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歌诗图适不适合家庭用?,

起底大众Viloran:欧洲人为美国市场造的一辆中国特供车

大众Viloran的出现,是一个辗转缠绵的故事……

01. 信心满满的计划

故事要从2011年说起。

彼时的大众,在中国市场非常成功。虽然当时的干式双离合出现了不小的问题,但依旧撼动不了中国人心目中,大众的高端定位。

而对于这样一个高速增长的企业来说,下一步需要思考的,是在哪里还能获得进一步的增长。

德国人把目标瞄向了美国。

如果你去问一个美国本地消费者,说大众要进军美国了,你怎么看?反馈往往是极为负面的。

但坐在德国的高层们,并看不到这些。他们相信数字,迷信三位数的增长率,以及随后带来的加官进爵。

于是,大众最终决定,向美国进军。

02. 喜欢便宜?没问题!

2011年8月,大众美国CEO Jonatan Browning 透露,大众品牌在美国未来将达到80万辆销量,为此,大众制定了美国化市场战略。

其中主要的措施有:

1. 面向美国用户开发车辆,并在北美建设工厂制造生产。除了2012款帕萨特(也就是上海大众上一代帕萨特),新款捷达(国内的速腾),和甲壳虫也将在墨西哥生产,未来高尔夫,途观,和新款中型SUV也将投放美国。

2. 大众调研认为,美国客户拒绝大众的原因是大众比较贵,而且保养也贵。(因为这个车比较高级,人家自然吸气,你是涡轮增压)大众决定降价,并且推出3年36000英里免费保修。

3. 提升解决质量问题的速度。大众美国聘用前奥迪美国质量管理总监Marc Trahan担任质量团队执行副总裁。Marc Trahan经验丰富,频繁与大众集团工程师及制造生产高管接触,以确保车辆符合美国市场质量标准。

4. 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这也是大众品牌之前在美国市场上的软肋,诸如2011年J.D. Power and Associates公司汽车质量排行榜上名次欠佳。大众为此聘用Mark Barnes担任客服体验业务副总裁职位,而Mark Barnes此前曾历任现代汽车及日产汽车高管。

此时的北美版帕萨特已经开发完成了,也就是上海大众帕萨特 - 这台基于速腾硬拉出来的大型轿车,达到了低成本,大空间的目标。

即便是方向盘与座椅中心线之间偏移了一个拳头的距离,大众也都无所谓,只要便宜就好。

考虑到中国市场的客户对车并不是很懂,所以在开这样的“歪把子”汽车的时候,并不会觉得是车有问题,很可能消费者会觉得是自己的胳膊不一样长。这也是中国市场的独特魅力。

而美国市场?能动就可以了,你们要便宜,我就给你便宜。连中国市场灭绝多年的液压转向,在美版帕萨特上依然存在。

养不起TSI+DSG黄金动力,那我就配一台上个世纪的2.5升5缸机和6AT。

这发动机开发的时候,皮老爷子还是个工程师呢。

随后发布的,是紧凑级车速腾。

这辆基于上一代速腾开发的换皮车,被墨西哥人拉长了一些轴距,以容纳那些热量控制超标的,平均体重200kg,一个个都像大衣柜一样的低收入美国客户。

然后将当年皮老爷子最喜欢的4连杆后桥扔掉,基于原来的位置,凑合安上了一个奇怪的拖曳臂非独立悬挂。

后面你们知道,这玩意断了,然后大众就开发了一个……悬挂断了会发出声音的补丁。

社长看了这么多年车,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解决方案。而且最有趣的是,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后来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似乎现在也没人再提起了。

中国消费者的记忆,可能只有7天吧。

那么接下来,这个大SUV怎么办?

大众把视野转向了本田。

03. 抄袭本田

凑不够80万辆,怎么办?

大众决定做一台美国人喜欢的大型SUV。

彼时的市场上,雪佛兰Travers,别克昂科雷,以及丰田Pilot这种大型7座SUV,颇受消费者欢迎,并且利润丰厚。

但大众并没有对应的产品。

大众手上有的,是一些非常昂贵的,纵置发动机的高级车平台,比如途锐。

这是个纵置发动机,并与旗下多款豪华车共享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开发的产品在操控性,越野能力,驾驶品质上非常优秀。

但问题是——这不是一个大众消费者能接受的平台。高科技带来了优秀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后期维护的问题。随便坏几个零件,加上美国高额的人工费用,就可以让一个还有梦想的美国新移民家庭直接破产。

所以,途锐这样的产品,不仅不能吸引美国客户,反而会导致二手车的价格血崩,客户损失惨重。

随后,大众开始观察竞争对手——他们发现,本田很有趣。

本田在美国市场有一系列特别的产品:

· 横置前驱皮卡——山脊线 Ridgeline

· 大型7座SUV——Pilot

· 大型7座MPV——奥德赛

· 以及一款新出的5座SUV——护照 Passport

很多车迷都问,为什么Pilot不国产?为什么美国的奥德赛不国产?而投产的是中国版?

