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途汽车客运总站到盐城的车程是多少?,

凌晨出发深夜返回,单程7小时 | 江苏第四次紧急赴沪,累计完成核酸采样780余万人

10日凌晨1点零八分,江苏大白在上海采完核酸回驻地,大家都很疲惫地在车上睡觉。


连日来,江苏省援沪医疗队已多次出征,支援上海抗疫。在紧张忙碌的工作过后,队员们或是席地而坐休憩、或是在返程大巴上东倒西歪躺下,这些画面,定格成为疫情中最动人的瞬间。


才返回再出发!江苏核酸采集队第四次紧急赴沪


4月11日晚11时许,江苏援沪应急采样队第四次接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紧急通知,要求派出4500名队员于12日8时前抵达上海支援大规模核酸检测,同时做好13日、14日连续出动准备。


应急采样队中南京、无锡、常州、南通、盐城、镇江以及省属医院队员再次闻令而动,紧张准备,星夜疾驰,赶赴上海。其中大部分队员是10日清晨返回驻地隔离休整。


据悉,江苏援沪应急采样队已于4月4日、5日、9-10日三次赴上海执行应急采样任务,每次采样覆盖超过30个街道超3000个采样点,累计完成采样780余万人次。

4月12日,江苏援沪应急采样队派出4500名队员抵达上海支援大规模核酸检测。此次江苏省人民医院核酸采集队,组织了144名医护队员凌晨出发,经过5个多小时车程,早晨到达上海并迅速投入工作。据悉,江苏援沪应急采样队每次都是凌晨出发、深夜返回。


据预报,4月12日上海最高气温33度,阴有雨。天气闷热潮湿,队员们不仅在防护上面临极大挑战,还要克服连日作战、长途跋涉带来的疲劳以及多点位奔波、封控区爬楼等因素带来的中暑风险。江苏“大白”们辛苦了!保重!



援沪医疗队的江苏“大白”们在做核酸采样前,特意在胸前写上“上海加油”的字样,这满满的祝福是最真挚的心声。



还有可爱的扬州“蛋炒饭”来了,驰援上海“小笼包”啦!


结束了一整天的采样工作后,连云港的“大白”们即将返程,从连云港到上海川沙单程7个多小时,“大白”们不吃不喝坚持采样10小时,一次支援就超24小时!



“让我休息一会儿,闭目养神”


“很久没见孩子了,跟孩子视频聊会儿天”


盐城的“大白”们三次支援上海,一次次的驰援是携手抗疫,是守护健康。



沪苏警民12小时“6棒接力”,白血病患者的救命药从南京送到了上海


4月9日上午,一个装着救命药的快件从南京出发,经历“6棒接力”,历时12个小时被送到上海一居民手中。送快件的不是快递员,而是江苏多地市民和沪苏警方组成的“接力队”。


快递的主人陈先生住在上海,母亲是一位多年的白血病患者,靠药物维持病情稳定。突如其来的疫情造成快递停滞,从山东寄出的药物无法顺利到达上海。在母亲断药前,陈先生发起了一场接力,拜托朋友、求助警方,最终装着救命药的快递经历从南京、常州、无锡到苏州的多地交接,送到了陈先生手中。


陈先生介绍,他的母亲患白血病十多年,依靠药物控制病情。她每天必须服用一种名为伊布替尼的药。“这是一种化疗的靶向药,非常昂贵,由于属于慢性病医保的范畴,领取有着一定限制,一次只能领一个月的剂量,也就是一盒。每次都需要去医院挂号,医生开具处方后再去领药。”一旦停药,或者剂量减少,母亲就会免疫力急剧下降,面临各种感染的风险。


陈先生说,就在他全力想办法仍无果的时候,他接到了上海嘉定公安的电话,一位滕警官听完他的诉求后,加了他的微信,很快帮他联系到了无锡警方。“滕警官真的帮了很多忙,他先帮我联系了无锡公安运送,后来快递从苏州进入上海也是通过他沟通的,没有他这趟很难这么顺利。”


4月9日上午10点多,这场接力正式开始,陈先生在南京的发小来到物流公司取到快件后,驾车到常州金坛收费站交给另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又来到马山附近的雪堰镇封控点把快递交给无锡警方。尽管经历了堵车,但这一路还都顺利。


与此同时,陈先生也联系好了一位在苏州的朋友,他原计划从昆山花桥和上海交接,但是很快发现,由于昆山疫情防控的要求,他的这位朋友没法按照计划完成接力运输。“警方也询问我,需要重新规划一条线路来对接,最后滕警官帮我协调了太仓公安,我们决定从太仓递进上海。不过去太仓要经过昆山,这段路怎么走心里还没底,只能不停地协调。”

无锡民警帮忙运送



晚上10点25分,快递终于交到了陈先生手中,他在微信群里晒出了照片,向所有人表示感谢。这个快递包裹被套上一次性防护服的塑料袋,纸盒也被消毒水浸湿,看得出在每一程中都被谨慎对待。

陈先生拿到装着救命药的快递


上海嘉定公安把药送到陈先生的小区


陈先生表示,特别感谢上海嘉定、江苏无锡、江苏苏州太仓公安民警鼎力相助,疫情虽艰,也抵挡不住众志成城的温暖。


江苏“大白”上海街头深夜汽车核酸采样接力忙


4月10日凌晨,上海街头,两名“大白”骑着电动车赶赴核酸采样点。他们奔忙的样子,感动了不少网友。



他们是江苏省援沪医疗队队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分队的许小进医生和李南南护士。4 月9日,第三批江苏援沪医疗队应急采样队出征上海。当天下午5点,江苏省援沪医疗队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分队抵达上海。


