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专业车评了解最新汽车技术和创新?,最权威最专业的车评

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创新扩散曲线第三阶段

汽车产业正在接受被新生产力改造的变革,从业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身处史上最复杂的智能电动车产业,如何能穿透迷雾,掌握商业本质,洞悉发展规律。


在变革中,企业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产业变化太快。



这就是《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诞生的初衷——协助从业者有效预测智能电动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消除不确定性。


我们对趋势有效预测的核心方法论是,了解产业本质,并找出驱动产业的关键变量。


从2018年起,《建约车评》专注于研究汽车产业环境的变化,探索产业发展的趋势,至今已有五年时间。五年来,我们以技术发展为关键变量,结合商业环境的变化,搭建出独有的趋势预测体系。


在此基础上,我们连续五年推出《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持续更新企业战略感知所需的信息,并做出趋势预测。


为更有效地沟通和交流《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中感知到的产业环境变化,我们为企业用户定期举办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沙龙,探索智能电动车产业的发展规律。


6月24日,2022年第二届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沙龙在北京举办。在本期沙龙中,我们探讨了多个重要的产业趋势,包括: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阶段研讨;
  • 2022年新能源车市和车型、车企销量趋势预测;
  • 蔚小理2023年车型和销量的预测。



一、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到创新扩散曲线的第三阶段——early majority。



我们结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大致划分出三个阶段时间点:



2022年Q1,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到early majority阶段,市场和用户心理都在发生巨变。


从市场数据层面来看,2022年Q1,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1%,冲上历史高位。



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市场消费需求导向,2022年Q1,限购城市销量占比创历史新低,为22%。


正常情况下,在整个汽车市场,限购城市占整体车市销量的比例会在15%左右。



创新扩散曲线,本质上衡量的是不同性格的消费者,在新鲜事物事物来临时,接受新事物的节奏,符合正态分布。


创新扩散曲线发展阶段的切换,在一定程度上,衡量的是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观念发生根本性改变。


更多大众用户将电动车视为购车选项中的“常规选择”,同时会更理性地看待充电问题。


这会给市场带来新的变化趋势:


1、主力细分市场的电动化会加速。家庭首购和换购车用户开始考虑新能源汽车。


在A、B级主力细分市场,在一些细分高频固定的场景下,新能源汽车会加速渗透。比如:一些工薪族人群比较固定的通勤场景下,选择纯电车型的概率增加;销售、商务性质的人士,需要长时间驾驶的场景下,可能需要买插混或者增程车型。


在主力新能源细分市场,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


中国自主品牌方面,比亚迪推出的汉、海豚、宋PLUS DMi、秦PLUS DMi、元PLUS等拳头产品均受到了市场的追捧;广汽埃安等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也在持续提升,如埃安Y、埃安S Plus等;长安的深蓝SL03、糯玉米,此外还有全新高端品牌“阿维塔”。


中国头部造车新势力的新一代智能电动车平台上的产品,也已经启动了预热,正在陆续入市。


合资品牌方面,丰田、本田、日产、现代/起亚、凯迪拉克等,今年都会首次推出全新纯电车型。纯电的Smart将在今年底交付,纯电的宝马MINI也将在2023年推出。


2022年是优质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入市的元年。


2、短期之内,市场集中度会走向分散,CR2、CR3的比例一定会降低,比亚迪、特斯拉和五菱的市占率会进一步降低。


在整个市场大规模增长时,绝大多数玩家都能愉快地存活,现在会进入CR2、CR3份额下降的阶段,每位玩家都会找到自己的市场,但没有一家企业能覆盖所有的市场。


待增长开始放缓,市场将开始新一轮淘汰赛,整体CR2、CR3份额再次提高。


3、纯电的快速普及,会让插混和增程的过渡期缩短。



在2022年Q1,受比亚迪插混、理想及AITO增程等产品影响,纯电在整体销量占比中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是,从趋势上看,截至目前,尚不能得出“纯电车型在新能源总量中的占比将会快速下降”的结论。


相对于插混、甚至是增程,纯电的驾驶体验依然有明显的优势,使用成本也有明显优势,产品在结构上也更加简单。纯电和插混比例值得持续关注,这个比例的走势,反映了插混/增程产品作为一个过渡品类的生命周期的长短。


我们认为,随着纯电产品的普及,插混/增程车型的生命周期将有所缩短。从比亚迪的产品销量来看,纯电车型的普及速度非常快。



二、2022年新能源车市和车型、车企销量趋势预测


一)、车市预测


我们对新能源车市预测的方法论,遵循以下策略:


