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词:市场价值,能卖多少钱,

提问的价值——如果不问就不会知道的事情

《超级询问术》

【About作者】

Jim Pyle 美国国防部、美国陆军情报中心顶级情报专家,并为DIA(美国国防情报局)、FBI(美国联邦调查局)、CIA(美国中央情报局)、Navy Seals(海豹突击队)的精英提供询问培训。在专业审讯圈,Pyle被公认为“没有任何人比他更善于提问并获得答案”。

Maryan Karinch 微动作心理分析专家,鲁迪机构创始人。


【About询问】

我生存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很多事情的进展往往依赖于我的询问(交谈)技巧,和通过询问(交谈)所获得的高质量信息。

我们每天都在问问题,问别人,也问自己。比如:你觉得这件衣服好看吗?你觉得某某人如何呀?你知道这次测评的结果吗?再比如:我一定要走回家啊?我这么说到底对不对呀?

但是,我们很少会关注到自己的提问到底有多少价值以及如何提问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获得需要的信息。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一段你和女友人的对话是从“你觉得考驾照难不难”开始,却以“下个月一同去香港”结束,到头来最想问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答案,并且还徒增了很多有待解决的新问题。如何高效提问?如何通过询问获得更多我需要的信息?这是我看这本书的目的。


【About好问题与坏问题】

通过询问,拥有别人的视野。

这句话应该改成:通过好的询问,才能拥有别人的视野。那什么是好的问题呢?

举个例子来说:

问:你今天中午吃了什么?

答:炸酱面

问:哪家的?

答:三姊妹

问:哦……

结论:他今天中午在三姊妹吃了炸酱面。

让我们换一种方式再来一次!

问:你今天中午吃了什么?

答:炸酱面

问:还有其他的吗?

答:还有一份水果拼盘,一些小菜,一碗排骨汤。

问:你在哪家吃的?

答:三姊妹

结论:他中午吃了炸酱面、水果拼盘、一些小菜、一碗排骨汤。(至少你知道了三姊妹不止买炸酱面,还买小菜、水果拼盘和排骨汤。)

看到了吗?最简单的问题,因为询问的方法不同,得到的信息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好问题与坏问题的本质区别:使你的问题更犀利(刚才的问答中,或许你通过问题可以推断出晚上不必请他吃饭了……哈哈),更简单更直接。


【About好问题】

不罗列坏问题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什么样的问题可以被称之为是好问题。

直接型问题直接的问题是最好的,比如:你是谁?我们去哪儿?

控制型问题将谈话导入已知背景,设置可控问题。其实在提问前你已经知道答案了,提问是为了证实你已知的消息。比如:你确定你周六没有出门吗?

重复型问题会同时揭露出一些不一致的或者值得怀疑的信息。目的在于用不同的询问逼近一个事实。

持久稳固型问题一些交流中,答案可能不止一个,这时可以用持久稳固型问题。这类问题同样可以帮助你核实一个人的回答是否具有可靠性。

举个例子~

问:你去成都都喜欢吃些什么呀?

答:火锅

问:哪家的?

答:巴夯兔

问:哦~

换一种问法:

问:你去成都都喜欢吃些什么呀?

答:火锅

问:还有其他喜欢吃的吗?

答:麻辣兔头、夫妻肺片、串串、伤心凉粉、豆花。

看出来了吗?

总结型问题把在之前交谈或者询问中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确定。还是上面这个例子,总结型问题:也就是说,你去成都不仅喜欢吃火锅,还有麻辣兔头、夫妻肺片、串串、伤心凉粉、豆花是嘛?答:是的。

非稳定型问题可以打破提问者与回答者之间紧张的对立关系。


【About方法论】

这一部分是最值得一提的,也是全书中最适合用来实践的方法论的部分。如何通过书本,来改变我们现有的交流方式?让自己的提问更接近于作者所言的部分?

1.如何打开话头?

