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名途汽车有哪些优势?,

“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四)

“为有源头活水来”

瑞安高明大桥

(一)旧学中渐蕴维新的“诒善祠塾”

乡贤孙依言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在任湖北布政使期间,选择了杨衙街宋都桥西南边的太平石营建其新居、祠堂、“诒善祠塾”等。聘请祠塾经师、蒙师各一人,教育各房子弟与外族之人。乡绅张棡、剧作家洪炳文、儒士林骏都曾是诒善祠塾的塾师。塾内订立《塾规十二则》等塾规,还开辟藏书室,备有各类藏书五六千册。同时,孙衣言在祠塾内进行其“复兴永嘉学派”大志,辑印《永嘉丛书》等地方文献。诒善祠塾落成四年后,以病重不能担任太仆寺卿一职返回瑞安。光绪二十五年(1899)三月,年届五旬的孙诒让(孙依言子)在祠塾里又成立了“瑞安天算学社”,约有社员十余人。

诒善祠塾

(二)富于远见的“瑞安学计馆”

由瑞安乡贤孙怡让公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是中国最早的理科专门学校。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十月,“瑞安算学书院”正式成立,校址设在县前的卓公祠(现瑞安市玉海中心小学内),卓敬为明代名臣,且精通算学。次年三月更名“学计馆”,“学计”出于《礼记》,即学习各种算法之意。学计馆开学后,孙诒让撰写《瑞安新开学计馆序》,并发表在当时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时务报》上。孙公认为,求学者不能只为科举考试,还要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尤其是作为科技基础的算学,于是提出了“治算学,以为致用之本”的主张。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教育史大事记》将学计馆的创办列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大事。1902年,“学计馆”与1897年创办的浙江第一所“外语学校”方言馆合并为“瑞安普通学堂”,1906年再更名为“瑞安公立中学堂”,即瑞安中学的前身。孙诒让提出学计馆办学宗旨是:“甄综术艺,培养人才,导厥途彻,以应时需”。瑞安学计馆在国内较早地开创了近代算学教育,黄庆澄(孙怡让学生)在1897年创办了《算学报》,以宣传、普及初等算学为宗旨,是为国人自办的第一份数学普及杂志。由此,温州地区研习算学的环境日趋热络。清末民国以来,温州数学家辈出。据不完全统计,1898年至建国前,温州有近四百人出国留学,当中的大多数攻读数学。“秋果累累缘于辛勤春种”,正是“学计馆”较早并适时地创建,从而吸引了众多学子接触算学,时至今日,温州地区仍是全国广出数学人才的“渊薮(音叟)”。

瑞安学计馆

(三)瑞安方言馆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2月16日,由瑞安乡贤项湘藻、项芳兰(项崧)兄弟创办,是浙江省创办最早的外语专科学校。十九世纪中叶,北京、上海、广州相继创办了同文馆、广方言馆等教授外语的学校。甲午战争后,面临欧美列强的宰割和西方科技文明的强力冲撞,有识志士纷纷呼吁开启民智,传播西学,兴学图强。项湘藻兄弟率先创办了外语学校性质的瑞安方言馆,分为西文(英语)、东文(日语)两班。东、西文两班各招收学生二十五名,专修通用的英、日语文,兼习世界历史、地理常识。1902年,瑞安绅学界根据清廷“所有书院均改设学堂”的诏令,将学计馆、方言馆合并,改办为瑞安普通学堂。