这是因为,这四款产品,是基于一个相同的大型架构而开发的。

而这个架构想要在其他地区投资,需要确保所有的产品销量都能达到架构投资的底线,也就是要有一个足够的“总销量”

大众也面临一样的问题。

如果单独开发一款SUV,投资的成本太高

最好能够像本田一样,一鱼四吃 - 调整一些配料,换一些烧法,一条鱼可以做四个菜。

经过各种严谨分析,和漫长的一系列讨论之后,一群高智商的领导们,做出了一个,堪比早期中国自主品牌领导们一拍脑门一样的决定:

“我们就抄本田。”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大众完美复刻了本田的产品线:

· 一款横置前驱皮卡——这台车并没有推向市场,因为消费者并不买账,但大众发布了概念车。

· 一款大型7座SUV——途昂/atlas

· 一款5座SUV——途昂 Coupe / Atlas Coupe

· 以及MPV——Viloran 魏昂

但主机厂之间,怎么能叫抄呢,只能说是借鉴。大众还是做了一些调整的。

04. 侧面竞争?不可能,我大众就要正面对刚

本田的大型车架构,是一个偏向MPV的架构。

你可以看到,PILOT这个车的前排座椅,是带小扶手的—— 完全是MPV的结构。

而且,PILOT的车头非常短小,车内空间则非常大。

这是由于本田充分思考了市场的竞争环境。

由于通用有大型皮卡架构的SUV在上面撑台面,所以通用的中大型家庭SUV,也具有足够的气势。

通用单独开发的C1架构(XT5/6,昂科旗,昂科雷,开拓者,Traverse),是专门的SUV平台,6钉轮毂,非常纯正。

并且长轴距SUV空间也极为充裕。配合上非常优秀的3.6v6发动机,市场竞争力极强,吸引了大量中高端家庭客户。

尤其是那种向往美国生活,但又负担不起全尺寸大梁SUV的美国家庭。

而丰田、本田的问题是——他们的客户以有色人种,新移民为主。

这些人往往没什么钱——注重经济性,实用,保值率,收入又低。

简单来说就是穷,但什么都要。

另外一点,越穷的客户,越会生一大堆孩子——他们不太注重“优生优育”,而是崇尚“多子多福,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思路。

所以越穷越生,越生也就越穷。

美剧《初来乍到》反映了新移民多子家庭与MPV的关系

考虑到自己的客户和竞争的格局,本田决定将自己的主架构,向MPV倾斜。

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本田的优势——空间魔法

于是我们看到了本田的大型架构的开发思路——核心车型是MPV

大众表示不服,

因为大众从来没有把通用放在眼里,

确实,在中国市场,大众的地位是最高的。在欧洲,大众也是力压欧宝雪佛兰。

大众有不把通用放在眼里的客观条件,尤其是在还没去美国的时候。

所以,大众决定,他们的大型车架构,虽然基本逻辑和本田一样。但要以SUV为基础——也就是途昂。

05. 途昂,Routan和柴油门的故事

虽然架构以SUV作为基础进行开发,已经是一件无法改变的事实了。

但开发团队依然非常严谨地对待Viloran这款产品。

他们甚至在项目初期,借用了克莱斯勒大捷龙的平台,开发了一台叫做Routan的MPV,先卖一卖,收集一些基础数据。

这种精神非常可嘉。

这就好比你突然想经营一个咖啡店,但你从没做过咖啡。

于是你决定,让星巴克帮你做咖啡,只是换成你的杯子。

然后比星巴克卖得便宜。

“我不赚钱,我就交个朋友。”

销量不出意外,非常可笑。

根据维基百科的记载,Routan从2008年卖到2013年,而在2012年,由于库存太高,生产就已经终止了。2009年全年的销量仅为14681台。

而同平台的克莱斯勒/道奇车型,销量总和为21.8万台。

同样的产品,不同的商标,21.8万台 vs 1.5万台,掐指一算,大众在北美市场的品牌价值,四舍五入约等于0。

大众并不放弃,但屋漏偏逢连夜雨。

开发过程中,大众的北美计划遭遇了重大的打击——柴油门事件爆发。

美国的一家机构发现大众的柴油车,动力特别好,油耗和排放还特别低。

这只有三种可能性:

1.大众的发动机里安装有可控核聚变反应堆

2.大众的车里有脚蹬子,人力混动

3.大众作弊了

由于前面两种可能性很容易排除,最终大家不难发现,大众真的作弊了。

具体的方式很简单。检测排放的机器,有点像验车场的设备,或者像测功机一样。车辆开上去后,轮子下面有滚轮。

前驱车开上去,后轱辘不转前轱辘转,行车电脑一看

“哟,来了老弟。”