  • 现阶段,市场核心驱动力来自于供给侧,即智能电动车产品的竞争力,只要产品竞争力足够强,在既定的大盘中,油车用户就会转向电动车。所以,在短期之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并不受宏观经济的影响。
  • 确定预测的倾向选择(注:预测倾向选择即基调倾向,分为:激进、乐观、中性、谨慎、悲观)。这个基调判断的准确与否,对企业的战略意义重大。
  • 核心方法论:关键企业的销量加总除以其市占率。
  • 车型预测是所有一切预测的基石。我们以车型预测为基础,研究细分市场、重要车企的趋势发展。


遵循以上策略,2021年底,我们曾预测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550万,增幅达88%左右,这是一个非常激进的预测数据。


在3月份的“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沙龙”上——考虑疫情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我们将2022年全年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测调整至510万辆左右。


当前,我们维持“全年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将达到510万辆”的预测,对于下半年的新能源车市,我们的主基调是相当乐观的。





二)、车型预测


车型预测的方法论上,我们主要遵循以下三条策略:

  • 判断目标用户和细分市场;
  • 在细分市场内划分车型销量档次,主要是根据产品竞争力,如果该车型与油车竞品相比的竞争力很强,我们会非常乐观。


遵循以上方法论,经历2022年Q1后,我们对于部分车型的销量预测进行了调整(如图):



理想L9是我们重点研究的车型之一。我们以理想L9的预测为例,诠释车型预测方法论。


首先,理想L9的目标用户和细分市场较明晰。目标用户为多胎家庭用户,细分市场为46万价位区间的对空间有要求的家庭(6座全尺寸SUV)。


在理想L9之前,50万内价位区间没有一款全尺寸SUV产品,这个市场会有多大?


理想L9所属46~50万价位区间,此细分市场购买力是足够的。在此之前,像宝马5系、奔驰E级、奥迪A6、宝马X3、奔驰GLC等车型,月销量在1.5万~2万辆之间。


这就意味着,在40~50万元这个价位区间,在中国,有足够多的家庭具备相应的购买力;此外,这恐怕也是中国价格最高的、能够规模化卖车的价位区间。


第二个问题是,在具备上述购买力的群体中,对空间有更大诉求的家庭群体大概有多大?


2016年,中国放开二胎政策,我们参照了中国“二胎”出生数据,2018年以后,中国新生儿出生率大概为1000万,“二胎”占新生儿比例是40%到50%,这部分人群更大概率选择空间更大的车型。


此外,二孩家庭,在中国是属于购买力更强的那个群体,那么理想L9针对“二胎”家庭定价45万元以上,逻辑上是可行的。


这个细分市场存在规模较大的用户。


最后,与油车竞品比较竞争力。理想L9的6座空间配置合理,第三排空间足够容下两名成人,且上下车方便。宝马X7与奔驰GLS的第三排使用非常不便。其次,智能驾驶和座舱数字化体验对比,理想L9优势明显。


在产品竞争力对比下,理想L9是足以让用户放弃油车而选择新能源的车型,这也是我们为理想L9打上乐观、激进标签的原因。


以上是我们预测理想L9销量的策略。


在2022年Q1,我们调低了L9的预期值,原因是供应链方面的因素。



三)、车企预测


车企预测的方法论是,通过对关键车型的预测叠加、倾向选择、产能供给、给到供应链的订单、企业沟通、“友商”对标等方法综合研究。



以预测比亚迪2022年乘用车销量为例,其产品组合由王朝、海洋、腾势及高端品牌组成。


在2021年底,我们预测比亚迪在2022年销量总和为130万辆,但经历了2022年Q1后,我们对比亚迪的销量预测值调高至140万辆。原因是:


1)、比亚迪产品组合在电动化红利下爆发,选择倾向乐观、积极。2022年Q1,比亚迪的累计上险量达到了24.75万辆,3月份的上险量首度突破10万辆为10.44万辆。


2)、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具有先发优势,产品组合多。


3)、比亚迪强有力的供应链保障。当疫情席卷、芯片短缺、电池上游涨价等因素影响,大家的供应链都处于糟糕的情况下,比亚迪纵向一体化的优势更为明显。


当其他企业身陷供应链困境时,我们曾向比亚迪了解供应链情况,令人震惊的是,他们表示,上海疫情对比亚迪供应链没有那么大的影响。


(更多车型、企业销量预测请参见:《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年报(2022)》、《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2022年Q1季报》)