“瑞安方言馆”学子项骧

瑞安方言馆旧址

(四)别出心裁的“心兰书社”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瑞安乡贤、名流许启畴、陈虬、陈国桢、池竹卿、林楚卿、金雅莲等二十余人,共同出资,在县城心兰巷创办“心兰书社”。众人深感瑞安僻处“浙江尽头”,“苦无书读”,倡议合资聚书,在大沙堤建“心兰书社”,布衣学子可自由检阅图书。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书社迁至西河桥侧,现存建筑为民国时期重建。1893年陈虬、陈黻宸等人扩建心兰书社,并改名为心兰书院,进入发展成熟阶段。1894年许启畴去世,陈虬等继其志在城东北隅面城临水处购得地基二亩建房,毗连的精庐寺也划归书社所有。有关资料记载,心兰书社对瑞安所有喜欢读书的书生开放。经过几年的经营,书社的藏书量大增,达到“寻常文史略可足用”程度。尽管心兰书社只是早期公共图书馆的雏形,而且规模也不大,但从历史角度或文史地位而言,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为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后来,晚清政府将书院改设为学堂,书院藏书陆续为各地图书馆接收,心兰书社也成为瑞安图书馆。这种改制对封建书院藏书向近代图书馆转变起到催化和促进作用,对包括科举在内的瑞安文化事业产生了的积极影响。自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间, 瑞安学子乡试中举人的有胡宝仁、沈风锵、洪锦标、陈虬等二十八人。其中又有黄绍箕、项兰芳、胡宝仁、胡调元、陈黻仁等十人会试中进士。陈黻宸曾当选民国国会众议员,并任北京大学教授,与陈虬、金鸣昌等成为维新派人士。而陈虬、何迪启、陈葆善是国内最早开办的中医学校“利济医学堂”的创始人与名医。

心兰书社

(五)中医新制的“利济医学堂”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成立,由陈虬、陈黻宸、何迪启、陈葆善等人创办,是中国最早的新式中医学堂。坐落在瑞安城区杨衙里(今公园路),和《利济学堂报》互为支撑,形成诊疗与医教相辅相成的格局。传统的医学学派都是以父子、师徒的形式传承,而利济医学堂打破传统的医学传承形式,采用西方办学制度,附设医院、学堂、百草园以及校刊等。主创人陈虬先生起草并撰写了《利济医院议》。医堂开温州股份制之先,温州现存最早的股票就是《瑞安利济医院股份票》。据记载:利济医院创办于1885年,1888年因开设药房,陈虬等四人合股筹集资金,共十股,其中陈虬六股、何迪启二股、陈黻宸、陈葆善各一股。四人为董事,组成董事会,陈虬持大股,为董事长。董事会议决,各股东将来可以提取股息,但药房为共同所有,后世子孙不得视为祖业。1895年,陈虬在瑞安县的利济医院总院以外,又设分院于温州府城,并于府城另设分院医学堂。利济医学堂从1885年开办到1902年停办的十八年间,培养了三百多名优秀的中医师,为中医教育开创新路作出了很大的影响和贡献。医学堂建筑也体现中西合璧,是四合院型的中西混合建筑群。主楼面阔五间,西式构筑,其它皆中式木构筑。目前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利济学堂报》 

瑞安市著名人物(四)

黄宗江(1921年—2010年)著名剧作家、作家、演员。出生于北京,毕业于燕京大学西语系。十岁以“春秋童子”的笔名在杂志《世界日报》上发表寓言独幕剧《人的心》。1942年参演剧情电影《乱世风光》。1945年创作个人第一部电影剧本《大团圆》,这是其首个搬上舞台和银幕的作品。1957年与胡石言(嘉兴市平湖籍)共同担任电影《柳堡的故事》的编剧。几年后,独自担任编剧的电影《农奴》上映。“文革”期间,被打成反革命,被分配到甘肃天水。1982年担任电影《柯棣华大夫》的编剧。出身于瑞安鼎鼎有名的簪缨世家“黄氏家族”,曾祖黄体立、曾叔祖黄体芳、黄体正以及祖父黄绍第、堂祖父黄绍箕“一门五进士”。父亲前后两任妻子、共生养三女四子。黄宗江为长兄,上面两位同父异母姐姐瑞华和燕华。四位弟与妹为宗淮(工程师)、宗英(演员)、宗洛(演员)和宗汉(文化企业家)。

黄曾铭先生七子女合照

陈步云,清代水师高级将领,正二品。以勇力称,初授温州营把总,累迁至闽安协副将。因军功先后获嘉庆帝和道光帝召见,分擢定海镇总兵,和琼州、福宁(今福建霞浦一带)、金门、海坛(今平潭岛)多镇总兵。自从军始,驻守地有几十个,先后担任三十多个大小职务,足迹遍布苏、浙、闽、台、粤等东南海疆,与沿海海匪与安南夷匪水战几十次,屡战屡胜,为维护海疆安全及平定寇乱,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生前诰(音告)授“武显将军”。