想孩子一样思考,以“答案的形式”提问,以“提问的形式”作答。

这涉及到了封闭型问题和开放型问题:不同的场景和对象,所设计的问题也会有所不同。

2.无偏见的询问

询问者应该表达充分的好奇心,而不是先入为主的对某事或者某人进行评判。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带着好奇心进行提问,并且不带有任何偏见,才能让对话的内容渐入佳境,并且获取更多的信息。

因为偏见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问题的力量或者力度。试想你面前坐着的你的交谈对象,是你朋友口中的“小气鬼”,而你们正在探讨一个关于慈善的话题,如果你在开始交谈之前就已经给他贴上了标签,在正式的询问中你是否会对你所听到的答案进行偏向性的评判呢?

3.同一时间只关注一个问题

还记得文章开头我说过的你和女友人的对话是从“你觉得考驾照难不难”开始,却以“下个月一同去香港”结束的例子吧。这就是最典型的同一时间关注多个问题所导致的结果。

在绝大多数的询问对话中,不要仅仅使用疑问句,而且不要裹挟太多与主题不相关的信息。

专心的从一而终只关注你的问题,并且关注问题带来的答案中是否有你需要的有效信息才是关键。

4.不要等待一个答案

这原本被放在“好问题”板块的最后,但我觉得有必要单独拿出来谈一谈。

不要等待一个答案。有时候,沉默是一种最有效的提问工具,不要急着追问。很多你想知道的答案,可能恰巧是对方不想回答的。保持沉默,会让你有更高的几率得到答案。急着追问只能错过一次得到答案的最佳机会。


【About询问体系】

询问只是获取信息的一个部分而已,也仅仅只是个开始,好的询问能让你更好更快更多的得到信息,但如果没有后期的整理汇总,再好的询问方法也会黯然失色。

在看过书之后,我将询问分为问-听与记-分析三个步骤。

1.问

在第一部分,我总结了书中一些比较好的询问话术:

※还有其他的吗?

这是我在文章中举例最多的提问方法,很简单,但很好用。可以把这句话放在你主体问题的后面,比如:你最喜欢的作者都有谁?还有其他的吗?你这周的主要工作有哪些?还有其他的吗?

※我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这句话,是用来给回答者一个反馈,在之前《精进》的读书笔记中,我提到过反馈的重要性,及时的反馈可以让听者和问者之间达成一致,保证了输入和输出的准确性。

2.听-记

提问与倾听其实同样重要,生活中很多人只急于抛出自己的问题,至于对方的回答,并没有真正听到。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再次出现,我们需要认真倾听并做好笔记。做笔记的方法可以遵循书中的P-PL-T-E训练方法(人物-地点-事物-时间里发生的事),这不仅可以让你思路清晰,而且可以让你专注于“同一时间只关注一个问题”的原则。

3.分析

提出好问题的关键是倾听。倾听是为了获取信息,获取之后全面并且深入的分析,可以让你捕捉到关于这个问题的新的盲点或者盲区进行再询问,最终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了解的更加全面。可见,分析是继续发掘信息的关键因素。


【About教师思考】

苏格拉底说:只向一个人提问,他就会自己教自己,找出最终的答案。可见,一个好的问题具有的价值可能远超过老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苦口婆心。但是,书中提到:我们在课堂上的缺失,可能正是“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同时,我们向学生提问的方式,需要更加成熟,更加具有启发性。

单纯的在课堂上就现场情况提问,远不及提前设计问题效果好。所以说,如何在课堂上问出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并且最终通过问题帮助学生找到答案,比如:问题提出的背景是什么?依据是什么?问题要设计成开放型的还是封闭型的?学生回答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每一个老师都该深思的问题。


【About反套路与终极询问】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想,询问者会读,那回答者也会读。如何做一个好的回答者?或者说如何在这样的交谈中保护自己呢?

答案是:没问到,不回答!

没有被提及的问题,就不要在回答的过程中给出更多的信息。问什么,答什么就好!

整本书的结尾有一个终极问题:

你知道什么是我如果不问就不会知道的事情呢?

你想到了吗?

2024-03-08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