三、蔚小理2023年发展预测


从2023年开始,蔚小理将会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实质性的销量冲击,将会成为影响市场格局的关键因素。


蔚小理引领市场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是颠覆市场的新的关键变量。


从汽车公司的角度,他们从研发、供应链、制造到营销,整个体系已经有效运转并已磨合了一代车型;


从销量上看,他们已经处于非常好的轨道,营收达到一定规模级别且拥有良好的现金储备;


三家的CEO也是关键因素,都是具有明显优势的领导人。


这是我们重点关注“蔚小理”的原因。


遵循上述车企预测的方法论,我们分产品和市场、产能、渠道、销量四个维度对蔚小理在2023年的发展作出预测。


1、蔚小理2022-2023年车型组合和对应市场



蔚来的产品组合预测:

  • 2022年已经发布了新车型ET5、ET7、ES7。
  • 2023年可能会有现有车型的升级换代。我们认为,若蔚来不做产品升级换代而增加新产品,这对他们的产品组合不利,因为产品线过于庞大,对销售带来压力,提高营销成本。
  • 2023年底,蔚来可能会发布新车型为2024年作准备。


理想的产品组合预测:

  • 2023年主力产品组合比较明确,L9、L8、W01。
  • 2023年Q4会可能会发布新车型,为2024年准备。


小鹏的产品组合预测:

  • 2022年增加G9;
  • 2023年B、C级各增加一款车型。我们认为,2023年小鹏新增一款B级SUV,推断是G7,新增C级轿车P9。



2、蔚小理2022-2023年产能和供应链



蔚小理2023年产能布局比较明晰。


蔚来两个合肥基地:一个是江淮代工厂,加班情况下产能达到30万辆;二是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一期,其标准产能会在今年跟ET5一起交付,预计到2022年底,产能在24万~30万;此外,新桥智能电动车产业园区二期已签约,预计2023年底产能达50万左右。


理想2023年的产能主要集中在常州工厂:常州一厂标准产能20万;常州二厂随着L9的交付投入运营,产能预计在20万~30万。此外,2023年Q3北京顺义工厂随着W01交付而投产,一期产能为10万辆。


小鹏三个工厂布局明确:肇庆工厂现有标准产能20万辆;武汉工厂随着G9交付投产,武汉一、二期工厂在2023年产能预计会达到20万;广州工厂在2023年产能会达到20万。


蔚小理在2023年的产能布局,通过加班,均可冲击60万辆。供应链端的更大挑战在于成熟制程汽车芯片的供应。



3、蔚小理2023年渠道统计



2022年,蔚来积极扩张渠道,Q1渠道增长较快,Q2受到疫情影响而放缓;理想的渠道增长放缓;小鹏在今年会优化渠道。


2023年,我们认为,蔚小理都会扩张渠道,预计小鹏、理想在2023年零售中心达到300家左右,蔚来会达到约430家。



4、蔚小理2023年销量预测



蔚小理在需求端都可以实现50万辆的订单,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供给端,尤其是传统车规级芯片。


我们认为,若ET5、ET7、ES6三款车型能成功,蔚来2023年销量达到50万的概率不低,包括:

  • ET5是蔚来主力车型,单月销量有望突破2万辆;
  • ET7理论上在一个完整的销售年度可能会达到8万辆;
  • ES7在2023年度销售达到8万辆偏悲观,理由是产品定位与实际家庭需求会有偏差;
  • ES6若能尽早换代,其在2023年的销量表现乐观。


关于理想2023年的预测,我们认为,若理想L8能取得成功,2023年其总销量会在50万级以上。

  • L9在2023年单月销量在1万辆以上,特殊月份可能达到1.5万辆,总体实现15万年销量;
  • L8实现35万辆,均月销量达到3万辆。这是一个激进的判断。
  • W01是全新品类车型,对其销量预测持谨慎态度。


小鹏方面,我们认为,2023年小鹏车型组合的市场需求应该在50万级。

  • P7仍是2023年销量主力。我们认为随着汽车消费结构改变,整个中国汽车的平均售价会向上浮动5万元左右,20-30万元的纯电轿车市场值得关注。
  • G9代表小鹏最高产品力,应该实现10万辆;
  • G7理论上应该与G9持平。


总体而言,以上三家头部企业在2023年的较量,将会是供应链的较量。





以下为沙龙互动环节Q&A


1、关于市场趋势


问:购买力不足是否会影响新能源汽车在二、三线城市的渗透的趋势?