虞原璩(音渠)明初书法家。号环庵,擅书法,尤工楷、行、草。永乐中期曾担任《永乐大典》副本的抄写。著有《环庵集》。

管华山(1916年—1960年)“温州鼓词”艺术的“一代宗师”。建国初期迁居温州市区。十三岁习鼓词技艺,擅长须袍正旦,唱腔平实厚扑,道白自如,刻画人物真切逼真,民间把“管华山的神似”作为美谈。演唱的词目有《玉堂春》、《杨乃武与小白菜》、《董小宛》等,代表词目《孟丽君》。

黄大治,生于1908年。民国时期将领。毕业于南京中央军校第六期。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供应司令部中将副司令。

孙隆,号雪斋,明初著名书画家。自幼聪慧,喜览群书,琴棋书俱佳,尤擅绘画,最喜梅花,永乐年间供奉宫廷作画达二十载。曾任徽州知府,被誉“梅花太守”。有女亦工梅花,人称“孙梅花”,嫁与书画家任道逊,时称“父女翁婿三画家”。

谢世煌,生于1970年。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创始人,投资总经理。

林石,北宋著名学者。字介夫,世称塘岙(音奥)先生。与王开祖(鹿城籍)、丁昌期并称“皇祐三先生”。三先生同为最早传播中原文化至温州地区的先驱。对“永嘉学派”的形成功不可没。林石龟鹤遐龄,生徒众多,促进了温州成为“东南邹鲁”。讲学极大影响了周行己(瑞安湖岭人,永嘉学派开山祖)、许景衡(”瑞安四贤“之首)等众多温州学者。

金鸣昌(1849年—1943年)乡贤、教育家。幼时博读经史,与黄绍箕、孙诒燕同时中秀才,被誉为“庠(音祥)中三君”。光绪七年(1881年)与许启畴、宋恕等部分“心兰书社”成员组建“求志社”,提倡新学,因成员皆着布衣蓝衫,人称“东瓯布衣”、“布衣党”。1906年,在林垟(音阳)创办首所小学。晚年易名金晦(音会),定居平阳,曾与人合开“叙和酱园”。

陈凤韶(1886年—1968年)民国时期将领。早年毕业于东北讲武堂,就读期间秘密参加反清活动,后在杭州加入光复会。又先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炮科和陆军大学第四期深造,入冯玉祥部西北军,任西北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抗战中任重庆行辕运输处处长、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等职。1946年退役。

戴家祥(1906年—1998年)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经学家。1926年考取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国学大师王国维(嘉兴市海宁籍)先生,治经学和古文字学。后任广州中山大学副教授。1934加入北京考古学社,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受聘四川大学,任副教授。建国初期,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次年转入历史系。

郁宗鉴(1925年—1998年)笔名郁青。当代作家、越剧编剧。曾任职温州市文联副主席。

林摄(1877年—1919年)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又名林调元,清代画家林纯显后代。1902年,因学业优异,被选派官费留日,成为瑞安出国留学第一人,期间与蔡锷(今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籍)、蒋方震(字百里。今嘉兴市海宁籍)结为生死之交,共同加入光复会,是瑞安早期光复会成员。回国后任南京武备学堂监督(校长)兼军事教习。后由东三省总督赵尔巽资助林摄、蒋百里、张孝准(今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人)三人赴德国陆大留学,四年后归国,被委任为陆军军部军衡司司长,负责军务。蔡锷将军发动护国起义,迅即追随同窗,投身护国运动,被委任为护国军政府参议。蔡将军病逝后,重返北京就职,遭段祺瑞嫉妒与排挤,被贬任绥远塞北税务总督,由于水土不服和劳累过度等原因,致病不治,四十一岁病亡。葬礼在老家瑞安隆重举行,由生前至交、民国著名军事家蒋百里主祭,并代表政府追赠中将。至今瑞安仍有“林老大搬丧”传闻。

