的特指疑问句

特指问是用疑问代词(如现代汉语“谁、什么、怎样”,古代汉语“孰、何、怎”)或由它组成的短语(如现代汉语“为什么、怎么样、什么事、做什么”,古代汉语“何为、甚么、那里”)来表明疑问点,它往往通过声调的变化传递表达效果和提问目的。特指疑问常用“呢、啊”做语气词,不能用“吗”。通常用疑问代词部分作答。

主要使用的发问词有:“甚、甚么、甚人;何、为何、奈何、如何、何故、何处;怎、怎么、怎样;那、那里、那知;几、几何、几个;哪.......”等特指代词。

例:

①这住船所在是甚么去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P2

②相公有甚好言分付?(拗相公饮恨半山堂)P49

③郡王问:“贱人,做下不仁之事你今说屈了甚人?”(陈可常端阳仙化)P85

④若不相爱的,还要怎么?(庄子休鼓盆成大道)P17

⑤你家主人要拣什么样的人物才肯婚配?(庄子休鼓盆成大道)P20

⑥所以说势不可使尽,怎么说福不可享尽?(王安石三难苏学士)P25

⑦子瞻见菊花落瓣,缘何如此惊诧?(王安石三难苏学士)P31

⑧郡王问:“缘何屈了他?”(陈可常端阳仙化)P85

⑨舟人到:“这亭子上每日有游人登览,今日如何冷静?”(苏知县罗衫再合)P124

⑩交情通体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俞伯举题诗遇上皇)P64

⑪朱婆道:“奶奶,你就生下儿女来,谁容你存留?”(苏知县罗衫再合)P135

⑫那人是谁?(催待诏生死冤家)P95

⑬问道:“担子呢?”应道:“撺在河里。”“扁担呢?”应道:“撺在河里”。(万秀娘仇报山亭儿)P547

⑭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俞伯牙摔琴谢知音)P7

⑮陈朝奉问道:“恩兄,令郎几岁了?”(吕大郎还金完骨肉)P57

(三)《警世通言》中的选择疑问句

选择问是指用复句的结构提出不止一种看法,供对方选择,用“是、还是”连接分句,与特指疑问句一样,语气词常用“呢、啊”,不能用“吗”,为了区别选择问和疑问句群,选择问中间一般不能用问号,以免混淆。这种类型的问句,选择其中一项作答或用另外的话作答。

通常使用:“是,是、是,还是、还是,还是.....”作连词。

例:

①伯牙道:“老伯,令郎还是停柩在家,还是出瘗郊外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P10

②伯牙道:“老伯高居,端的在上集贤村,还是下集贤村?”(俞伯牙摔琴谢知音)P11

③却是一个人,浑身捆缚,心中骇异,不知是死的活的?(苏知县罗衫再合)P138

④吕公又问道:“令儒人何姓?是结发还是再娶?”(范鳅儿双镜重圆)P159

⑤难道神道也作弄人?还是我自己心神恍惚之故?(金令史美婢酬秀童)P203

⑥此位是本县大名士,你只看他今科发解,还是发魁?(钝秀才一朝交泰)P223

⑦再问:“小娘子如今要嫁人,却是趋奉?”(催待诏生死冤家)P91

⑧问苏氏:“你可从幼为娼,还是良家出身?”(玉堂春落难逢夫)P356

(四)《警世通言》中的正反问句

这种特殊的问句,是由单句谓语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的格式构成,又叫“反复问”,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疑问格式,即

  1. V不V(来不来、去不去、说不说、好不好....)

  2. V不(来不、去不、说不、好不.....)

正反问句常带语气词“呢、啊...”也不能使用“吗”。正反句中反问句不要求回答,反问口气相当于否定口气,否定格式加否定口气就变成肯定的意思,(即负×负=正),相反,肯定格式加否定口气就变成否定(即正×负=负),反问句多用于是非问和特指问,少用于选择问和正反问。它的作答方式与选择问句相同,选择其中一项作答或用另外的话作答。

一般使用:“何不、难道、V不V、V不、不V....”这一类的疑问词。

例:

①你这般如花似玉的年纪,难道挨得过三年五载?(庄子休鼓盆成大道)P17

②何不就请了两个师父?(吕大郎还金完骨肉)P53

③何不将来烫热了,请他吃一杯茶?(吕大郎还金完骨肉)P54

④官里要西川秀才俞良,在你店中也不在?(俞伯举题诗遇上皇)P75

⑤臣是批黜秀才,不能称试官之意,怎能称皇上之意?(李谪仙醉草吓蛮书)P105

⑥这歌的不是李学士是谁?(李谪仙醉草吓蛮书)P111

⑦指着屋梁上道:“孩儿你见也不见?”(小夫人金钱赠年少)P215

⑦愚蒙有何德能,感动天帝,更劳二仙下降?(旌阳宫铁树镇妖)P617

⑦又问:“招也不招?”(玉堂春落难逢夫)P355

⑧你也记不记得?(催待招生死冤家)P93

⑨ 员外道:“刘翁愿也不愿?”(宋小官团员破毡笠)P307

⑩公子满眼落泪,说:“冤家,不知是正妻,是偏妾?”(玉堂春落难逢夫)P347

⑪鸨子叫丫头楼上问:“姐夫吃了饭还没有?”(玉堂春落难逢夫)P328

⑫夫人道:“员外寻常照管你也不曾?”(小夫人金钱赠年少)

二、疑问句的分布

《警世通言》中的疑问句主要用于人物之间的对话、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小说的叙述评论语等语言环境中,另外有极少部分用于诗词等韵语中,这说明小说的问句具有明显的口语性,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这部著作中,疑问句表现出的口语开始偏向于现代汉语,出现如“什么,怎样,哪个”等现代汉语的疑问词。

结语:本文通过对《警世通言》中疑问句的分类和举例分析,得出这本著作创作时期,白话小说避旧阳新,向近现代白话小说发展的趋势,是中国白话小说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也巩固了冯梦龙在白话小说领域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卢惠惠《古代白话小说句式运用研究》,王力《中国古代汉语》(第一册),黄伯荣《现代汉语》(下册)

2024-03-09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