" 我们第一个采样点是在流动采样车上,晚上9点完成了采样工作。然后我们又去了另一个采样点协助小伙伴,晚上11点多终于完成第二个采样点的工作。" 江苏省援沪医疗队、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分队队员李南南表示。


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深夜11点多,得知还有一个采样点需要支援。" 社区工作人员说那边有点距离,有电瓶车方便一点。他们社区工作人员给我们带路,在符合防疫规定的基础上,我和同组的许小进医生也借了一辆电瓶车一同出发。" 同时,医疗队又安排小伙伴和他们汇合。4月10日凌晨1点30分,终于完成了全部核酸采样点的工作。


截至4月10日凌晨1点多,江苏省援沪医疗队、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分队的101名医护人员,一共完成7.5万人次的核酸采样工作。


上海方舱医院里那一抹温暖的“党旗红


近日,一条“方舱医院患者主动报名当志愿者”的视频在上海市民和江苏援沪医疗队队员的朋友圈刷屏。“今天健康打卡大家有没有做完啊?”“都按要求做好啦!”

温暖的微笑、干练的短发、忙碌的身影,视频中正在督促上海临港方舱医院患者们进行健康打卡的是陈阿姨。记者通过电话采访得知,陈阿姨并不是这里的医护人员,而也是一名无症状感染者。最近陈阿姨有了一个新身份——临港方舱江苏援沪医疗队分区的党员志愿者。了解本区内患者需求,督促健康打卡,协助核酸采集和发放物资成了陈阿姨最近在方舱医院里最重要的工作。


陈阿姨正在发放物资

之所以加入志愿者,陈阿姨的回答很纯粹。“我以前在社区就是志愿者,而且我是党员,既然进了方舱,那我肯定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们很辛苦,我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帮他们减轻压力,同时也帮大家康复建立良好的心态。”


“我是党员我先上”倡议书上的签名


3月以来,上海本土疫情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数量持续攀升。疫情当前,苏沪一心守望相助。3月31日到4月4日,江苏累计派出援沪医疗方舱队、采样队等1.4万余人。“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我请战!”一个个请战书上的签名、一批批党员医护人员应召驰援,江苏党员医护人员冲锋在前,筑起疫情的“红色防线”,让党旗飘扬在上海疫情一线。



4月5日,上海临港方舱医院正式开舱迎来首批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4月5日23:47,设计容纳1.36万张隔离床位的上海临港方舱医院正式开舱,迎来首批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开舱前,江苏援沪医疗队南医大二附院分队提前抵达临港方舱,并迅速成立临时党支部,在方舱医院的醒目位置悬挂起了党旗。鲜红的党旗前,身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们重温了入党誓词。


志愿者对镜头比手势


随后迅速规划布局,马不停蹄地开始收治感染者。入驻准备、模拟收治、正式收治、病人诊疗……江苏援沪医疗队一刻不停,进舱4小时,出舱休整,再继续进舱4小时,大家几乎是不眠不休地完成了工作。“党员同志冲在最前面承担着最重的任务”,江苏援沪医疗队南医大二附院分队医疗组组长、党支部副书记牛常明说,这种先锋模范带头的作用也感染和振奋着其他人。


江苏援沪医疗队方舱队医疗专家组组长黄英姿为志愿者贴上袖标


截至10日24时,援沪医疗队方舱队接管病区累计收治患者7051人。2000多名队员,按照进舱4小时一班次的防护要求,每班400名左右的医护人员进舱工作,他们的力量更多地集中在指标监测和对症治疗上。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就这样看在了很多患者的眼中,刻在了他们心里。相对健康(年富力强没有基础病)的志愿者主动接过了舱内日常生活服务管理的活,在医护指导下做好防护,为医护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在江苏援沪医疗队的倡议下,由几名党员患者带头,包括陈阿姨在内的24位轻症或者无症状患者自发组建了“方舱志愿者”队伍,他们佩戴醒目标志,设定“区长”分片区负责,协助医护人员管理辖区内的患者。这种“自助管理”的模式不仅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增进了患者之间的交流和友谊。热情的姑娘主动承担起隔壁老奶奶24小时呼叫工作人员的任务,年轻的小伙主动把自己的吹风机放在公共区域方便其他患者使用,一些志愿者活泼开朗,协助医护组织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让大家舒展身心……方舱虽大,但温暖就在身边。“太感谢了,多亏有志愿者们的帮忙!”舱内的医护人员时不时对志愿者竖起大拇指,得以喘口气的他们便能集中精力专注于患者病情的观察和摸排,及时处置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安全。


夜晚的临港方舱依旧灯火通明,映照着一个个忙碌的身影。舱内高扬的党旗、医护党员防护服上的党徽、患者党员身上的红袖标,一抹抹温暖的党旗红,给予了大家前行的力量。这一刻,我们都是守“沪”者。


致敬疫情中的逆行者,

你们也要注意身体!



来源:法治江苏

综合央视新闻、扬子晚报、现代快报、我苏网、川沙微生活

2023-10-14

2023-10-14