夏煊泽,生于1978年。优秀羽毛球运动员、教练员。1996年成为羽毛球“国手”。在悉尼奥运会上,夺得羽毛球男单铜牌。2017年,成为“国羽”单打组主教练。

夏煊泽

洪彦远(1879年—1958年)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字岷初,出身于书香门第的瑞安“四大家族”之洪家。自幼天资聪颖,好学强记。受康梁变法维新思想影响,弃科举仕途,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瑞安学计馆”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数理科。同年赴日求学的同乡中有项骧、沈靖、许璇等多人。回国后,先后在河北保定师范大学和浙江两级师范学校任教,与沈钧儒、许寿裳、鲁迅等为同事。后调浙江省教育厅任秘书长。1915年,回乡出任浙江省立第十中学(现温州中学)校长。1915年,放牛娃出身的苏步青(平阳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瑞中”读书,享受在校四年学费、膳费、杂费全免的待遇。后在老校长洪先生(时已离校)资助下最终开启了赴日留学的征程。洪先生一生执教,桃李遍天下。他培养出来的学生中精英无数,除得意门生苏步青外,还有中科院院士陈建功(绍兴籍)、浙江大学工学院院长王国松(龙湾籍)、浙江省教育厅长叶溯中(鹿城籍)、全国邮政局长郭心崧(苍南籍)、地政学院院长萧铮(永嘉籍)等。而通过苏步青培养方德植,方德植又培养陈景润(福建省福州市仓山籍)、谢希德(福建省泉州籍)、杨忠道(今龙港市)、白正国、张素诚(绍兴市萧山籍)等,使得“薪火相传,弦歌不辍”。

洪彦远老先生弟子苏步青院士及其学生方德植院士等温籍数学家

许启畴(音筹),晚清书画家、乡贤。宋代“三朝元老”许景衡第二十六世孙。许启畴一家四代翰墨传承。书画外,精通武术与中医,可谓“文武全才”。是中国最早采用欧美办学制度开办新式中医学校“利济医学堂”的发起人之一。还会同邑人陈虬、陈国桢等人发起创办国内最早的公共图书馆雏形“心兰书社”。其书法以魏晋风格名世,著有《意园诗抄》。

李慧珍,生于1976年。内地女歌手。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代表作品《在等待》等。

陈虬(音求。1851年—1904年)原籍乐清。字子珊,号蜇庐。近代著名改良派、思想家、中医学家。“东瓯三杰(陈黻宸、宋恕、陈虬)”之一。与汤寿潜(字蜇仙。绍兴市萧山籍)并称“浙东二蛰”。1872年与好友许启畴等人创办“心兰书社”,开近代公共图书馆先河。1881年,与友创建“求志社”。后创办“利济医院”和“利济医学堂”以及随着《利济学堂报》的创刊,开创了近代中国第一所中医院和中医学校以及浙南首家报刊。1895年参与康梁“公车上书”运动,并加入“保国会”,进而组织其浙江分会“保浙会”。著有《治平通议》。长婿胡鑫(字润之),陈虬得意门生和“利济医院”传承者。著名的温医“胡一贴”。

“利济医学堂”旧址

韩玉明,生于1962年。优秀温籍企业家。瑞明集团董事长。先后荣获“温州市劳动模范”、“温州市温商回归功勋人物”等荣誉称号。

薛亦农(1844年—1949年)辛亥革命时期著名人物。祖籍平阳,后在清道光年间迁至瑞安南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毕业于福建武备学堂步兵科,编入浙江新军,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很深,与同盟会领袖黄兴交往密切,后加入同盟会,从事反清活动。响应孙文号召,先后参加护国和护法运动。薛所率部队改编成国民革命军,北伐后留任浙江省警备区参谋长、副官处少将处长等职。1944年退役。

姜庆湘(1918年—1990年)著名经济学家、新闻工作者。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商学院,曾参加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救亡协会,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任教于中山大学经济系以及一些进步刊物的主笔与编辑。1944年底,当选为“民主建国会”总会理事。建国后任教于上海复旦大学。

项廷珍(1879年—1958年)近代书法家。清末廪(音凛)生,青年时留学日本,结识梁启超等人,回乡后提倡新学。与池志徵(音成)、孙诒泽(孙锵鸣子)、许苞并称“瑞安四支笔”。

“江河城郭云山立,君举水心众贤集。绿杨书香医千俗,忠厚养年福万栖。”

“景观人物大事件,美食特产全荟萃。”下期咱们接着聊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下期再见!

(部分图片下载自网络,如原作者有异议,请联系本文作者删除)

2024-02-28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