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圣达菲油箱容量是多少升?用户想知道油箱容量来规划加油频次。,老款现代圣达菲油箱多少升

七座“濒危”冰川:因气候变暖大面积融化,生态系统已紊乱

我们都知道人为导致的气候变暖正在加剧中,但多数人都只想到南北极融化的冰盖,或海岛国家受海平面上升而饱受侵害,却忽略了气候变暖对陆地、对生态造成的破坏不亚于灾难,比如七座大面积融化、已进入“濒危”状态的冰川,其生态系统已经紊乱到干旱缺水、森林大火、动物死亡、植被减少等现象频发。

在七大“濒危”冰川中,乞力马扎罗峰顶的富特文格勒会是最早消失的冰川

2012年,由新西兰、德国和奥地利气候学家组成的《气候圈协会》对外宣称:富特文格勒冰川在过去百年中(1912年-2011年)已经消失了85%体积,仅1976年和2000年的两次测绘中,冰川的表面面积就从11.3万平米减少至6万平米,到了2018年,这个数字已经变成1.1万平米。

德国柏林大学的气候学博导N·Cullen表示:“按照目前的速度,2040年后乞力马扎罗就不再是雪山,2060年后一块冰都看不到”。

乞力马扎罗是地球上最高的单体独立山峰,也是非洲最高海拔点(5895米),由250万年前、190万年前和100万年前的三次火山喷发构成,属于全球唯一一个由三座不同火山锥组成的大型平流层超级火山构造,由东向西长约82公里,目前测得最年轻岩体已有44.8万年历史,位于马文西火山锥北部。

乞力马扎罗对研究地球气候变化的意义十分重大,气候学家模拟后认为:印度洋潮湿季风被其阻挡,丰富降雨形成乞力马扎罗独有的“赤道雪山”和山地垂直植被带,分别为热带雨林、亚热带、温带、草甸带、寒漠带以及5200米以上的冰川带。

1980年开放旅游至今,乞力马扎罗已成为非洲最有地标性和挑战性的旅游景区,但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4000米以上的寒漠带和冰川带都会消失,而游客们也会因此放弃去乞力马扎罗旅行的念头,生态系统与旅游业双重灾难。

喜马拉雅是世界公认的冰川最密集山脉,也是生态最脆弱的冰川系统之一,比如80年缩小一半面积的昆布冰川

昆布冰川位于珠峰和努子峰之间,从海拔4500米一直向上延伸至7600米的珠峰西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冰川,其融雪是尼泊尔数十万山民的唯一水源,也是方圆上万平方公里农作植物的至关水源。昆布冰川因地处珠峰大本营1号营地必经之路而闻名,所有意图挑战珠峰的勇者都必须两次横跨这座冰川才能往上前进。

在极限登山爱好者中,昆布冰川还有个“爆米花”的外号,因气温升高导致其时常发生冰塔与冰舌碎裂、类似爆米花的剧烈爆炸声,从而引发雪崩,被欧洲登山协会誉为地球上危险系数最高的冰川之一。

按照尼泊尔珠峰协会的统计,昆布冰川每天平均发生5-8起冰崩,增加400-500条大小长度均不一的冰体裂缝,成为攀登者遭遇意外的最大原因,2014年珠峰南坡雪崩引发昆布冰川发生剧烈“冰震”,造成4人失踪、12名攀登者死亡的惨剧。

昆布冰川的消失不仅会对周边数十万平方公里地带产生气候影响,也会造成这片地区的水源和动植物生态危机,截至2017年的最新统计数据,已知的就有至少20个喜马拉雅独有物种消失。

更糟糕的是,昆布冰川表层冰体融化后,气候学家才发现其底部居然是黑曜石为主的岩体。简单说就是,这些偏黑色岩石更容易吸收热量,使得冰川融化速度变得更快、更彻底,在过去80年中已缩小一半面积,预估2050年时仅剩30%,届时登山者面临的不再是雪崩冰崩,而是更大的生态灾难: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阿特拉斯冰川的消失,受影响的不仅仅是数百万人口,还会导致数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变成沙漠

阿特拉斯山脉源于3万年前的古生代时期,由美洲和非洲两大板块碰撞而成,最高点是4167米海拔的图卜卡勒峰,其山脉主体跨越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三个北非国家,从摩洛哥大西洋沿海城市阿加迪尔一直绵延到突尼斯地中海沿岸,全长达2500公里,是大西洋、地中海与撒哈拉沙漠的地理分界点。

阿特拉斯冰川被巴黎气候大会称为是北非气候和生态的“守护者”,19世纪末,德国科学家曾在此测绘出“最宽处450公里、冰川覆盖约87公里”的数据,并称其“完美地隔绝了来自撒哈拉沙漠的热量与沙漠化,也阻止了海洋暖湿气流被沙漠吸收”,这才有了北非各国远远高于非洲其他国家的降雨量以及更加完善的生态系统。