余建约:我个人觉得这其实是消费结构的问题。消费结构可以关注一个参数——平均售价。不同城市消费者的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和购买力没有关系,但消费结构和购买力是息息相关的。购买力不影响新能源渗透率,影响整体汽车销量基盘,也影响消费结构。



2、关于智能化趋势


问:2022年起,智能化技术会引发市场什么变化?


余建约:我个人认为今年是智能化的元年,它一定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智能化已是标配。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智能化,明年你会很痛苦。比如我预测明年的比亚迪也许会遭遇挑战,电动化的红利是替代15万元以下的市场。


为什么今年在20-30万区间还可以有一定的竞争力?是因为智能化的成本还没有压下来。智能化是从上往下打,电动化是从下往上打,这是中国两拨车企不同的打法。


我认为2022年的Q3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真正开始发力的时间点。今年的下半年,地平线、高通、英伟达都会量产,以此为基础,城市NOA才能成为可能。今年Q4头部企业的城市NOA会起来,到明年的Q1另外一些头部新势力会具备城市NOA。



问:高精地图对自动驾驶技术推进的速度有多大影响?


余建约:我觉得高精地图更大的问题是政策的问题,至少现阶段是这样的。


高精地图目前对高级别的辅助驾驶非常重要,对自动驾驶也非常重要。但是,高精地图是否是必须呢?大家的里程规模和数据量上去之后会发生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是特斯拉现在是很有自信。


现阶段来看,高精地图是城市NOA推进的瓶颈。高精地图覆盖高速路是可以的,中国高速15万公里,但要覆盖城市,达到上千万公里,那就不一样了。


此外,有一些城市还比较敏感,这是政策问题。如果没有统一的政策怎么办?这可能是接下来的瓶颈。


我个人认为在现阶段,高精地图对自动驾驶很重要,但是随着AI能力的提升,在下一代,比如2025-2028年才会考虑是不是能够更好地摆脱对高精地图的依赖,如果那个时候的数据足够多,能力也会更强,我们会更容易判断。



3、关于电动化的趋势


问:换电路线和充电路线未来会怎样发展?用户的选车心态会有什么差异?


余建约:有两个事情,第一个体验的事情,第二个是算账的事情。手机换电为什么会失败?原来我买诺基亚手机,它的服务是给我配两块电池,没电之后就把另一块电池装上。后来苹果打破了换电理念,原因是你要时刻在线化,不能断电,宁可插充电宝也不能断电。手机已经成为了数据终端,当你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时候,比如你聊着QQ、微信,上着网页,把电池一拔,用户的体验非常差。PC断电对我们每个人都是灾难,这种事情是不能接受的。


智能手机换电被消灭的原因是它已经变成了一个移动电脑,而且有庞大生态的时候,换电这种模式是不能被接受的。从乘用车的角度来讲,在汽车整个应用生态没有起来之前,换电是提升用户体验,而不是破坏用户体验。


汽车跟手机有一个很大的差别,手机没有商用手机市场,汽车有商用车市场,商用车换电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假如美团有5万台汽车末端机器人,这个时候充电是个灾难,把5万台放在哪里充电,场地的频效根本没有办法保证,换电就是非常好的体验。


我认为商用的功能型汽车一定是换电效率更高,这也是一个细分市场,换电一定会有自己的细分市场。



4、关于二线新势力企业的判断


问:评价一下二线的新势力,包括不限于零跑和即将进来的小米等,怎么看后发者的追赶?


余建约:从2023年开始,整个市场还是处于大发展阶段的。CR3、CR5的集中度会降低,这对于二线是个机会,接下来的3年之内能不能让自己从二线走向一线,这是很重要的。已经在场的选手比没有入场的选手更具主动权。


二线要成为一线,凭什么?我认为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首先竞争对手是谁要搞清楚,一线的新势力很清楚自己的竞争对手是谁,是华为、特斯拉、苹果。二线要想跟他们竞争也是一样的,你需要具备什么能力,你的科技能力得补足。有了这些以后,你还得找到自己的定位,你得占领用户的心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与众不同的地位,能够让你接下来存活下来。


二线思考的问题是在接下来的3年,你得补足自己的能力,或者找到自己的差异化定位。比如功能电动车、智能电动车都是市场,为什么要跟特斯拉正面竞争,为什么要跟华为竞争,为什么要跟“蔚小理”竞争,为什么不去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不去东南亚,为什么不在一个更下沉的市场里面找到定位?我觉得这些问题要想清楚。如果你的竞争对手是“蔚小理”、是特斯拉、是华为,你要问为什么,如果不是他们,你要定位到底是什么,找准自己的定位是一个更战略的事情。

2023-12-14

202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