于是开始调整自己的喷油啊,一系列标定。

下了机器,后轱辘转了,行车电脑一看

“哟,拜拜了您内”

然后排放就去他的了。

理论上Viloran的上市,应该接在Routan的后面——很可能名字也是Routan。

但Routan停产了,Viloran也没接上来。所以大概率是柴油门事件阻碍了大众的计划。

不过,大众将视野转向了中国

一个人傻钱多非常富裕的市场。

“如果我们让上海大众,一汽大众都来生产我们这些车,他们给我们技术转让费,我们就可以收回美国市场当时的投资了。”

于是,Viloran就先来到了中国。

06. Viloran - 一款为美国人开发的中国特供车

Viloran来到了中国,

从图片上看,你总觉得Viloran怪怪的,

这车脑袋很大,轮子也很大,

离地间隙很高,车身又不太高,但非常宽。

后面还有个下溜的车顶。

和MPV之王——丰田埃尔法放在一起,你会发现,两辆车所有的地方都是相反的。

埃尔法的机盖很短,轮子很小,离地间隙低,车身特别高,车顶平直,车身极窄。

这是因为大众对MPV的理解异于常人吗?

并不是

古人有云: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前人拉屎,后人吃屎。

由于Viloran是基于途昂开发的MPV,这导致了前舱和L113部分,基本沿用了SUV的途昂。

同时,由于Viloran车顶低,坐姿更低,但仪表台很高,所以前方视野要差于途昂。

轮子方面,由于SUV要求更大的轮胎,所以导致VILORAN的轮胎也没法变小。

或者说变小了也没用。因为轮拱里面的空间已经定死了,变小了还会更丑。

离地间隙方面,也一样是来自途昂的娘胎的毛病——并不是要做这么高,而是根本降不下来。

尺寸方面就更有趣了。

Viloran的车高是1781mm

在竞争对手普遍一米8,甚至一米9的大高个面前,为什么Viloran这么低?

原因很简单,美国的人工太贵,穷人是用不起人工洗车的,所以要用自动洗车机。

而美国的自动洗车机,高度就只有这么低

所以诸如塞纳,北美版奥德赛,克莱斯勒大捷龙一类的美国本土MPV,车高都不足1米8的原因。

而宽度方面,Viloran也是完全配合了美国市场。

由于美国地广人稀,宽度大多没有限制。这导致大量美国本土MPV的宽度都在2米左右。

而反过来,中国市场的GL8,日本市场的埃尔法,都会谨慎控制自己的车宽在1.9米以内。

这其中的原因,我想你们下过地库停车的人,都会懂。

座椅方面,美国的MPV都要求能够放平成为一个平面,包括后面要形成非常规整的货运空间。

但巍昂这个状态,显然不能满足北美客户的需求。

两端座椅固定的锚点裸露在外,也是社长这么多年看车以来,第一次见到。

由于这车实在没什么卖点,导致4月17日巍昂视频里面,大众特意介绍了风阻系数。

太幽默了,社长是第一次见到有人宣传MPV的风阻系数。

MPV有着最大的迎风面积,最差的气动外形。所有一切的核心都是为了空间更大,乘坐更舒适。但Viloran却反其道而行之。

仿佛就像一个砖厂老板说 “我们家的砖头,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考虑了砖头的流线型设计,所以它不是方的。”

07. 未来前景:

这车在中国,大概率很难打过竞争对手。

较低的车高是方便美国洗车机的设计,在中国毫无意义。

又长又宽的车体在美国没问题,但在中国,家用客户使用起来会非常尴尬。

超大的轮子没有带来什么好处,反而挤占了内部空间,还会让换轮胎变得更加辛苦,轮胎也更贵,毫无意义。

增加的离地间隙,完全悖离了MPV的使用原则——地板要尽量低,这样上下车才能便利。

巨大的行李箱平时利用率低。而需要使用时,后面的形状又不规则,凸起的第三排座椅固定点在装卸货物时非常碍事。

谁会买这辆车呢?

社长猜想,可能是一个内心在MPV和SUV之间反复纠结,无法下定决心的人。

就像一个又想吃海鲜,又想吃蔬菜,又不想点两个菜,最终点了个凉拌海带丝的人。

对于这类 Cross Over 车型,规划者往往想到,或许这辆车可以吸收两种不同车型的优点。

但大多数情况下,那些失败的产品,如宝马3gt,5gt,领克02,本田歌诗图,

都是完美吸收了两种不同车型的缺点。

上一个用SUV架构开发MPV的,是已经死了的雷诺Espace。

那么我们也预祝巍昂在中美两国,走出不一样的风采。

文|侯社长

图|侯社长 网络及相关截图

2024-03-04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