阿特拉斯冰川的存在,使得北非拥有3座水力发电站、15个人工湖,为数百万人口和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的基础条件。

阿特拉斯山脉是柏柏尔人支系“什路人”的故乡,也就是人口学中唯一现存的“特性民族”,他们在阿特拉斯山脉的居住史已有上千年,每个山村都有特殊构造的要塞、清真寺、长老议院,以及类似四合院的群居性住房。“什路人”的特性还体现在农业种植、畜牧业和极度排外的生活习性中,其技艺与方式十分独特,种植甜高粱制作饲料喂养山羊,还会种植无花果和橄榄树补贴收入。

而气候变暖导致阿特拉斯冰川融化带来的危险,第一受影响的就是“什路人”,由于岩层质地十分脆弱,一旦冰川融化就会出现山体大面积坍塌,完全融化后也会有长期且高频次的泥石流,预估在此后上千年时间里,这片山区都不再适合人类居住。此时的“什路人”,又该如何应对?

落基山脉大冰川,因气候变暖及人为破坏而导致动植物生态灾难的典型案例

落基山脉从美国西南部一直纵贯至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南北全长约4800公里,形成于5500万年前的北美板块造山运动期。地理学家将其分为大陆、哈特、麝香三大主脉,平均海拔最低的也在2000米以上,是北美数千条河流的发源地,也是北美大陆最明显的气候分水岭,落基山脉大冰川则多数集中于北面山谷中。

1540年,西班牙探险家弗朗西斯科带着一队士兵和奴隶抵达落基山脉南部,于1610年建立第一座城市圣达菲(现新墨西哥州落基山脉区域),美洲印第安人自此步入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悲剧。而落基山脉大冰川也因西方白人的踏足逐步缩小,他们驱使奴隶和土著大量砍伐林木、宰杀野生动物,甚至故意点燃数百平方公里的森林,只为捕猎一头野牛。

久而久之,落基山脉的冰川面积越来越小,其中不乏有上个世纪中期被认定为是永久性的冰川,如今却已融化成水,一点点的消失不见。

落基山脉目前共设有美加两国的12个国家公园以及数百个省市公园景区,每年吸引上千万游客前来观光,远足、登山、露营、钓鱼、打猎、滑雪等等旅游项目广受好评。为防止山体滑坡造成悲剧,如今开放的地方多数都是平坦地势和岩体山区。

由于游客大量涌入,绝大部分野生动物只能往更深处迁移,导致落基山生态系统紊乱。没有天敌的甲虫大量啃树吃草,失去冰层保护的山体刚长出植被就被吃掉,夏季暴雨时常出现泥石流,对下游的动植物生态系统产生二次破坏,森林大火一旦点燃就很难扑灭,而入侵物种却反向增至20多类。

消失一半冰川的比利牛斯山脉,特有物种野山羊和野熊也伴随着消失

比利牛斯是西南欧地界最大的山脉,也是法国和西班牙的国界线,中国人只闻其名、不知其处的安道尔就在比利牛斯山的南坡处,从地中海沿岸一直绵延到大西洋的比斯开湾,东、西、中三段总长约435公里,使其成为欧洲板块与伊比利亚半岛的天然屏障,年均降雨在1000毫米以上,成为地中海各个主要河流的源头之一。

比利牛斯山脉的自然资源相当丰富,目前已知就有铁、锰、铝、汞以及褐煤等矿脉,总储量在亿吨以上,这也是当地矿泉水和温泉闻名遐迩的主要原因,也间接助力了比利牛斯畜牧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还拥有难以估量的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等木材资源,充足的雪量更被誉为欧洲第一滑雪胜地,在高端游客的口碑与经济收入方面尤胜阿尔卑斯山脉。

然而,比利牛斯山脉的冰川面积已经融化了60%,其动植物生态系统严重紊乱,特有物种比利牛斯野山羊和野牛已经灭绝,直接促使法西两国联合成立“比利牛斯气候变化观测站”。虽说补救胜于不救,但现阶段才展开措施为时已晚,按照数据显示,比利牛斯冰川缩小导致气温攀升3-4℃,目前降雪量只有10年前的1/3,而丰富的降雪是比利牛斯旅游业的命脉,未来影响的可不仅仅是生态。

最后一个“濒危”的冰川,位于大名鼎鼎的阿尔卑斯山脉瑞士境内,因内容颇为繁琐及篇幅考虑放在下一篇展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后等待更新。
(长文不易,希望能得到您的点赞、收藏、转发和评论)

2024-02-27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